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同的主体性研究

基于认同的主体性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08
版次: 1
ISBN: 9787517850434
定价: 5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6页
字数: 245.0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 基于认同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研究意在揭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得到人民的认同,没有经过人民认同的发展是没有发展动力的。首先,认同是基于客体的主体间的交往实践活动,所以人的认同一方面要处理人与客观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以自然之境为主体建立根基。另一方面要处理主体间的关系问题,在主体间认同中达成共识,人类只有在处理这两方面的关系中才能走向自由、独立与民主,才能完善主体性的建构。其次,认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机制。在理论上,认同的内在反思构成了中西方民主思想的理论逻辑;在实践上,认同的外在反思谱写了中西方民主发展的历史逻辑。 吕鸣章,山西怀仁人,绍兴市委党校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与发展哲学。 导言
    第一章  主体的生成
      第一节  自然之镜
      第二节  多元主体的生成
    第二章  民主与认同
      第一节  中国古代民本的历史逻辑
      第二节  西方民主的理论逻辑
      第三节  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践逻辑
    第三章  无产阶级历史主体地位的构建
      第一节  资产阶级历史主体地位的反思与批判
      第二节  无产阶级的发现
      第三节  唯心史观的祛魅
      第四节  无产阶级迷失的原因
      第五节  无产阶级从自在到自为
    第四章  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建构
      第一节  复杂现代性的历史场域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第四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第五章  基于认同的基层民主实践
      第一节  枫桥经验的人民主体论
      第二节  山东曹县丁楼村的民主实践
    第六章  基于于认同的民主实现路径
      第一节  巩固与完善政治协商制度,确保民主的自由与秩序
      第二节  坚持依法治国战略,规范社会治理的权限与边界
      第三节  加强民生保障,尊重全体人民的生存发展权利
      第四节  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活力
      第五节  倡导兼容并蓄的和合文化,增强社会的主体自觉与情感归属
      第六节  坚持与完善互联网+模式,保障多元主体参与民主的在场
      第七节  坚持生态文明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基于认同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研究意在揭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得到人民的认同,没有经过人民认同的发展是没有发展动力的。首先,认同是基于客体的主体间的交往实践活动,所以人的认同一方面要处理人与客观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以自然之境为主体建立根基。另一方面要处理主体间的关系问题,在主体间认同中达成共识,人类只有在处理这两方面的关系中才能走向自由、独立与民主,才能完善主体性的建构。其次,认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机制。在理论上,认同的内在反思构成了中西方民主思想的理论逻辑;在实践上,认同的外在反思谱写了中西方民主发展的历史逻辑。
  • 作者简介:
    吕鸣章,山西怀仁人,绍兴市委党校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与发展哲学。
  •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主体的生成
      第一节  自然之镜
      第二节  多元主体的生成
    第二章  民主与认同
      第一节  中国古代民本的历史逻辑
      第二节  西方民主的理论逻辑
      第三节  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践逻辑
    第三章  无产阶级历史主体地位的构建
      第一节  资产阶级历史主体地位的反思与批判
      第二节  无产阶级的发现
      第三节  唯心史观的祛魅
      第四节  无产阶级迷失的原因
      第五节  无产阶级从自在到自为
    第四章  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建构
      第一节  复杂现代性的历史场域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第四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第五章  基于认同的基层民主实践
      第一节  枫桥经验的人民主体论
      第二节  山东曹县丁楼村的民主实践
    第六章  基于于认同的民主实现路径
      第一节  巩固与完善政治协商制度,确保民主的自由与秩序
      第二节  坚持依法治国战略,规范社会治理的权限与边界
      第三节  加强民生保障,尊重全体人民的生存发展权利
      第四节  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活力
      第五节  倡导兼容并蓄的和合文化,增强社会的主体自觉与情感归属
      第六节  坚持与完善互联网+模式,保障多元主体参与民主的在场
      第七节  坚持生态文明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