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
2023-01
版次: 1
ISBN: 9787122411235
定价: 9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4页
字数: 577千字
分类: 工程技术
3人买过
  • 本书以机械加工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机械加工材料、制造工艺、加工方法、检验,装配调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基础与应用相结合,详细介绍机械加工制造流程、工程材料、刀具材料、工件材料的冶炼工艺、毛坯的生产工艺、钢的热处理工艺、机械加工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超高速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孔轴配合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常用零件的检测器具及检测项目、常用零件的检测方法、装配工艺的制订、装配尺寸链和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等。本书在精选传统经典内容的基础上,采用新的国家标准,便于读者学习与查阅。本书既可作为机械加工技术人员的入门参考资料,又可供高等院校、高职高专机械类或近机类专业的师生使用。 张丽杰,女,副教授,现任陆军军事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主任。从事机械设计教学和研究近15年;参与物资装卸设备研究科研2项;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以设计人申请物流装卸设备方面的专利2项,出版图书《常见机构设计及应用图例》《机械设计实用机构图册等十余种。 第1篇概述  001 

    第1章机械加工制造流程和内容  002 

    1.1机械加工制造的流程  002 

    1.1.1机械加工流程  002 

    1.1.2主要加工方法  002 

    1.2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003 

    1.2.1生产过程  003 

    1.2.2工艺过程  003 

    1.3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005 

    1.4基准  006 

    1.4.1设计基准及其选择  006 

    1.4.2工艺基准及其选择  009 

    第2篇材料基础知识  014 

    第2章机械工程材料概述  015 

    2.1材料的发展  015 

    2.2材料的分类  016 

    2.2.1按照材料的来源分类  017 

    2.2.2按照材料的结晶状态分类  017 

    2.2.3根据材料的物理效应分类  017 

    2.2.4从物理化学属性来分  017 

    2.2.5根据材料的用途分类  018 

    2.2.6从材料的发展来分类  019 

    第3章工程材料  020 

    3.1工业用钢  020 

    3.1.1碳素钢及应用  020 

    3.1.2合金钢及应用  025 

    3.2铸铁  039 

    3.2.1铸铁的分类  039 

    3.2.2常用普通铸铁  040 

    3.2.3特殊性能铸铁  044 

    3.3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045 

    3.3.1铜及铜合金  045 

    3.3.2铝及铝合金  047 

    3.3.3钛及钛合金  049 

    3.4陶瓷材料  050 

    3.4.1陶瓷的分类  050 

    3.4.2陶瓷的性能与应用  051 

    3.5高分子材料  051 

    3.5.1塑料  051 

    3.5.2橡胶  053 

    3.6复合材料  055 

    3.6.1复合材料的分类  056 

    3.6.2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057 

    3.6.3常用复合材料  057 

    3.6.4先进复合材料  059 

    第4章刀具材料  060 

    4.1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060 

    4.2高速钢  061 

    4.3硬质合金  063 

    4.3.1硬质合金的性能特点  064 

    4.3.2硬质合金的分类  064 

    4.3.3硬质合金的应用  065 

    4.3.4钢结硬质合金  065 

    4.4涂层刀具  065 

    4.4.1涂层材料  066 

    4.4.2复合涂层材料  066 

    4.5其他刀具材料  067 

    4.5.1陶瓷  067 

    4.5.2金刚石  067 

    4.5.3立方氮化硼(CBN)  067 

    第3篇制造工艺及方法  068 

    第5章工件材料的冶炼工艺  069 

    5.1冶金工艺  069 

    5.1.1冶金工艺流程  069 

    5.1.2冶金方法  069 

    5.2钢铁冶金  070 

    5.2.1炼钢用原材料  070 

    5.2.2炼钢的基本任务  073 

    5.3有色金属冶金  076 

    5.3.1有色金属分类  076 

    5.3.2有色金属冶金工艺  077 

    第6章毛坯的生产工艺  078 

    6.1常用的毛坯成形方法  078 

    6.2毛坯的选用原则  079 

    6.2.1满足材料的工艺性能要求  079 

    6.2.2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  081 

    6.2.3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  082 

    6.2.4符合生产条件  085 

    6.3常用零件的毛坯成形方法  086 

    6.3.1轴杆类零件的毛坯成形  086 

    6.3.2盘套类零件的毛坯成形  086 

    6.3.3箱体机架类零件的毛坯成形  087 

    第7章钢的热处理工艺  088 

    7.1钢的退火和正火  088 

    7.1.1退火  088 

    7.1.2正火  089 

    7.2钢的淬火和回火  090 

    7.2.1淬火  090 

    7.2.2回火  091 

    7.3其他热处理  091 

    第8章机械加工方法  093 

    8.1车削加工  093 

    8.1.1普通卧式车床  093 

    8.1.2工件的安装  095 

