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生物力学:胃肠动力新视角

胃肠生物力学:胃肠动力新视角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6-07
版次: 1
ISBN: 9787117077019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8页
字数: 307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13人买过
  • 近二十余年,胃肠动力在国内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人们对功能性胃肠病以及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诸多问题尚不够清楚,研究者一直在探索新的研究方法。胃肠生物力学为胃肠动力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是一门新兴学科。生物力学是将力学引进生物体,研究物体的变形和受力后的变形规律,用于解释生命器官的机械行为。
    这本书没有太多复杂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理论,主要希望提供给读者一些相关的实验方法及参考文献,帮助开阔视野。本书应用尽可能少的计算公式概括论述了生物力学的基本观点。书中重点强调了一些生理学研究、临床研究数据(如扩张性参数)以及结果分析的重要性,并对相关的错误进行了讨论。 第一章生物力学概念
    1.1引言
    1.2什么是生物力学
    1.3研究历史及背景
    1.4生物力学的应用
    1.4.1机械感受器、蠕动反射及感受功能的测定
    1.4.2平滑肌张力
    1.4.3食团传输机制
    1.4.4机械力、生长、重建以及形态学
    1.4.5临床展望
    1.5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1.6参考文献
    第二章消化道的形状、结构及运动功能
    2.1引言
    2.2胃肠平滑肌的结构和组成
    2.2.1肌层
    2.2.2黏膜肌层
    2.2.3消化道不同部位肌层特点
    2.3结缔组织及其成分
    2.3.1黏膜下层
    2.3.2浆膜及浆膜下层
    2.3.3黏膜固有层
    2.3.4消化道不同部位结缔组织的特点
    2.4上皮层及其组成成分
    2.4.1消化道黏膜上皮
    2.4.2浆膜
    2.4.3消化道不同部位的上皮特点
    2.5消化道壁内神经
    2.5.1肌间神经丛
    2.5.2黏膜下神经丛
    2.5.3固有层及浆膜神经
    2.5.4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神经支配特点
    2.6消化道壁外神经
    2.6.1副交感神经系统
    2.6.2交感神经(胸腰神经)
    2.7机械系统:胃肠运动及食物的输送方式
    2.7.1引言
    2.7.2节律性收缩的起源
    2.7.3消化道各部位的运动模式
    2.8简化几何形态假说及误差分析
    2.8.1圆形代替椭圆形截面计算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2.8.2应用豚鼠十二指肠模型进行的研究
    2.8.3验证兔食管及小肠的形态
    2.8.4扁圆形器官的表面积及容量
    2.9参考文献
    第三章基础机械原理
    3.1简介
    3.2应力
    3.2.1薄壁柱形压力管的应力
    3.2.2Laplace定理的其他特性
    3.2.3厚壁圆柱管
    3.2.4膜张力的计算
    3.3变形
    3.3.1二维表面应变的计算
    3.4应力-应变关系
    3.4.1体外柱状结构的几何数据计算
    3.4.2消化道管壁应力应变的分析方法
    3.5黏弹性
    3.6数学分析
    3.7流体因素
    3.8其他(常用)机械参数
    3.9参考文献
    第四章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4.1常用胃肠运动检测方法
    4.1.1测压法
    4.1.2浆膜应变传感器
    4.1.3评估肠管内容物的流动状况
    4.1.4无创性检查方法
    4.2气囊扩张技术
    4.2.1关于气囊扩张法的几点注意事项
    4.2.2应用气囊扩张技术时对几何因素的几点考虑
    4.2.3阻抗面积测定
