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界的文化传释: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观论

跨国界的文化传释: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观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2022-12
版次: 1
ISBN: 9787552648720
定价: 120.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352页
字数: 359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4人买过
  • 朱舜水(1600—1682),名之瑜,字楚屿(又作鲁屿),舜水为其号,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思想家。清军南下江南后,朱舜水积极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流亡日本。其学问和德行得到了日本朝野人士的礼遇和尊重,以舜水学说为宗旨的“江户学派”一直影响到“明治维新”,为日本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贡献。
      本书作者长期研究朱舜水,著述丰富。本书客观论述了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交流的情况,立体地呈现出朱舜水在日本以经世致用之学对神道、朱子学、阳明学、佛教等传统议题的批评性吸收与转化,又广泛而多元地观照朱舜水的实学与近代中日交流谱系中的种种异彩。内容翔实,资料弘富,论述扎实,新见迭出,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徐兴庆,男,中国台湾南投人,文学博士。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校长、教授,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兼职教授、日本研究中心执行委员,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员,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亚国际关系研究所招聘研究员。获日本九州大学文学硕士、文学博士,日本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博士。主要从事中日交流史、日本近现代思想史、日本文化史和文化交流史研究,已出版《近世中日文化交流史の研究》等多部著作。 章 緒論:朱舜水研究的新地平 1

    節 朱舜水在日本的事蹟與思想傳播 3

    第二節 德川前期日本儒教的“雜學性” 5

    第三節 水戶藩的漢學教育及其發展 7

    第四節 王陽明學說在日本的傳播及演化 11

    第五節 朱舜水對加賀藩的儒教傳播 13

    第六節 日本的近代化及史觀的演化 15

     

    第二章 朱舜水與留寓日本的明末文人交流 17

    前 言 19

    節 德川佛學與儒學的地位轉換 20

    一、日本佛教的墮落 20

    二、德川幕府的鎖國與禁教 21

    三、長崎“唐寺”的設立 22

    第二節 朱舜水與陳元贇、陳入德的交流 23

    一、朱舜水與陳元贇——擦身而過 23

    二、朱舜水與陳(潁川)入德——他鄉遇故知 26

    第三節 朱舜水與黃檗、曹洞禪僧——儒、佛發展一片天 28

    一、朱舜水與逸然性融 28

    二、朱舜水與澄一道亮 30

    三、朱舜水與即非如一 31

    四、朱舜水與化林性偀 32

    五、朱舜水與獨立(戴曼公)——儒佛定位的爭論 33

    六、東皐心越禪師與朱舜水——水戶藩儒、佛學問的弘揚者 35

    結 論 39

    一、從“乞師”到唱明儒教 40

    二、儒、佛之間隱秘的鴻溝 40

    三、“乞師”、唱明儒教均須後繼有人 42

     

    第三章 朱舜水思想與德川儒教的發展 45

    前 言 47

    節 德川前期儒教發展的“雜學性” 47

    第二節 朱舜水與水戶藩的儒教發展 50

    一、興教育、行禮制 50

    二、養君德、親賢士 54

    結 論 59

     

    第四章 朱舜水與熊澤蕃山“經世致用”思想的異同 61

    前 言 63

    節 從文獻檢視朱舜水及熊澤蕃山的實學理念 66

    一、朱舜水與日本官、學界的往來書信 67

    二、朱舜水的實學觀 68

    三、熊澤蕃山的實學觀 70

    第二節 從政治與道德面看朱舜水與熊澤蕃山的實學觀 70

    一、朱舜水的仁政(愛民)觀 70

    二、熊澤蕃山的仁政(民本)論 72

    三、熊澤蕃山“言行一致”的實學觀 72

    四、熊澤蕃山“空則實”的實學觀 73

    第三節 熊澤蕃山與朱舜水的佛學觀 74

    一、熊澤蕃山的佛學觀 74

    二、朱舜水的佛學觀 75

    結 論 76

     

    第五章 朱舜水思想與加賀藩儒教的發展 79

    前 言 81

    節 奧村庸禮與 《讀書拔尤錄》 83

    第二節 得意門生古市務本 89

    第三節 服部其衷與習釋奠禮 91

    結 論 94

    一、勤學勵志,興國安邦 94

    二、敏求好古,仁政尊賢 95

    三、做民之父母,行養民之道 95

     

