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11
版次: 1
ISBN: 9787520159616
定价: 34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552页
分类: 文学
1人买过
  • 2018年金秋十月,适值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在福州隆重举行。此次年会,盛况空前,与会代表近300人,提交论文208篇,以“改革开放4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进展与反思”为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创获丰饶,堪比秋收。
    为了保存年会研究成果,扩大学术交流面和传播力,主办双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决定合作选编这部年会论文集。编者从208篇300万言的论文中,选录全文28篇,辑录论文摘要180则,大致分为“文学史研究”“各体文学研究”“年会论文摘要”三编。今年适逢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成立40周年。本会同仁谨以这部集体成果纪念“五四”,藉此表达我们对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及其先驱者与本学科奠基者的崇高敬意和传承职志。
    汪文顶,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研究工作,参与俞元桂先生主编《中国现代散文史》等专著的编写,著有《现代散文史论》《现代散文学初探》等,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和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刘勇,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学术著作数十种,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与一等奖。
    上编 文学史研究 / 1
    中国现代文学学术与思想观念的再思考 / 3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性、当代性与经典性 / 18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成就、走势与思考 / 36
    中国新文学史写作的观念悖论与实践反思 / 50
    与古为新 面向未来 / 63
    “思想”与“思考”:贯穿20世纪的文化纠缠与纠结 / 68
    考证学方法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89
    译介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变 / 114
    正名与意义:现代文学研究的“非文学期刊”视野 / 126
    关于晚清文学的再认识 / 145
    晚清白话文与五四白话文的本质区别 / 148
    中国新文学抒情话语的价值建构 / 167
    中央苏区文艺制度生成论 / 182
    域外与本土:比较视域的延安书写 / 194
    中编 各体文学研究 / 199
    现代小说的“时空”形式 / 201
    中国乡土小说理论的百年流变与学术建构 / 223
    文史对话中的“文学” / 240
    老舍文学经典的生成及其当代意义 / 248
    旧事重提:也谈《家》在民国时期的接受与传播 / 263
    “既遥远又无所不在” / 286
    百年新诗抒情性、戏剧性和叙事性建设的诗学反思 / 309
    诗学视域中“歌词”身份考辨 / 317
    近十年来走向世界的郭沫若研究 / 328
    论鲁迅散文的文体艺术 / 342
    “心”与“体”:郁达夫关于现代散文理论建设之思考 / 360
    动态的“画框”与历史的光影 / 379
    近四十年中国话剧史学术范式的变迁与反思 / 402
    解放区“演大戏”现象评价的演变与意义 / 417
    下编 年会论文摘要 / 431
    中国现代文学的世纪分期与起点 / 433
    中国文学现代传统形成的路径和结构 / 433
    从文化策略视角看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重构 / 434
    论新文学的自我批判传统 / 434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视 / 435
    试论现代启蒙作家对民族生存发展的人类学思考 / 435
    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经典的认定与批评标准的建构 / 436
    半殖民地中国“假洋鬼子”的文学构型 / 437
    乡土文学审美形态简论 / 437