    4.2.4与阻抗测面系统相关的技术
    4.2.5超声影像技术的在体研究
    4.2.6应用非线性统计学方法分析张力一应变关系(通过阻抗测面等方法获得的数据)
    4.2.7阻抗测面技术的有限差分模型
    4.2.8气囊扩张过程中双轴膜张力的测定
    4.3其他力学研究技术及分析方法
    4.3.1单轴实验
    4.3.2双轴和三轴实验
    4.3.3关于直径测量与分析的注释
    4.3.4弯曲实验(确定双层结构的弹性实验)
    4.3.5应用扫描声学显微镜测定组织弹性
    4.3.6应用声学显微镜法进行多层结构声速的离体研究
    4.3.7确定食管双层结构稳态弹性模量的模型
    4.3.8食管壁各层的应力分布
    4.4参考文献
    第五章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的机械力学行为及神经支配
    5.1消化道平滑肌功能、动力和力学的研究模型
    5.1.1在体模型
    5.1.2离体模型
    5.2平滑肌
    5.2.1平滑肌的结构
    5.2.2节律的起源
    5.2.3慢波的起源
    5.3突触和神经环路
    5.4感知
    5.5力学数据的重要性
    5.5.1机械受体、蠕动反射及感觉实验
    5.5.2消化道动力障碍
    5.5.3年龄相关性消化道改变
    5.5.4从生物力学观点看IBS的结直肠感觉异常
    5.6Hill三元模型
    5.7决定机械曲线形状的因素
    5.8动力组织特性
    5.8.1位相性收缩
    5.8.2胃肠平滑肌张力
    5.9研究张力的新标准:体内继发性蠕动和内脏疼痛机制
    5.9.1阻抗测面仪的临床研究一压力依赖阶段扩张气囊
    5.9.2感觉评估
    5.9.3机械刺激的标准化
    5.9.4人十二指肠连续扩张实验的感觉和生物力学反应
    5.9.5老化对张力一应变曲线和感觉的影响
    5.9.6系统性硬化症对张力一应变曲线和感觉的影响
    5.9.7初期结论、局限性和展望
    5.10多元刺激方法
    5.1l机械拉伸在平滑肌细胞培养中的作用
    5.11.1细胞培养
    5.11.2细胞应力的方法
    5.11.3影像分析
    5.11.4微移液管诱导的黏弹性变形
    5.12参考文献
    第六章胃肠道零应力状态、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变的概念
    6.1引言
    6.2实验步骤
    6.3环向零应力状态的几何特征
    6.4残余应变的测量
    6.5双层模型
    6.6长向和径向残余应变特性
    6.7残余应变的含义
    6.8关于组织波状变形的附加注释
    6.9载荷状态下应变分布的估计
    6.10无载荷状态下黏膜和浆膜应变的估计
    6.11参考文献
    第七章正常胃肠组织生物力学特性
    7.1预调制性能-应变软化
    7.2食管的零应力状态和应力-应变特征
    7.2.1成熟和衰老时期食管的生理性重建
    7.2.2食管双层模型
    7.3小肠的形态学、残余应变和应力-应变特性
    7.3.1大鼠小肠双轴向试验中长向残余应变和应力-应变关系的注解
    7.3.2小肠结构的生理性重建和生理性成长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性
    7.3.3大鼠小肠时间依赖的黏弹特性
    7.4大肠
    7.5胆道
    7.6结束语
    7.7参考文献
    第八章胃肠道的生长和重建
    8.1机械力、生长、重建和形态学
    8.1.1临床应用前景
    8.2生理I生重建
    8.2.1禁食和再喂期间小肠的重建
    8.3因管壁结构成分受干预所致重建
    8.3.1突变成骨不全小鼠的食管残余应变特征
    8.3.2胶原酶和弹力酶诱导的大鼠食管重建
    8.4实验性疾病所致重建
    8.4.1链脲菌素导致的糖尿病
    8.4.2手术的介入
    8.4.3生理干预
    8.5生长因子导致的重建
    8.5.1表皮生长因子
    8.6组织重建
    8.7参考文献
    第九章展望
  • 内容简介:
    近二十余年,胃肠动力在国内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人们对功能性胃肠病以及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诸多问题尚不够清楚,研究者一直在探索新的研究方法。胃肠生物力学为胃肠动力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是一门新兴学科。生物力学是将力学引进生物体,研究物体的变形和受力后的变形规律,用于解释生命器官的机械行为。
