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4
版次: 1
ISBN: 9787509743836
定价: 1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29页
字数: 46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12人买过
  •   杨一凡教授主持“珍稀法律文献整理”“法史考证”“重述法律史”三大学术工程30余年,《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是其有关“颠覆旧成说”和“挖掘新史料”“开拓法史研究新领域”“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方面重要研究成果的结集。书中新见迭出,内容涉及中华法系、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古代律学和行政、经济、刑事、民事、军政、文化教育、司法、地方诸方面的法律制度,以及上千种稀见法律文献的版本。《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不仅对法律史学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行政制度史、经济制度史、军事史、文化教育史和文献学有重要参考价值。   杨一凡,1944年4月生,陕西富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法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已出版独著、合著和主编的科研成果40余种。主要著作有《明初重典考》《明大诰研究》《洪武法律典籍考证》《明代法制考》等。主编有《中国法制史考证》(15册)、《中国法制史考证续编》(12册)及十多部大型古代法律艾献整理成果。近年来,其学术成果获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奖。 论文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一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法律体系
    二客观地阐述古代法律的功能和法制发展的规律
    三实事求是地评析中国古代司法制度
    四正确地表述中国传统法制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
    一历代法律形式与法律体系概述
    二律的功能、法律地位及编纂体例的变化
    三令典、会典的沿革
    四君主诏令和格、式、敕、制书等的编纂
    五例的法律形式及功能的演变
    六地方立法及其载体
    中华法系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误区——“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说质疑
    一围绕“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说的探讨
    二“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不是中华法系的特征
    三律典“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说值得商榷
    四重新认识中华法系
    古代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作用
    一例的形成、发展和法律地位的变迁
    二如何看待前人对例的批评
    三例的历史作用
    关于中国古代地方法制的几点认识
    一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地方法制
    二几个基本概念
    三古代地方法制的时空框架
    四古代地方法制的发展阶段
    五古代地方法制的演变趋势
    六古代地方法制的历史作用和地方性法规的特色
    中国古代匦函制度考略
    一匦函的源流及其创制
    二匦函的功能和性质
    三匦函的管理
    四匦函在五代、两宋的实行情况及其变化
    明代则例的编纂及其对调整社会经济秩序的作用
    明代地方法制初探
    一明代地方立法概述
    二地方性条约的编纂
    三以告示为载体的法规法令的发布
    四中央制定的地方特别法
    五明代地方执法与司法制度的发展
    十一种明代判牍版本述略
    清代则例纂修要略
    引言
    一顺治、康熙时期:则例编纂的沿革和创新
    二雍正、乾隆时期:则例纂修逐渐走向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嘉庆至清末:则例纂修的发展和完善
    四清代则例编纂的成就
    清代的省例

    科研成果序跋
    《明初重典考》后记
    《明大诰研究》序
    《中国法制史考证》总序
    《中国法制史考证续编》总序
    《历代例考》绪论(节选)
    《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研究》后记
    《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乙编前言
    《洪武法律典籍》点校说明
    《明代条例》点校说明
    《皇明诏令》点校说明
    《皇明条法事类纂》点校说明
    《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序
    《明代法律文献》整理说明
    《皇明制书》整理说明(节选)
    《中国监察制度文献辑要》序
    《中国古代地方法律文献》前言
    《古代榜文告示汇存》序言
    《中国律学文献》序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前言
    《新编文武金镜律例指南》整理说明
    《历代判例判牍》前言
    《刑案汇览全编》整理说明
    《古代判牍案例新编》前言