    8.1.3车床附件  095 

    8.1.4车刀及其刃磨  099 

    8.1.5车削加工的基本操作  101 

    8.2铣削加工  107 

    8.2.1铣床  108 

    8.2.2铣刀  108 

    8.2.3工件的装夹  109 

    8.2.4刀具的装夹  110 

    8.2.5常用铣削方法  111 

    8.3磨削加工  112 

    8.3.1磨削过程  112 

    8.3.2磨削特点  112 

    8.3.3磨床结构  113 

    8.3.4磨削加工的基本操作  114 

    8.4钳工加工  118 

    8.4.1钳工定义、特点及作用  118 

    8.4.2钳工基本操作划分  119 

    8.4.3钳工设备  119 

    8.4.4钳工基本操作  121 

    8.5数控机床加工  130 

    8.5.1教学用小型数控机床及其操作面板  130 

    8.5.2教学用小型数控机床的手动操作  136 

    8.5.3常用数控加工指令及含义  140 

    8.5.4数控机床相关要求及操作规程  146 

    第9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48 

    9.1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148 

    9.1.1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  148 

    9.1.2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工艺因素  150 

    9.1.3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159 

    9.2零件的工艺分析及毛坯的选择  163 

    9.2.1毛坯的分类  164 

    9.2.2毛坯选择的内容  164 

    9.2.3毛坯选择的基本原则  164 

    9.2.4零件的结构分析及毛坯选择  166 

    9.2.5汽车零件的毛坯选择  169 

    9.2.6零件热处理的技术条件和工序位置  170 

    9.2.7典型零件材料和毛坯的选择及加工工艺分析  172 

    9.3工艺路线的制订  177 

    9.3.1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77 

    9.3.2定位基准的选择  178 

    9.3.3加工阶段的划分  181 

    9.3.4加工顺序的安排  182 

    9.3.5工序的集中程度的确定  183 

    9.4提高机械加工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184 

    9.4.1时间定额  184 

    9.4.2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185 

    9.5工艺方案的比较与技术经济分析  186 

    9.6数控加工工艺  186 

    9.6.1基本概念  186 

    9.6.2数控加工工艺概述  190 

    9.6.3数控加工工艺内容的选择  190 

    9.6.4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  191 

    9.6.5加工方法选择及加工方案的确定  191 

    9.6.6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192 

    9.6.7数控加工工序的设计  193 

    9.7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196 

    9.7.1CAPP的基本原理  196 

    9.7.2CAPP系统的设计方法  197 

    第10章超高速和超精密加工技术  202 

    10.1超高速加工技术  202 

    10.1.1超高速加工的原理  202 

    10.1.2超高速加工技术的优越性  203 

    10.1.3超高速切削机床  204 

    10.1.4超高速切削的刀具技术  206 

    10.2超精密加工技术  206 

    10.2.1超精密加工的特征  206 

    10.2.2超精密加工的设备  207 

    10.2.3超精密切削加工的刀具  208 

    10.3微细加工技术  209 

    10.3.1纳米加工的物理实质  209 

    10.3.2纳米级加工精度  210 

    10.3.3纳米加工中的LIGA技术  211 

    10.3.4原子级加工技术  211 

    第11章孔轴配合公差  212 

    11.1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与定义  212 

    11.1.1孔和轴  212 

    11.1.2尺寸的术语及定义  212 

    11.1.3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213 

    11.1.4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214 

    11.2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216 

    11.2.1标准公差与标准公差等级  216 

    11.2.2基本偏差  216 

    11.2.3孔、轴公差带代号及配合代号  217 

    11.2.4孔、轴的常用公差带和优先、常用的配合  222 

    11.3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224 

    11.3.1基准制的选择  224 

    11.3.2公差等级的选择  224 

    11.3.3配合的选择  226 

    11.4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229 

    第12章几何公差  230 

    12.1几何公差概述  230 

    12.1.1零件几何要素及其分类  230 

    12.1.2几何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  231 

    12.2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232 

    12.2.1被测要素的标注  233 

    12.2.2基准要素的标注  235 

    12.2.3几何公差标注示例  235 

    12.3几何公差带  236 

    12.3.1公差带图的定义  236 