    第六章 從東亞視域看隠元、朱舜水的文化傳播 97

    前 言 99

    節 外來文化的融合與衝突 100

    一、從神佛習合到神佛分離 100

    二、佛寺的增加及其問題點 101

    第二節 德川前期“由佛入儒”“從儒闢佛”的普遍現象 102

    第三節 隱元渡日的背景及其與鄭氏一族的關係 103

    一、黃檗文化在日本的傳播 104

    二、隱元與鄭氏一族的關係 105

    三、鄭成功致隱元書信 106

    第四節 朱舜水與寺院改革的關聯性 107

    第五節 朱舜水對佛教與儒教的不同論述 108

    一、朱舜水的闢佛思想 108

    二、朱舜水與獨立對佛、儒思想之異見 111

    三、朱舜水對《三教平心論》的看法 113

    第六節 改革及實踐論的闢佛現象 115

     

    第七章 朱舜水對科舉制的評論 117

    前 言 119

    節 朱舜水遺文中述及科舉之對象與其內容 121

    第二節 朱舜水的科舉經驗及對科舉制的批評 123

    第三節 朱舜水個人或家族的科舉履歷 124

    一、朱舜水與小宅生順的對答 127

    二、朱舜水與德川光圀的對答 129

    三、朱舜水與人見竹洞的對談 134

    第四節 朱舜水對科舉制的批判 138

    一、拒絕應考,消極抵制科舉 138

    二、批判科舉 139

    三、拒絕任官 140

    結 論 141

     

    第八章 “儒、釋、道、醫”的獨立與中日文化交流 143

    前 言 145

    節 戴笠的鄉里營生時期 146

    一、生平傳略 147

    二、戴笠同名異人考 153

    三、相關先行研究 162

    第二節 從戴笠到獨立性易 166

    一、尋求出路時期  167

    二、侍僧時期  170

    三、“幻寄山房”閉關時期 182

    四、行醫時期 188

    五、千秋一堆土,月照冷乾坤 200

    第三節 夾縫中的思想轉化 204

    代結語 一腳踏破虛空,乃得遺形天地 207

     

    第九章 《本朝通鑑》及《大日本史》史觀演化 209

    前 言 211

    節 《本朝編年錄》《本朝通鑑》編修的緣起與背景 212

    一、林鵞峰與德川光圀對史書編纂理念的異同 215

    二、《本朝通鑑》採用“吳太伯論”的真相 218

    第二節 《本朝通鑑》儒教思想的內涵 221

    一、鎌倉時代儒家的德治論 222

    二、室町時代儒家思想的演化 223

    第三節 《大日本史》的編史背景及核心史觀 224

    一、德川光圀的核心史觀 225

    二、安積澹泊“論贊”的史觀 226

    三、《大日本史》南北朝正統、閏統的史觀 228

    四、《大日本史》為何以漢文撰寫? 229

    五、《大日本史》的編纂與朱舜水有關嗎? 230

    結 論 232

     

    第十章 《大日本史》與日本“水戶學”的重建 237

    前 言 239

    節 《大日本史》 與水戶學 240

    一、《大日本史》的國體觀 241

    二、《大日本史》與中國儒家思想 243

    第二節 水戶學與古學的關係 244

    一、山鹿素行與朱舜水 244

    二、山鹿素行與德川光圀 245

    第三節 徂徠學在水戶藩的萌芽 247

    一、一元到多元學問的發展 248

    二、徂徠學有無影響水戶學 250

    第四節 立原翠軒與“中期水戶學”的再興 252

    一、立原翠軒的學問形成 252

    二、川口長孺與歷史書的編纂 255

    三、立原翠軒與水戶藩的對外危機意識 257

    第五節 藤田幽谷與立原翠軒思想的不同 258

    一、《大日本史》的三大改革議題 259

    二、《大日本史》的“論贊”爭議與更名《史稿》 260

    代結語 水戶學對近代日本的歷史意義 262

     

    第十一章 水戶藩與日本的近代化 265

    前 言 267

    節 西方勢力的東漸與日本海防的政策轉換 269

    一、立原翠軒的憂患意識 269

    二、德川齊昭的《北方未來考》 270

    三、“天保改革”及維新思想的萌芽 271

    四、鴉片戰爭與對英的危機管理 272

    五、洋式造船與海軍傳習所的設立 273

    第二節 水戶藩的軍事教育和近代化建設 274

    一、水戶藩的私塾教育 274

    二、藩校“弘道館”的強兵教育 275

    三、德川齊昭的“神發流炮術”和《烙丸全備》 276

    四、水戶藩的反射爐建設 277

    第三節 德川齊昭的西洋知識攝取 278

    一、《伊衹利須風說》的英國資訊 279

    二、《西洋商舶原始并諸說·全》的西洋航海貿易情報 279

    三、《中濱萬次郎口書》的美國與呂宋島情報 279

    四、各藩大名的“蘭書”借閱 280

    第四節 德川博物館所藏的蘭學、西學相關文獻 281

    一、荷蘭文獻 281

    二、漂流民文獻 282

    代結語 水戶學與明治維新 282

    一、水戶學的維新思想與精神如何解讀 282

    二、德川慶喜與大政奉還 284

     