    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宗教”问题 / 438
    中西现代情爱乌托邦小说的多维透视 / 438
    中国现代小城文学的河流叙事 / 439
    “文明的共和”与游牧文化小说叙事的价值建构 / 439
    南社: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 / 440
    民初小说中的“革命加爱情”叙事 / 441
    从混沌中苏醒:清末民初身体的重新发现与再认识 / 441
    “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口号之提出及后期批判风向的流转 / 442
    新文学革命:一个悖论性的开端 / 442
    五四新旧文化论战在1919 / 443
    吴虞与“打倒孔家店”口号关系考论 / 443
    20世纪20年代国语文学史的发生与退场 / 444
    跨越历史的尘封 / 444
    “欧战”如何重新构造了“新文化” / 445
    “五四”时期新文学家的构成与特征 / 445
    这么早就开始回顾了 / 446
    “觉醒”与“解放”的距离 / 446
    新文化运动中的报刊媒介与学术共同体及批评规范的形成 / 447
    再论革命现代性与中国左翼文学 / 448
    中国现代文坛中的“广告魅影” / 448
    中国社会史论战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 449
    从“同情文学”到“阶级意识”的文学 / 449
    《新小说》:一本被长期忽略的左翼文学通俗化实验杂志 / 450
    “自由人”论争中的普列汉诺夫 / 450
    失血的天空与抵抗的风旗 / 451
    抗战时期少数民族题材文学的勃兴与新变 / 451
    现代文学中工农作者写作的讨论与实践 / 452
    解放区文学论争核心问题研究 / 452
    “民国机制”与“文化战线”:20世纪40年代延安文艺报刊的编辑出版 / 453
    革命文艺的“形式”逻辑 / 453
    政治美学的两张面孔 / 454
    从《赤叶河》的创作与修改看“典范土地革命叙事”的形成 / 454
    低回与复兴:1938~1949年国统区的现代长篇小说 / 455
    个体情感的规训、再现与重构 / 455
    多元政治话语博弈下的文化空间 / 456
    沦陷时期北京文坛自救路径的探索 / 457
    易代之际学院派知识分子的自省与抉择 / 457
    民国部聘教授及其待遇 / 458
    冷战文化、南下影人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化 / 458
    论京派知识分子与民国大学的文学教育 / 459
    大学文学课堂对话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460
    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培养研究型人才思考 / 460
    “现代文学经典细读”课程教学实践与反思 / 461
    现代文学教育的三重境界 / 461
    20世纪80年代现代文学选本出版与文学观念的变迁 / 462
    现代文学教育的问题与机遇 / 462
    文学场域、中阶文学、方法学,以及学术再出发 / 463
    论海外汉学家罗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463
    如何激活鲁迅的精神遗产? / 464
    鲁迅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及其来源 / 464
    暂凭杯酒长精神 / 465
    鲁迅小说人物名字的文化表征与文化意蕴 / 465
    日月不出 爝火何熄 / 466
    《呐喊》的空间叙事 / 466
    史传传统与《狂人日记》文言小序解读 / 467
    《狂人日记》影响材源新考 / 467
    论顾炳鑫的《阿Q正传》插图画辑 / 468
    叙事骨架与肌理的鉴识和《阿Q正传》的再理解及其他 / 468
    《伤逝》:话语革命者的忏悔录 / 469
    启蒙语境下《伤逝》重读 / 469
    祛魅、讽喻与自况 / 470
    鲁迅的图像性叙述实践 / 470
    通俗教育研究会与鲁迅现代小说的生成 / 471
    从“传奇文”溯源看鲁迅、陈寅恪的“小说”观念 / 471
    鲁迅小说的主旨与外国戏剧的关系 / 472
    论鲁迅小说的女体诗学 / 472
    儿童・小野蛮人・初民 / 473
    一个关于“人类”及其如何获得自我的寓言 / 473
    鲁迅《青年必读书》一文及其论争的博弈论分析 / 474
    未完成的“对话” / 475
    “堂吉诃德在中国”与“中国的堂吉诃德” / 475
    《中国小说史略》与中国文学史之建立 / 476
    “国防文学论战”中的鲁迅思想 / 476
    作为讲义的《苦闷的象征》 / 477
    荷兰文版鲁迅作品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 477
    面向“大众”的“立人” / 478
