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1
版次: 1
ISBN: 9787514115376
定价: 2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9页
字数: 3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4人买过
  •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主要有以下若干要点:
    一是研究和概述了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崛起,特别是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人在“真理标准”旗帜下文化力量的醒悟和释放,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崛起的深层文化动因,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和力量,着重展现了经济危机到来之前中国的经济繁荣。同时,也对古代中国科技经济发展“前兴后衰”的历史之谜作了必要说明,以便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找到历史之鉴。
    二是研究概述了金融危机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即金融自身性金融危机,也就是由金融机构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或金融犯罪等原因导致的自身性危机;社会政治性金融危机,即由于某个国家政权交替或政治改革引发的金融危机;社会经济性金融危机,即由社会经济过程内在矛盾运动所导致的经济危机。由于经济危机首先是以颠倒形式表现在信用关系的中断和破碎上,所以,外在形式似乎是金融危机,但实质却是经济危机。对此,不能把这种经济危机与一般的金融危机混同起来。而从当今世界和中国这场危机的表象及实质来看,是不折不扣的经济危机,绝不是什么金融危机。
    三是研究和揭示了在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中,国内外市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特别是消费不足的深层动因,并着重提醒人们无论在市场繁荣时期还是经济危机时期,要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相互衔接及辩证性同步增长的关系,特别是生产与消费的重要关系。书中还特别强调了“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提醒人们要高度重视这些“生产一般”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应当说,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极为重要的常识性经济学原理。
    四是研究和分析了商品细胞中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内在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潜在性天然基因。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潜在性内在成因。由于市场经济在本质上依然是商品经济,所以,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只要选择了市场经济,就不可回避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中固有的矛盾的存在和运动。
    五是研究和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经济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社会制度性内在成因。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虽不能搬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以及由此衍生的个别企业生产过程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还有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但在事实上存在着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多元占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以及由这一矛盾所衍生的个别企业生产过程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非计划状态之间的矛盾,还有社会主义生产迅速发展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可能发生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而这些内在矛盾的存在、运动、积累的对立,则是当今中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内在成因。
    六是研究和分析了在上述各种矛盾融合及运动中,企业为追求利润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各级政府为追求GDP增长政绩而扩大积累,是造成生产相对过剩的直接性企业原因和社会原因,也是深层动因;而为追求利润和GDP增量对消费的限制,则是通过社会分配关系实现的,即社会分配关系的狭隘基础,是造成消费相对不足的深层动因。而两个深层动因的融合,则是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内在成因。
    七是研究和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中国选择市场经济和实现经济崛起的新情况下,落后的社会生产,虽然还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但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已发生了极大改观;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虽然还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物质文化需要已经转变为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而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则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倒是滞后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不能满足生产发展对消费动力的需求。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新态势,按照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进行经济调控,使人民群众真正在社会主义生产迅速发展享受福益,当家做主,从而把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当然,若能有效防止经济危机,那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类的最大的创造性贡献。不过,就目前来看,此良好的愿望还很难实现。
    八是研究和分析了在经济危机的困境下,中国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无论是在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上,还是在节能增效和科技发展上,特别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具有多元性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新空间。只要我们选择定位合理,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及发展战略的及时转变,中国不仅能够在经济危机中转危为机,化险为夷,而且一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和新的经济崛起。
