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县的英雄赞歌

将军县的英雄赞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23-01
版次: 1
ISBN: 9787515027258
定价: 70.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6页
分类: 政治
  • 安徽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共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红色文化积淀丰厚。 本书由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主要收录了大别山地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通过讲述这些红色故事,从侧面反映了金寨及大别山地区的根据地建设及斗争历程,充分挖掘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让红色文化成为领导干部、广大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前进动力。 安徽金寨干部学院是经中共安徽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依托中共金寨县委党校建立的一所干部学院。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是在中共金寨县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研究室、档案局(馆)、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第一章 大别山红军的创建/1

    第一节 苛政猛于虎 大别山人民苦难中觉醒

    蒋介石叛变 大革命胜利进军中夭折/1

    第二节 黄麻响惊雷 鄂东北曙光初照

    工农齐奋战 革命军胜利诞生/14

    第三节 保卫黄安城3 革命军英勇抗敌

    割据鄂豫边 柴山保首建红军/23

    第四节 立夏举义旗 豫东南起义告捷

    英雄大会师:第二支红军成立/34

    第五节 粉碎敌人“会剿” 根据地日益发展

    建立人民政权 苏维埃遍地开花/44

    第六节 六霍齐暴动,皖西北赤化一片

    流波礓会师 第三支红军诞生/52

    第二章 大别山红军的统一 反“围剿”的英勇斗争/61

    第一节 统一党的领导 鄂豫皖特别区委成立

    统一红军建制 工农红军第一军诞生/62

    第二节 蕲黄广地区 革命斗争艰辛曲折

    工农举义旗 红十五军胜利诞生/70

    第三节 军阀中原大战结束 蒋介石策划一次大“围剿’

    苏区军民英勇奋战 反“围剿”斗争取得大胜利/76

    第四节 不甘失败 蒋介石策划二次大“围剿”

    粉碎“围剿” 张国焘独裁鄂豫皖分局/87

    第五节 蒋介石再次调兵 发动三次大“围剿”

    红四方面军成立 反“围剿”胜利空前/102

    第六节 蒋介石亲任总司令 指挥四次大“围剿”

    张国焘“左”倾盲动 四次反“围剿”失败/114

    第三章 红四方面军西征大胜利/125

    第一节 红四方面军:西征进入川陕边区

    重建根据地方面军空前大发展/125

    第二节 强渡嘉陵江 迎接中央红军和二六军团

    北上大会师 书写中国抗日战争新篇章/136

    第三节 西路军渡河西征 苦征战英勇悲壮/142

    第四章 红二十五军重建及其光辉的战斗历程/151

    第一节惨绝人寰 国民党匪军血洗苏区

    威武不屈根据地军民英勇斗争/151

    第二节 划区“清剿” 蒋介石更换伎俩

    保卫苏区 红二十五军重建/158

    第三节 盲目轻敌 红军大减员

    痛心悔悟 坚持游击战/165

    第四节 国民党三个月“清剿”又遭失败

    红二十五军大转移北上抗日/173

    第五节 出师长征 北上抗日/180

    第六节 创建苏区 扩大红军/189

    第七节 长征先锋队,胜利到陕北/194

    第八节 中央红军到陕北 会师迎来奠基礼/198

    第五章 坚持游击战争,红军旗帜高高飘扬在大别山上/203

    第一节 蒋介石再令 三个月剿清红军

    根据地危急:红二十八军重建/203

    第二节 一计未成 蒋介石再令两个月剿清红军

    东西往返 红二十八军驰骋鄂豫皖边区/210

    第三节 调遣嫡系 卫立煌又来苏区督剿

    分散游击 红二十八军越战越强/216

    第四节 自食诺言  蒋介石继续反共“围剿”

    顾全大局大别山红军东进抗日/222

    参考文献/227后 记/228
  • 内容简介:
    安徽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共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红色文化积淀丰厚。 本书由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主要收录了大别山地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通过讲述这些红色故事,从侧面反映了金寨及大别山地区的根据地建设及斗争历程,充分挖掘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让红色文化成为领导干部、广大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前进动力。
  • 作者简介:
    安徽金寨干部学院是经中共安徽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依托中共金寨县委党校建立的一所干部学院。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是在中共金寨县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研究室、档案局(馆)、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 目录:
    第一章 大别山红军的创建/1