    《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中“人道主义元素”的复杂况味 / 478
    “立人”鲁迅与中学语文“鲁难” / 479
    “微观政治”和“乡村权力”下的“国民性”图景 / 479
    史天行伪造鲁迅的《大众本〈毁灭〉序》考 / 480
    中国现代部分作品中的“前月”考 / 480
    郭沫若思想转变与现代中国革命文学发生的关联研究 / 481
    茅盾与姚雪垠的《李自成》 / 482
    郭沫若和傅抱石:反传统与传统坚守者的统一阵线 / 482
    按照文本生活:巴金理想主义的一种实践方式 / 483
    战争、疾病、幸福:《寒夜》中家国同构的三重文化圈 / 483
    时空意识与老派市民家国观念的更生和嬗变 / 484
    民国中等国文教材中的巴金选篇 / 484
    翠翠:一种人格形态的发生与修正 / 485
    沈从文重构“乡土中国”的文化机制与话语实践 / 485
    沈从文《芸庐纪事》的相关史料问题 / 486
    生命真性与兼容博取 / 486
    论四十年代小说家主体意识构成与困境 / 487
    “空间”视域下的晚清成都想象 / 487
    “忠贞”的悖论:丁玲的“烈女”/“女烈士”心结与革命中国的性别政治 / 488
    陆萍为何是医生:重读丁玲《在医院中》 / 488
    文学是“语言的花朵” / 489
    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丁玲与一体化文学体制的冲撞 / 490
    20世纪40年代延安文学多媒介互动与文学再生产 / 490
    钱锺书与中国现代批评的困境 / 491
    “无用”的“狷者”方鸿渐 / 491
    离散张爱玲与恒常中国性 / 492
    “人生边上”:观察钱锺书和杨绛创作风格的一种视角 / 492
    张爱玲作品同名的戏曲剧目考释 / 493
    从《重返边城》的中英文改写论张爱玲的后期创作 / 493
    多重关系中的地方风物 / 494
    吴趼人、张资平的市场化写作 / 494
    论张恨水小说中的戏曲叙事 / 495
    论新写实主义背景下戴平万的小说创作 / 495
    新诗文化:概念、定位及问题意识 / 496
    黄药眠前期小说创作管窥 / 496
    民国新文学史著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历史”言说 / 497
    中国现代诗学回视 / 497
    新诗现代化语境下的民间进程批判 / 498
    新诗韵律认知的三个“误区” / 498
    蒂斯黛尔与中国新诗的节奏建构 / 499
    神性与诗意:燕京大学“基督教新文学家族”考述 / 500
    20世纪30年代新诗的节奏探求 / 500
    文学史中的闻一多形象研究 / 501
    “诗的格律”的文学史意义 / 501
    “粗暴的抱不平的歌者” / 501
    多变的态度与多元的诗评 / 502
    闻一多后期政治转变与西南联大朗诵诗的兴起 / 502
    论战之文与批评效力的生成 / 503
    “意之曲折由字里生出”的一首诗 / 503
    废名对进化论的反思与质疑 / 504
    废名新诗诗论观抉发 / 504
    文学批评视域、有机知识分子与文学话语权斗争 / 505
    覃子豪赴台时间考与集外诗文四篇 / 505
    民国新诗选本在20世纪80年代的重印出版 / 506
    论初期《星星》诗刊的组织管理 / 506
    博物凝思:技术世界的读物艺术 / 507
    现代旅美散文中的中国形象建构 / 508
    论中国现代散文叙述主体的多重性 / 508
    20世纪40年代中外行记中的“红色中国” / 509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念的发生 / 509
    身负种业的“遗传”及作为外缘的“教育” / 510
    “诗言志”与“文以载道”论辩的历史审度 / 510
    “智慧人物”的“智慧” / 511
    论林语堂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阐释 / 511
    极度敏感的“人间爱”信徒 / 512
    林语堂研究在韩国 / 512
    人文主义视野下徐志摩散文中的现代国家意识 / 513
    现代知识分子的“着装”:生命体验与文化身份 / 513
    瞿秋白与中国左翼文学思想的现代进程 / 514
    京海合流的先锋派――20世纪30年代的章衣萍 / 514
    周扬与日本文化关系述略 / 515
    论冯雪峰的同人文学观 / 515
    《永嘉室杂文》内外的郑骞先生 / 516
    柳青与胡风文学关系探究 / 516
    论曹禺抗战后期的戏剧创作 / 517
    《新青年・易卜生专号》出版、《华伦夫人的职业》演出失败与中国现代话剧发生中的错位 / 517
    那座日渐消失的城池 / 518
    论汪曾祺戏曲创作的发生和推进 / 518
    “1949~1966年”文学中感伤的革命英雄叙事 / 519
    十七年时期的乡土抒情 / 519
    一个人的舞蹈 / 520
    激情与苦难:历史记忆的沧桑 / 520
