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人文性的缺失与重构

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人文性的缺失与重构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5
版次: 1
ISBN: 9787562270072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36页
字数: 3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体育
4人买过
  •   《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人文性的缺失与重构》从人文主义的视角来探讨体育教育活动,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梳理了近代以来自西方体育教育传入中国后我国体育教育的人文脉络,分析了体育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回顾了人文与体育教育分合的历程演变等。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思路
    1.2.1本书力图探寻的问题
    1.2.2本书的基本框架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资料法
    1.3.2逻辑分析法
    1.3.3历史研究法
    1.3.4案例分析法
    1.4相关研究综述
    1.4.1人文讨论的背景
    1.4.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3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5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1.5.1人文
    1.5.2人文主义
    1.5.3人文关怀
    1.5.4人文精神
    1.5.5健全人格的界定及内涵
    1.6研究创新特色及不足
    1.6.1研究创新与特色
    1.6.2研究不足之处

    2学校体育教育人文属性的内涵
    2.1人文体育教育提出的语境
    2.1.1社会变迁对人文体育教育提出要求
    2.1.2素质教育的语境
    2.1.3“终身体育”的语境
    2.2学校体育教育的人文向度
    2.3人文体育教育的立论基础
    2.3.1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健康人格与自我实现的理论
    2.3.2教育学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

    3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人文向度
    3.11840年鸦片战争-1911年辛亥革命
    3.1.1洋务运动时期的学校体育
    3.1.2维新运动时期的学校体育
    3.1.3“壬寅·癸卯学制”时期的学校体育
    3.21912年中华民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3.2.1“壬子·癸丑学制”时期的学校体育
    3.2.2“壬戌学制”时期的学校体育
    3.2.3“戊辰学制”时期的学校体育
    3.2.4民国时期的自然主义体育
    3.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改革开放
    3.3.11949年-1966年学校体育草创时期
    3.3.21966年-1978年学校体育混乱时期
    3.41978年至今,学校体育恢复探索时期

    4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人文缺失原因分析
    4.1文化背景差异是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人文缺失的根本原因
    4.2科学名义下体育工具理性的过度张扬造成片面强调学校体育教育的生物功能
    4.3以“院系调整”为突出表现的过分的分科教育制度造成科学与人文的分裂
    4.4以“高考指挥棒”为集中体现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局面强力导向教育的人文冷漠
    4.5学校体育教育领域重结果轻过程导致过程性人文内涵的流失

    5重构:学校体育教育的人文回归
    5.1人文体育教育的理论重构
    5.1.1从了解体育教育的对象开始:以“人”始、以“人”终,教育因学生而存在
    5.1.2重新认识学校体育功能和目的的关系
    5.1.3确立发展完善人格(完人教育)的学校体育教育的终极人文目标
    5.2学校体育教育的人文实践
    5.2.1宏观层面:确立具有人文属性的体育教育思想
    5.2.2微观层面:学校体育活动的人文关怀
    5.3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
    5.3.1学养——内在学识
    5.3.2仁爱——既善且美
    5.3.3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外在体现
    5.4拾遗:寻求传统人文的智慧
    5.4.1传统人文精神在体育教育中的渗透
    5.4.2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教育内容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人文性的缺失与重构》从人文主义的视角来探讨体育教育活动,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梳理了近代以来自西方体育教育传入中国后我国体育教育的人文脉络,分析了体育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回顾了人文与体育教育分合的历程演变等。
  • 目录: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思路
    1.2.1本书力图探寻的问题
    1.2.2本书的基本框架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资料法
    1.3.2逻辑分析法
    1.3.3历史研究法
    1.3.4案例分析法
    1.4相关研究综述
    1.4.1人文讨论的背景
    1.4.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3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5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1.5.1人文
    1.5.2人文主义
    1.5.3人文关怀
    1.5.4人文精神
    1.5.5健全人格的界定及内涵
    1.6研究创新特色及不足
    1.6.1研究创新与特色
    1.6.2研究不足之处

    2学校体育教育人文属性的内涵
    2.1人文体育教育提出的语境
    2.1.1社会变迁对人文体育教育提出要求
    2.1.2素质教育的语境
    2.1.3“终身体育”的语境
    2.2学校体育教育的人文向度
    2.3人文体育教育的立论基础
    2.3.1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健康人格与自我实现的理论
    2.3.2教育学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

    3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人文向度
    3.11840年鸦片战争-1911年辛亥革命
    3.1.1洋务运动时期的学校体育
    3.1.2维新运动时期的学校体育
    3.1.3“壬寅·癸卯学制”时期的学校体育
    3.21912年中华民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3.2.1“壬子·癸丑学制”时期的学校体育
    3.2.2“壬戌学制”时期的学校体育
    3.2.3“戊辰学制”时期的学校体育
    3.2.4民国时期的自然主义体育
    3.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改革开放
    3.3.11949年-1966年学校体育草创时期
    3.3.21966年-1978年学校体育混乱时期
    3.41978年至今,学校体育恢复探索时期

    4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人文缺失原因分析
    4.1文化背景差异是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人文缺失的根本原因
    4.2科学名义下体育工具理性的过度张扬造成片面强调学校体育教育的生物功能
    4.3以“院系调整”为突出表现的过分的分科教育制度造成科学与人文的分裂
    4.4以“高考指挥棒”为集中体现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局面强力导向教育的人文冷漠
    4.5学校体育教育领域重结果轻过程导致过程性人文内涵的流失

    5重构:学校体育教育的人文回归
    5.1人文体育教育的理论重构
    5.1.1从了解体育教育的对象开始:以“人”始、以“人”终,教育因学生而存在
    5.1.2重新认识学校体育功能和目的的关系
    5.1.3确立发展完善人格(完人教育)的学校体育教育的终极人文目标
    5.2学校体育教育的人文实践
    5.2.1宏观层面:确立具有人文属性的体育教育思想
    5.2.2微观层面:学校体育活动的人文关怀
    5.3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
    5.3.1学养——内在学识
    5.3.2仁爱——既善且美
    5.3.3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外在体现
    5.4拾遗:寻求传统人文的智慧
    5.4.1传统人文精神在体育教育中的渗透
    5.4.2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教育内容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