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论:货币与货币循环

货币论:货币与货币循环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10
版次: 1
ISBN: 9787500167532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96页
字数: 306.000千字
分类: 经济
55人买过
  • 基于现实的货币经济运行,本书提出:货币的本质是一种权利,即持有货币意味着获得“未来效用索取权”;货币交易是公众和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供给方、金融中介机构作为货币需求方的“纯粹”货币交易。基于对货币与货币交易的重新界定,本书构建了银行(金融中介)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分析了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叠加态;推导出了超额货币需求两大定理,证明了银行信用的独立和抵质押融资机制的形成都会驱动银行对家庭部门的超额货币需求,由此形成过度投资和信贷收缩周期性经济—金融现象;后对现实货币经济中存在的两种货币循环——“产出—货币循环”和“资产—货币循环”——进行深度剖析,论证了抵质押融资机制如何驱动资产泡沫化和资产价格膨胀,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一过程中的助推作用。 陆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发展经济学硕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学者)、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曾任招商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广东金融学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中国财政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金融研究》主编,《金融经济学研究》编委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南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职。研究领域集中于货币经济学、转型金融学、腐败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开放经济背景下的资本流动和均衡汇率、中央银行制度、农村金融改革与金融深化、银行微观经济学和金融监管理论等。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研究。

    刘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经济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硕士、南开大学经济学学士。研究领域集中于货币经济学、开放宏观经济学和国际金融等。曾两次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一等奖,在《金融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序  言  / 001

    《货币论》前言  / 007

    卷《货币与货币循环》前言 / 025

     

    章  货币与货币交易

    一、引言 / 003

    二、非货币经济的 Walras-Hicks-Patinkin 范式:一般均衡的叠加态 / 008

    三、对 Walrasian 和 Arrow-Debreu 一般均衡理论的批评:

    关于货币与货币交易界定的逻辑缺陷 / 013

    四、制度安排下天然扭曲型货币经济的 Arrow-Debreu 范式:

    当代现实货币世界的定义和公理体系 / 019

    五、结论性评价 / 022

    参考文献 / 024

     

    第二章  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一、引言 / 029

    二、对货币供求理论的批判和框架性重构的基本猜想 / 031

    三、代理人需求:金融中介(银行)的货币需求函数 / 043

    四、家庭部门的货币供给函数 / 045

    五、一般均衡条件 / 049

    六、货币的转移:从流通中现金转换为具有跨期收益性质的存款货币 / 050

    七、结论性评价 / 051

    附录 A1 :基于 Solow-Swan 模型对金融中介微观效率的几何表述 / 055

    参考文献 / 060

     

    第三章  信用中介理论与货币需求的微观基础

    一、引言 / 067

    二、基本问题与分析视角:金融中介的吸引力 / 071

    三、信用与货币的基准模型 / 075

    三、传统金融中介理论的需求侧版本:信息优势与信用中介理论 / 086

    四、结论性评价 / 090

    参考文献 / 093

     

    第四章  货币需求导向的“叠加态”货币循环

    一、引言 / 099

    二、基本问题 / 104

    三、基本模型:货币市场均衡的“货币主义”视角 / 107

    四、一般均衡:货币市场供求均衡与多市场出清 / 114

    五、“叠加态”货币循环 / 121

    六、结论性评价 / 141

    参考文献 / 144

     

    第五章  中介信用理论与超额货币需求定理

    一、引言 / 151

    二、传统理论批评:从信用中介安全性引进银行资本和交叉补贴 / 157

    三、中介信用假说:银行资本、交叉补贴与超额货币需求 / 160

    四、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解释:超额货币需求、交叉补贴和高货币存量常态化 / 171

    五、结论性评价 / 180

    参考文献 / 183

     

    第六章  从信用中介转向资产交易中介和超额货币需求第二定理

    一、引言 / 189

    二、“产出—货币循环”: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的均衡/ 194

    三、抵质押融资的引入与“资产—货币循环”:超额货币需求第二定理的导出 / 201

    四、突破货币供给约束的超额货币需求:来自“影子银行”的经验证据 / 206

    五、结论性评价 / 214

    附录 A2 :命题 P6.2 的证明 / 217

    附录 A3 :命题 P6.3 的证明 / 219

    附录 A4 :命题 P6.4 的证明 / 220

    附录 A5 :命题 P6.6 的证明 / 222

    参考文献 / 223

     

