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6-07
版次: 1
ISBN: 9787302436959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0页
字数: 529千字
8人买过
  •   本书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网络理论及应用。全书共16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讨论有线和无线局域网的理论知识和组网方法,讲述TCP/IP互联网的概念和主要的应用、服务类型,介绍网络安全和网络接入等主要技术。本书强调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实验内容的结合,因此在大部分章节设置实验和实践内容。相关的实验内容涵盖了组网方法、网络配置与管理、网络数据包捕获、路由器程序设计、网络接入等。通过学习本书内容,读者不但能够深入了解网络原理和网络协议的相关内容,而且能够增强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张建忠,毕业于南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移动计算、对等计算、网络安全等。承担了“基于DHT信用机制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研究”、“网络入侵检测与攻击防护”、“无结构P2P文件共享系统中稀缺文件查询机制研究”、“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全技术及应用”、“网络管理专用设备开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多年来一直承担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讲授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技术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对等计算”、“软件定义网络”等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计算机网络理论和实验教学有着深入的研究。编写出版了《计算机网络》(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多部教材,并翻译出版了《网络处理器与网络系统设计》一书。
      徐敬东,毕业于南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安全系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承担了“面向城市交通拥塞探测的车载自组织网络数据传输关键技术研究”、“分布式无线传感网络”、“移动无线自组网中认证机制及密钥管理研究”、“基于Web的智能网络管理系统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在INFOCOM、GLOBECOM、ICC等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承担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工作,讲授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管理”、“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等课程。编写出版了《计算机网络》(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因特网教程》等多部教材。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
     1.1.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件/2
     1.1.2物理网络与互联网络/2
     1.2存储转发与包交换/3
     1.3协议与分层/5
     1.3.1协议的基本概念/5
     1.3.2网络的层次结构/6
     1.4ISO/OSI参考模型/6
     1.4.1ISO/OSI参考模型的结构/7
     1.4.2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8
     1.4.3数据的封装与传递/9
     1.5TCP/IP体系结构/11
     1.5.1TCP/IP体系结构的层次划分/11
     1.5.2TCP/IP体系结构中各层的功能/12
     1.5.3TCP/IP中的协议栈/14
     练习与思考/15第2章以太网原理与组网技术/16
     2.1共享式以太网的原理/16
     2.1.1以太网中的数据帧/17
     2.1.2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9
     2.2以太网的传输介质/23
     2.3以太网的相关标准/25
     2.4组网所需的器件和设备/27
     2.4.110/100Mbps以太网集线器/27
     2.4.210/100Mbps网络接口卡/27
     2.4.310/100Mbps以太网中的非屏蔽
     双绞线/28
     2.5双绞线以太网的组网/302.5.1单一集线器结构/31
     2.5.2多集线器级联结构/31
     2.6实验: 组建简单的以太网/33
     2.6.1设备、器件及测量工具的准备和安装/33
     2.6.2网络连通性测试/35
     2.6.3集线器级联/37
     练习与思考/38第3章交换与虚拟局域网/40
     3.1交换式以太网的提出/40
     3.1.1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问题/40
     3.1.2交换的提出/41
     3.2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42
     3.2.1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过程/42
     3.2.2数据转发方式/43
     3.2.3地址学习/44
     3.2.4通信过滤/45
     3.2.5生成树协议/46
     3.3虚拟局域网VLAN/47
     3.3.1共享式以太网与VLAN/47
     3.3.2VLAN的划分方法/48
     3.3.3IEEE 802.1Q协议与VLAN数据流
     的处理过程/51
     3.3.4VLAN的优点/55
     3.4实验: 交换式以太网组网和VLAN配置/57
     3.4.1交换式以太网的组网/57
     3.4.2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58
     3.4.3配置VLAN/61
     练习与思考/65第4章无线局域网组网技术/67