    第十二章 和辻哲郎的傳統與“近代”思想的轉化 287

    前 言 289

    節 “鎖國”與日本的悲劇之關聯性 291

    一、傳統的回歸與批判 291

    二、文化與精神的暗殺 293

    三、基督教的合理主義 293

    四、“鎖國”的功與過 294

    第二節 尊皇思想與儒教批判 295

    一、藤原惺窩 296

    二、林羅山 296

    三、中江藤樹 297

    四、山崎闇齋 298

    五、熊澤蕃山 299

    六、山鹿素行 299

    七、德川光圀 300

    八、賴山陽、會澤正志齋 301

    第三節 文化層次的影響、非影響 302

    第四節 重建“日本文化”與“近代”思想轉化的關聯性 303

    結 論 305

     

    初出一覽 307
  • 内容简介:
    朱舜水(1600—1682),名之瑜,字楚屿(又作鲁屿),舜水为其号,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思想家。清军南下江南后,朱舜水积极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流亡日本。其学问和德行得到了日本朝野人士的礼遇和尊重,以舜水学说为宗旨的“江户学派”一直影响到“明治维新”,为日本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贡献。
      本书作者长期研究朱舜水,著述丰富。本书客观论述了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交流的情况,立体地呈现出朱舜水在日本以经世致用之学对神道、朱子学、阳明学、佛教等传统议题的批评性吸收与转化,又广泛而多元地观照朱舜水的实学与近代中日交流谱系中的种种异彩。内容翔实,资料弘富,论述扎实,新见迭出,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作者简介:
    徐兴庆,男,中国台湾南投人,文学博士。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校长、教授,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兼职教授、日本研究中心执行委员,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员,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亚国际关系研究所招聘研究员。获日本九州大学文学硕士、文学博士,日本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博士。主要从事中日交流史、日本近现代思想史、日本文化史和文化交流史研究,已出版《近世中日文化交流史の研究》等多部著作。
  • 目录:
    章 緒論:朱舜水研究的新地平 1

    節 朱舜水在日本的事蹟與思想傳播 3

    第二節 德川前期日本儒教的“雜學性” 5

    第三節 水戶藩的漢學教育及其發展 7

    第四節 王陽明學說在日本的傳播及演化 11

    第五節 朱舜水對加賀藩的儒教傳播 13

    第六節 日本的近代化及史觀的演化 15

     

    第二章 朱舜水與留寓日本的明末文人交流 17

    前 言 19

    節 德川佛學與儒學的地位轉換 20

    一、日本佛教的墮落 20

    二、德川幕府的鎖國與禁教 21

    三、長崎“唐寺”的設立 22

    第二節 朱舜水與陳元贇、陳入德的交流 23

    一、朱舜水與陳元贇——擦身而過 23

    二、朱舜水與陳(潁川)入德——他鄉遇故知 26

    第三節 朱舜水與黃檗、曹洞禪僧——儒、佛發展一片天 28

    一、朱舜水與逸然性融 28

    二、朱舜水與澄一道亮 30

    三、朱舜水與即非如一 31

    四、朱舜水與化林性偀 32

    五、朱舜水與獨立(戴曼公)——儒佛定位的爭論 33

    六、東皐心越禪師與朱舜水——水戶藩儒、佛學問的弘揚者 35

    結 論 39

    一、從“乞師”到唱明儒教 40

    二、儒、佛之間隱秘的鴻溝 40

    三、“乞師”、唱明儒教均須後繼有人 42

     

    第三章 朱舜水思想與德川儒教的發展 45

    前 言 47

    節 德川前期儒教發展的“雜學性” 47

    第二節 朱舜水與水戶藩的儒教發展 50

    一、興教育、行禮制 50

    二、養君德、親賢士 54

    結 論 59

     