    九是研究和分析了中国抗危机能力的多因素相对优势。与经济危机中的发达经济国家相比,由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中国具有任何国家不可比拟的消费空间和消费潜力,有稳定的农业基础以及超过世界人均的粮食占有率,有出口贸易中常兴不衰的日用生活消费品的较大比重,有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的弹性空间,有对市场进行计划调控的经验积累,有监管力度较大的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稳定金融体系。运用好这些相对优势,中国经济就能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
    十是从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大视角,研究和分析了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多元成因,并着重研究和借鉴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成因论”与凯恩斯的“国家调控经济论”。应当说,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个市场经济国家,认识危机和化解危机的最可珍贵的理论根据。
    十一是研究和分析了经济危机中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对于中国来说,高度重视2000万农民工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各项应对危机决策及对策的重中之重。亿万农民工为中国的经济崛起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经济繁荣时不应忘记他们,经济危机时更不应当忘记他们。在经济危机中,企业家损失的是部分或大部分资产,国家损失的是一部分税收,而农民工失掉的则是他们手中的饭碗,以及家人生计的来源。因此,各级政府和企业界有良知的人士,应当千方百计地为农民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十二是从文化的特殊视角,研究分析了经济危机的文化动因,对经济危机背后的国别文化差异,特别是中美经济“互补关系”中,人们文化价值取向对积累与消费的渗透性影响进行了理论透视。应当说,《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对此问题的研究,是创造性研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秩序的公正性,各国都应当弘扬和倡导与现代经济相协调的文化理念。
    十三是研究分析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新趋势,从多方面揭示和论证了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交融,以及文化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过去资源经济、技术经济形态的区别。对于中国来说,一定要把握文化经济发展的历史新契机。同时,这也是在经济危机中转危为机的一个重要机遇。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但在文化经济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就文化产业产值占国内GDP和世界文化市场份额来说,至今还是一个“文化小国”,这不能不引起政府和国人的高度重视。
    十四是研究分析了经济危机状态下的企业应对危机心理准备、企业品牌建设、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诚信文化建设等问题,提出了企业转危为机的有关对策,特别是创造性地研究和提出了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的36种创新思维方式,可供一切企业选择运用。
    十五是从中国文化醒悟的大视角,着重研究分析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格局的历史变动,特别是历史文化尊贬与国运兴衰之变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经济发展前兴后衰的历史之谜和历史之鉴。其中,还对道、儒、墨、法、佛五家主要历史文化的本质特点及利弊所在进行了分析评说。在当代世界和中国经济与文化的高度融合中,正确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不仅是正常状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也是经济危机状态下实现文化醒悟,使经济转危为机,实现再度崛起的内在需要。民族要复兴,文化要先行。从这个特殊重要的意义上说,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指导下,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结合,则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深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十六是研究了当代中国融资体系及对策。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原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研究成果。《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作者卢希悦教授曾在山东省厅局级以上干部会议上作过专题讲座,并在中共山东省委中心学习组作过专题发言。将此报告内容录入《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时,未作任何内容和文字上的修改。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所以,无论是在经济繁荣中还是在经济危机中,都应当高度重视金融体系的完善发展和监控。而《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对我国金融体系及融资战略问题,都作了全面研究和概述。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作为《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作者之一的卢希悦教授,在1998年所写的这篇文章中,就曾明确指出,在当时“我国58000亿国有资产中,有1/3处在呆滞不良状态。全国属买方市场的商品率达90%以上,商品积压和滞销日趋严重”,“这说明,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已经孕育着生产与消费的潜在性尖锐矛盾。不解决这个深层矛盾,而一味追求新的超规模投资增长,将会导致经济运行的更大障碍和振荡。”也就是说,10年之前,我们没有也不可能预测到10年之后的2008年中国会发生经济危机,但我们在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就曾明确提出过当时中国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对立,而且曾经断言,“不解决这个矛盾,而一味追求新的超规模投资增长,将会导致经济运行的更大障碍和振荡”,只是作为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政治谨慎,没有把这个“更大的障碍和振荡”叫做“经济危机”而已。不过,我们对于马克思的断言和预言心里还是清楚的:“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由中等活跃、生产高度繁荣、危机和停滞这几个时期构成的、穿插着较小波动的十年一次的周期形式”。①当然,马克思也曾说明,这种周期的延缓时间是十年或十一年,但决不应该把这个数字看作是固定不变的。而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实质上区域性经济危机,到现在这场危机,其周期恰恰是十年之整。所以,对于刚刚走上市场经济轨道,已经历过两次经济危机的中国人来说,是到了自我醒悟的时候了。
