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2008-07
版次: 1
ISBN: 9787506032117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06页
字数: 46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59人买过
  • 金庸的小说确确实实、地地道道的是武侠小说、通俗文学、娱乐游戏,其中充斥了虚构夸张、刀光剑影、奇幻怪诞。金庸自己也说他写小说是“自娱而且娱人”,是写着玩的,让人看着玩儿的。
    但是金庸的小说又确确实实、地地道道的玩出了高水平,玩出了新花样,玩出了高境界,玩出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问题便在这里了。我们必须证明:游戏可以是艺术,或艺术可以是游戏。否则我们的研究也就不大好“玩儿”啦。
    这就牵涉到上面所说的第二个难点: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的难点。
    中国是一大文明古国,全世界了解中国人、尤其是了解中国汉民族的人,都知道中国汉民族是一个老成持重、严肃端庄的民族,这是一个少年老成的民族。至少这个民族的理想人格是老成持重、严肃端庄、少年老成的。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甚至在这个民族的远古神话与传说中,酒神及其酒神精神是不存在的。这个民族甚至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神话,甚至自它的幼年时期开始,便学会了用理智的、现实的、成熟的成年人的目光来打量这个世界。汉民族也没有童年史诗,“子不语怪力乱神”成了它的铭文。这个民族是不能欣赏游戏、不重视游戏、不承认游戏在人生及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至少,在汉民族历史上,持有“正统”观念的社会高层人士是这样的。所以当小说这种东西开始出现后,汉民族的圣人孔子将它定性为:“君子不为也”。因为小说这种玩艺儿是街谈巷语,是引车卖浆者之流的一种娱乐形式,所以“君子不为”。同时也成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观念的——正统的、主流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化观念的——核心因素。
    这部《金庸小说艺术论》共分下列三卷:
    一、叙事艺术论。
    二、形象塑造论。
    三、审美境界论。 陈墨,安徽省望江县人。1960年生,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现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1986—1990年间发表过大量文学评论文章。著作有“评金庸系列”,以及《新武侠二十家》、《新武侠五大家导读》、《新武侠之趣》、《海外新武侠小说论》、《细读神雕:问世间情为何物》、《拍摄秘笈》、《武侠文宗:金庸小传》、《中国军事精粹》、《妙悟心禅》以及《刘心武论》、《张艺谋电影论》、《陈凯歌电影论》、《黄建新电影论》、《费穆电影论稿》、《中国武侠电影论》、《中国武侠电影史》、《中国百年电影闪回》、《影坛旧踪》、《半间斋影话》、《中国电影十导演》。 引言游戏与艺术
    第一卷叙事艺术论
    第一章故事的开头
    第二章小说的构成
    一、人生主线
    二、历史视野
    三、江湖传奇
    四、三维世界

    第三章交响与和弦
    一、《白马啸西风》的叙事线索
    二、《碧血剑》的叙事线索
    三、《雪山飞狐》、《飞狐外传》的
    叙事线索

    四、结语
    第四章重彩与空间
    第五章悬念与巧合
    第六章刻意与任意
    第七章整体与细节
    一、丰富性
    二、真实性
    三、生动性

    第八章语言与叙事
    一、雅语与俗语
    二、景语与情语
    三、官话与方言
    四、古典白话与现代文言五、规范语言与风格独创

    第九章武打的叙事
    一、武打叙事的方法
    二、武打叙事的功能

    第十章破绽与缺陷
    一、破绽的形成
    二、缺陷与不足
    三、小结

    第二卷形象塑造论
    第一章文学与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与人性
    二、人物形象的含义与种类