    第四章 朱舜水與熊澤蕃山“經世致用”思想的異同 61

    前 言 63

    節 從文獻檢視朱舜水及熊澤蕃山的實學理念 66

    一、朱舜水與日本官、學界的往來書信 67

    二、朱舜水的實學觀 68

    三、熊澤蕃山的實學觀 70

    第二節 從政治與道德面看朱舜水與熊澤蕃山的實學觀 70

    一、朱舜水的仁政(愛民)觀 70

    二、熊澤蕃山的仁政(民本)論 72

    三、熊澤蕃山“言行一致”的實學觀 72

    四、熊澤蕃山“空則實”的實學觀 73

    第三節 熊澤蕃山與朱舜水的佛學觀 74

    一、熊澤蕃山的佛學觀 74

    二、朱舜水的佛學觀 75

    結 論 76

     

    第五章 朱舜水思想與加賀藩儒教的發展 79

    前 言 81

    節 奧村庸禮與 《讀書拔尤錄》 83

    第二節 得意門生古市務本 89

    第三節 服部其衷與習釋奠禮 91

    結 論 94

    一、勤學勵志,興國安邦 94

    二、敏求好古,仁政尊賢 95

    三、做民之父母,行養民之道 95

     

    第六章 從東亞視域看隠元、朱舜水的文化傳播 97

    前 言 99

    節 外來文化的融合與衝突 100

    一、從神佛習合到神佛分離 100

    二、佛寺的增加及其問題點 101

    第二節 德川前期“由佛入儒”“從儒闢佛”的普遍現象 102

    第三節 隱元渡日的背景及其與鄭氏一族的關係 103

    一、黃檗文化在日本的傳播 104

    二、隱元與鄭氏一族的關係 105

    三、鄭成功致隱元書信 106

    第四節 朱舜水與寺院改革的關聯性 107

    第五節 朱舜水對佛教與儒教的不同論述 108

    一、朱舜水的闢佛思想 108

    二、朱舜水與獨立對佛、儒思想之異見 111

    三、朱舜水對《三教平心論》的看法 113

    第六節 改革及實踐論的闢佛現象 115

     

    第七章 朱舜水對科舉制的評論 117

    前 言 119

    節 朱舜水遺文中述及科舉之對象與其內容 121

    第二節 朱舜水的科舉經驗及對科舉制的批評 123

    第三節 朱舜水個人或家族的科舉履歷 124

    一、朱舜水與小宅生順的對答 127

    二、朱舜水與德川光圀的對答 129

    三、朱舜水與人見竹洞的對談 134

    第四節 朱舜水對科舉制的批判 138

    一、拒絕應考,消極抵制科舉 138

    二、批判科舉 139

    三、拒絕任官 140

    結 論 141

     

    第八章 “儒、釋、道、醫”的獨立與中日文化交流 143

    前 言 145

    節 戴笠的鄉里營生時期 146

    一、生平傳略 147

    二、戴笠同名異人考 153

    三、相關先行研究 162

    第二節 從戴笠到獨立性易 166

    一、尋求出路時期  167

    二、侍僧時期  170

    三、“幻寄山房”閉關時期 182

    四、行醫時期 188

    五、千秋一堆土,月照冷乾坤 200

    第三節 夾縫中的思想轉化 204

    代結語 一腳踏破虛空,乃得遺形天地 207

     

    第九章 《本朝通鑑》及《大日本史》史觀演化 209

    前 言 211

    節 《本朝編年錄》《本朝通鑑》編修的緣起與背景 212

    一、林鵞峰與德川光圀對史書編纂理念的異同 215

    二、《本朝通鑑》採用“吳太伯論”的真相 218

    第二節 《本朝通鑑》儒教思想的內涵 221

    一、鎌倉時代儒家的德治論 222

    二、室町時代儒家思想的演化 223

    第三節 《大日本史》的編史背景及核心史觀 224

    一、德川光圀的核心史觀 225

    二、安積澹泊“論贊”的史觀 226

    三、《大日本史》南北朝正統、閏統的史觀 228

    四、《大日本史》為何以漢文撰寫? 229

    五、《大日本史》的編纂與朱舜水有關嗎? 230

    結 論 232

     

