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系列教材:计算机网络(第3版)

清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系列教材:计算机网络(第3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9-06
版次: 3
ISBN: 9787302197676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9页
字数: 47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7人买过
  •   本书是在前两版的基础上,根据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形势,精简了部分内容,增加了新的技术,全面讲述计算机网络技术。首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然后以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五层体系结构层为主线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最后介绍网络安全技术。
      本书注重讲述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它们是学习网络技术最重要的知识点,同时也是力图反映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技术。
      本书主要针对高等院校理工科类专业本科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也可作为其他专业和其他授课对象的教材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开发研究工作的参考书。 第1章概述1
    1.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1.1.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
    1.1.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网络结构2
    1.1.3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7
    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8
    1.2.1计算机网络产生的背景9
    1.2.2计算机网络的产生10
    1.2.3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11
    1.2.4Internet时代13
    1.2.5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4
    1.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5
    1.3.1OSI体系结构15
    1.3.2TCP/IP体系结构18
    1.3.3五层体系结构19
    1.4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22
    1.4.1标准化组织22
    1.4.2RFC文档22
    思考题23

    第2章物理层25
    2.1概述25
    2.2频带传输技术27
    2.2.1什么是频带传输27
    2.2.2调制解调技术27
    2.3基带传输技术29
    2.3.1什么是基带传输29
    2.3.2编码解码技术29
    2.3.3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33
    2.4信道复用技术34
    2.4.1概述34
    2.4.2频分复用(FDM)34
    2.4.3时分复用(TDM)和统计时分复用(STDM)35
    2.4.4准同步数字系列(PDH)36
    2.4.5同步数字系列(SDH)38
    2.4.6波分复用(WDM)41
    2.5宽带接入技术42
    2.5.1概述42
    2.5.2数字用户线xDSL42
    2.5.3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44
    2.6传输媒体47
    2.6.1双绞线47
    2.6.2同轴电缆48
    2.6.3光纤48
    2.6.4无线传输50
    思考题52

    第3章数据链路层54
    3.1概述54
    3.2帧同步和透明传输55
    3.2.1帧同步55
    3.2.2透明传输56
    3.3差错检验57
    3.3.1差错检验方法57
    3.3.2循环冗余检验(CRC)58
    3.4数据链路控制60
    3.4.1数据链路控制的基本思想60
    3.4.2数据链路控制的基本机制60
    3.4.3自动请求重传(ARQ)62
    3.5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67
    3.6点对点协议(PPP)67
    3.6.1PPP及其帧格式67
    3.6.2PPP运行状态图68
    3.6.3PPP的身份认证69
    思考题69

    第4章局域网71
    4.1概述71
    4.2IEEE802局域网体系结构72
    4.2.1IEEE802局域网参考模型72
    4.2.2媒体接入控制子层73
    4.2.3逻辑链路控制子层75
    4.3以太网工作原理76
    4.3.1以太网技术的发展76
    4.3.2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方式CSMA/CD78
    4.3.3以太网传输特点84
    4.3.4以太网信道利用率85
    4.3.5以太网帧格式86
    4.4传统以太网88
    4.4.1物理层88
    4.4.2网络接口卡(NIC)89
    4.4.3中继器和集线器89
    4.4.4传统以太网及其网络结构90
    4.5高速以太网92
    4.5.1100BaseT92
    4.5.2千兆以太网96
    4.5.3万兆以太网99
    4.6交换式以太网102
    4.6.1概述102
    4.6.2网桥102
    4.6.3交换机104
    4.6.4交换式以太网及其特点105
    4.7虚拟局域网(VLAN)107
    4.7.1VLAN及其特点107
    4.7.2VLAN划分107
    4.7.3VLAN帧格式108
    4.7.4VLAN运行109
    4.8无线局域网(WLAN)112
    4.8.1IEEE802.11WLAN112
    4.8.2IEEE802.11物理层标准114
    4.8.3IEEE802.11MAC层帧和帧格式117
    4.8.4IEEE802.11MAC层DCF119
    4.8.5IEEE802.11MAC层PCF125
    4.8.6WLAN管理125
    思考题127