    张洁与20世纪80~90年代 / 521
    个人与历史的双重叙述 / 521
    平衡的探索与经典的可能 / 522
    女性符号的政治想象:大陆与香港当代潘金莲故事的三种被讲述 / 522
    民族性、历史观与人民美学 / 523
    《繁花》与上海文学 / 523
    视角局限与空间思维的滞后 / 524
    后乡土时代与作家的情志 / 524
    严歌苓《雌性的草地》荒诞叙事 / 525
    《民族文学》(1981~2010)与新时期以来维吾尔族文学的发展 / 525
    “侨乡”文学叙事及其写作伦理 / 526
    文学审美批评与主体间性 / 526
    文学创作如何走向新的时代 / 527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进展与反思 / 528
    编后记 / 541
  • 内容简介:
    2018年金秋十月,适值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在福州隆重举行。此次年会,盛况空前,与会代表近300人,提交论文208篇,以“改革开放4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进展与反思”为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创获丰饶,堪比秋收。
    为了保存年会研究成果,扩大学术交流面和传播力,主办双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决定合作选编这部年会论文集。编者从208篇300万言的论文中,选录全文28篇,辑录论文摘要180则,大致分为“文学史研究”“各体文学研究”“年会论文摘要”三编。今年适逢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成立40周年。本会同仁谨以这部集体成果纪念“五四”,藉此表达我们对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及其先驱者与本学科奠基者的崇高敬意和传承职志。
  • 作者简介:
    汪文顶,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研究工作,参与俞元桂先生主编《中国现代散文史》等专著的编写,著有《现代散文史论》《现代散文学初探》等,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和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刘勇,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学术著作数十种,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与一等奖。
  • 目录:
    上编 文学史研究 / 1
    中国现代文学学术与思想观念的再思考 / 3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性、当代性与经典性 / 18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成就、走势与思考 / 36
    中国新文学史写作的观念悖论与实践反思 / 50
    与古为新 面向未来 / 63
    “思想”与“思考”:贯穿20世纪的文化纠缠与纠结 / 68
    考证学方法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89
    译介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变 / 114
    正名与意义:现代文学研究的“非文学期刊”视野 / 126
    关于晚清文学的再认识 / 145
    晚清白话文与五四白话文的本质区别 / 148
    中国新文学抒情话语的价值建构 / 167
    中央苏区文艺制度生成论 / 182
    域外与本土:比较视域的延安书写 / 194
    中编 各体文学研究 / 199
    现代小说的“时空”形式 / 201
    中国乡土小说理论的百年流变与学术建构 / 223
    文史对话中的“文学” / 240
    老舍文学经典的生成及其当代意义 / 248
    旧事重提:也谈《家》在民国时期的接受与传播 / 263
    “既遥远又无所不在” / 286
    百年新诗抒情性、戏剧性和叙事性建设的诗学反思 / 309
    诗学视域中“歌词”身份考辨 / 317
    近十年来走向世界的郭沫若研究 / 328
    论鲁迅散文的文体艺术 / 342
    “心”与“体”:郁达夫关于现代散文理论建设之思考 / 360
    动态的“画框”与历史的光影 / 379
    近四十年中国话剧史学术范式的变迁与反思 / 402
    解放区“演大戏”现象评价的演变与意义 / 417
    下编 年会论文摘要 / 431
    中国现代文学的世纪分期与起点 / 433
    中国文学现代传统形成的路径和结构 / 433
    从文化策略视角看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重构 / 434