     4.1无线局域网的传输介质/67
     4.1.1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的区别/67
     4.1.2无线传输技术/68
     4.1.3无线局域网的信道/75
     4.2IEEE 802.11体系结构/76
     4.2.1基本服务集和扩展服务集/76
     4.2.2关联与加入/78
     4.3介质控制访问方法和帧结构/81
     4.3.1CSMA/CA/81
     4.3.2IEEE 802.11帧格式/83
     4.4无线局域网的相关标准与设备/87
     4.4.1技术标准/87
     4.4.2组网所需的器件和设备/88
     4.5实验: 动手组装简单的自组无线局域网/89
     4.5.1设备、器件的准备和安装/89
     4.5.2网络软件的安装和配置/90
     4.5.3无线网络的连通性测试/93
     练习与思考/95第5章互联网与IP协议/97
     5.1互联网/97
     5.2网络互联解决方案/98
     5.2.1面向连接的解决方案/98
     5.2.2面向非连接的解决方案/99
     5.3IP协议与IP层服务/100
     5.3.1IP互联网的工作机理/101
     5.3.2IP层服务/102
     5.3.3IP互联网的特点/102
     练习与思考/103第6章IP数据报/104
     6.1IP数据报的格式/104
     6.2IP封装、分片与重组/105
     6.2.1MTU与分片/106
     6.2.2重组/107
     6.2.3分片控制/108
     6.3IP数据报选项/108
     6.4差错与控制报文/109
     6.4.1ICMP差错控制/109
     6.4.2ICMP控制报文/111
     6.4.3ICMP请求/应答报文对/112
     6.5实验: IP数据报捕获与分析/113
     6.5.1实验环境/113
     6.5.2利用WinPcap捕获数据包/113
     6.5.3IP数据报捕获与分析实验指导/117
     练习与思考/125第7章IP地址与ARP协议/127
     7.1IP地址的作用/127
     7.2IP地址的组成/128
     7.2.1IP地址的层次结构/128
     7.2.2IP地址的分类/128
     7.2.3IP地址的直观表示法/130
     7.3特殊的IP地址形式/130
     7.3.1网络地址/131
     7.3.2广播地址/131
     7.3.3回送地址/131
     7.4编址实例/132
     7.5子网编址/133
     7.5.1子网编址方法/133
     7.5.2子网地址和子网广播地址/134
     7.5.3子网表示法/135
     7.5.4无类别IP编址——子网编址的
     延伸/136
     7.6地址解析协议ARP/138
     7.6.1ARP协议的基本思想/138
     7.6.2ARP协议的改进/139
     7.6.3完整的ARP工作过程/140
     7.6.4ARP数据的封装和报文格式/141
     7.7实验: 获取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
     关系/142
     7.7.1实验环境/142
     7.7.2利用命令获取IP地址与MAC地址的
     映射关系/142
     7.7.3通过编程获取IP地址与MAC地址的
     映射关系/144
     练习与思考/148第8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150
     8.1路由选择/150
     8.1.1表驱动IP选路/150
     8.1.2标准路由选择算法/151
     8.1.3无类别域间路由——标准路由选择算
     法的扩充/151
     8.1.4IP数据报传输与处理过程/158
     8.2路由表的建立与刷新/160
     8.2.1静态路由/160
     8.2.2动态路由/161
     8.3路由选择协议/163
     8.3.1RIP协议与向量距离算法/163
     8.3.2OSPF协议与链路状态算法/167
     8.4部署和选择路由协议/168
     8.5实验: 路由配置及简单路由程序的设计/169
     8.5.1实验环境的选择/169
     8.5.2路由配置/172
     8.5.3简单的路由程序设计/176
     练习与思考/178第9章IPv6/180
     9.1IPv6的新特征/180
     9.2IPv6地址/181
     9.2.1IPv6地址表示法/181
     9.2.2IPv6地址类型/183
     9.3IPv6数据报/185
     9.3.1IPv6的基本头/186
     9.3.2IPv6扩展头/187
     9.4IPv6差错与控制报文/188
     9.4.1多播侦听者发现/188
     9.4.2邻居发现/188
     9.5地址自动配置与路由选择/191
     9.5.1地址自动配置/191
     9.5.2路由选择/192
     9.6实验: 配置IPv6/194
     9.6.1IPv6地址的配置命令/195
     9.6.2显示IPv6地址/196
     9.6.3链路本地地址/196
     9.6.4配置IPv6/197
     练习与思考/201第10章TCP与UDP/203
     10.1端对端通信/203
     10.2传输控制协议TCP/204
     10.2.1TCP提供的服务/204
     10.2.2TCP报文段格式/205
     10.2.3TCP的可靠性实现/206
     10.2.4TCP的缓冲、流控与窗口/208
     10.2.5TCP连接与端口/209
     10.3用户数据报协议UDP/210
     10.4实验: 端口的应用——网络地址转换/212
     10.4.1使用网络地址转换的目的/212
     10.4.2NAT的主要技术类型/212
     10.4.3配置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15
     练习与思考/220第11章应用程序交互模型/222
     11.1客户/服务器模型/222
     11.1.1客户/服务器的概念/222
     11.1.2客户与服务器的特性/222
     11.1.3标识一个特定的服务/224
     11.1.4服务器对并发请求的响应/224
     11.2对等计算模型/225
     11.2.1对等计算的概念/225
     11.2.2对等网络的分类/227
     11.2.3对等计算模型的特点/232
     11.2.4对等计算模型的主要应用/233
     11.3实验: 编写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235
     11.3.1网络编程界面socket/236
     11.3.2利用CAsyncSocket编制网络应用
     程序/236
     11.3.3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实验