    附录
    利用新材料,发展新思维,重述中国法律史
    主要科研成果简介
  • 内容简介:
      杨一凡教授主持“珍稀法律文献整理”“法史考证”“重述法律史”三大学术工程30余年,《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是其有关“颠覆旧成说”和“挖掘新史料”“开拓法史研究新领域”“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方面重要研究成果的结集。书中新见迭出,内容涉及中华法系、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古代律学和行政、经济、刑事、民事、军政、文化教育、司法、地方诸方面的法律制度,以及上千种稀见法律文献的版本。《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不仅对法律史学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行政制度史、经济制度史、军事史、文化教育史和文献学有重要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杨一凡,1944年4月生,陕西富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法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已出版独著、合著和主编的科研成果40余种。主要著作有《明初重典考》《明大诰研究》《洪武法律典籍考证》《明代法制考》等。主编有《中国法制史考证》(15册)、《中国法制史考证续编》(12册)及十多部大型古代法律艾献整理成果。近年来,其学术成果获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奖。
  • 目录:
    论文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一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法律体系
    二客观地阐述古代法律的功能和法制发展的规律
    三实事求是地评析中国古代司法制度
    四正确地表述中国传统法制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
    一历代法律形式与法律体系概述
    二律的功能、法律地位及编纂体例的变化
    三令典、会典的沿革
    四君主诏令和格、式、敕、制书等的编纂
    五例的法律形式及功能的演变
    六地方立法及其载体
    中华法系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误区——“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说质疑
    一围绕“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说的探讨
    二“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不是中华法系的特征
    三律典“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说值得商榷
    四重新认识中华法系
    古代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作用
    一例的形成、发展和法律地位的变迁
    二如何看待前人对例的批评
    三例的历史作用
    关于中国古代地方法制的几点认识
    一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地方法制
    二几个基本概念
    三古代地方法制的时空框架
    四古代地方法制的发展阶段
    五古代地方法制的演变趋势
    六古代地方法制的历史作用和地方性法规的特色
    中国古代匦函制度考略
    一匦函的源流及其创制
    二匦函的功能和性质
    三匦函的管理
    四匦函在五代、两宋的实行情况及其变化
    明代则例的编纂及其对调整社会经济秩序的作用
    明代地方法制初探
    一明代地方立法概述
    二地方性条约的编纂
    三以告示为载体的法规法令的发布
    四中央制定的地方特别法
    五明代地方执法与司法制度的发展
    十一种明代判牍版本述略
    清代则例纂修要略
    引言
    一顺治、康熙时期:则例编纂的沿革和创新
    二雍正、乾隆时期:则例纂修逐渐走向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嘉庆至清末:则例纂修的发展和完善
    四清代则例编纂的成就
    清代的省例

    科研成果序跋
    《明初重典考》后记
    《明大诰研究》序
    《中国法制史考证》总序
    《中国法制史考证续编》总序
    《历代例考》绪论(节选)
    《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研究》后记
    《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乙编前言
    《洪武法律典籍》点校说明
    《明代条例》点校说明
    《皇明诏令》点校说明
    《皇明条法事类纂》点校说明
    《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序
    《明代法律文献》整理说明
    《皇明制书》整理说明(节选)
    《中国监察制度文献辑要》序
    《中国古代地方法律文献》前言
    《古代榜文告示汇存》序言
    《中国律学文献》序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前言
    《新编文武金镜律例指南》整理说明
    《历代判例判牍》前言
    《刑案汇览全编》整理说明
    《古代判牍案例新编》前言

    附录
    利用新材料,发展新思维,重述中国法律史
    主要科研成果简介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重新定义金融 加密货币与数字资产 第2版 财政金融 新华正版
陈宜飚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第二版)
Edward F. Crawley;J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重新发现精神分析:思考与做梦,学习与遗忘
(美)托马斯·H.奥格登(Thomas H.Ogden)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重新发现东京审判:寻求和平与正义的国际法治
徐持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重新找回自己
陈海贤 著;博集天卷 出品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重新发现亚洲电影:二十一世纪的跨国生产与传播
郝延斌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重新养一遍自己(富养自己二次长大,做自己的原生家庭。一部循序渐进的“自我养育秘籍”。)
周Rich 著;欣梦享 出品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重新定义教育:为核心素养而教,为生存能力而学(李希贵力荐 坚持素养立意,不让每个孩子掉入时代的焦灼)
中青文 出品;托尼·瓦格纳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重新发现景德镇
赵慧 主编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重新思考生命伦理中的知情同意(生命伦理与法律译丛)
[英]尼尔·曼森[英]奥诺拉·奥尼尔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重新定位(精装版)
[美]杰克·特劳特 (美)史蒂夫·里夫金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重新寻找“形式”:如果说“大写的理论”意味着某种一劳永逸的“普遍真理”,那么“理论化”指示的,就是某种永远直面扑面而来的问题,总是处于过程之中,因而“只得走”下去的自觉姿态。
朱杰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明代则例辑考
杨一凡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重述中国法律史(第二辑)
杨一凡;陈灵海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重述中国法律史
杨一凡、陈灵海 著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明清珍稀食货立法资料辑存(套装共10册)
杨一凡、王若时 编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古代珍稀法律典籍新编
杨一凡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历代令考(套装全2册)
杨一凡、朱腾 著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原创童话故事注音版--宠物猫出逃记
杨一凡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中国古代民间规约(套装共4册)
杨一凡、刘笃才 编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明 大诰 研究(修订版)
杨一凡 著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古代折狱要览
杨一凡 编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清代秋审文献
杨一凡 主编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明代立法研究
杨一凡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