    第5章网络层130
    5.1概述130
    5.1.1网络互联130
    5.1.2分组交换131
    5.1.3路由器132
    5.1.4Internet网际层133
    5.2网际协议(IP)134
    5.2.1分类IPv4地址及划分子网134
    5.2.2IP数据报格式137
    5.2.3IP差错检验算法139
    5.2.4IP数据报的分片与重组140
    5.2.5IP数据报转发141
    5.2.6IP数据报选项146
    5.3地址解析协议(ARP)147
    5.3.1概述147
    5.3.2ARP地址解析机制148
    5.4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150
    5.4.1ICMP及其报文格式150
    5.4.2ICMP报文151
    5.5无类别域间路由选择(CIDR)153
    5.5.1CIDR编址153
    5.5.2构造超网155
    5.5.3最长前缀匹配155
    5.6路由选择协议156
    5.6.1概述156
    5.6.2路由信息协议(RIP)158
    5.6.3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161
    5.6.4边界网关协议(BGP)167
    5.7IP多播170
    5.7.1概述170
    5.7.2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172
    5.7.3距离矢量多播路由选择协议(DVMRP)174
    5.8下一代的网际协议IPv6178
    5.8.1概述178
    5.8.2IPv6地址178
    5.8.3IPv6数据报格式180
    5.8.4IPv4向IPv6过渡182
    5.9IP主干网185
    5.9.1异步传输模式(ATM)185
    5.9.2IPoverATM193
    5.9.3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194
    5.9.4IPoverSDH195
    5.9.5IPoverWDM196
    思考题197

    第6章传输层201
    6.1概述201
    6.2传输层端口202
    6.2.1端口及其作用202
    6.2.2两类端口203
    6.3用户数据报协议(UDP)203
    6.3.1UDP用户数据报203
    6.3.2UDP伪报头204
    6.3.3UDP的特点204
    6.4传输控制协议(TCP)205
    6.4.1TCP的编号与确认205
    6.4.2TCP报文段206
    6.4.3TCP连接管理209
    6.4.4TCP重传机制212
    6.4.5TCP流量控制215
    6.4.6TCP拥塞控制218
    6.5多媒体传输224
    6.5.1概述224
    6.5.2一个多媒体传输的例子225
    6.5.3实时传输协议(RTP)226
    6.5.4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229
    6.5.5实时流式协议(RTSP)230
    思考题231

    第7章应用层233
    7.1网络应用进程的交互模式233
    7.2域名系统(DNS)234
    7.2.1Internet域名结构234
    7.2.2域名解析236
    7.3文件传输协议(FTP)240
    7.3.1FTP工作机制240
    7.3.2FTP访问控制241
    7.4电子邮件(E-mail)241
    7.4.1概述241
    7.4.2电子邮件系统242
    7.4.3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243
    7.4.4简单的邮件传送协议(SMTP)246
    7.4.5邮局协议(POP)247
    7.5万维网(WWW)247
    7.5.1概述247
    7.5.2万维网工作机制248
    7.5.3统一资源定位符(URL)250
    7.5.4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251
    7.5.5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252
    7.5.6动态网页技术255
    7.6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257
    7.6.1概述257
    7.6.2DHCP工作机理257
    7.7SNMP网络管理系统259
    7.7.1概述259
    7.7.2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261
    7.7.3管理信息结构(SMI)264
    7.7.4管理信息库(MIB)267
    思考题269

    第8章网络安全271
    8.1概述271
    8.1.1网络安全的重要性271
    8.1.2网络攻击和网络安全服务271
    8.2两种密码体制272
    8.2.1密码学基础272
    8.2.2对称密钥密码体制与公开密钥密码体制274
    8.2.3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的经典算法DES275
    8.2.4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经典算法RSA280
    8.3数字签名和报文摘要281
    8.3.1数字签名281
    8.3.2报文摘要283
    8.4身份认证和密钥分发284
    8.4.1概述284
    8.4.2基于对称密钥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分发285
    8.4.3基于公钥的身份认证和公钥分发287
    8.5Internet网络安全技术288
    8.5.1网际层安全技术288
    8.5.2传输层安全技术292
    8.5.3应用层安全技术293
    8.6防火墙295
    8.6.1概述295
    8.6.2防火墙技术295
    8.6.3防火墙系统297
    8.7虚拟专用网(VPN)299
    8.7.1概述299
    8.7.2VPN隧道和隧道协议300
    8.7.3L2TPVPN301
    8.7.4IPSecVPN305
    思考题306
    参考文献308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前两版的基础上,根据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形势,精简了部分内容,增加了新的技术,全面讲述计算机网络技术。首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然后以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五层体系结构层为主线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最后介绍网络安全技术。
      本书注重讲述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它们是学习网络技术最重要的知识点,同时也是力图反映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技术。
      本书主要针对高等院校理工科类专业本科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也可作为其他专业和其他授课对象的教材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开发研究工作的参考书。
  • 目录:
    第1章概述1
    1.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1.1.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
    1.1.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网络结构2
    1.1.3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7
    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8
    1.2.1计算机网络产生的背景9
    1.2.2计算机网络的产生10
    1.2.3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11
    1.2.4Internet时代13
    1.2.5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4
    1.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5
    1.3.1OSI体系结构15
    1.3.2TCP/IP体系结构18
    1.3.3五层体系结构19
    1.4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22
    1.4.1标准化组织22
    1.4.2RFC文档22
    思考题23