     指导/241
     练习与思考/243第12章域名系统/245
     12.1互联网的命名机制/245
     12.1.1层次型命名机制/245
     12.1.2TCP/IP互联网域名/247
     12.1.3Internet域名/247
     12.2域名解析/249
     12.2.1TCP/IP域名服务器与解析算法/249
     12.2.2提高域名解析的效率/252
     12.2.3域名解析的完整过程/253
     12.3资源记录和DNS报文/254
     12.3.1资源记录/254
     12.3.2DNS报文/255
     12.4实验: 配置DNS服务器/257
     12.4.1域名服务器管理的域名树/257
     12.4.2配置Windows 2003 Server DNS服
     务器/257
     12.4.3测试配置的DNS服务器/259
     练习与思考/261第13章Web服务/263
     13.1Web服务基础/263
     13.1.1Web服务系统/263
     13.1.2Web服务器/264
     13.1.3Web浏览器/265
     13.1.4页面地址——URL/267
     13.2Web系统的传输协议/268
     13.2.1HTTP信息交互过程/268
     13.2.2HTTP报文格式/269
     13.3Web系统的页面表示方式/272
     13.4实验: 配置和管理Web服务器/276
     13.4.1IIS的基本配置方法/276
     13.4.2IIS的安全性控制/279
     练习与思考/284第14章电子邮件系统/286
     14.1电子邮件系统基础/286
     14.1.1电子邮件系统/286
     14.1.2电子邮件的传输过程/286
     14.1.3电子邮件地址/288
     14.2电子邮件传递协议/288
     14.2.1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288
     14.2.2第3代邮局协议POP3/290
     14.3电子邮件的报文格式/292
     14.3.1RFC822/292
     14.3.2多用途Internet邮件扩展协议
     MIME/292
     14.4基于Web的电子邮件/296
     14.5实验: 编写简化的SMTP服务器并观察
     其通信过程/297
     14.5.1编写简化的SMTP服务器指导/297
     14.5.2观察SMTP客户与服务器的交互
     过程/297
     练习与思考/299第15章网络安全/301
     15.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301
     15.1.1网络提供的安全服务/301
     15.1.2网络攻击/302
     15.2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303
     15.2.1数据加密/303
     15.2.2数字签名/307
     15.2.3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的区别/309
     15.2.4密钥的分发/309
     15.3保证网络安全的几种具体措施/312
     15.3.1防火墙/312
     15.3.2SSL协议/316
     15.4实验: 利用SSL实现安全数据传输/317
     15.4.1安装证书管理软件和服务/317
     15.4.2为Web服务器申请和安装证书/318
     15.4.3验证并访问安全的Web站点/327
     练习与思考/327第16章接入互联网/329
     16.1常用的接入技术/329
     16.1.1借助电话网接入/329
     16.1.2利用ADSL接入/330
     16.1.3使用HFC接入/332
     16.1.4利用3G/4G网络接入/334
     16.1.5通过数据通信线路接入/337
     16.2接入控制与PPPoE/338
     16.2.1PPP协议/338
     16.2.2PPPoE协议/339
     16.3实验: PPPoE服务器的配置和应用/342
     16.3.1网络和接入服务器的配置/343
     16.3.2接入Internet/347
     练习与思考/347参考文献/349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
     1.1.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件/2
     1.1.2物理网络与互联网络/2
     1.2存储转发与包交换/3
     1.3协议与分层/5
     1.3.1协议的基本概念/5
     1.3.2网络的层次结构/6
     1.4ISO/OSI参考模型/6
     1.4.1ISO/OSI参考模型的结构/7
     1.4.2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8
     1.4.3数据的封装与传递/9
     1.5TCP/IP体系结构/11
     1.5.1TCP/IP体系结构的层次划分/11
     1.5.2TCP/IP体系结构中各层的功能/12
     1.5.3TCP/IP中的协议栈/14
     练习与思考/15第2章以太网原理与组网技术/16
     2.1共享式以太网的原理/16
     2.1.1以太网中的数据帧/17
     2.1.2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9
     2.2以太网的传输介质/23
     2.3以太网的相关标准/25
     2.4组网所需的器件和设备/27
     2.4.110/100Mbps以太网集线器/27
     2.4.210/100Mbps网络接口卡/27
     2.4.310/100Mbps以太网中的非屏蔽
     双绞线/28
     2.5双绞线以太网的组网/302.5.1单一集线器结构/31
     2.5.2多集线器级联结构/31
     2.6实验: 组建简单的以太网/33
     2.6.1设备、器件及测量工具的准备和安装/33
     2.6.2网络连通性测试/35
     2.6.3集线器级联/37
     练习与思考/38第3章交换与虚拟局域网/40
     3.1交换式以太网的提出/40
     3.1.1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问题/40
     3.1.1交换的提出/41
     3.2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42
     3.2.1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过程/42
     3.2.2数据转发方式/43
     3.2.3地址学习/44
     3.2.4通信过滤/45
     3.2.5生成树协议/46