    12.3.2各类几何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及解释  236 

    12.4公差原则  250 

    12.4.1公差原则的有关术语  250 

    12.4.2公差原则的内容  252 

    12.5几何公差的选用  257 

    12.5.1几何公差值及有关规定  257 

    12.5.2几何公差项目选择  259 

    12.5.3几何公差等级(公差值)的选择  260 

    第13章表面粗糙度  262 

    13.1表面粗糙度概述  262 

    13.1.1表面粗糙度轮廓的界定  262 

    13.1.2表面粗糙度轮廓对零件工作性能的影响  263 

    13.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  263 

    13.2.1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  263 

    13.2.2表面粗糙度轮廓的中线  264 

    13.2.3表面粗糙度轮廓的评定参数  265 

    13.3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267 

    13.3.1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的选择  267 

    13.3.2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  267 

    13.4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269 

    13.4.1表面粗糙度轮廓的基本图形符号和完整图形符号  269 

    13.4.2表面粗糙度轮廓技术要求在完整图形符号上的标注  269 

    13.4.3表面粗糙度轮廓代号在零件图上标注的规定和方法  273 

    第4篇检验  276 

    第14章常用零件的检测器具及检测项目  277 

    14.1测量器具的分类及常用术语  277 

    14.1.1分类  277 

    14.1.2测量器具的常用术语  277 

    14.2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278 

    14.2.1验收原则  278 

    14.2.2验收极限  278 

    14.2.3验收方式的选择  279 

    14.2.4测量器具的选择  279 

    14.3几何公差的检测  280 

    14.3.1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281 

    14.3.2形位误差的评定准则  281 

    14.3.3常用的形位误差检测方法  282 

    第15章常用零件的检测方法  289 

    15.1轴类零件的检测  289 

    15.1.1光轴  289 

    15.1.2主轴  290 

    15.2箱体类零件的检测  293 

    15.2.1箱体类零件主要技术要求  293 

    15.2.2箱体类零件的检测  294 

    15.3齿轮的检测  299 

    15.3.1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299 

    15.3.2齿轮精度的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300 

    15.3.3齿轮副的精度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305 

    15.4结合件的检测  307 

    15.4.1普通螺纹的测量  307 

    15.4.2键和花键的检测  309 

    15.4.3轴承的检测  311 

    第5篇装配调试  313 

    第16章装配工艺的制订  314 

    16.1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  314 

    16.2装配工艺规程的内容、制订方法与步骤  315 

    16.2.1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315 

    16.2.2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及其内容  316 

    第17章装配尺寸链  323 

    17.1装配尺寸链的概念  323 

    17.2装配尺寸链的种类及查找方法  324 

    17.3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327 

    17.3.1极值法  328 

    17.3.2概率法  329 

    第18章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330 

    18.1互换法  330 

    18.2选择装配法  332 

    18.3修配法  335 

    18.4调整法  340 

    参考文献  344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机械加工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机械加工材料、制造工艺、加工方法、检验,装配调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基础与应用相结合,详细介绍机械加工制造流程、工程材料、刀具材料、工件材料的冶炼工艺、毛坯的生产工艺、钢的热处理工艺、机械加工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超高速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孔轴配合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常用零件的检测器具及检测项目、常用零件的检测方法、装配工艺的制订、装配尺寸链和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等。本书在精选传统经典内容的基础上,采用新的国家标准,便于读者学习与查阅。本书既可作为机械加工技术人员的入门参考资料,又可供高等院校、高职高专机械类或近机类专业的师生使用。
  • 作者简介:
    张丽杰,女,副教授,现任陆军军事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主任。从事机械设计教学和研究近15年;参与物资装卸设备研究科研2项;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以设计人申请物流装卸设备方面的专利2项,出版图书《常见机构设计及应用图例》《机械设计实用机构图册等十余种。
  • 目录:
    第1篇概述  001 