    第七章  两种货币循环交织的一般均衡理论和“货币—资产价格”定理 

    一、引言/ 229

    二、基本模型 / 234

    三、模型均衡与基本性质/ 238

    四、动态分析:抵质押率外生变化对资产价格的冲击 / 252

    五、为“金融化”正名 / 256

    六、结论性评价 / 260

    参考文献 / 262

     

    第八章  实体经济虚拟化和借款人脱实向虚定理

    一、引言 / 267

    二、实体经济虚拟化的终表现形式:抵质押资产的泡沫化 / 271

    三、问题的根源:金融中介的抵质押融资与加杠杆激励 / 280

    四、从抵质押资产泡沫化到金融危机的经验证据:1987—2017 年

    日本和 2004—2014 年美国的教训 / 287

    五、结论性评价 / 290

    附录 A6 :非集团公司组织形式的模型设定与均衡条件 / 293

    参考文献 / 294

     

    第九章  承前启后:从产出和资产两种货币循环定理到货币政策

    一、引言 / 299

    二、产出与资产两种货币循环四个定理 / 303

    三、产出和资产两种货币循环在同一微观主体内部的行为变异 / 315

    四、结论性评价 / 320

    附录 A7 :命题 P9.5 的证明 / 325

    参考文献 / 326

     

    后记 / 327

    致谢 / 335
  • 内容简介:
    基于现实的货币经济运行,本书提出:货币的本质是一种权利,即持有货币意味着获得“未来效用索取权”;货币交易是公众和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供给方、金融中介机构作为货币需求方的“纯粹”货币交易。基于对货币与货币交易的重新界定,本书构建了银行(金融中介)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分析了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叠加态;推导出了超额货币需求两大定理,证明了银行信用的独立和抵质押融资机制的形成都会驱动银行对家庭部门的超额货币需求,由此形成过度投资和信贷收缩周期性经济—金融现象;后对现实货币经济中存在的两种货币循环——“产出—货币循环”和“资产—货币循环”——进行深度剖析,论证了抵质押融资机制如何驱动资产泡沫化和资产价格膨胀,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一过程中的助推作用。
  • 作者简介:
    陆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发展经济学硕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学者)、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曾任招商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广东金融学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中国财政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金融研究》主编,《金融经济学研究》编委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南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职。研究领域集中于货币经济学、转型金融学、腐败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开放经济背景下的资本流动和均衡汇率、中央银行制度、农村金融改革与金融深化、银行微观经济学和金融监管理论等。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研究。

    刘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经济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硕士、南开大学经济学学士。研究领域集中于货币经济学、开放宏观经济学和国际金融等。曾两次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一等奖,在《金融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 目录:
    序  言  / 001

    《货币论》前言  / 007

    卷《货币与货币循环》前言 / 025

     

    章  货币与货币交易

    一、引言 / 003

    二、非货币经济的 Walras-Hicks-Patinkin 范式:一般均衡的叠加态 / 008

    三、对 Walrasian 和 Arrow-Debreu 一般均衡理论的批评:

    关于货币与货币交易界定的逻辑缺陷 / 013

    四、制度安排下天然扭曲型货币经济的 Arrow-Debreu 范式:

    当代现实货币世界的定义和公理体系 / 019

    五、结论性评价 / 022

    参考文献 / 024

     

    第二章  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一、引言 / 029

    二、对货币供求理论的批判和框架性重构的基本猜想 / 031

    三、代理人需求:金融中介(银行)的货币需求函数 / 043

    四、家庭部门的货币供给函数 / 045

    五、一般均衡条件 / 049

    六、货币的转移:从流通中现金转换为具有跨期收益性质的存款货币 / 050

    七、结论性评价 / 051

    附录 A1 :基于 Solow-Swan 模型对金融中介微观效率的几何表述 / 055

    参考文献 / 060

     

