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5
版次: 1
ISBN: 9787500451921
定价: 4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19页
字数: 443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226人买过
  • 中国哲学传统深厚,诸家义理丰富多端,而思想有流变,不是无端而来,知其来处方知其去处,即有溯本归原的必要。本书纵线专就环绕一核心观念而开展对中国哲学问题的讨论,横向则广摄各家学说,分别其方面,种类与层次;[导论篇]包括原理、原心、原名、原辩、原言与默,原辩与默、原致知格物、原道、原太极、及原命等诸文,一一皆可作为进入中国哲学义理世界门户。由[导论篇]再进,专就中国哲学核心观念性而论,即成[原性篇];盖命不离于性,及就人之面对天地万物,而能有其理想,生出中国哲学广大之价值世界者,必因其性之义而起也。 自序
    一 本书写作之宗趣及其所论述之范围
    二 本书论述之方式、态度与方法
    三 本书之内容
    第一章 中国人性观之方向与春秋时代之对德言性、孔子之对
    习言性、告子之即生言性与孟子之即心言性
    一 人性观中西哲之胜义及中国人性观之方向
    二 具体生命之性,非性相之性,及春秋时代之对道德
    理想而言性,与孔子言性相近、习相远之涵义
    三 告子之言义外及生之谓性之诸涵义
    四 孟子不自生言性之即心言性可统摄即生言性之说之四义
    五 孟子之即“心之生”以言性之意义
    第二章 庄子之复心言性、荀子之对心言性与中庸之即性言心
    一 心知、机心、成心之祸患
    二 复性命之情之生活意义
    三 心之思虑所成之礼义文理与性之对较关系,及性恶之义
    四 心欲善,心中理、合道,与中理合道之“心之理”或“心之性”
    五 中庸之即诚言性,即明言心,与率性尽性
    六 尽己性、与尽人性、尽物性之涵义
    第三章 乾坤之道、礼乐之原、政教之本,与秦汉学者之言性
    一 易传之即继言善、即成言性,与本德行以有神明之知
    二 运神明以知乾坤之道,与即道言性
    三 礼记之尚情,与其即礼乐之原之人情以言性之论
    四 礼乐、人情、德行,与天地之道
    五 秦汉学者言性之目标,与吕览、淮南之贵生全性、
    即寿言性、与摄德归性
    六 率性循性,与人生行事及政教之本
    七 综论道家型之生命状态之价值
    第四章 汉魏学者对客观的人性之分解的说明
    一 汉儒之谓人性为一客观之论题,董仲舒之为成王者
    之任,而随名人理以言性之说
    二 随名人理之思路之局限,与成就政教之目的以外之
    言性观点之讨论
    三 气分为阴阳二者之观念之形成与其涵义
    四 人性与阴阳善恶及性三品之论
    五 性之品级之观念之所以立,与王充之即命言性,及
    纯价值义之性
    六 刘劭为任使众材,而即形征性,论才性之品,与逐步
    客观化之观人术
    七 由阴阳至五行之观念之展成
    八 五行与五常及刘劭之即形知性论试诠
    第五章 客观的人性论之极限与魏晋人之重个性及个性之完成之道
    一 个性与品类性,及“放达”、“超拔”之消极的意义
    二 有个性之人其品格之高下之衡定标准
    三 个性、我性、纯浪漫性,以无内容为其内容,而必
    归于体无致虚,所遇而皆见其独
    四 当前实境之消极的运用,为所遇而皆见其独所以可能之根据
    五 道家之圣人之向往与其非历史人物性
    六 老子不言性,而王弼言万物以自然为性,及郭象注庄之重独性
    第六章 佛家言性之六义及其与中国传统言性之异同
    一 法与性
    二 妄执之自性诠义
    三 种姓之性,同异性
    四 体性、当体,与所依体
    五 价值性与三性
    六 佛家言性之方式与中国先哲言性之方式之比较
    第七章 般若宗即空言性,与唯识宗即识言性及即种姓言性
    一 般若宗之精神与法性即空性义
    二 道安言性空,罗什、慧远言法性义
    三 僧肇之物性义,及般若体性义,与老庄之致虚
    四 唯识宗之三性论与其系统
    五 唯识宗之五种姓之性及其问题
    六 种姓论之应用之限度,及依佛心说一乘之义
    第八章 佛心与众生之佛性
    一 南北朝之佛性论与涅磐、法华、华严对佛性佛心之开示
    二 无漏种之现行问题与大乘起信论之心真如之所以立,
    及始觉不异于本觉义
    三 释起信论之疑难:自性清净心之依何而立
    四 自性清净心与生灭无明之关系及心生万法之“生”义诠释
    五 一心之舍染取净义,及天台之性具染净与佛性有恶义
    六 大乘止观法门论与法藏融通三性论
    七 华严之真如随缘不变义
    第九章 华严之性起与天台之性具及其相关联之问题
    一 综述中国佛学中言“性”之问题之发展与天台华严间之诸问题
    二 华严宗之性起义之所以立
    ……
  •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传统深厚,诸家义理丰富多端,而思想有流变,不是无端而来,知其来处方知其去处,即有溯本归原的必要。本书纵线专就环绕一核心观念而开展对中国哲学问题的讨论,横向则广摄各家学说,分别其方面,种类与层次;[导论篇]包括原理、原心、原名、原辩、原言与默,原辩与默、原致知格物、原道、原太极、及原命等诸文,一一皆可作为进入中国哲学义理世界门户。由[导论篇]再进,专就中国哲学核心观念性而论,即成[原性篇];盖命不离于性,及就人之面对天地万物,而能有其理想,生出中国哲学广大之价值世界者,必因其性之义而起也。
  • 目录:
    自序
    一 本书写作之宗趣及其所论述之范围
    二 本书论述之方式、态度与方法
    三 本书之内容
    第一章 中国人性观之方向与春秋时代之对德言性、孔子之对
    习言性、告子之即生言性与孟子之即心言性
    一 人性观中西哲之胜义及中国人性观之方向
    二 具体生命之性,非性相之性,及春秋时代之对道德
    理想而言性,与孔子言性相近、习相远之涵义
    三 告子之言义外及生之谓性之诸涵义
    四 孟子不自生言性之即心言性可统摄即生言性之说之四义
    五 孟子之即“心之生”以言性之意义
    第二章 庄子之复心言性、荀子之对心言性与中庸之即性言心
    一 心知、机心、成心之祸患
    二 复性命之情之生活意义
    三 心之思虑所成之礼义文理与性之对较关系,及性恶之义
    四 心欲善,心中理、合道,与中理合道之“心之理”或“心之性”
    五 中庸之即诚言性,即明言心,与率性尽性
