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

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10
版次: 1
ISBN: 9787208065543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8页
字数: 30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27人买过
  •   党项羌,这个曾经盛极一时、建立过强大西夏王朝的民族,如今又是何种状况,应当何去何从呢?翻开《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或许能给你想要的答案。《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作者徐平教授在对羌村这一典型社区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实践调查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详细描述了分析了羌村人的经济生活模式、社会构建和运转、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精神世界的构造,进而联系羌族历史上从游牧到农耕的巨大变迁,以及羌村现实生活的变化,提出“文化的本质在于适应,适应带来社会进步“的理论假设。在文化适应和文化交融都更为剧烈的今天,人们如何更好适应急剧变化的世界?羌村人的故事,或许对我们有所启迪。   徐平,1962年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1979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1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学系,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费孝通教授,专攻“边区开发”。199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所工作,长期从事西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人类学调查研究工作。现任中共中央学校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出版有《羌村社会》《西藏农民》《活在喜马拉雅》《西藏农民的生活》《西藏秘境》《东方大族之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孜》《帕拉庄园》等三百多万字的成果。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意图
    第二节理论和方法
    第三节调查区域的选择
    第四节羌村概况

    第二章羌村人的经济生活
    第一节一本二本,庄稼为本
    第二节穷不丢猪,富不丢书
    第三节要得富,找门路
    第四节羌村经济的定量研究
    第五节影响羌村经济的因素分析
    第六节羌村的9个家庭
    第七节羌村人的日常生活和消费
    第八节羌村人的大型支出

    第三章羌村人的社会结构
    第一节羌村社会的特征
    第二节羌村人的家庭
    第三节羌村人的父系血缘亲属
    第四节羌村人的母系血缘亲戚
    第五节羌村的地缘关系
    第六节羌村的行政关系

    第四章羌村人的一生
    第一节出生礼仪——满月酒
    第二节成人礼仪——结婚
    第三节独立礼仪——建房
    第四节老年礼仪——做生
    第五节死亡礼仪——丧葬
    第六节永别礼仪——新清明

    第五章羌村人的精神世界
    第一节二元认知体系
    第二节羌村人的宗教思想
    第三节羌村人的文学艺术

    第六章文化的适应和变迁
    第一节文化和适应
    第二节从游牧到农耕
    第三节多元文化的适应和趋同
    第四节羌村的民族交融和适应

    第七章走向未来
    第一节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第二节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行政系统的改革完善
    第四节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痛苦选择
    第五节迈向新时代
    参考书目
    附录:徐平博士学位论文《文化的适应和变迁——羌村社区调查研究》的学术评议
    后记
    再版后记
  • 内容简介:
      党项羌,这个曾经盛极一时、建立过强大西夏王朝的民族,如今又是何种状况,应当何去何从呢?翻开《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或许能给你想要的答案。《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作者徐平教授在对羌村这一典型社区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实践调查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详细描述了分析了羌村人的经济生活模式、社会构建和运转、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精神世界的构造,进而联系羌族历史上从游牧到农耕的巨大变迁,以及羌村现实生活的变化,提出“文化的本质在于适应,适应带来社会进步“的理论假设。在文化适应和文化交融都更为剧烈的今天,人们如何更好适应急剧变化的世界?羌村人的故事,或许对我们有所启迪。
  • 作者简介:
      徐平,1962年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1979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1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学系,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费孝通教授,专攻“边区开发”。199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所工作,长期从事西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人类学调查研究工作。现任中共中央学校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出版有《羌村社会》《西藏农民》《活在喜马拉雅》《西藏农民的生活》《西藏秘境》《东方大族之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孜》《帕拉庄园》等三百多万字的成果。
  •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意图
    第二节理论和方法
    第三节调查区域的选择
    第四节羌村概况

    第二章羌村人的经济生活
    第一节一本二本,庄稼为本
    第二节穷不丢猪,富不丢书
    第三节要得富,找门路
    第四节羌村经济的定量研究
    第五节影响羌村经济的因素分析
    第六节羌村的9个家庭
    第七节羌村人的日常生活和消费
    第八节羌村人的大型支出

    第三章羌村人的社会结构
    第一节羌村社会的特征
    第二节羌村人的家庭
    第三节羌村人的父系血缘亲属
    第四节羌村人的母系血缘亲戚
    第五节羌村的地缘关系
    第六节羌村的行政关系

    第四章羌村人的一生
    第一节出生礼仪——满月酒
    第二节成人礼仪——结婚
    第三节独立礼仪——建房
    第四节老年礼仪——做生
    第五节死亡礼仪——丧葬
    第六节永别礼仪——新清明

    第五章羌村人的精神世界
    第一节二元认知体系
    第二节羌村人的宗教思想
    第三节羌村人的文学艺术

    第六章文化的适应和变迁
    第一节文化和适应
    第二节从游牧到农耕
    第三节多元文化的适应和趋同
    第四节羌村的民族交融和适应

    第七章走向未来
    第一节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第二节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行政系统的改革完善
    第四节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痛苦选择
    第五节迈向新时代
    参考书目
    附录:徐平博士学位论文《文化的适应和变迁——羌村社区调查研究》的学术评议
    后记
    再版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
文化法学()
郑宁
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夏杰长等著
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
文化的意义:彻底关系主义的纲要(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研究·理论阐释书系)
郑震
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
文化自信与中医探源
何清湖, 陈小平主编
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
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研究·理论阐释书系)
周晓虹 著
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
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学遗产》编辑部
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
文化与旅游研究(2023)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智慧旅游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
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
文化觉醒者:我怎么成了心理咨询师
王学富
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
文化土壤论(扎根文化土壤,建设文化强国)
何大新 著
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
文化遗产的人类学研究
彭兆荣著
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
文化遗产法:中国与世界
王云霞
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九版) 未名社科 媒介与社会丛书
(英)约翰·斯道雷 著, 常江,田浩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