    第三章  信用中介理论与货币需求的微观基础

    一、引言 / 067

    二、基本问题与分析视角:金融中介的吸引力 / 071

    三、信用与货币的基准模型 / 075

    三、传统金融中介理论的需求侧版本:信息优势与信用中介理论 / 086

    四、结论性评价 / 090

    参考文献 / 093

     

    第四章  货币需求导向的“叠加态”货币循环

    一、引言 / 099

    二、基本问题 / 104

    三、基本模型:货币市场均衡的“货币主义”视角 / 107

    四、一般均衡:货币市场供求均衡与多市场出清 / 114

    五、“叠加态”货币循环 / 121

    六、结论性评价 / 141

    参考文献 / 144

     

    第五章  中介信用理论与超额货币需求定理

    一、引言 / 151

    二、传统理论批评:从信用中介安全性引进银行资本和交叉补贴 / 157

    三、中介信用假说:银行资本、交叉补贴与超额货币需求 / 160

    四、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解释:超额货币需求、交叉补贴和高货币存量常态化 / 171

    五、结论性评价 / 180

    参考文献 / 183

     

    第六章  从信用中介转向资产交易中介和超额货币需求第二定理

    一、引言 / 189

    二、“产出—货币循环”: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的均衡/ 194

    三、抵质押融资的引入与“资产—货币循环”:超额货币需求第二定理的导出 / 201

    四、突破货币供给约束的超额货币需求:来自“影子银行”的经验证据 / 206

    五、结论性评价 / 214

    附录 A2 :命题 P6.2 的证明 / 217

    附录 A3 :命题 P6.3 的证明 / 219

    附录 A4 :命题 P6.4 的证明 / 220

    附录 A5 :命题 P6.6 的证明 / 222

    参考文献 / 223

     

    第七章  两种货币循环交织的一般均衡理论和“货币—资产价格”定理 

    一、引言/ 229

    二、基本模型 / 234

    三、模型均衡与基本性质/ 238

    四、动态分析:抵质押率外生变化对资产价格的冲击 / 252

    五、为“金融化”正名 / 256

    六、结论性评价 / 260

    参考文献 / 262

     

    第八章  实体经济虚拟化和借款人脱实向虚定理

    一、引言 / 267

    二、实体经济虚拟化的终表现形式:抵质押资产的泡沫化 / 271

    三、问题的根源:金融中介的抵质押融资与加杠杆激励 / 280

    四、从抵质押资产泡沫化到金融危机的经验证据:1987—2017 年

    日本和 2004—2014 年美国的教训 / 287

    五、结论性评价 / 290

    附录 A6 :非集团公司组织形式的模型设定与均衡条件 / 293

    参考文献 / 294

     

    第九章  承前启后:从产出和资产两种货币循环定理到货币政策

    一、引言 / 299

    二、产出与资产两种货币循环四个定理 / 303

    三、产出和资产两种货币循环在同一微观主体内部的行为变异 / 315

    四、结论性评价 / 320

    附录 A7 :命题 P9.5 的证明 / 325

    参考文献 / 326

     

    后记 / 327

    致谢 / 335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货币论:货币与货币循环
货币心理学
林继肯
货币论:货币与货币循环
货币价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
谢俊明 著
货币论:货币与货币循环
货币金融学(第十三版)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Frederic S.Mishkin)
货币论:货币与货币循环
货币大裂变:颠覆认知的信用货币
王永利
货币论:货币与货币循环
货币金融学(原书第4版) 格伦·哈伯德
格伦·哈伯德/ 安东尼·帕特里克·奥布赖恩
货币论:货币与货币循环
货币均衡论(诺奖)
冈纳·缪尔达尔
货币论:货币与货币循环
货币政策传导新机制与“双支柱”调控框架
张嘉明 著
货币论:货币与货币循环
货币的购买力(汉译名著本21)
(美)欧文·费雪
货币论:货币与货币循环
货币拐点--从商业银行货币到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德]约瑟夫·胡伯 著;柯达 译
货币论:货币与货币循环
货币数量、利率调控与政策转型
夏仕龙
货币论:货币与货币循环
货币金融学
张华
货币论:货币与货币循环
货币改革略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