    除此而外,还对全球经济危机中的中美贸易争端的是是非非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并揭示了当今世界产生经济多元性融合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94页。发展新态势,以及其他化解和防范经济危机的有关问题。
    上述要点,也正是《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中中国人应有的“醒悟”之点。有了这些醒悟,也就有了推进市场繁荣和化解经济危机不可缺少的文化力量。 一、中国的经济崛起和文化醒悟
    ——经济危机到来之前的经济繁荣
    二、金融危机的多元形式及经济危机的内在成因
    ——中国应对危机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战略转变
    三、经济危机中陡然出现的消费短缺
    ——要高度重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四、经济危机中市场供过于求的深层动因
    ——中国化解危机对策的着力点
    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新态势
    ——市场经济内在矛盾运动规律与经济风险防范
    六、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
    ——化解和防范经济危机的战略选择
    七、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多元成因及化解对策
    ——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危机学说的借鉴和发展
    八、中国抗危机能力的多元素相对优势
    ——中国经济增长的多元性新空间
    九、要高度重视2000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全球经济史亡危机中最大的失、业群体
    十、经济危机背后的文化差异透视
    ——市场经济内在矛盾及文化力量的正负效应
    十一、经济危机中的文化动因
    ——中美经济互补关系中的文化价值取向比较
    十二、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的高度融合
    ——把握文化经济发展的历史新机遇
    十三、中国企业应对危机的心理准备和对策选择
    ——企业转危为机的多元空间
    十四、创新思维是企业品牌建设的灵魂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深层源泉
    十五、诚实守信是人类万世美德
    ——经济危机中更要重视品牌文化中的诚信建设
    十六、历史文化尊贬与国运兴衰之鉴
    ——中国古代科技经济发展前兴后衰的历史之鉴
    十七、当代中国金融体系及融资对策
    ——论融资理论、融资形式与山东省区域融资战略及对策
    十八、全球经济危机中的中美经济关系
    ——对中美贸易争端是是非非问题的理性思考
    十九、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产业经济的多元性融合发展
    二十、中国镇域经济的崛起之路
    ——山东“百亿大镇”实践经验的理性启示
  • 内容简介: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主要有以下若干要点:
    一是研究和概述了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崛起,特别是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人在“真理标准”旗帜下文化力量的醒悟和释放,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崛起的深层文化动因,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和力量,着重展现了经济危机到来之前中国的经济繁荣。同时,也对古代中国科技经济发展“前兴后衰”的历史之谜作了必要说明,以便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找到历史之鉴。
    二是研究概述了金融危机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即金融自身性金融危机,也就是由金融机构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或金融犯罪等原因导致的自身性危机;社会政治性金融危机,即由于某个国家政权交替或政治改革引发的金融危机;社会经济性金融危机,即由社会经济过程内在矛盾运动所导致的经济危机。由于经济危机首先是以颠倒形式表现在信用关系的中断和破碎上,所以,外在形式似乎是金融危机,但实质却是经济危机。对此,不能把这种经济危机与一般的金融危机混同起来。而从当今世界和中国这场危机的表象及实质来看,是不折不扣的经济危机,绝不是什么金融危机。
    三是研究和揭示了在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中,国内外市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特别是消费不足的深层动因,并着重提醒人们无论在市场繁荣时期还是经济危机时期,要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相互衔接及辩证性同步增长的关系,特别是生产与消费的重要关系。书中还特别强调了“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提醒人们要高度重视这些“生产一般”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应当说,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极为重要的常识性经济学原理。
    四是研究和分析了商品细胞中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内在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潜在性天然基因。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潜在性内在成因。由于市场经济在本质上依然是商品经济,所以,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只要选择了市场经济,就不可回避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中固有的矛盾的存在和运动。
    五是研究和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经济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社会制度性内在成因。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虽不能搬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以及由此衍生的个别企业生产过程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还有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但在事实上存在着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多元占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以及由这一矛盾所衍生的个别企业生产过程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非计划状态之间的矛盾,还有社会主义生产迅速发展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可能发生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而这些内在矛盾的存在、运动、积累的对立,则是当今中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内在成因。
    六是研究和分析了在上述各种矛盾融合及运动中,企业为追求利润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各级政府为追求GDP增长政绩而扩大积累,是造成生产相对过剩的直接性企业原因和社会原因,也是深层动因;而为追求利润和GDP增量对消费的限制,则是通过社会分配关系实现的,即社会分配关系的狭隘基础,是造成消费相对不足的深层动因。而两个深层动因的融合,则是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内在成因。
