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融合区语言生态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为例

多民族融合区语言生态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为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2022-07
版次: 1
ISBN: 9787105166787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244页
字数: 255.0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2人买过
  • 随着我国信息化、城镇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区域语言生态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呼伦贝尔市作为我国东北边陲城市,具有多民族、多语种、多方言的特点。
        本书以呼伦贝尔市蒙古族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各种田野调查方法,在生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理论指导下,详细调查了当地蒙古族国家通用语、母语和其他语种的使用情况,较详细地阐述了当地语言生态环境。本书对于了解多民族融合区语言使用特点及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席红英,博士,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2008年至今工作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近五年主持课题6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 绪论
    第一章  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语言学
        一、生态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的语言生态学
      第二节  调查方法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点及调查对象
        三、问卷结构及抽样情况
    第二章  呼伦贝尔市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人口分布
        一、地理位置
        二、民族人口
      第二节  历史源流及生产方式
        一、历史源流
        二、生产方式
      第三节  牧业四旗概况
        一、陈巴尔虎旗
        二、新巴尔虎右旗
        三、新巴尔虎左旗
        四、鄂温克族自治旗
    第三章  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第一节  家庭语言使用状况
        一、与长辈交流时的语言使用情况
        二、与同辈交流时的语言使用情况
        三、与晚辈交流时的语言使用情况
      第二节  社区语言使用状况
        一、交际对象
        二、交际场所
    第四章  语言能力调查
      第一节  语言习得
        一、母语习得
        二、多语习得
        三、习得途径
      第二节  蒙古语能力的自我评估
        一、蒙古语口语能力
        二、蒙古语文字能力
      第三节  汉语能力的自我评估
        一、汉语口语能力
        二、汉语文字能力
    第五章  语言选择调查
      第一节  语言情感
        一、最重要的语言
        二、方言情感
        三、蒙古语标准音情感
      第二节  语言行为
        一、电子媒体选择
        二、印刷媒体选择
        三、子女教育选择
    第六章  外部语言生态环境分析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因子
        二、气候因子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人口因子
        二、民族因子
        三、经济因子
        四、教育因子
      第三节  文化环境
        一、文化活动
        二、文化传播
    第七章  内部语言生态环境分析
      第一节  语言结构
        一、语音特点
        二、词汇特点
        三、语法特点
      第二节  语言格局
        一、外语接触
        二、汉语接触
        三、方言接触
      第三节  语言景观
        一、抽样情况
        二、牌匾特点
        三、受众态度
    第八章  语言生态环境评估
      第一节  采用公式
      第二节  评估结果
    附录
      附录1  调研图片
      附录2  访谈实录(节选)
      附录3  调查问卷
      附录4  语言生态指标分级描述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信息化、城镇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区域语言生态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呼伦贝尔市作为我国东北边陲城市,具有多民族、多语种、多方言的特点。
        本书以呼伦贝尔市蒙古族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各种田野调查方法,在生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理论指导下,详细调查了当地蒙古族国家通用语、母语和其他语种的使用情况,较详细地阐述了当地语言生态环境。本书对于了解多民族融合区语言使用特点及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作者简介:
    席红英,博士,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2008年至今工作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近五年主持课题6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
  •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语言学
        一、生态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的语言生态学
      第二节  调查方法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点及调查对象
        三、问卷结构及抽样情况
    第二章  呼伦贝尔市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人口分布
        一、地理位置
        二、民族人口
      第二节  历史源流及生产方式
        一、历史源流
        二、生产方式
      第三节  牧业四旗概况
        一、陈巴尔虎旗
        二、新巴尔虎右旗
        三、新巴尔虎左旗
        四、鄂温克族自治旗
    第三章  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第一节  家庭语言使用状况
        一、与长辈交流时的语言使用情况
        二、与同辈交流时的语言使用情况
        三、与晚辈交流时的语言使用情况
      第二节  社区语言使用状况
        一、交际对象
        二、交际场所
    第四章  语言能力调查
      第一节  语言习得
        一、母语习得
        二、多语习得
        三、习得途径
      第二节  蒙古语能力的自我评估
        一、蒙古语口语能力
        二、蒙古语文字能力
      第三节  汉语能力的自我评估
        一、汉语口语能力
        二、汉语文字能力
    第五章  语言选择调查
      第一节  语言情感
        一、最重要的语言
        二、方言情感
        三、蒙古语标准音情感
      第二节  语言行为
        一、电子媒体选择
        二、印刷媒体选择
        三、子女教育选择
    第六章  外部语言生态环境分析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因子
        二、气候因子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人口因子
        二、民族因子
        三、经济因子
        四、教育因子
      第三节  文化环境
        一、文化活动
        二、文化传播
    第七章  内部语言生态环境分析
      第一节  语言结构
        一、语音特点
        二、词汇特点
        三、语法特点
      第二节  语言格局
        一、外语接触
        二、汉语接触
        三、方言接触
      第三节  语言景观
        一、抽样情况
        二、牌匾特点
        三、受众态度
    第八章  语言生态环境评估
      第一节  采用公式
      第二节  评估结果
    附录
      附录1  调研图片
      附录2  访谈实录(节选)
      附录3  调查问卷
      附录4  语言生态指标分级描述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