    第2章物理层25
    2.1概述25
    2.2频带传输技术27
    2.2.1什么是频带传输27
    2.2.2调制解调技术27
    2.3基带传输技术29
    2.3.1什么是基带传输29
    2.3.2编码解码技术29
    2.3.3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33
    2.4信道复用技术34
    2.4.1概述34
    2.4.2频分复用(FDM)34
    2.4.3时分复用(TDM)和统计时分复用(STDM)35
    2.4.4准同步数字系列(PDH)36
    2.4.5同步数字系列(SDH)38
    2.4.6波分复用(WDM)41
    2.5宽带接入技术42
    2.5.1概述42
    2.5.2数字用户线xDSL42
    2.5.3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44
    2.6传输媒体47
    2.6.1双绞线47
    2.6.2同轴电缆48
    2.6.3光纤48
    2.6.4无线传输50
    思考题52

    第3章数据链路层54
    3.1概述54
    3.2帧同步和透明传输55
    3.2.1帧同步55
    3.2.2透明传输56
    3.3差错检验57
    3.3.1差错检验方法57
    3.3.2循环冗余检验(CRC)58
    3.4数据链路控制60
    3.4.1数据链路控制的基本思想60
    3.4.2数据链路控制的基本机制60
    3.4.3自动请求重传(ARQ)62
    3.5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67
    3.6点对点协议(PPP)67
    3.6.1PPP及其帧格式67
    3.6.2PPP运行状态图68
    3.6.3PPP的身份认证69
    思考题69

    第4章局域网71
    4.1概述71
    4.2IEEE802局域网体系结构72
    4.2.1IEEE802局域网参考模型72
    4.2.2媒体接入控制子层73
    4.2.3逻辑链路控制子层75
    4.3以太网工作原理76
    4.3.1以太网技术的发展76
    4.3.2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方式CSMA/CD78
    4.3.3以太网传输特点84
    4.3.4以太网信道利用率85
    4.3.5以太网帧格式86
    4.4传统以太网88
    4.4.1物理层88
    4.4.2网络接口卡(NIC)89
    4.4.3中继器和集线器89
    4.4.4传统以太网及其网络结构90
    4.5高速以太网92
    4.5.1100BaseT92
    4.5.2千兆以太网96
    4.5.3万兆以太网99
    4.6交换式以太网102
    4.6.1概述102
    4.6.2网桥102
    4.6.3交换机104
    4.6.4交换式以太网及其特点105
    4.7虚拟局域网(VLAN)107
    4.7.1VLAN及其特点107
    4.7.2VLAN划分107
    4.7.3VLAN帧格式108
    4.7.4VLAN运行109
    4.8无线局域网(WLAN)112
    4.8.1IEEE802.11WLAN112
    4.8.2IEEE802.11物理层标准114
    4.8.3IEEE802.11MAC层帧和帧格式117
    4.8.4IEEE802.11MAC层DCF119
    4.8.5IEEE802.11MAC层PCF125
    4.8.6WLAN管理125
    思考题127