    这本书没有太多复杂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理论,主要希望提供给读者一些相关的实验方法及参考文献,帮助开阔视野。本书应用尽可能少的计算公式概括论述了生物力学的基本观点。书中重点强调了一些生理学研究、临床研究数据(如扩张性参数)以及结果分析的重要性,并对相关的错误进行了讨论。
  • 目录:
    第一章生物力学概念
    1.1引言
    1.2什么是生物力学
    1.3研究历史及背景
    1.4生物力学的应用
    1.4.1机械感受器、蠕动反射及感受功能的测定
    1.4.2平滑肌张力
    1.4.3食团传输机制
    1.4.4机械力、生长、重建以及形态学
    1.4.5临床展望
    1.5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1.6参考文献
    第二章消化道的形状、结构及运动功能
    2.1引言
    2.2胃肠平滑肌的结构和组成
    2.2.1肌层
    2.2.2黏膜肌层
    2.2.3消化道不同部位肌层特点
    2.3结缔组织及其成分
    2.3.1黏膜下层
    2.3.2浆膜及浆膜下层
    2.3.3黏膜固有层
    2.3.4消化道不同部位结缔组织的特点
    2.4上皮层及其组成成分
    2.4.1消化道黏膜上皮
    2.4.2浆膜
    2.4.3消化道不同部位的上皮特点
    2.5消化道壁内神经
    2.5.1肌间神经丛
    2.5.2黏膜下神经丛
    2.5.3固有层及浆膜神经
    2.5.4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神经支配特点
    2.6消化道壁外神经
    2.6.1副交感神经系统
    2.6.2交感神经(胸腰神经)
    2.7机械系统:胃肠运动及食物的输送方式
    2.7.1引言
    2.7.2节律性收缩的起源
    2.7.3消化道各部位的运动模式
    2.8简化几何形态假说及误差分析
    2.8.1圆形代替椭圆形截面计算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2.8.2应用豚鼠十二指肠模型进行的研究
    2.8.3验证兔食管及小肠的形态
    2.8.4扁圆形器官的表面积及容量
    2.9参考文献
    第三章基础机械原理
    3.1简介
    3.2应力
    3.2.1薄壁柱形压力管的应力
    3.2.2Laplace定理的其他特性
    3.2.3厚壁圆柱管
    3.2.4膜张力的计算
    3.3变形
    3.3.1二维表面应变的计算
    3.4应力-应变关系
    3.4.1体外柱状结构的几何数据计算
    3.4.2消化道管壁应力应变的分析方法
    3.5黏弹性
    3.6数学分析
    3.7流体因素
    3.8其他(常用)机械参数
    3.9参考文献
    第四章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4.1常用胃肠运动检测方法
    4.1.1测压法
    4.1.2浆膜应变传感器
    4.1.3评估肠管内容物的流动状况
    4.1.4无创性检查方法
    4.2气囊扩张技术
    4.2.1关于气囊扩张法的几点注意事项
    4.2.2应用气囊扩张技术时对几何因素的几点考虑
    4.2.3阻抗面积测定
    4.2.4与阻抗测面系统相关的技术
    4.2.5超声影像技术的在体研究
    4.2.6应用非线性统计学方法分析张力一应变关系(通过阻抗测面等方法获得的数据)
    4.2.7阻抗测面技术的有限差分模型
    4.2.8气囊扩张过程中双轴膜张力的测定
    4.3其他力学研究技术及分析方法
    4.3.1单轴实验
    4.3.2双轴和三轴实验
    4.3.3关于直径测量与分析的注释
    4.3.4弯曲实验(确定双层结构的弹性实验)
    4.3.5应用扫描声学显微镜测定组织弹性
    4.3.6应用声学显微镜法进行多层结构声速的离体研究
    4.3.7确定食管双层结构稳态弹性模量的模型
    4.3.8食管壁各层的应力分布
    4.4参考文献
    第五章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的机械力学行为及神经支配
    5.1消化道平滑肌功能、动力和力学的研究模型