    论新文学的自我批判传统 / 434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视 / 435
    试论现代启蒙作家对民族生存发展的人类学思考 / 435
    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经典的认定与批评标准的建构 / 436
    半殖民地中国“假洋鬼子”的文学构型 / 437
    乡土文学审美形态简论 / 437
    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宗教”问题 / 438
    中西现代情爱乌托邦小说的多维透视 / 438
    中国现代小城文学的河流叙事 / 439
    “文明的共和”与游牧文化小说叙事的价值建构 / 439
    南社: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 / 440
    民初小说中的“革命加爱情”叙事 / 441
    从混沌中苏醒:清末民初身体的重新发现与再认识 / 441
    “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口号之提出及后期批判风向的流转 / 442
    新文学革命:一个悖论性的开端 / 442
    五四新旧文化论战在1919 / 443
    吴虞与“打倒孔家店”口号关系考论 / 443
    20世纪20年代国语文学史的发生与退场 / 444
    跨越历史的尘封 / 444
    “欧战”如何重新构造了“新文化” / 445
    “五四”时期新文学家的构成与特征 / 445
    这么早就开始回顾了 / 446
    “觉醒”与“解放”的距离 / 446
    新文化运动中的报刊媒介与学术共同体及批评规范的形成 / 447
    再论革命现代性与中国左翼文学 / 448
    中国现代文坛中的“广告魅影” / 448
    中国社会史论战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 449
    从“同情文学”到“阶级意识”的文学 / 449
    《新小说》:一本被长期忽略的左翼文学通俗化实验杂志 / 450
    “自由人”论争中的普列汉诺夫 / 450
    失血的天空与抵抗的风旗 / 451
    抗战时期少数民族题材文学的勃兴与新变 / 451
    现代文学中工农作者写作的讨论与实践 / 452
    解放区文学论争核心问题研究 / 452
    “民国机制”与“文化战线”:20世纪40年代延安文艺报刊的编辑出版 / 453
    革命文艺的“形式”逻辑 / 453
    政治美学的两张面孔 / 454
    从《赤叶河》的创作与修改看“典范土地革命叙事”的形成 / 454
    低回与复兴:1938~1949年国统区的现代长篇小说 / 455
    个体情感的规训、再现与重构 / 455
    多元政治话语博弈下的文化空间 / 456
    沦陷时期北京文坛自救路径的探索 / 457
    易代之际学院派知识分子的自省与抉择 / 457
    民国部聘教授及其待遇 / 458
    冷战文化、南下影人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化 / 458
    论京派知识分子与民国大学的文学教育 / 459
    大学文学课堂对话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460
    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培养研究型人才思考 / 460
    “现代文学经典细读”课程教学实践与反思 / 461
    现代文学教育的三重境界 / 461
    20世纪80年代现代文学选本出版与文学观念的变迁 / 462
    现代文学教育的问题与机遇 / 462
    文学场域、中阶文学、方法学,以及学术再出发 / 463
    论海外汉学家罗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463
    如何激活鲁迅的精神遗产? / 464
    鲁迅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及其来源 / 464
    暂凭杯酒长精神 / 465
    鲁迅小说人物名字的文化表征与文化意蕴 / 465
    日月不出 爝火何熄 / 466
    《呐喊》的空间叙事 / 466
    史传传统与《狂人日记》文言小序解读 / 467
    《狂人日记》影响材源新考 / 467
    论顾炳鑫的《阿Q正传》插图画辑 / 468
    叙事骨架与肌理的鉴识和《阿Q正传》的再理解及其他 / 468
    《伤逝》:话语革命者的忏悔录 / 469
    启蒙语境下《伤逝》重读 / 469
    祛魅、讽喻与自况 / 470
    鲁迅的图像性叙述实践 / 470
    通俗教育研究会与鲁迅现代小说的生成 / 471
    从“传奇文”溯源看鲁迅、陈寅恪的“小说”观念 / 471
    鲁迅小说的主旨与外国戏剧的关系 / 472
    论鲁迅小说的女体诗学 / 472