    七是研究和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中国选择市场经济和实现经济崛起的新情况下,落后的社会生产,虽然还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但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已发生了极大改观;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虽然还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物质文化需要已经转变为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而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则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倒是滞后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不能满足生产发展对消费动力的需求。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新态势,按照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进行经济调控,使人民群众真正在社会主义生产迅速发展享受福益,当家做主,从而把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当然,若能有效防止经济危机,那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类的最大的创造性贡献。不过,就目前来看,此良好的愿望还很难实现。
    八是研究和分析了在经济危机的困境下,中国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无论是在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上,还是在节能增效和科技发展上,特别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具有多元性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新空间。只要我们选择定位合理,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及发展战略的及时转变,中国不仅能够在经济危机中转危为机,化险为夷,而且一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和新的经济崛起。
    九是研究和分析了中国抗危机能力的多因素相对优势。与经济危机中的发达经济国家相比,由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中国具有任何国家不可比拟的消费空间和消费潜力,有稳定的农业基础以及超过世界人均的粮食占有率,有出口贸易中常兴不衰的日用生活消费品的较大比重,有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的弹性空间,有对市场进行计划调控的经验积累,有监管力度较大的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稳定金融体系。运用好这些相对优势,中国经济就能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
    十是从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大视角,研究和分析了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多元成因,并着重研究和借鉴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成因论”与凯恩斯的“国家调控经济论”。应当说,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个市场经济国家,认识危机和化解危机的最可珍贵的理论根据。
    十一是研究和分析了经济危机中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对于中国来说,高度重视2000万农民工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各项应对危机决策及对策的重中之重。亿万农民工为中国的经济崛起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经济繁荣时不应忘记他们,经济危机时更不应当忘记他们。在经济危机中,企业家损失的是部分或大部分资产,国家损失的是一部分税收,而农民工失掉的则是他们手中的饭碗,以及家人生计的来源。因此,各级政府和企业界有良知的人士,应当千方百计地为农民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十二是从文化的特殊视角,研究分析了经济危机的文化动因,对经济危机背后的国别文化差异,特别是中美经济“互补关系”中,人们文化价值取向对积累与消费的渗透性影响进行了理论透视。应当说,《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对此问题的研究,是创造性研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秩序的公正性,各国都应当弘扬和倡导与现代经济相协调的文化理念。
    十三是研究分析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新趋势,从多方面揭示和论证了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交融,以及文化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过去资源经济、技术经济形态的区别。对于中国来说,一定要把握文化经济发展的历史新契机。同时,这也是在经济危机中转危为机的一个重要机遇。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但在文化经济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就文化产业产值占国内GDP和世界文化市场份额来说,至今还是一个“文化小国”,这不能不引起政府和国人的高度重视。
    十四是研究分析了经济危机状态下的企业应对危机心理准备、企业品牌建设、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诚信文化建设等问题,提出了企业转危为机的有关对策,特别是创造性地研究和提出了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的36种创新思维方式,可供一切企业选择运用。
    十五是从中国文化醒悟的大视角,着重研究分析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格局的历史变动,特别是历史文化尊贬与国运兴衰之变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经济发展前兴后衰的历史之谜和历史之鉴。其中,还对道、儒、墨、法、佛五家主要历史文化的本质特点及利弊所在进行了分析评说。在当代世界和中国经济与文化的高度融合中,正确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不仅是正常状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也是经济危机状态下实现文化醒悟,使经济转危为机,实现再度崛起的内在需要。民族要复兴,文化要先行。从这个特殊重要的意义上说,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指导下,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结合,则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深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十六是研究了当代中国融资体系及对策。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原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研究成果。