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古训辨证

性命古训辨证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2023-01
版次: 1
ISBN: 9787522511023
定价: 5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7页
字数: 152.00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3人买过
  • 本书是傅斯年先生在阮元《性命古训》一书的基础上,重新将商周甲骨文、金文及先秦遗典中的“生”“性”“命”“令”诸字一-整理解读,通过语言学的方法还“性”“命”诸字之原,用思想史的方法梳理儒家“性命说”思想的演变与传承。全书分三卷,一卷“字”篇,对先秦传世典籍中“性”“命”诸字进行训诂;二卷“义”篇,梳理先秦儒家各派“性命说”观点,演其流变;三卷“绪”篇,分析汉代以来儒家各派“性命说”观点,彰显宋儒“性命说”地位。此书从训诂学、考据学、语言学方法人手,以具象字形字义解释抽象思想史,鲜明地体现了傅氏“用语言学的观点解决思想史问题”的治学思想和严谨的学术风格。 傅斯年( 1896-1950 ),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 引语/1

    上卷释字

    第一章提纲/9

    第二章周代金文中“生”“令”“命”三字之统计及其字义/11

    第三章《周诰》中之“性”“命”字/32

    一论《周诰》中本无“性”字/33

    二统计《周诰》十二篇之命字/34

    第四章《诗经》 中之“性”“命”字/41

    一论《诗经》中本无“性”字/41

    二《诗经》中之“令”“命”字/42

    第五章《左传》 《国语》中之“性”“命”字/49

    第六章《论语》 中之“性”“命”字/56

    第七章论《告子》盲“性”实言“生”兼论《孟子》——书之“性\"字在原本当作“生”字/59

    一论《告子》言“性”皆就“生”字之本义立说/59

    二论《孟子》书之“性”字在原本当作“生”字/62

    第八章论《荀子·性恶》《正名》诸篇中之“性”字在原本当作“生”字/65

    第九章论《吕氏春秋》中“性\"字在原本当作“生”字/69

    第十章“生\" 与“性”、“令”与“命”之语言学的关系/72

    一字形/72

    二字音/74

    三字义/80

    中卷释义

    第一章周初人之“帝”“天”/85

    第二章周初之“天命无常”论/96

    一《周诰》《大雅》之坠命受命论及其民监说人道主义之黎明/96

    二敬畏上帝之证据/107

    三本章结语/113

    第三章诸子天人论导源/114

    第四章自类别的人性观至普遍的人性观/121

    第五章总叙以下数章/127

    论儒墨法道四派,分起于鲁宋晋齐,因社会的政治的环境不同,而各异其天人论/128

    第六章春秋时代之矛盾性与孔子/135

    孔子/138

    第七章墨子之非命论/ 144

    第八章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153

    孟子之性命一贯见解/159

    第九章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163

    荀子之天道观/170

    第十章本卷结语/173

    下卷释绪

    第一章汉代性之二元说/179

    第二章理学之地位/190

    附:论李习之在儒家性论发展中之地位/201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傅斯年先生在阮元《性命古训》一书的基础上,重新将商周甲骨文、金文及先秦遗典中的“生”“性”“命”“令”诸字一-整理解读,通过语言学的方法还“性”“命”诸字之原,用思想史的方法梳理儒家“性命说”思想的演变与传承。全书分三卷,一卷“字”篇,对先秦传世典籍中“性”“命”诸字进行训诂;二卷“义”篇,梳理先秦儒家各派“性命说”观点,演其流变;三卷“绪”篇,分析汉代以来儒家各派“性命说”观点,彰显宋儒“性命说”地位。此书从训诂学、考据学、语言学方法人手,以具象字形字义解释抽象思想史,鲜明地体现了傅氏“用语言学的观点解决思想史问题”的治学思想和严谨的学术风格。
  • 作者简介:
    傅斯年( 1896-1950 ),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
  • 目录:
    引语/1

    上卷释字

    第一章提纲/9

    第二章周代金文中“生”“令”“命”三字之统计及其字义/11

    第三章《周诰》中之“性”“命”字/32

    一论《周诰》中本无“性”字/33

    二统计《周诰》十二篇之命字/34

    第四章《诗经》 中之“性”“命”字/41

    一论《诗经》中本无“性”字/41

    二《诗经》中之“令”“命”字/42

    第五章《左传》 《国语》中之“性”“命”字/49

    第六章《论语》 中之“性”“命”字/56

    第七章论《告子》盲“性”实言“生”兼论《孟子》——书之“性\"字在原本当作“生”字/59

    一论《告子》言“性”皆就“生”字之本义立说/59

    二论《孟子》书之“性”字在原本当作“生”字/62

    第八章论《荀子·性恶》《正名》诸篇中之“性”字在原本当作“生”字/65

    第九章论《吕氏春秋》中“性\"字在原本当作“生”字/69

    第十章“生\" 与“性”、“令”与“命”之语言学的关系/72

    一字形/72

    二字音/74

    三字义/80

    中卷释义

    第一章周初人之“帝”“天”/85

    第二章周初之“天命无常”论/96

    一《周诰》《大雅》之坠命受命论及其民监说人道主义之黎明/96

    二敬畏上帝之证据/107

    三本章结语/113

    第三章诸子天人论导源/114

    第四章自类别的人性观至普遍的人性观/121

    第五章总叙以下数章/127

    论儒墨法道四派,分起于鲁宋晋齐,因社会的政治的环境不同,而各异其天人论/128

    第六章春秋时代之矛盾性与孔子/135

    孔子/138

    第七章墨子之非命论/ 144

    第八章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153

    孟子之性命一贯见解/159

    第九章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163

    荀子之天道观/170

    第十章本卷结语/173

    下卷释绪

    第一章汉代性之二元说/179

    第二章理学之地位/190

    附:论李习之在儒家性论发展中之地位/201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性命古训辨证
性命圭旨校注(道教典籍选刊)
汪登伟 校注
性命古训辨证
性命箴言录
李学智 著
性命古训辨证
性命要旨:道教西派汪东亭内丹典籍
董沛文 编
性命古训辨证
性命法诀明指
余千峰老人;赵避尘
性命古训辨证
性命古训辨证
傅斯年 著
性命古训辨证
性命圭旨:氣功·養生叢書
明·尹真人弟子
性命古训辨证
性命圭旨
[明]尹真人高北 著
性命古训辨证
性命之学:儒门心法新四书阐微
翟玉忠 著
性命古训辨证
性命交关:艾滋病与性教育
祝尔康 编
性命古训辨证
性命圭旨
尹真人高弟
性命古训辨证
性命圭旨白话解
李建章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性命古训辨证
傅斯年讲诗经:读懂《诗经》常备书,中山大学《诗经》课
傅斯年 著,小马过河 出品,有容书邦 发行
性命古训辨证
傅斯年讲诗经—领略先秦的人文思想,读透《诗经》的经典之作。
傅斯年
性命古训辨证
诗经讲义稿
傅斯年 著
性命古训辨证
美感与人生—傅斯年精选集
傅斯年 著
性命古训辨证
中国学术论著精品丛刊 —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外一种
傅斯年
性命古训辨证
傅斯年说诗经
傅斯年 著
性命古训辨证
傅斯年论古典文学
傅斯年 著
性命古训辨证
傅斯年论历史
傅斯年 著
性命古训辨证
傅斯年讲诗经
傅斯年
性命古训辨证
傅斯年全集:全七卷
傅斯年
性命古训辨证
人生问题发端:傅斯年学术散论
傅斯年
性命古训辨证
傅斯年-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傅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