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舒宪学术文集:英雄与太阳

叶舒宪学术文集:英雄与太阳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1
版次: 1
ISBN: 9787224128123
定价: 8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文学
17人买过
  • 人类学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在西方发展起来的新兴人文科学,其广泛影响已经渗透到当今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本书为叶舒宪人类学代表著作,本书运用人类学的视野和方法对中国上古英雄史诗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研究。在方法论上仍尊徐原型模式分析的基本原则,从可经验的文学(文化)对象的表层分析入手,探讨不可经验的,但又实际存在着并主宰、决定着表层现象的深层结构模式,进而从原型的生成和人类象征思维的普遍性方面对这种深层模式做出合理的阐释。 叶舒宪,北京人,文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中心主任、研究院。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曾任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英国学术院、剑桥大学访问教授、荷兰皇家学院访问教授;著作有《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等50种,译著7种。 第一篇   导论

    THE FIRST PART 第一章   战马英雄     001

                 一、英雄史诗的概念     003

                 二、上古印欧史诗     007

                 三、中古欧亚史诗     015

                 四、战马英雄:游牧文化的原型范式     017

    THE SECOND PART 第二章   太阳英雄     029

                 一、荷马的悲哀:英雄史诗的再发现     032

                 二、《吉尔伽美什》中的文化哲学     035

                 三、英雄与太阳:求索原型结构     045

                 四、太阳英雄:定居文化的原型范式     054

    第二篇   发掘

    THE THIRD PART 第三章   重寻中国的太阳英雄     067

                 一、熟知:羿与太阳的对立性     070

                 二、真知:羿与太阳的同一性     073

    三、幼子继承:射日神话的原始蕴含     079

    THE FOURTH PART 第四章   母题比较——羿史诗表层结构的复原     087

                 一、主人公的出场     090

                 二、主人公的罪恶     100

                 三、敌手与主人公的道德转变     111

                 四、主人公诛妖怪立大功     119

                 五、主人公探求不死的旅行     123

                 六、主人公的仪式性死亡与复活     139

                 七、主人公得不死药     144

                 八、主人公失不死药     149

                 九、主人公的结局     153

    第三篇   读解

    THE FIFTH PART 第五章   深层结构——羿史诗的原型读解     157

    THE SIXTH PART 第六章   循环模式——羿史诗的再读解     167

                 一、龙凤呈祥:循环模式与羿史诗的发生     169

                 二、太阳英雄型故事的普遍语法     179 第四篇   影响

    THE SEVENTH PART 第七章   死亡意识与中国文化     187

                 一、死亡意识的跨文化发生     189

    二、族类的不朽:儒家的“孝”     200

                 三、个体的精神不朽:德、功、言     203

                 四、加入循环:道家的不死信仰     206

    THE EIGHTH PART 第八章   帝王与太阳     213

                 一、“夔一足”的所以然     215

                 二、感生神话的逻辑     221

                 三、黄帝与神话的法典功能     229

    第五篇   源流

    THE NINTH PART 第九章   中国与巴比伦文化因缘     239

    APPENDICES 附    录   原始思维发生学研究导论     253

                 一、“原始思维”概念的语义界定     255

                 二、原始思维研究的方法论     257

                 三、原始思维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     260

                 四、原始思维与儿童思维     263

                 五、原始思维发生的建构阶段     265
  • 内容简介:
    人类学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在西方发展起来的新兴人文科学,其广泛影响已经渗透到当今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本书为叶舒宪人类学代表著作,本书运用人类学的视野和方法对中国上古英雄史诗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研究。在方法论上仍尊徐原型模式分析的基本原则,从可经验的文学(文化)对象的表层分析入手,探讨不可经验的,但又实际存在着并主宰、决定着表层现象的深层结构模式,进而从原型的生成和人类象征思维的普遍性方面对这种深层模式做出合理的阐释。
  • 作者简介:
    叶舒宪,北京人,文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中心主任、研究院。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曾任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英国学术院、剑桥大学访问教授、荷兰皇家学院访问教授;著作有《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等50种,译著7种。
  • 目录:
    第一篇   导论

    THE FIRST PART 第一章   战马英雄     001

                 一、英雄史诗的概念     003

                 二、上古印欧史诗     007

                 三、中古欧亚史诗     015

                 四、战马英雄:游牧文化的原型范式     017

    THE SECOND PART 第二章   太阳英雄     029

                 一、荷马的悲哀:英雄史诗的再发现     032

                 二、《吉尔伽美什》中的文化哲学     035

                 三、英雄与太阳:求索原型结构     045

                 四、太阳英雄:定居文化的原型范式     054

    第二篇   发掘

    THE THIRD PART 第三章   重寻中国的太阳英雄     067

                 一、熟知:羿与太阳的对立性     070

                 二、真知:羿与太阳的同一性     073

    三、幼子继承:射日神话的原始蕴含     079

    THE FOURTH PART 第四章   母题比较——羿史诗表层结构的复原     087

                 一、主人公的出场     090

                 二、主人公的罪恶     100

                 三、敌手与主人公的道德转变     111

                 四、主人公诛妖怪立大功     119

                 五、主人公探求不死的旅行     123

                 六、主人公的仪式性死亡与复活     139

                 七、主人公得不死药     144

                 八、主人公失不死药     149

                 九、主人公的结局     153

    第三篇   读解

    THE FIFTH PART 第五章   深层结构——羿史诗的原型读解     157

    THE SIXTH PART 第六章   循环模式——羿史诗的再读解     167

                 一、龙凤呈祥:循环模式与羿史诗的发生     169

                 二、太阳英雄型故事的普遍语法     179 第四篇   影响

    THE SEVENTH PART 第七章   死亡意识与中国文化     187

                 一、死亡意识的跨文化发生     189

    二、族类的不朽:儒家的“孝”     200

                 三、个体的精神不朽:德、功、言     203

                 四、加入循环:道家的不死信仰     206

    THE EIGHTH PART 第八章   帝王与太阳     213

                 一、“夔一足”的所以然     215

                 二、感生神话的逻辑     221

                 三、黄帝与神话的法典功能     229

    第五篇   源流

    THE NINTH PART 第九章   中国与巴比伦文化因缘     239

    APPENDICES 附    录   原始思维发生学研究导论     253

                 一、“原始思维”概念的语义界定     255

                 二、原始思维研究的方法论     257

                 三、原始思维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     260

                 四、原始思维与儿童思维     263

                 五、原始思维发生的建构阶段     265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