《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作者卢希悦教授曾在山东省厅局级以上干部会议上作过专题讲座,并在中共山东省委中心学习组作过专题发言。将此报告内容录入《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时,未作任何内容和文字上的修改。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所以,无论是在经济繁荣中还是在经济危机中,都应当高度重视金融体系的完善发展和监控。而《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对我国金融体系及融资战略问题,都作了全面研究和概述。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作为《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作者之一的卢希悦教授,在1998年所写的这篇文章中,就曾明确指出,在当时“我国58000亿国有资产中,有1/3处在呆滞不良状态。全国属买方市场的商品率达90%以上,商品积压和滞销日趋严重”,“这说明,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已经孕育着生产与消费的潜在性尖锐矛盾。不解决这个深层矛盾,而一味追求新的超规模投资增长,将会导致经济运行的更大障碍和振荡。”也就是说,10年之前,我们没有也不可能预测到10年之后的2008年中国会发生经济危机,但我们在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就曾明确提出过当时中国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对立,而且曾经断言,“不解决这个矛盾,而一味追求新的超规模投资增长,将会导致经济运行的更大障碍和振荡”,只是作为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政治谨慎,没有把这个“更大的障碍和振荡”叫做“经济危机”而已。不过,我们对于马克思的断言和预言心里还是清楚的:“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由中等活跃、生产高度繁荣、危机和停滞这几个时期构成的、穿插着较小波动的十年一次的周期形式”。①当然,马克思也曾说明,这种周期的延缓时间是十年或十一年,但决不应该把这个数字看作是固定不变的。而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实质上区域性经济危机,到现在这场危机,其周期恰恰是十年之整。所以,对于刚刚走上市场经济轨道,已经历过两次经济危机的中国人来说,是到了自我醒悟的时候了。
    除此而外,还对全球经济危机中的中美贸易争端的是是非非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并揭示了当今世界产生经济多元性融合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94页。发展新态势,以及其他化解和防范经济危机的有关问题。
    上述要点,也正是《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中中国人应有的“醒悟”之点。有了这些醒悟,也就有了推进市场繁荣和化解经济危机不可缺少的文化力量。
  • 目录:
    一、中国的经济崛起和文化醒悟
    ——经济危机到来之前的经济繁荣
    二、金融危机的多元形式及经济危机的内在成因
    ——中国应对危机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战略转变
    三、经济危机中陡然出现的消费短缺
    ——要高度重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四、经济危机中市场供过于求的深层动因
    ——中国化解危机对策的着力点
    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新态势
    ——市场经济内在矛盾运动规律与经济风险防范
    六、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
    ——化解和防范经济危机的战略选择
    七、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多元成因及化解对策
    ——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危机学说的借鉴和发展
    八、中国抗危机能力的多元素相对优势
    ——中国经济增长的多元性新空间
    九、要高度重视2000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全球经济史亡危机中最大的失、业群体
    十、经济危机背后的文化差异透视
    ——市场经济内在矛盾及文化力量的正负效应
    十一、经济危机中的文化动因
    ——中美经济互补关系中的文化价值取向比较
    十二、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的高度融合
    ——把握文化经济发展的历史新机遇
    十三、中国企业应对危机的心理准备和对策选择
    ——企业转危为机的多元空间
    十四、创新思维是企业品牌建设的灵魂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深层源泉
    十五、诚实守信是人类万世美德
    ——经济危机中更要重视品牌文化中的诚信建设
    十六、历史文化尊贬与国运兴衰之鉴
    ——中国古代科技经济发展前兴后衰的历史之鉴
    十七、当代中国金融体系及融资对策
    ——论融资理论、融资形式与山东省区域融资战略及对策
    十八、全球经济危机中的中美经济关系
    ——对中美贸易争端是是非非问题的理性思考
    十九、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产业经济的多元性融合发展
    二十、中国镇域经济的崛起之路
    ——山东“百亿大镇”实践经验的理性启示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危机公关:逆境中如何掌握声誉主导权(社交媒体时代的企业危机自救和声誉管理指南)
田辉 著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危机与未来 : 美国工会组织的发展
格里·蔡森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危机曲线:如何跨越危机实现持续增长
苏珊娜·尼科尔【Susanne、Nickel、马库斯·迪赛尔坎普(Marcus Disselkamp) 著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危机中的希腊资本主义:以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
[希腊]斯塔夫罗斯·马夫鲁迪斯(Stavros Mavroudeas)主编 毛丹阳 译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危机决策的直觉优势效应:无注意视盲与内隐记忆的作用
石垠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危机领导力:带领团队走出艰难困境的7大原则
[美]约翰·麦克斯韦尔(John C. Maxwell) 著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危机环境下的领导力:沙克尔顿的领导艺术(第2版)(白金版)
[美]Dennis N.T. Perkins(丹尼斯·N.T.珀金斯;Margaret P.Holtman(玛格丽特·P.霍尔特曼;Jillian B.Murphy(吉利安·B.墨菲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危机与秩序:全球转型下的俄罗斯对外关系
冯绍雷 著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危机应对与策略
[美]凯斯·R.桑斯坦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危机时代重思新闻业
[英]斯图尔特·艾伦(Stuart Allan) 著;胡特 译;张昱辰 校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危机与变革:百年变局中的世界经济
施东辉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杨耕文集)
杨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