    第二章类型与形象
    一、侠义类
    二、魔怪类
    三、异人类
    四、情人类
    五、类型与个性

    第三章抽象与形象
    一、传奇与表意
    二、变态与变型
    三、寓言与象征

    第四章区别与对比
    一、同一作品的对比设计
    二、不同作品的人物对比
    三、对比与区别

    第五章情节与个性
    一、在情节发展中展示人物性格
    二、性格与情节的相互作用
    三、传奇情节与人物性格

    第六章个性与细节
    一、人物的语言
    二、行为细节与人物性格
    三、心理细节与人物性格
    四、其他细节与人物形象

    第七章叙议与人物形象
    一、众口叙议“隐形人”
    二、人物心理的叙与议
    三、多功能的性格叙议

    第八章情感与个性
    一、对所爱之人
    二、失恋者的众生相
    三、在情感的矛盾纠葛中

    第九章武打与个性
    一、武功、兵器、人物
    二、练武与炼人
    三、武打与人物性格的表现

    第十章人物的群像
    一、群体与个体
    二、群像与类型
    三、无名的群像

    第十一章形象与名号
    一、一“名”惊人
    二、名号人物
    三、名实不符

    第三卷审美境界论
    第一章内功心法
    第二章俗而能雅
    一、娱乐性与探索性
    二、模式与独创性
    三、从俗与自我表现

    第三章奇而致真
    一、故事奇与背景真
    二、情节奇而人物真
    三、形奇而质真

    第四章悲喜交加
    一、喜剧性及其喜剧情境
    二、悲剧性及其悲剧意蕴
    三、悲喜交加的艺术境界
    第五章行云流水
    后记
  • 内容简介:
    金庸的小说确确实实、地地道道的是武侠小说、通俗文学、娱乐游戏,其中充斥了虚构夸张、刀光剑影、奇幻怪诞。金庸自己也说他写小说是“自娱而且娱人”,是写着玩的,让人看着玩儿的。
    但是金庸的小说又确确实实、地地道道的玩出了高水平,玩出了新花样,玩出了高境界,玩出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问题便在这里了。我们必须证明:游戏可以是艺术,或艺术可以是游戏。否则我们的研究也就不大好“玩儿”啦。
    这就牵涉到上面所说的第二个难点: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的难点。
    中国是一大文明古国,全世界了解中国人、尤其是了解中国汉民族的人,都知道中国汉民族是一个老成持重、严肃端庄的民族,这是一个少年老成的民族。至少这个民族的理想人格是老成持重、严肃端庄、少年老成的。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甚至在这个民族的远古神话与传说中,酒神及其酒神精神是不存在的。这个民族甚至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神话,甚至自它的幼年时期开始,便学会了用理智的、现实的、成熟的成年人的目光来打量这个世界。汉民族也没有童年史诗,“子不语怪力乱神”成了它的铭文。这个民族是不能欣赏游戏、不重视游戏、不承认游戏在人生及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至少,在汉民族历史上,持有“正统”观念的社会高层人士是这样的。所以当小说这种东西开始出现后,汉民族的圣人孔子将它定性为:“君子不为也”。因为小说这种玩艺儿是街谈巷语,是引车卖浆者之流的一种娱乐形式,所以“君子不为”。同时也成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观念的——正统的、主流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化观念的——核心因素。
    这部《金庸小说艺术论》共分下列三卷:
    一、叙事艺术论。
    二、形象塑造论。
    三、审美境界论。
  • 作者简介:
    陈墨,安徽省望江县人。1960年生,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现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1986—1990年间发表过大量文学评论文章。著作有“评金庸系列”,以及《新武侠二十家》、《新武侠五大家导读》、《新武侠之趣》、《海外新武侠小说论》、《细读神雕:问世间情为何物》、《拍摄秘笈》、《武侠文宗:金庸小传》、《中国军事精粹》、《妙悟心禅》以及《刘心武论》、《张艺谋电影论》、《陈凯歌电影论》、《黄建新电影论》、《费穆电影论稿》、《中国武侠电影论》、《中国武侠电影史》、《中国百年电影闪回》、《影坛旧踪》、《半间斋影话》、《中国电影十导演》。
  • 目录:
    引言游戏与艺术
    第一卷叙事艺术论
    第一章故事的开头
    第二章小说的构成
    一、人生主线
    二、历史视野
    三、江湖传奇
    四、三维世界

    第三章交响与和弦
    一、《白马啸西风》的叙事线索
    二、《碧血剑》的叙事线索
    三、《雪山飞狐》、《飞狐外传》的
    叙事线索

    四、结语
    第四章重彩与空间
    第五章悬念与巧合
    第六章刻意与任意
    第七章整体与细节
    一、丰富性
    二、真实性
    三、生动性

    第八章语言与叙事
    一、雅语与俗语
    二、景语与情语
    三、官话与方言
    四、古典白话与现代文言五、规范语言与风格独创

    第九章武打的叙事
    一、武打叙事的方法
    二、武打叙事的功能

    第十章破绽与缺陷
    一、破绽的形成
    二、缺陷与不足
    三、小结

    第二卷形象塑造论
    第一章文学与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与人性
    二、人物形象的含义与种类

    第二章类型与形象
    一、侠义类
    二、魔怪类
    三、异人类
    四、情人类
    五、类型与个性

    第三章抽象与形象
    一、传奇与表意
    二、变态与变型
    三、寓言与象征

    第四章区别与对比
    一、同一作品的对比设计
    二、不同作品的人物对比
    三、对比与区别

    第五章情节与个性
    一、在情节发展中展示人物性格
    二、性格与情节的相互作用
    三、传奇情节与人物性格

    第六章个性与细节
    一、人物的语言
    二、行为细节与人物性格
    三、心理细节与人物性格
    四、其他细节与人物形象

    第七章叙议与人物形象
    一、众口叙议“隐形人”
    二、人物心理的叙与议
    三、多功能的性格叙议

    第八章情感与个性
    一、对所爱之人
    二、失恋者的众生相
    三、在情感的矛盾纠葛中

    第九章武打与个性
    一、武功、兵器、人物
    二、练武与炼人
    三、武打与人物性格的表现

    第十章人物的群像
    一、群体与个体
    二、群像与类型
    三、无名的群像

    第十一章形象与名号
    一、一“名”惊人
    二、名号人物
    三、名实不符

    第三卷审美境界论
    第一章内功心法
    第二章俗而能雅
    一、娱乐性与探索性
    二、模式与独创性
    三、从俗与自我表现

    第三章奇而致真
    一、故事奇与背景真
    二、情节奇而人物真
    三、形奇而质真

    第四章悲喜交加
    一、喜剧性及其喜剧情境
    二、悲剧性及其悲剧意蕴
    三、悲喜交加的艺术境界
    第五章行云流水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情爱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武学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赏析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改编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艺术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文化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系列:细读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重读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系列:散论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形象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初探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版本金庸
陈墨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系列
陈墨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人性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琴剑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系列:散论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孤独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浪漫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影像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文化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系列:细读金庸
陈墨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小西天影话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故乡与童年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艺术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人性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细品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琴剑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浪漫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影像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文学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陈墨评金庸:文化金庸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金庸小说情爱论
陈墨 著
陈墨评金庸:艺术金庸
金庸小说之谜:金庸小说研究系列
陈墨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