    六 尽己性、与尽人性、尽物性之涵义
    第三章 乾坤之道、礼乐之原、政教之本,与秦汉学者之言性
    一 易传之即继言善、即成言性,与本德行以有神明之知
    二 运神明以知乾坤之道,与即道言性
    三 礼记之尚情,与其即礼乐之原之人情以言性之论
    四 礼乐、人情、德行,与天地之道
    五 秦汉学者言性之目标,与吕览、淮南之贵生全性、
    即寿言性、与摄德归性
    六 率性循性,与人生行事及政教之本
    七 综论道家型之生命状态之价值
    第四章 汉魏学者对客观的人性之分解的说明
    一 汉儒之谓人性为一客观之论题,董仲舒之为成王者
    之任,而随名人理以言性之说
    二 随名人理之思路之局限,与成就政教之目的以外之
    言性观点之讨论
    三 气分为阴阳二者之观念之形成与其涵义
    四 人性与阴阳善恶及性三品之论
    五 性之品级之观念之所以立,与王充之即命言性,及
    纯价值义之性
    六 刘劭为任使众材,而即形征性,论才性之品,与逐步
    客观化之观人术
    七 由阴阳至五行之观念之展成
    八 五行与五常及刘劭之即形知性论试诠
    第五章 客观的人性论之极限与魏晋人之重个性及个性之完成之道
    一 个性与品类性,及“放达”、“超拔”之消极的意义
    二 有个性之人其品格之高下之衡定标准
    三 个性、我性、纯浪漫性,以无内容为其内容,而必
    归于体无致虚,所遇而皆见其独
    四 当前实境之消极的运用,为所遇而皆见其独所以可能之根据
    五 道家之圣人之向往与其非历史人物性
    六 老子不言性,而王弼言万物以自然为性,及郭象注庄之重独性
    第六章 佛家言性之六义及其与中国传统言性之异同
    一 法与性
    二 妄执之自性诠义
    三 种姓之性,同异性
    四 体性、当体,与所依体
    五 价值性与三性
    六 佛家言性之方式与中国先哲言性之方式之比较
    第七章 般若宗即空言性,与唯识宗即识言性及即种姓言性
    一 般若宗之精神与法性即空性义
    二 道安言性空,罗什、慧远言法性义
    三 僧肇之物性义,及般若体性义,与老庄之致虚
    四 唯识宗之三性论与其系统
    五 唯识宗之五种姓之性及其问题
    六 种姓论之应用之限度,及依佛心说一乘之义
    第八章 佛心与众生之佛性
    一 南北朝之佛性论与涅磐、法华、华严对佛性佛心之开示
    二 无漏种之现行问题与大乘起信论之心真如之所以立,
    及始觉不异于本觉义
    三 释起信论之疑难:自性清净心之依何而立
    四 自性清净心与生灭无明之关系及心生万法之“生”义诠释
    五 一心之舍染取净义,及天台之性具染净与佛性有恶义
    六 大乘止观法门论与法藏融通三性论
    七 华严之真如随缘不变义
    第九章 华严之性起与天台之性具及其相关联之问题
    一 综述中国佛学中言“性”之问题之发展与天台华严间之诸问题
    二 华严宗之性起义之所以立
    ……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2017—2022)
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 编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之美
郭文斌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山川故事和藏在山川里的333个小秘密
恩友 文;陈亚非;冯忆南;黄冠余;侯国良;洪涛;倪绍勇;于友善;王晓明;王祖民;周翔;天舒;李一婧;陈翩翩;张心如;冷风;王学颖;邓淑贤/绘。印姗姗;邓淑贤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刘海戏金蟾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李寄斩蛇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周处除害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玄鸟生商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蚕神传说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鲧化黄龙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杜宇化鹃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伏羲画卦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青年与学问(流量时代,如何守护内心、与这个世界相处?一代大儒唐君毅从中国文化出发,谈读书、治学与为人)
唐君毅 著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道德自我之建立/唐君毅作品
唐君毅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人生之体验续编·病里乾坤/唐君毅作品
唐君毅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致廷光书
唐君毅 著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上下)
唐君毅 著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
唐君毅 著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唐君毅 著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哲学概论(上下)
唐君毅 著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人生三书
唐君毅 著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人生之体验续编
唐君毅 著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人生之体验
唐君毅 著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
唐君毅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