     3.3虚拟局域网VLAN/47
     3.3.1共享式以太网与VLAN/47
     3.3.2VLAN的划分方法/48
     3.3.3IEEE 802.1Q协议与VLAN数据流
     的处理过程/50
     3.3.4VLAN的优点/56
     3.4实验: 交换式以太网组网和VLAN配置/58
     3.4.1交换式以太网的组网/58
     3.4.2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59
     3.4.3配置VLAN/62
     练习与思考/66第4章无线局域网组网技术/68
     4.1无线局域网的传输介质/68
     4.1.1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的区别/68
     4.1.2无线传输技术/69
     4.1.3无线局域网的信道/76
     4.2IEEE 802.11体系结构/77
     4.2.1基本服务集和扩展服务集/77
     4.2.2关联与加入/79
     4.3介质控制访问方法和帧结构/82
     4.3.1CSMA/CA/82
     4.3.2IEEE 802.11帧格式/84
     4.4无线局域网的相关标准与设备/88
     4.4.1技术标准/88
     4.4.2组网所需的器件和设备/89
     4.5实验: 动手组装简单的自组无线局域网/90
     4.5.1设备、器件的准备和安装/90
     4.5.2网络软件的安装和配置/91
     4.5.3无线网络的连通性测试/94
     练习与思考/96第5章互联网与IP协议/98
     5.1互联网/98
     5.2网络互联解决方案/99
     5.2.1面向连接的解决方案/99
     5.2.2面向非连接的解决方案/100
     5.3IP协议与IP层服务/101
     5.3.1IP互联网的工作机理/102
     5.3.2IP层服务/103
     5.3.3IP互联网的特点/103
     练习与思考/104第6章IP数据报/105
     6.1IP数据报的格式/105
     6.1.1报头中各主要字段的功能/105
     6.2IP封装、分片与重组/106
     6.2.1MTU与分片/107
     6.2.2重组/108
     6.2.3分片控制/109
     6.3IP数据报选项/109
     6.4差错与控制报文/110
     6.4.1ICMP差错控制/110
     6.4.2ICMP控制报文/112
     6.4.3ICMP请求/应答报文对/113
     6.5实验: IP数据报捕获与分析/114
     6.5.1实验环境/114
     6.5.2利用WinPcap捕获数据包/114
     6.5.3IP数据报捕获与分析实验指导/118
     练习与思考/126第7章IP地址与ARP协议/128
     7.1IP地址的作用/128
     7.2IP地址的组成/129
     7.2.1IP地址的层次结构/129
     7.2.2IP地址的分类/129
     7.2.3IP地址的直观表示法/131
     7.3特殊的IP地址形式/131
     7.3.1网络地址/132
     7.3.2广播地址/132
     7.3.3回送地址/132
     7.4编址实例/133
     7.5子网编址/134
     7.5.1子网编址方法/134
     7.5.2子网地址和子网广播地址/135
     7.5.3子网表示法/136
     7.5.4无类别IP编址——子网编址的
     延伸/137
     7.6地址解析协议ARP/139
     7.6.1ARP协议的基本思想/139
     7.6.2ARP协议的改进/140
     7.6.3完整的ARP工作过程/141
     7.6.4ARP数据的封装和报文格式/142
     7.7实验: 获取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
     关系/143
     7.7.1实验环境/143
     7.7.2利用命令获取IP地址与MAC地址的
     映射关系/143
     7.7.3通过编程获取IP地址与MAC地址的
     映射关系/145


  •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网络理论及应用。全书共16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讨论有线和无线局域网的理论知识和组网方法,讲述TCP/IP互联网的概念和主要的应用、服务类型,介绍网络安全和网络接入等主要技术。本书强调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实验内容的结合,因此在大部分章节设置实验和实践内容。相关的实验内容涵盖了组网方法、网络配置与管理、网络数据包捕获、路由器程序设计、网络接入等。通过学习本书内容,读者不但能够深入了解网络原理和网络协议的相关内容,而且能够增强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作者简介:
      张建忠,毕业于南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移动计算、对等计算、网络安全等。承担了“基于DHT信用机制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研究”、“网络入侵检测与攻击防护”、“无结构P2P文件共享系统中稀缺文件查询机制研究”、“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全技术及应用”、“网络管理专用设备开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多年来一直承担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讲授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技术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对等计算”、“软件定义网络”等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计算机网络理论和实验教学有着深入的研究。编写出版了《计算机网络》(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多部教材,并翻译出版了《网络处理器与网络系统设计》一书。