    儿童・小野蛮人・初民 / 473
    一个关于“人类”及其如何获得自我的寓言 / 473
    鲁迅《青年必读书》一文及其论争的博弈论分析 / 474
    未完成的“对话” / 475
    “堂吉诃德在中国”与“中国的堂吉诃德” / 475
    《中国小说史略》与中国文学史之建立 / 476
    “国防文学论战”中的鲁迅思想 / 476
    作为讲义的《苦闷的象征》 / 477
    荷兰文版鲁迅作品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 477
    面向“大众”的“立人” / 478
    《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中“人道主义元素”的复杂况味 / 478
    “立人”鲁迅与中学语文“鲁难” / 479
    “微观政治”和“乡村权力”下的“国民性”图景 / 479
    史天行伪造鲁迅的《大众本〈毁灭〉序》考 / 480
    中国现代部分作品中的“前月”考 / 480
    郭沫若思想转变与现代中国革命文学发生的关联研究 / 481
    茅盾与姚雪垠的《李自成》 / 482
    郭沫若和傅抱石:反传统与传统坚守者的统一阵线 / 482
    按照文本生活:巴金理想主义的一种实践方式 / 483
    战争、疾病、幸福:《寒夜》中家国同构的三重文化圈 / 483
    时空意识与老派市民家国观念的更生和嬗变 / 484
    民国中等国文教材中的巴金选篇 / 484
    翠翠:一种人格形态的发生与修正 / 485
    沈从文重构“乡土中国”的文化机制与话语实践 / 485
    沈从文《芸庐纪事》的相关史料问题 / 486
    生命真性与兼容博取 / 486
    论四十年代小说家主体意识构成与困境 / 487
    “空间”视域下的晚清成都想象 / 487
    “忠贞”的悖论:丁玲的“烈女”/“女烈士”心结与革命中国的性别政治 / 488
    陆萍为何是医生:重读丁玲《在医院中》 / 488
    文学是“语言的花朵” / 489
    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丁玲与一体化文学体制的冲撞 / 490
    20世纪40年代延安文学多媒介互动与文学再生产 / 490
    钱锺书与中国现代批评的困境 / 491
    “无用”的“狷者”方鸿渐 / 491
    离散张爱玲与恒常中国性 / 492
    “人生边上”:观察钱锺书和杨绛创作风格的一种视角 / 492
    张爱玲作品同名的戏曲剧目考释 / 493
    从《重返边城》的中英文改写论张爱玲的后期创作 / 493
    多重关系中的地方风物 / 494
    吴趼人、张资平的市场化写作 / 494
    论张恨水小说中的戏曲叙事 / 495
    论新写实主义背景下戴平万的小说创作 / 495
    新诗文化:概念、定位及问题意识 / 496
    黄药眠前期小说创作管窥 / 496
    民国新文学史著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历史”言说 / 497
    中国现代诗学回视 / 497
    新诗现代化语境下的民间进程批判 / 498
    新诗韵律认知的三个“误区” / 498
    蒂斯黛尔与中国新诗的节奏建构 / 499
    神性与诗意:燕京大学“基督教新文学家族”考述 / 500
    20世纪30年代新诗的节奏探求 / 500
    文学史中的闻一多形象研究 / 501
    “诗的格律”的文学史意义 / 501
    “粗暴的抱不平的歌者” / 501
    多变的态度与多元的诗评 / 502
    闻一多后期政治转变与西南联大朗诵诗的兴起 / 502
    论战之文与批评效力的生成 / 503
    “意之曲折由字里生出”的一首诗 / 503
    废名对进化论的反思与质疑 / 504
    废名新诗诗论观抉发 / 504
    文学批评视域、有机知识分子与文学话语权斗争 / 505
    覃子豪赴台时间考与集外诗文四篇 / 505
    民国新诗选本在20世纪80年代的重印出版 / 506
    论初期《星星》诗刊的组织管理 / 506
    博物凝思:技术世界的读物艺术 / 507
    现代旅美散文中的中国形象建构 / 508
    论中国现代散文叙述主体的多重性 / 508
    20世纪40年代中外行记中的“红色中国” / 509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念的发生 / 509
    身负种业的“遗传”及作为外缘的“教育” / 510
    “诗言志”与“文以载道”论辩的历史审度 / 510
    “智慧人物”的“智慧” / 511
    论林语堂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阐释 / 511
    极度敏感的“人间爱”信徒 / 512
    林语堂研究在韩国 / 512
    人文主义视野下徐志摩散文中的现代国家意识 / 513
    现代知识分子的“着装”:生命体验与文化身份 / 513
    瞿秋白与中国左翼文学思想的现代进程 / 514
    京海合流的先锋派――20世纪30年代的章衣萍 / 514