    第十章 《大日本史》與日本“水戶學”的重建 237

    前 言 239

    節 《大日本史》 與水戶學 240

    一、《大日本史》的國體觀 241

    二、《大日本史》與中國儒家思想 243

    第二節 水戶學與古學的關係 244

    一、山鹿素行與朱舜水 244

    二、山鹿素行與德川光圀 245

    第三節 徂徠學在水戶藩的萌芽 247

    一、一元到多元學問的發展 248

    二、徂徠學有無影響水戶學 250

    第四節 立原翠軒與“中期水戶學”的再興 252

    一、立原翠軒的學問形成 252

    二、川口長孺與歷史書的編纂 255

    三、立原翠軒與水戶藩的對外危機意識 257

    第五節 藤田幽谷與立原翠軒思想的不同 258

    一、《大日本史》的三大改革議題 259

    二、《大日本史》的“論贊”爭議與更名《史稿》 260

    代結語 水戶學對近代日本的歷史意義 262

     

    第十一章 水戶藩與日本的近代化 265

    前 言 267

    節 西方勢力的東漸與日本海防的政策轉換 269

    一、立原翠軒的憂患意識 269

    二、德川齊昭的《北方未來考》 270

    三、“天保改革”及維新思想的萌芽 271

    四、鴉片戰爭與對英的危機管理 272

    五、洋式造船與海軍傳習所的設立 273

    第二節 水戶藩的軍事教育和近代化建設 274

    一、水戶藩的私塾教育 274

    二、藩校“弘道館”的強兵教育 275

    三、德川齊昭的“神發流炮術”和《烙丸全備》 276

    四、水戶藩的反射爐建設 277

    第三節 德川齊昭的西洋知識攝取 278

    一、《伊衹利須風說》的英國資訊 279

    二、《西洋商舶原始并諸說·全》的西洋航海貿易情報 279

    三、《中濱萬次郎口書》的美國與呂宋島情報 279

    四、各藩大名的“蘭書”借閱 280

    第四節 德川博物館所藏的蘭學、西學相關文獻 281

    一、荷蘭文獻 281

    二、漂流民文獻 282

    代結語 水戶學與明治維新 282

    一、水戶學的維新思想與精神如何解讀 282

    二、德川慶喜與大政奉還 284

     

    第十二章 和辻哲郎的傳統與“近代”思想的轉化 287

    前 言 289

    節 “鎖國”與日本的悲劇之關聯性 291

    一、傳統的回歸與批判 291

    二、文化與精神的暗殺 293

    三、基督教的合理主義 293

    四、“鎖國”的功與過 294

    第二節 尊皇思想與儒教批判 295

    一、藤原惺窩 296

    二、林羅山 296

    三、中江藤樹 297

    四、山崎闇齋 298

    五、熊澤蕃山 299

    六、山鹿素行 299

    七、德川光圀 300

    八、賴山陽、會澤正志齋 301

    第三節 文化層次的影響、非影響 302

    第四節 重建“日本文化”與“近代”思想轉化的關聯性 303

    結 論 305

     

    初出一覽 307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跨国界的文化传释: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观论
跨国并购后的整合:成功组织的案例
[加拿大]包铭心(Paul Beamish);阎海峰;王亮;[加拿大]凡妮莎·哈斯(Vanessa Hasse);杨小华;杨小华;阎海峰;[加拿大]瓦妮莎·C.哈斯;王亮
跨国界的文化传释: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观论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 (第六版)
王允平;陈燕
跨国界的文化传释: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观论
跨国“摆渡”与区域共生:外国人在云南
陈雪 著
跨国界的文化传释: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观论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案例
何瑛
跨国界的文化传释: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观论
跨国政治协作空间及其建构:以欧亚一体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互关系为例
万青松
跨国界的文化传释: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观论
跨国合资合作:商用飞机的经济政治联盟
[美]大卫·C.莫厄里(David C. Mowery)
跨国界的文化传释: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观论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第5版(立体化教材版)
[美]迈克尔·H.莫菲特 亚瑟·I.斯通希尔 大卫·K.艾特曼 著;黄兴孪 译
跨国界的文化传释: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观论
跨国油气勘探理论与实践
窦立荣
跨国界的文化传释: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观论
跨国公司管理 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互联网+\"创新规划教材 樊秀峰
樊秀峰
跨国界的文化传释: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观论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第四版)
毛付根 林涛
跨国界的文化传释: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观论
跨国并购后的整合:有效规划的案例
王亮 主编;[加拿大]包铭心(Paul W. Beamish);阎海峰;[加拿大]瓦妮莎·哈斯(Vanessa C. Hasse);杨小华
跨国界的文化传释:朱舜水与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观论
跨国劳动法:全球化条件下的劳工保护 北大法学文库 陈一峰
陈一峰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