      徐敬东,毕业于南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安全系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承担了“面向城市交通拥塞探测的车载自组织网络数据传输关键技术研究”、“分布式无线传感网络”、“移动无线自组网中认证机制及密钥管理研究”、“基于Web的智能网络管理系统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在INFOCOM、GLOBECOM、ICC等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承担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工作,讲授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管理”、“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等课程。编写出版了《计算机网络》(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因特网教程》等多部教材。
  • 目录: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
     1.1.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件/2
     1.1.2物理网络与互联网络/2
     1.2存储转发与包交换/3
     1.3协议与分层/5
     1.3.1协议的基本概念/5
     1.3.2网络的层次结构/6
     1.4ISO/OSI参考模型/6
     1.4.1ISO/OSI参考模型的结构/7
     1.4.2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8
     1.4.3数据的封装与传递/9
     1.5TCP/IP体系结构/11
     1.5.1TCP/IP体系结构的层次划分/11
     1.5.2TCP/IP体系结构中各层的功能/12
     1.5.3TCP/IP中的协议栈/14
     练习与思考/15第2章以太网原理与组网技术/16
     2.1共享式以太网的原理/16
     2.1.1以太网中的数据帧/17
     2.1.2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9
     2.2以太网的传输介质/23
     2.3以太网的相关标准/25
     2.4组网所需的器件和设备/27
     2.4.110/100Mbps以太网集线器/27
     2.4.210/100Mbps网络接口卡/27
     2.4.310/100Mbps以太网中的非屏蔽
     双绞线/28
     2.5双绞线以太网的组网/302.5.1单一集线器结构/31
     2.5.2多集线器级联结构/31
     2.6实验: 组建简单的以太网/33
     2.6.1设备、器件及测量工具的准备和安装/33
     2.6.2网络连通性测试/35
     2.6.3集线器级联/37
     练习与思考/38第3章交换与虚拟局域网/40
     3.1交换式以太网的提出/40
     3.1.1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问题/40
     3.1.2交换的提出/41
     3.2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42
     3.2.1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过程/42
     3.2.2数据转发方式/43
     3.2.3地址学习/44
     3.2.4通信过滤/45
     3.2.5生成树协议/46
     3.3虚拟局域网VLAN/47
     3.3.1共享式以太网与VLAN/47
     3.3.2VLAN的划分方法/48
     3.3.3IEEE 802.1Q协议与VLAN数据流
     的处理过程/51
     3.3.4VLAN的优点/55
     3.4实验: 交换式以太网组网和VLAN配置/57
     3.4.1交换式以太网的组网/57
     3.4.2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58
     3.4.3配置VLAN/61
     练习与思考/65第4章无线局域网组网技术/67
     4.1无线局域网的传输介质/67
     4.1.1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的区别/67
     4.1.2无线传输技术/68
     4.1.3无线局域网的信道/75
     4.2IEEE 802.11体系结构/76
     4.2.1基本服务集和扩展服务集/76
     4.2.2关联与加入/78
     4.3介质控制访问方法和帧结构/81
     4.3.1CSMA/CA/81
     4.3.2IEEE 802.11帧格式/83
     4.4无线局域网的相关标准与设备/87
     4.4.1技术标准/87
     4.4.2组网所需的器件和设备/88
     4.5实验: 动手组装简单的自组无线局域网/89
     4.5.1设备、器件的准备和安装/89
     4.5.2网络软件的安装和配置/90
     4.5.3无线网络的连通性测试/93
     练习与思考/95第5章互联网与IP协议/97
     5.1互联网/97
     5.2网络互联解决方案/98
     5.2.1面向连接的解决方案/98
     5.2.2面向非连接的解决方案/99
     5.3IP协议与IP层服务/100
     5.3.1IP互联网的工作机理/101
     5.3.2IP层服务/102
     5.3.3IP互联网的特点/102
     练习与思考/103第6章IP数据报/104
     6.1IP数据报的格式/104
     6.2IP封装、分片与重组/105
     6.2.1MTU与分片/106
     6.2.2重组/107
     6.2.3分片控制/108
     6.3IP数据报选项/108
     6.4差错与控制报文/109
     6.4.1ICMP差错控制/109
     6.4.2ICMP控制报文/111
     6.4.3ICMP请求/应答报文对/112
     6.5实验: IP数据报捕获与分析/113
     6.5.1实验环境/113
     6.5.2利用WinPcap捕获数据包/113
     6.5.3IP数据报捕获与分析实验指导/117
     练习与思考/125第7章IP地址与ARP协议/127
     7.1IP地址的作用/127
     7.2IP地址的组成/128
     7.2.1IP地址的层次结构/128
     7.2.2IP地址的分类/128
     7.2.3IP地址的直观表示法/130
     7.3特殊的IP地址形式/130
     7.3.1网络地址/131
     7.3.2广播地址/131
     7.3.3回送地址/131
     7.4编址实例/132
     7.5子网编址/133
     7.5.1子网编址方法/133
     7.5.2子网地址和子网广播地址/134
     7.5.3子网表示法/135
     7.5.4无类别IP编址——子网编址的
     延伸/136
     7.6地址解析协议ARP/138
     7.6.1ARP协议的基本思想/138
     7.6.2ARP协议的改进/139
     7.6.3完整的ARP工作过程/140
     7.6.4ARP数据的封装和报文格式/141