    第1章机械加工制造流程和内容  002 

    1.1机械加工制造的流程  002 

    1.1.1机械加工流程  002 

    1.1.2主要加工方法  002 

    1.2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003 

    1.2.1生产过程  003 

    1.2.2工艺过程  003 

    1.3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005 

    1.4基准  006 

    1.4.1设计基准及其选择  006 

    1.4.2工艺基准及其选择  009 

    第2篇材料基础知识  014 

    第2章机械工程材料概述  015 

    2.1材料的发展  015 

    2.2材料的分类  016 

    2.2.1按照材料的来源分类  017 

    2.2.2按照材料的结晶状态分类  017 

    2.2.3根据材料的物理效应分类  017 

    2.2.4从物理化学属性来分  017 

    2.2.5根据材料的用途分类  018 

    2.2.6从材料的发展来分类  019 

    第3章工程材料  020 

    3.1工业用钢  020 

    3.1.1碳素钢及应用  020 

    3.1.2合金钢及应用  025 

    3.2铸铁  039 

    3.2.1铸铁的分类  039 

    3.2.2常用普通铸铁  040 

    3.2.3特殊性能铸铁  044 

    3.3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045 

    3.3.1铜及铜合金  045 

    3.3.2铝及铝合金  047 

    3.3.3钛及钛合金  049 

    3.4陶瓷材料  050 

    3.4.1陶瓷的分类  050 

    3.4.2陶瓷的性能与应用  051 

    3.5高分子材料  051 

    3.5.1塑料  051 

    3.5.2橡胶  053 

    3.6复合材料  055 

    3.6.1复合材料的分类  056 

    3.6.2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057 

    3.6.3常用复合材料  057 

    3.6.4先进复合材料  059 

    第4章刀具材料  060 

    4.1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060 

    4.2高速钢  061 

    4.3硬质合金  063 

    4.3.1硬质合金的性能特点  064 

    4.3.2硬质合金的分类  064 

    4.3.3硬质合金的应用  065 

    4.3.4钢结硬质合金  065 

    4.4涂层刀具  065 

    4.4.1涂层材料  066 

    4.4.2复合涂层材料  066 

    4.5其他刀具材料  067 

    4.5.1陶瓷  067 

    4.5.2金刚石  067 

    4.5.3立方氮化硼(CBN)  067 

    第3篇制造工艺及方法  068 

    第5章工件材料的冶炼工艺  069 

    5.1冶金工艺  069 

    5.1.1冶金工艺流程  069 

    5.1.2冶金方法  069 

    5.2钢铁冶金  070 

    5.2.1炼钢用原材料  070 

    5.2.2炼钢的基本任务  073 

    5.3有色金属冶金  076 

    5.3.1有色金属分类  076 

    5.3.2有色金属冶金工艺  077 

    第6章毛坯的生产工艺  078 

    6.1常用的毛坯成形方法  078 

    6.2毛坯的选用原则  079 

    6.2.1满足材料的工艺性能要求  079 

    6.2.2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  081 

    6.2.3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  082 

    6.2.4符合生产条件  085 

    6.3常用零件的毛坯成形方法  086 

    6.3.1轴杆类零件的毛坯成形  086 

    6.3.2盘套类零件的毛坯成形  086 

    6.3.3箱体机架类零件的毛坯成形  087 

    第7章钢的热处理工艺  088 

    7.1钢的退火和正火  088 

    7.1.1退火  088 

    7.1.2正火  089 

    7.2钢的淬火和回火  090 

    7.2.1淬火  090 

    7.2.2回火  091 

    7.3其他热处理  091 

    第8章机械加工方法  093 

    8.1车削加工  093 

    8.1.1普通卧式车床  093 

    8.1.2工件的安装  095 

    8.1.3车床附件  095 

    8.1.4车刀及其刃磨  099 

    8.1.5车削加工的基本操作  101 

    8.2铣削加工  107 

    8.2.1铣床  108 

    8.2.2铣刀  108 

    8.2.3工件的装夹  109 

    8.2.4刀具的装夹  110 

    8.2.5常用铣削方法  111 

    8.3磨削加工  112 

    8.3.1磨削过程  112 

    8.3.2磨削特点  112 

    8.3.3磨床结构  113 

    8.3.4磨削加工的基本操作  114 

    8.4钳工加工  118 

    8.4.1钳工定义、特点及作用  118 

    8.4.2钳工基本操作划分  119 

    8.4.3钳工设备  119 

    8.4.4钳工基本操作  121 

    8.5数控机床加工  130 

    8.5.1教学用小型数控机床及其操作面板  130 

    8.5.2教学用小型数控机床的手动操作  136 

    8.5.3常用数控加工指令及含义  140 

    8.5.4数控机床相关要求及操作规程  146 

    第9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48 

    9.1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148 

    9.1.1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  148 

    9.1.2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工艺因素  150 

    9.1.3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159 

    9.2零件的工艺分析及毛坯的选择  163 