    5.1.1在体模型
    5.1.2离体模型
    5.2平滑肌
    5.2.1平滑肌的结构
    5.2.2节律的起源
    5.2.3慢波的起源
    5.3突触和神经环路
    5.4感知
    5.5力学数据的重要性
    5.5.1机械受体、蠕动反射及感觉实验
    5.5.2消化道动力障碍
    5.5.3年龄相关性消化道改变
    5.5.4从生物力学观点看IBS的结直肠感觉异常
    5.6Hill三元模型
    5.7决定机械曲线形状的因素
    5.8动力组织特性
    5.8.1位相性收缩
    5.8.2胃肠平滑肌张力
    5.9研究张力的新标准:体内继发性蠕动和内脏疼痛机制
    5.9.1阻抗测面仪的临床研究一压力依赖阶段扩张气囊
    5.9.2感觉评估
    5.9.3机械刺激的标准化
    5.9.4人十二指肠连续扩张实验的感觉和生物力学反应
    5.9.5老化对张力一应变曲线和感觉的影响
    5.9.6系统性硬化症对张力一应变曲线和感觉的影响
    5.9.7初期结论、局限性和展望
    5.10多元刺激方法
    5.1l机械拉伸在平滑肌细胞培养中的作用
    5.11.1细胞培养
    5.11.2细胞应力的方法
    5.11.3影像分析
    5.11.4微移液管诱导的黏弹性变形
    5.12参考文献
    第六章胃肠道零应力状态、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变的概念
    6.1引言
    6.2实验步骤
    6.3环向零应力状态的几何特征
    6.4残余应变的测量
    6.5双层模型
    6.6长向和径向残余应变特性
    6.7残余应变的含义
    6.8关于组织波状变形的附加注释
    6.9载荷状态下应变分布的估计
    6.10无载荷状态下黏膜和浆膜应变的估计
    6.11参考文献
    第七章正常胃肠组织生物力学特性
    7.1预调制性能-应变软化
    7.2食管的零应力状态和应力-应变特征
    7.2.1成熟和衰老时期食管的生理性重建
    7.2.2食管双层模型
    7.3小肠的形态学、残余应变和应力-应变特性
    7.3.1大鼠小肠双轴向试验中长向残余应变和应力-应变关系的注解
    7.3.2小肠结构的生理性重建和生理性成长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性
    7.3.3大鼠小肠时间依赖的黏弹特性
    7.4大肠
    7.5胆道
    7.6结束语
    7.7参考文献
    第八章胃肠道的生长和重建
    8.1机械力、生长、重建和形态学
    8.1.1临床应用前景
    8.2生理I生重建
    8.2.1禁食和再喂期间小肠的重建
    8.3因管壁结构成分受干预所致重建
    8.3.1突变成骨不全小鼠的食管残余应变特征
    8.3.2胶原酶和弹力酶诱导的大鼠食管重建
    8.4实验性疾病所致重建
    8.4.1链脲菌素导致的糖尿病
    8.4.2手术的介入
    8.4.3生理干预
    8.5生长因子导致的重建
    8.5.1表皮生长因子
    8.6组织重建
    8.7参考文献
    第九章展望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胃肠生物力学:胃肠动力新视角
胃肠超声造影实践及图谱
张凤秀
胃肠生物力学:胃肠动力新视角
胃肠外科路径式健康教育
沈云 主编;胡少华
胃肠生物力学:胃肠动力新视角
胃肠超声疑难病例解析
陈志奎
胃肠生物力学:胃肠动力新视角
胃肠介入内镜新技术
[美]Mihir S. Wagh (美) Sachin B. Wani
胃肠生物力学:胃肠动力新视角
胃肠肿瘤循证及多学科综合治疗
蒂莫西·M.帕里克 主编;\"(美)塔尼奥斯·贝凯伊-萨博;巴塞尔·F.埃尔-雷斯;\
胃肠生物力学:胃肠动力新视角
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
陈志奎;薛恩生;林礼务
胃肠生物力学:胃肠动力新视角
胃肠癌多学科诊疗关键技术进展与应用 胃肿瘤诊疗肠肿瘤诊疗 胃肠癌手术 胃肠癌多学科诊疗 胃肠癌诊疗最新规范 广东科技
彭俊生
胃肠生物力学:胃肠动力新视角
胃肠养护攻略
张烁
胃肠生物力学:胃肠动力新视角
胃肠肿瘤术后诊疗与康复
王贵玉;刘正
胃肠生物力学:胃肠动力新视角
胃肠急症·关键临床问题的循证解答(翻译版)
王伟岸
胃肠生物力学:胃肠动力新视角
胃肠间质瘤诊治实用手册
叶颖江;秦叔逵;沈琳
胃肠生物力学:胃肠动力新视角
胃肠道一本通
施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