    第5章网络层130
    5.1概述130
    5.1.1网络互联130
    5.1.2分组交换131
    5.1.3路由器132
    5.1.4Internet网际层133
    5.2网际协议(IP)134
    5.2.1分类IPv4地址及划分子网134
    5.2.2IP数据报格式137
    5.2.3IP差错检验算法139
    5.2.4IP数据报的分片与重组140
    5.2.5IP数据报转发141
    5.2.6IP数据报选项146
    5.3地址解析协议(ARP)147
    5.3.1概述147
    5.3.2ARP地址解析机制148
    5.4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150
    5.4.1ICMP及其报文格式150
    5.4.2ICMP报文151
    5.5无类别域间路由选择(CIDR)153
    5.5.1CIDR编址153
    5.5.2构造超网155
    5.5.3最长前缀匹配155
    5.6路由选择协议156
    5.6.1概述156
    5.6.2路由信息协议(RIP)158
    5.6.3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161
    5.6.4边界网关协议(BGP)167
    5.7IP多播170
    5.7.1概述170
    5.7.2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172
    5.7.3距离矢量多播路由选择协议(DVMRP)174
    5.8下一代的网际协议IPv6178
    5.8.1概述178
    5.8.2IPv6地址178
    5.8.3IPv6数据报格式180
    5.8.4IPv4向IPv6过渡182
    5.9IP主干网185
    5.9.1异步传输模式(ATM)185
    5.9.2IPoverATM193
    5.9.3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194
    5.9.4IPoverSDH195
    5.9.5IPoverWDM196
    思考题197

    第6章传输层201
    6.1概述201
    6.2传输层端口202
    6.2.1端口及其作用202
    6.2.2两类端口203
    6.3用户数据报协议(UDP)203
    6.3.1UDP用户数据报203
    6.3.2UDP伪报头204
    6.3.3UDP的特点204
    6.4传输控制协议(TCP)205
    6.4.1TCP的编号与确认205
    6.4.2TCP报文段206
    6.4.3TCP连接管理209
    6.4.4TCP重传机制212
    6.4.5TCP流量控制215
    6.4.6TCP拥塞控制218
    6.5多媒体传输224
    6.5.1概述224
    6.5.2一个多媒体传输的例子225
    6.5.3实时传输协议(RTP)226
    6.5.4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229
    6.5.5实时流式协议(RTSP)230
    思考题231

    第7章应用层233
    7.1网络应用进程的交互模式233
    7.2域名系统(DNS)234
    7.2.1Internet域名结构234
    7.2.2域名解析236
    7.3文件传输协议(FTP)240
    7.3.1FTP工作机制240
    7.3.2FTP访问控制241
    7.4电子邮件(E-mail)241
    7.4.1概述241
    7.4.2电子邮件系统242
    7.4.3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243
    7.4.4简单的邮件传送协议(SMTP)246
    7.4.5邮局协议(POP)247
    7.5万维网(WWW)247
    7.5.1概述247
    7.5.2万维网工作机制248
    7.5.3统一资源定位符(URL)250
    7.5.4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251
    7.5.5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252
    7.5.6动态网页技术255
    7.6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257
    7.6.1概述257
    7.6.2DHCP工作机理257
    7.7SNMP网络管理系统259
    7.7.1概述259
    7.7.2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261
    7.7.3管理信息结构(SMI)264
    7.7.4管理信息库(MIB)267
    思考题269

    第8章网络安全271
    8.1概述271
    8.1.1网络安全的重要性271
    8.1.2网络攻击和网络安全服务271
    8.2两种密码体制272
    8.2.1密码学基础272
    8.2.2对称密钥密码体制与公开密钥密码体制274
    8.2.3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的经典算法DES275
    8.2.4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经典算法RSA280
    8.3数字签名和报文摘要281
    8.3.1数字签名281
    8.3.2报文摘要283
    8.4身份认证和密钥分发284
    8.4.1概述284
    8.4.2基于对称密钥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分发285
    8.4.3基于公钥的身份认证和公钥分发287
    8.5Internet网络安全技术288
    8.5.1网际层安全技术288
    8.5.2传输层安全技术292
    8.5.3应用层安全技术293
    8.6防火墙295
    8.6.1概述295
    8.6.2防火墙技术295
    8.6.3防火墙系统297
    8.7虚拟专用网(VPN)299
    8.7.1概述299
    8.7.2VPN隧道和隧道协议300
    8.7.3L2TPVPN301
    8.7.4IPSecVPN305
    思考题306
    参考文献308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