    9.2.1毛坯的分类  164 

    9.2.2毛坯选择的内容  164 

    9.2.3毛坯选择的基本原则  164 

    9.2.4零件的结构分析及毛坯选择  166 

    9.2.5汽车零件的毛坯选择  169 

    9.2.6零件热处理的技术条件和工序位置  170 

    9.2.7典型零件材料和毛坯的选择及加工工艺分析  172 

    9.3工艺路线的制订  177 

    9.3.1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77 

    9.3.2定位基准的选择  178 

    9.3.3加工阶段的划分  181 

    9.3.4加工顺序的安排  182 

    9.3.5工序的集中程度的确定  183 

    9.4提高机械加工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184 

    9.4.1时间定额  184 

    9.4.2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185 

    9.5工艺方案的比较与技术经济分析  186 

    9.6数控加工工艺  186 

    9.6.1基本概念  186 

    9.6.2数控加工工艺概述  190 

    9.6.3数控加工工艺内容的选择  190 

    9.6.4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  191 

    9.6.5加工方法选择及加工方案的确定  191 

    9.6.6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192 

    9.6.7数控加工工序的设计  193 

    9.7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196 

    9.7.1CAPP的基本原理  196 

    9.7.2CAPP系统的设计方法  197 

    第10章超高速和超精密加工技术  202 

    10.1超高速加工技术  202 

    10.1.1超高速加工的原理  202 

    10.1.2超高速加工技术的优越性  203 

    10.1.3超高速切削机床  204 

    10.1.4超高速切削的刀具技术  206 

    10.2超精密加工技术  206 

    10.2.1超精密加工的特征  206 

    10.2.2超精密加工的设备  207 

    10.2.3超精密切削加工的刀具  208 

    10.3微细加工技术  209 

    10.3.1纳米加工的物理实质  209 

    10.3.2纳米级加工精度  210 

    10.3.3纳米加工中的LIGA技术  211 

    10.3.4原子级加工技术  211 

    第11章孔轴配合公差  212 

    11.1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与定义  212 

    11.1.1孔和轴  212 

    11.1.2尺寸的术语及定义  212 

    11.1.3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213 

    11.1.4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214 

    11.2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216 

    11.2.1标准公差与标准公差等级  216 

    11.2.2基本偏差  216 

    11.2.3孔、轴公差带代号及配合代号  217 

    11.2.4孔、轴的常用公差带和优先、常用的配合  222 

    11.3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224 

    11.3.1基准制的选择  224 

    11.3.2公差等级的选择  224 

    11.3.3配合的选择  226 

    11.4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229 

    第12章几何公差  230 

    12.1几何公差概述  230 

    12.1.1零件几何要素及其分类  230 

    12.1.2几何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  231 

    12.2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232 

    12.2.1被测要素的标注  233 

    12.2.2基准要素的标注  235 

    12.2.3几何公差标注示例  235 

    12.3几何公差带  236 

    12.3.1公差带图的定义  236 

    12.3.2各类几何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及解释  236 

    12.4公差原则  250 

    12.4.1公差原则的有关术语  250 

    12.4.2公差原则的内容  252 

    12.5几何公差的选用  257 

    12.5.1几何公差值及有关规定  257 

    12.5.2几何公差项目选择  259 

    12.5.3几何公差等级(公差值)的选择  260 

    第13章表面粗糙度  262 

    13.1表面粗糙度概述  262 

    13.1.1表面粗糙度轮廓的界定  262 

    13.1.2表面粗糙度轮廓对零件工作性能的影响  263 

    13.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  263 

    13.2.1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  263 

    13.2.2表面粗糙度轮廓的中线  264 

    13.2.3表面粗糙度轮廓的评定参数  265 

    13.3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267 

    13.3.1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的选择  267 

    13.3.2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  267 

    13.4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269 

    13.4.1表面粗糙度轮廓的基本图形符号和完整图形符号  269 

    13.4.2表面粗糙度轮廓技术要求在完整图形符号上的标注  269 

    13.4.3表面粗糙度轮廓代号在零件图上标注的规定和方法  273 