    第一节 苛政猛于虎 大别山人民苦难中觉醒

    蒋介石叛变 大革命胜利进军中夭折/1

    第二节 黄麻响惊雷 鄂东北曙光初照

    工农齐奋战 革命军胜利诞生/14

    第三节 保卫黄安城3 革命军英勇抗敌

    割据鄂豫边 柴山保首建红军/23

    第四节 立夏举义旗 豫东南起义告捷

    英雄大会师:第二支红军成立/34

    第五节 粉碎敌人“会剿” 根据地日益发展

    建立人民政权 苏维埃遍地开花/44

    第六节 六霍齐暴动,皖西北赤化一片

    流波礓会师 第三支红军诞生/52

    第二章 大别山红军的统一 反“围剿”的英勇斗争/61

    第一节 统一党的领导 鄂豫皖特别区委成立

    统一红军建制 工农红军第一军诞生/62

    第二节 蕲黄广地区 革命斗争艰辛曲折

    工农举义旗 红十五军胜利诞生/70

    第三节 军阀中原大战结束 蒋介石策划一次大“围剿’

    苏区军民英勇奋战 反“围剿”斗争取得大胜利/76

    第四节 不甘失败 蒋介石策划二次大“围剿”

    粉碎“围剿” 张国焘独裁鄂豫皖分局/87

    第五节 蒋介石再次调兵 发动三次大“围剿”

    红四方面军成立 反“围剿”胜利空前/102

    第六节 蒋介石亲任总司令 指挥四次大“围剿”

    张国焘“左”倾盲动 四次反“围剿”失败/114

    第三章 红四方面军西征大胜利/125

    第一节 红四方面军:西征进入川陕边区

    重建根据地方面军空前大发展/125

    第二节 强渡嘉陵江 迎接中央红军和二六军团

    北上大会师 书写中国抗日战争新篇章/136

    第三节 西路军渡河西征 苦征战英勇悲壮/142

    第四章 红二十五军重建及其光辉的战斗历程/151

    第一节惨绝人寰 国民党匪军血洗苏区

    威武不屈根据地军民英勇斗争/151

    第二节 划区“清剿” 蒋介石更换伎俩

    保卫苏区 红二十五军重建/158

    第三节 盲目轻敌 红军大减员

    痛心悔悟 坚持游击战/165

    第四节 国民党三个月“清剿”又遭失败

    红二十五军大转移北上抗日/173

    第五节 出师长征 北上抗日/180

    第六节 创建苏区 扩大红军/189

    第七节 长征先锋队,胜利到陕北/194

    第八节 中央红军到陕北 会师迎来奠基礼/198

    第五章 坚持游击战争,红军旗帜高高飘扬在大别山上/203

    第一节 蒋介石再令 三个月剿清红军

    根据地危急:红二十八军重建/203

    第二节 一计未成 蒋介石再令两个月剿清红军

    东西往返 红二十八军驰骋鄂豫皖边区/210

    第三节 调遣嫡系 卫立煌又来苏区督剿

    分散游击 红二十八军越战越强/216

    第四节 自食诺言  蒋介石继续反共“围剿”

    顾全大局大别山红军东进抗日/222

    参考文献/227后 记/228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将军县的英雄赞歌
将军县的红色纪事
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著
将军县的英雄赞歌
将军和他的树
鲁顺民
将军县的英雄赞歌
将军与孤女(精装新版)红色主题绘本系列
星瞳
将军县的英雄赞歌
将军台
刘世芬 著
将军县的英雄赞歌
将军县的脱贫攻坚
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编著;安徽金寨干部学院
将军县的英雄赞歌
将军县的红色之源
中共金寨县委党 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主编;安徽金寨干部学院
将军县的英雄赞歌
将军县的红色故事
中共金寨县委党 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主编;安徽金寨干部学院
将军县的英雄赞歌
将军远行(第6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祥全新中篇小说现当代经典小说)
徐贵祥
将军县的英雄赞歌
将军胡同(美绘版,入选2015年度“中国好书”,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作家史雷的心血之作,极具特色的“京味儿”小说,8-14岁)
史雷 著
将军县的英雄赞歌
将军吟(茅盾文学获奖作品全集 精装典藏版)
莫应丰
将军县的英雄赞歌
将军楼传奇/长城少年之文明解码
伍旭升 著
将军县的英雄赞歌
将军在上
止宁;大鱼文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将军县的英雄赞歌
将军县的红色纪事
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