     7.7实验: 获取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
     关系/142
     7.7.1实验环境/142
     7.7.2利用命令获取IP地址与MAC地址的
     映射关系/142
     7.7.3通过编程获取IP地址与MAC地址的
     映射关系/144
     练习与思考/148第8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150
     8.1路由选择/150
     8.1.1表驱动IP选路/150
     8.1.2标准路由选择算法/151
     8.1.3无类别域间路由——标准路由选择算
     法的扩充/151
     8.1.4IP数据报传输与处理过程/158
     8.2路由表的建立与刷新/160
     8.2.1静态路由/160
     8.2.2动态路由/161
     8.3路由选择协议/163
     8.3.1RIP协议与向量距离算法/163
     8.3.2OSPF协议与链路状态算法/167
     8.4部署和选择路由协议/168
     8.5实验: 路由配置及简单路由程序的设计/169
     8.5.1实验环境的选择/169
     8.5.2路由配置/172
     8.5.3简单的路由程序设计/176
     练习与思考/178第9章IPv6/180
     9.1IPv6的新特征/180
     9.2IPv6地址/181
     9.2.1IPv6地址表示法/181
     9.2.2IPv6地址类型/183
     9.3IPv6数据报/185
     9.3.1IPv6的基本头/186
     9.3.2IPv6扩展头/187
     9.4IPv6差错与控制报文/188
     9.4.1多播侦听者发现/188
     9.4.2邻居发现/188
     9.5地址自动配置与路由选择/191
     9.5.1地址自动配置/191
     9.5.2路由选择/192
     9.6实验: 配置IPv6/194
     9.6.1IPv6地址的配置命令/195
     9.6.2显示IPv6地址/196
     9.6.3链路本地地址/196
     9.6.4配置IPv6/197
     练习与思考/201第10章TCP与UDP/203
     10.1端对端通信/203
     10.2传输控制协议TCP/204
     10.2.1TCP提供的服务/204
     10.2.2TCP报文段格式/205
     10.2.3TCP的可靠性实现/206
     10.2.4TCP的缓冲、流控与窗口/208
     10.2.5TCP连接与端口/209
     10.3用户数据报协议UDP/210
     10.4实验: 端口的应用——网络地址转换/212
     10.4.1使用网络地址转换的目的/212
     10.4.2NAT的主要技术类型/212
     10.4.3配置网络地址转换服务器/215
     练习与思考/220第11章应用程序交互模型/222
     11.1客户/服务器模型/222
     11.1.1客户/服务器的概念/222
     11.1.2客户与服务器的特性/222
     11.1.3标识一个特定的服务/224
     11.1.4服务器对并发请求的响应/224
     11.2对等计算模型/225
     11.2.1对等计算的概念/225
     11.2.2对等网络的分类/227
     11.2.3对等计算模型的特点/232
     11.2.4对等计算模型的主要应用/233
     11.3实验: 编写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235
     11.3.1网络编程界面socket/236
     11.3.2利用CAsyncSocket编制网络应用
     程序/236
     11.3.3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实验
     指导/241
     练习与思考/243第12章域名系统/245
     12.1互联网的命名机制/245
     12.1.1层次型命名机制/245
     12.1.2TCP/IP互联网域名/247
     12.1.3Internet域名/247
     12.2域名解析/249
     12.2.1TCP/IP域名服务器与解析算法/249
     12.2.2提高域名解析的效率/252
     12.2.3域名解析的完整过程/253
     12.3资源记录和DNS报文/254
     12.3.1资源记录/254
     12.3.2DNS报文/255
     12.4实验: 配置DNS服务器/257
     12.4.1域名服务器管理的域名树/257
     12.4.2配置Windows 2003 Server DNS服
     务器/257
     12.4.3测试配置的DNS服务器/259
     练习与思考/261第13章Web服务/263
     13.1Web服务基础/263
     13.1.1Web服务系统/263
     13.1.2Web服务器/264
     13.1.3Web浏览器/265
     13.1.4页面地址——URL/267
     13.2Web系统的传输协议/268
     13.2.1HTTP信息交互过程/268
     13.2.2HTTP报文格式/269
     13.3Web系统的页面表示方式/272
     13.4实验: 配置和管理Web服务器/276
     13.4.1IIS的基本配置方法/276
     13.4.2IIS的安全性控制/279
     练习与思考/284第14章电子邮件系统/286
     14.1电子邮件系统基础/286
     14.1.1电子邮件系统/286
     14.1.2电子邮件的传输过程/286
     14.1.3电子邮件地址/288
     14.2电子邮件传递协议/288
     14.2.1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288
     14.2.2第3代邮局协议POP3/290
     14.3电子邮件的报文格式/292
     14.3.1RFC822/292
     14.3.2多用途Internet邮件扩展协议
     MIME/292
     14.4基于Web的电子邮件/296
     14.5实验: 编写简化的SMTP服务器并观察
     其通信过程/297
     14.5.1编写简化的SMTP服务器指导/297
     14.5.2观察SMTP客户与服务器的交互
     过程/297
     练习与思考/299第15章网络安全/301
     15.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301
     15.1.1网络提供的安全服务/301
     15.1.2网络攻击/302
     15.2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303
     15.2.1数据加密/303
     15.2.2数字签名/307
     15.2.3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的区别/309