    周扬与日本文化关系述略 / 515
    论冯雪峰的同人文学观 / 515
    《永嘉室杂文》内外的郑骞先生 / 516
    柳青与胡风文学关系探究 / 516
    论曹禺抗战后期的戏剧创作 / 517
    《新青年・易卜生专号》出版、《华伦夫人的职业》演出失败与中国现代话剧发生中的错位 / 517
    那座日渐消失的城池 / 518
    论汪曾祺戏曲创作的发生和推进 / 518
    “1949~1966年”文学中感伤的革命英雄叙事 / 519
    十七年时期的乡土抒情 / 519
    一个人的舞蹈 / 520
    激情与苦难:历史记忆的沧桑 / 520
    张洁与20世纪80~90年代 / 521
    个人与历史的双重叙述 / 521
    平衡的探索与经典的可能 / 522
    女性符号的政治想象:大陆与香港当代潘金莲故事的三种被讲述 / 522
    民族性、历史观与人民美学 / 523
    《繁花》与上海文学 / 523
    视角局限与空间思维的滞后 / 524
    后乡土时代与作家的情志 / 524
    严歌苓《雌性的草地》荒诞叙事 / 525
    《民族文学》(1981~2010)与新时期以来维吾尔族文学的发展 / 525
    “侨乡”文学叙事及其写作伦理 / 526
    文学审美批评与主体间性 / 526
    文学创作如何走向新的时代 / 527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进展与反思 / 528
    编后记 / 541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中国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2年)
吕忠梅 等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中国独居老人生存状况分析及对策
张泽滈、唐敏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开山之作,史学大家的经典,精心校订新版本)
蒋廷黻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中国资本市场汇率风险研究
何青等著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合作研究
张明倩 等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中国古代建筑(修订版)
楼庆西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中国科尔沁沙地大型真菌多样性
图力古尔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中国经济史散论
张荫麟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2024)
易中天,果麦文化 出品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4
王占峰 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中国品牌建设报告 2023—2024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千古人物:齐高帝萧道成
李志国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建筑材料
李志国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博弈论与供应链管理
李志国、李慧杰、蒋莉 编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燕成武帝-慕容垂
李志国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宋武帝刘裕
李志国 著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北齐神武帝高欢
李志国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材料员
李志国、王磊 编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清代田园诗研究
李志国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初创团队不可不知的100个管理心理学效应
李志国 编著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不懂有效授权,怎么带团队:78个工作难题的管理学解答
李志国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高性能核壳乳液结构设计制备与性能
李志国、顾继友、白龙 著
中国现代文学百年沉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文心入韵----李志国中国画作品集
李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