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到受众——翻译与文化研究论集

从文本到受众——翻译与文化研究论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20-06
版次: 31
ISBN: 9787030636393
定价: 98.00
装帧: 其他
分类: 社会文化
1人买过
  • 《从文本到受众:翻译与文化研究论集》从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历史学、文化史、思想史等多维学科视角出发,不仅探讨了传统翻译批评话语框架下的诸多经典命题,而且对当下中外翻译话语场域中的某些前沿话题也进行了深度考察。笔者紧紧围绕“从文本到受众”这一核心议题展开相关论述,一方面试图从宏观层面阐释翻译研究在研究范式方面的轮转与更替、演进与交织;另一方面则尝试通过多个研究个案从微观层面揭示翻译行为的文本属性与交际属性,以及这些翻译行为背后的思想史和文化史意义。 目录

    **章 文本    文学    文化 1

    **节 文本的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兼谈文学翻译的审美效果 1

    第二节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论小说翻译中人物语言的审美再现 8

    第三节 文本旅行与翻译变异——论加里     斯奈德对寒山诗的创造性“误读” 17

    第二章 译者    译本    读者 29

    **节 译者的隐身——论傅译作品的语体选择 29

    第二节 论读者角色对翻译行为的操纵与影响 40

    第三节 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论《一朵红红的玫瑰》两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选择 45

    第三章 批评    话语    建构 57

    **节 妥协与变形——从“误译”现象看传统翻译批评模式的理论缺陷 57

    第二节 创译话语及其跨语际实践—兼论创译话语实践与中国文学“走出去” 67

    第三节 语言与翻译的政治——意识形态与译者的主体身份建构 82

    第四章 教学    培养    译才 93

    **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相关问题探讨——以川外翻译硕士(MTI)为例 93

    第二节 再论翻译教学 101

    第三节 专业区分度 课程建设 职业前景——关于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再思考 110

    第五章 译史    方法    路向 117

    **节 从材料出发——评孔慧怡教授《重写翻译史》 117

    第二节 从“自言自语”到“众声鼎沸”——论张佩瑶教授翻译史研究的“太极推手”路向 122

    第三节 历史意识与诗性原则——美国诗人加里    斯奈德的翻译诗学研究 133

    第六章 译介    传播    受众 145

    **节 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思考 145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就与反思 152

    第三节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译介与传播研究 158

    后记 169
  • 内容简介:
    《从文本到受众:翻译与文化研究论集》从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历史学、文化史、思想史等多维学科视角出发,不仅探讨了传统翻译批评话语框架下的诸多经典命题,而且对当下中外翻译话语场域中的某些前沿话题也进行了深度考察。笔者紧紧围绕“从文本到受众”这一核心议题展开相关论述,一方面试图从宏观层面阐释翻译研究在研究范式方面的轮转与更替、演进与交织;另一方面则尝试通过多个研究个案从微观层面揭示翻译行为的文本属性与交际属性,以及这些翻译行为背后的思想史和文化史意义。
  • 目录:
    目录

    **章 文本    文学    文化 1

    **节 文本的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兼谈文学翻译的审美效果 1

    第二节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论小说翻译中人物语言的审美再现 8

    第三节 文本旅行与翻译变异——论加里     斯奈德对寒山诗的创造性“误读” 17

    第二章 译者    译本    读者 29

    **节 译者的隐身——论傅译作品的语体选择 29

    第二节 论读者角色对翻译行为的操纵与影响 40

    第三节 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论《一朵红红的玫瑰》两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选择 45

    第三章 批评    话语    建构 57

    **节 妥协与变形——从“误译”现象看传统翻译批评模式的理论缺陷 57

    第二节 创译话语及其跨语际实践—兼论创译话语实践与中国文学“走出去” 67

    第三节 语言与翻译的政治——意识形态与译者的主体身份建构 82

    第四章 教学    培养    译才 93

    **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相关问题探讨——以川外翻译硕士(MTI)为例 93

    第二节 再论翻译教学 101

    第三节 专业区分度 课程建设 职业前景——关于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再思考 110

    第五章 译史    方法    路向 117

    **节 从材料出发——评孔慧怡教授《重写翻译史》 117

    第二节 从“自言自语”到“众声鼎沸”——论张佩瑶教授翻译史研究的“太极推手”路向 122

    第三节 历史意识与诗性原则——美国诗人加里    斯奈德的翻译诗学研究 133

    第六章 译介    传播    受众 145

    **节 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思考 145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就与反思 152

    第三节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译介与传播研究 158

    后记 169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