     15.2.4密钥的分发/309
     15.3保证网络安全的几种具体措施/312
     15.3.1防火墙/312
     15.3.2SSL协议/316
     15.4实验: 利用SSL实现安全数据传输/317
     15.4.1安装证书管理软件和服务/317
     15.4.2为Web服务器申请和安装证书/318
     15.4.3验证并访问安全的Web站点/327
     练习与思考/327第16章接入互联网/329
     16.1常用的接入技术/329
     16.1.1借助电话网接入/329
     16.1.2利用ADSL接入/330
     16.1.3使用HFC接入/332
     16.1.4利用3G/4G网络接入/334
     16.1.5通过数据通信线路接入/337
     16.2接入控制与PPPoE/338
     16.2.1PPP协议/338
     16.2.2PPPoE协议/339
     16.3实验: PPPoE服务器的配置和应用/342
     16.3.1网络和接入服务器的配置/343
     16.3.2接入Internet/347
     练习与思考/347参考文献/349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
     1.1.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件/2
     1.1.2物理网络与互联网络/2
     1.2存储转发与包交换/3
     1.3协议与分层/5
     1.3.1协议的基本概念/5
     1.3.2网络的层次结构/6
     1.4ISO/OSI参考模型/6
     1.4.1ISO/OSI参考模型的结构/7
     1.4.2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8
     1.4.3数据的封装与传递/9
     1.5TCP/IP体系结构/11
     1.5.1TCP/IP体系结构的层次划分/11
     1.5.2TCP/IP体系结构中各层的功能/12
     1.5.3TCP/IP中的协议栈/14
     练习与思考/15第2章以太网原理与组网技术/16
     2.1共享式以太网的原理/16
     2.1.1以太网中的数据帧/17
     2.1.2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9
     2.2以太网的传输介质/23
     2.3以太网的相关标准/25
     2.4组网所需的器件和设备/27
     2.4.110/100Mbps以太网集线器/27
     2.4.210/100Mbps网络接口卡/27
     2.4.310/100Mbps以太网中的非屏蔽
     双绞线/28
     2.5双绞线以太网的组网/302.5.1单一集线器结构/31
     2.5.2多集线器级联结构/31
     2.6实验: 组建简单的以太网/33
     2.6.1设备、器件及测量工具的准备和安装/33
     2.6.2网络连通性测试/35
     2.6.3集线器级联/37
     练习与思考/38第3章交换与虚拟局域网/40
     3.1交换式以太网的提出/40
     3.1.1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问题/40
     3.1.1交换的提出/41
     3.2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42
     3.2.1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过程/42
     3.2.2数据转发方式/43
     3.2.3地址学习/44
     3.2.4通信过滤/45
     3.2.5生成树协议/46
     3.3虚拟局域网VLAN/47
     3.3.1共享式以太网与VLAN/47
     3.3.2VLAN的划分方法/48
     3.3.3IEEE 802.1Q协议与VLAN数据流
     的处理过程/50
     3.3.4VLAN的优点/56
     3.4实验: 交换式以太网组网和VLAN配置/58
     3.4.1交换式以太网的组网/58
     3.4.2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59
     3.4.3配置VLAN/62
     练习与思考/66第4章无线局域网组网技术/68
     4.1无线局域网的传输介质/68
     4.1.1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的区别/68
     4.1.2无线传输技术/69
     4.1.3无线局域网的信道/76
     4.2IEEE 802.11体系结构/77
     4.2.1基本服务集和扩展服务集/77
     4.2.2关联与加入/79
     4.3介质控制访问方法和帧结构/82
     4.3.1CSMA/CA/82
     4.3.2IEEE 802.11帧格式/84
     4.4无线局域网的相关标准与设备/88
     4.4.1技术标准/88
     4.4.2组网所需的器件和设备/89
     4.5实验: 动手组装简单的自组无线局域网/90
     4.5.1设备、器件的准备和安装/90
     4.5.2网络软件的安装和配置/91
     4.5.3无线网络的连通性测试/94
     练习与思考/96第5章互联网与IP协议/98
     5.1互联网/98
     5.2网络互联解决方案/99
     5.2.1面向连接的解决方案/99
     5.2.2面向非连接的解决方案/100
     5.3IP协议与IP层服务/101
     5.3.1IP互联网的工作机理/102
     5.3.2IP层服务/103
     5.3.3IP互联网的特点/103
     练习与思考/104第6章IP数据报/105
     6.1IP数据报的格式/105
     6.1.1报头中各主要字段的功能/105
     6.2IP封装、分片与重组/106
     6.2.1MTU与分片/107
     6.2.2重组/108
     6.2.3分片控制/109
     6.3IP数据报选项/109
     6.4差错与控制报文/110
     6.4.1ICMP差错控制/110
     6.4.2ICMP控制报文/112
     6.4.3ICMP请求/应答报文对/113
     6.5实验: IP数据报捕获与分析/114
     6.5.1实验环境/114
     6.5.2利用WinPcap捕获数据包/114
     6.5.3IP数据报捕获与分析实验指导/118
     练习与思考/126第7章IP地址与ARP协议/128
     7.1IP地址的作用/128
     7.2IP地址的组成/129
     7.2.1IP地址的层次结构/129
     7.2.2IP地址的分类/129
     7.2.3IP地址的直观表示法/131
     7.3特殊的IP地址形式/131
     7.3.1网络地址/132
     7.3.2广播地址/132
     7.3.3回送地址/132
     7.4编址实例/133