    第4篇检验  276 

    第14章常用零件的检测器具及检测项目  277 

    14.1测量器具的分类及常用术语  277 

    14.1.1分类  277 

    14.1.2测量器具的常用术语  277 

    14.2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278 

    14.2.1验收原则  278 

    14.2.2验收极限  278 

    14.2.3验收方式的选择  279 

    14.2.4测量器具的选择  279 

    14.3几何公差的检测  280 

    14.3.1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281 

    14.3.2形位误差的评定准则  281 

    14.3.3常用的形位误差检测方法  282 

    第15章常用零件的检测方法  289 

    15.1轴类零件的检测  289 

    15.1.1光轴  289 

    15.1.2主轴  290 

    15.2箱体类零件的检测  293 

    15.2.1箱体类零件主要技术要求  293 

    15.2.2箱体类零件的检测  294 

    15.3齿轮的检测  299 

    15.3.1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299 

    15.3.2齿轮精度的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300 

    15.3.3齿轮副的精度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305 

    15.4结合件的检测  307 

    15.4.1普通螺纹的测量  307 

    15.4.2键和花键的检测  309 

    15.4.3轴承的检测  311 

    第5篇装配调试  313 

    第16章装配工艺的制订  314 

    16.1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  314 

    16.2装配工艺规程的内容、制订方法与步骤  315 

    16.2.1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315 

    16.2.2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及其内容  316 

    第17章装配尺寸链  323 

    17.1装配尺寸链的概念  323 

    17.2装配尺寸链的种类及查找方法  324 

    17.3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327 

    17.3.1极值法  328 

    17.3.2概率法  329 

    第18章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330 

    18.1互换法  330 

    18.2选择装配法  332 

    18.3修配法  335 

    18.4调整法  340 

    参考文献  344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机械学基础(第五版)
马惠萍,蒋秀珍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 第2版 宋巧莲
宋巧莲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机械工程专业“VR+教学”模式研究
王全景、陈清奎 著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机械基础实验教程(非机械类)(第二版)
何军,冯梅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机械原理
孙志宏,王永兴,王淑妍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第三版)
罗忠,王菲,马树军,程红太,李晖,于清文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机械原理(普通高等教育
吴恩启 王新华 董琴 等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第3版 蒋森春
蒋森春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指导 第5版 吴拓
吴拓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机械制图测绘
万志华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机械类专业第一课 高考选专业 学科解码 大学专业选择指南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版)
吉卫喜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统计数据分析基础
王晓燕;刘文锦;罗秀琴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虚构的人
王晓燕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思帝乡
王晓燕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现代牙体牙髓病学规范诊疗手册(北大医学口腔临床规范诊疗丛书)
王晓燕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多民族文化资源教育转换研究
王晓燕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研学实践教育课程设计指南
王晓燕;韩新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给排水工程CAD
王晓燕、高将、郭扬 著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王晓燕儿科临床经验集
王晓燕 主编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中国法律制度概论
王晓燕 主编;宋超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牙体牙髓科临床规范诊疗工作手册
王晓燕 著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日本教育改革的政策研究
王晓燕 著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研发投资行为研究--兼论组织风险偏好中介和激励机制调节效应
王晓燕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