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德育

诗意德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2011-05
版次: 1
ISBN: 9787542635471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8人买过
  •   这本《诗意德育》是从诗意德育的角度探讨诗性伦理人格的塑造。诗意德育涉及到德育、诗、哲学与艺术等等领域。今天的德育研究很少有诗化的研究。人们常常从理性上谈德育,将德育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学科分类像一个书架,它使德育研究有一个固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决定了德育与诗、哲学、艺术分属于不同的领域。研究诗意德育,则需要打破这些固定界限。本研究在诗化的、艺术性的哲学思维之下谈德育,它所倡导的观念不仅涉及到德育观念的变革而且涉及到教育哲学观念的变革。
      孙迎光,男,1959年生,江苏南京市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关系学、德育学。出版个人专著四部,主要代表作有:“形象的德性——市场经济道德问题的公关探讨》、《传承与超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二十余篇。
    前言

    第一章 教育——思的唤醒

    第一节 什么召唤思?

    第二节 表达与思想

    第三节 教育学与书写规范

    第二章 理性之思与诗性之思

    第一节 诗教何为

    第二节 理性与诗性

    第三节 本质认识与诗性之思

    第四节 “是什么”和“如何”

    第五节 文化的显隐意识

    第六节 有所为而为的教育和无所为而为的教育

    第七节 世界的三种人化

    第三章 儒家诗意德育的特征与启示

    第一节 修身当先学诗

    第二节 儒家诗意德育的特征

    第三节 儒家诗意德育的启示

    第四节 拓宽教学论的思之基础

    第四章 比德教育方法(上)

    第一节 以松比德

    第二节 以竹喻人

    第三节 以梅修身

    第四节 以菊陶情

    第五节 以兰养德

    第六节 以莲托志

    第五章 比德教育方法(下)

    第一节 乐水乐山

    第二节 山水可居

    第三节 君子贵玉

    第四节 茧式德育与抽丝德育

    第六章 境界提升方法

    第一节 教育中的善美境界

    第二节 冯友兰的境界说

    第三节 让德育与诗境相通

    第四节 诗者乃天地之心

    第五节 德育“赞天地之化育”

    第七章 对话教育方法

    第一节 对话教育概述

    第二节 教育对话:苏格拉底还是孔子

    第八章 占有或存在

    第一节 捕捞者与放羊娃的生活观

    第二节 占有与存在两种生存态度

    第九章 理解与解读

    第一节 德育理解与自然科学教学理解的差异

    第二节 分析与感悟——两种不同的语文教学模式

    第三节 阶级分析法与语文教学分析

    第十章 艺术化人生

    第一节 宗白华的艺术人生观及教育启示

    第二节 用艺术的方式掌握世界

    第三节 万物一体的人生境界

    第四节 让生活本身成为艺术品

    第十一章 海德格尔诗性哲学的启示与会通

    第一节 《泰然任之》的要义与教育反思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壶的虚空与中国诗性文化的会通处

    主要参考资料
  • 内容简介:
      这本《诗意德育》是从诗意德育的角度探讨诗性伦理人格的塑造。诗意德育涉及到德育、诗、哲学与艺术等等领域。今天的德育研究很少有诗化的研究。人们常常从理性上谈德育,将德育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学科分类像一个书架,它使德育研究有一个固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决定了德育与诗、哲学、艺术分属于不同的领域。研究诗意德育,则需要打破这些固定界限。本研究在诗化的、艺术性的哲学思维之下谈德育,它所倡导的观念不仅涉及到德育观念的变革而且涉及到教育哲学观念的变革。
  • 作者简介:
      孙迎光,男,1959年生,江苏南京市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关系学、德育学。出版个人专著四部,主要代表作有:“形象的德性——市场经济道德问题的公关探讨》、《传承与超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二十余篇。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教育——思的唤醒

    第一节 什么召唤思?

    第二节 表达与思想

    第三节 教育学与书写规范

    第二章 理性之思与诗性之思

    第一节 诗教何为

    第二节 理性与诗性

    第三节 本质认识与诗性之思

    第四节 “是什么”和“如何”

    第五节 文化的显隐意识

    第六节 有所为而为的教育和无所为而为的教育

    第七节 世界的三种人化

    第三章 儒家诗意德育的特征与启示

    第一节 修身当先学诗

    第二节 儒家诗意德育的特征

    第三节 儒家诗意德育的启示

    第四节 拓宽教学论的思之基础

    第四章 比德教育方法(上)

    第一节 以松比德

    第二节 以竹喻人

    第三节 以梅修身

    第四节 以菊陶情

    第五节 以兰养德

    第六节 以莲托志

    第五章 比德教育方法(下)

    第一节 乐水乐山

    第二节 山水可居

    第三节 君子贵玉

    第四节 茧式德育与抽丝德育

    第六章 境界提升方法

    第一节 教育中的善美境界

    第二节 冯友兰的境界说

    第三节 让德育与诗境相通

    第四节 诗者乃天地之心

    第五节 德育“赞天地之化育”

    第七章 对话教育方法

    第一节 对话教育概述

    第二节 教育对话:苏格拉底还是孔子

    第八章 占有或存在

    第一节 捕捞者与放羊娃的生活观

    第二节 占有与存在两种生存态度

    第九章 理解与解读

    第一节 德育理解与自然科学教学理解的差异

    第二节 分析与感悟——两种不同的语文教学模式

    第三节 阶级分析法与语文教学分析

    第十章 艺术化人生

    第一节 宗白华的艺术人生观及教育启示

    第二节 用艺术的方式掌握世界

    第三节 万物一体的人生境界

    第四节 让生活本身成为艺术品

    第十一章 海德格尔诗性哲学的启示与会通

    第一节 《泰然任之》的要义与教育反思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壶的虚空与中国诗性文化的会通处

    主要参考资料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诗意德育
《大学》间架与当代德育
孙迎光
诗意德育
诗意德育(修订本)
孙迎光 孙菲
诗意德育
马克思总体性视域中的德育探索
孙迎光、徐青 著
诗意德育
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孙迎光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