     7.5子网编址/134
     7.5.1子网编址方法/134
     7.5.2子网地址和子网广播地址/135
     7.5.3子网表示法/136
     7.5.4无类别IP编址——子网编址的
     延伸/137
     7.6地址解析协议ARP/139
     7.6.1ARP协议的基本思想/139
     7.6.2ARP协议的改进/140
     7.6.3完整的ARP工作过程/141
     7.6.4ARP数据的封装和报文格式/142
     7.7实验: 获取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
     关系/143
     7.7.1实验环境/143
     7.7.2利用命令获取IP地址与MAC地址的
     映射关系/143
     7.7.3通过编程获取IP地址与MAC地址的
     映射关系/145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机系列教材:实用软件工程(第3版)
殷人昆 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系列教材
周苏、王文 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第4版)/计算机系列教材
王让定、朱莹、石守东、钱江波 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Access2016数据库应用案例教程/计算机系列教材
徐效美、巩艳华、薛梅、高文卿、董刚 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数据挖掘算法原理与实现(第2版)/计算机系列教材
王振武 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机系列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
易小林 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数据结构与算法习题解析与实验指导
邹永林、周蓓、唐晓阳 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机系统基础
张羽、黄小平 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
李云 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机系列教材: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
陈伟、李频 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XML基础与Ajax实践教程(第2版)
王震江、马宏 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软件质量和测试/计算机系列教材
傅兵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机基础与实训教程
顾玲芳 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机网络攻击与防护
刘念;陈雪松;谈洪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
田民格、秦彩杰、林观俊、田佳琪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5版)
徐立新 吕书波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天文
冯毅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思维培养与无人机创意编程
范谊 陈宇 张锦东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第3版)
冯建文 章复嘉 赵建勇 包健 编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小状元 小学数学 2年级上册 bs版 小学数学单元测试 新华
作者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机应用基础
苗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机系统原理(2023年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程()
赵秋荣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机三维建模方法
易健宏 编著;李凤仙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互动研究
张建忠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刑事犯罪办案指引丛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办案指引
张建忠 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21世界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材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
张建忠 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旅游电子商务(第二版)
张建忠 弓志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医院建筑案例精选
张建忠、魏建军、朱亚东、张威、董辉军 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医院物理环境安全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
张建忠、朱永松、余雷、何清华 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张建忠、徐敬东 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质子治疗中心工程策划、设计与施工管理/复杂工程管理书系·医院建设项目管理丛书
张建忠、乐云 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民族地区公共财政制度研究
张建忠 著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台风和暴雨评估技术手册
张建忠 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适生树种栽培技术研究(第1辑)
张建忠、焦强、李晓红 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
网银大盗
张建忠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