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5-09
版次: 1
ISBN: 9787302416098
定价: 5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5页
字数: 1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3人买过
  •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重新考察“哲学”一词的翻译过程以及西周之所以将“philosophy”对译为“哲学”的原因。选出“性”与“理”这两大西周哲学译名中既与中国传统哲学密切相关又与对西方哲学的理解密不可分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将西周在翻译过程中对它们的处理方法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原有的哲学范畴进行比较,明确了西周在东西方思想相互冲撞中对于传统思想的继承、借鉴与发展,阐明了传统思想在其译介西方哲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让读者对西周哲学思想有*加深入的把握与理解。   孙彬,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副教授。1972年生于黑龙江省友谊县。本科就学于山东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获学士学位;硕士就学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获语言学文学硕士;博士就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世近代思想史、中日思想史比较研究。曾在《清华大学学报》《日本问题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等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另参与编写教材与译著多本。主要作品有:《新世纪日本语教程》(合编,2001年)、《日本社会的恶与罪》(译著,2005年)、《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合译,2008年)、《日汉双解大辞典》(参编,2009年)。

    第一章 绪章
    第一节 西周其人
    第二节 西周的哲学译名与中国传统哲学概念
    第三节 学界的研究与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关于“哲学”一词的翻译
    第一节 学术界的看法
    第二节 从“philosophy”到“哲学”一词的翻译过程
    第三节 “philosophy”之所以译为“哲学”的原因所在
    第四节 哲学之于西周

    第三章 西周译名中出现的“性”及其对“性”的认识
    第一节 译语之外的“性”
    第二节 作为译语的“性”
    一、“性”“nature”与“自然”
    二、“性”与“faculty”
    三、“性”与“property”
    四、“性”与“attribute”
    第三节 “性”和“本能”与“instinet”

    第四章 西周对“理”的翻译及认识
    第一节 “理”之于中国哲学
    第二节 西周对“理”这一概念的理解
    第三节 作为译语之外的“理”
    第四节 作为译语的“理”
    一、“理”“reason”与“理性”
    二、“理”“law”与“理法”
    三、“理”“principle”与“元理”或“道理”
    四、“理”“idea”与“观念”
    五、“理”“tmtll”与“真理”
    六、“理”与“relation”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西周年谱
    后记
  • 内容简介: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重新考察“哲学”一词的翻译过程以及西周之所以将“philosophy”对译为“哲学”的原因。选出“性”与“理”这两大西周哲学译名中既与中国传统哲学密切相关又与对西方哲学的理解密不可分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将西周在翻译过程中对它们的处理方法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原有的哲学范畴进行比较,明确了西周在东西方思想相互冲撞中对于传统思想的继承、借鉴与发展,阐明了传统思想在其译介西方哲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让读者对西周哲学思想有*加深入的把握与理解。
  • 作者简介:
      孙彬,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副教授。1972年生于黑龙江省友谊县。本科就学于山东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获学士学位;硕士就学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获语言学文学硕士;博士就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世近代思想史、中日思想史比较研究。曾在《清华大学学报》《日本问题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等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另参与编写教材与译著多本。主要作品有:《新世纪日本语教程》(合编,2001年)、《日本社会的恶与罪》(译著,2005年)、《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合译,2008年)、《日汉双解大辞典》(参编,2009年)。
  • 目录:

    第一章 绪章
    第一节 西周其人
    第二节 西周的哲学译名与中国传统哲学概念
    第三节 学界的研究与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关于“哲学”一词的翻译
    第一节 学术界的看法
    第二节 从“philosophy”到“哲学”一词的翻译过程
    第三节 “philosophy”之所以译为“哲学”的原因所在
    第四节 哲学之于西周

    第三章 西周译名中出现的“性”及其对“性”的认识
    第一节 译语之外的“性”
    第二节 作为译语的“性”
    一、“性”“nature”与“自然”
    二、“性”与“faculty”
    三、“性”与“property”
    四、“性”与“attribute”
    第三节 “性”和“本能”与“instinet”

    第四章 西周对“理”的翻译及认识
    第一节 “理”之于中国哲学
    第二节 西周对“理”这一概念的理解
    第三节 作为译语之外的“理”
    第四节 作为译语的“理”
    一、“理”“reason”与“理性”
    二、“理”“law”与“理法”
    三、“理”“principle”与“元理”或“道理”
    四、“理”“idea”与“观念”
    五、“理”“tmtll”与“真理”
    六、“理”与“relation”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西周年谱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西周册命制度新探
黄明磊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西周王室赏赐礼制研究
景红艳 著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西周甬钟篆带动物纹研究
王清雷 著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西周甬钟篆带云纹研究
王清雷 著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西周宗族瓞衍与政治结构--以井、虢、晋、曾为例
段陶 著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西周甲骨探论(增订本)
王宇信 著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西周铭文史
丁进 著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
唐兰 著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西周兴亡史研究
杜勇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西周有铭铜器断代研究综览(全二册)
黄鹤 著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西周雅乐
屠志芬 著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西周王年论稿
张闻玉 大学问 出品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日本哲学资料选编(上下册)
孙彬 主编;魏常海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实用法律基础(第二版)(数字教材版)(互联网+远程一体化智慧数字教材)
孙彬 王燕军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数据之城:被BIM改变的中国建筑
孙彬 刘雄 贺艳杰 黄少刚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篮球教学与训练多方位研究
孙彬 著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实用法律基础(数字教材版)
孙彬 王燕军 编著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新航道·雅思核心词汇21天速听速记:写作篇
孙彬 著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法学概论
孙彬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