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学大纲

校勘学大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4-07
版次: 2
ISBN: 9787301069189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7页
字数: 290千字
34人买过
  • 本书作者系统总结、归纳了古今校勘学成果,结合自己的校勘实践,重点讨论了古籍校勘的原则、校勘的方法步骤和考证的科学依据、致误的原因与归纳校勘通例、出校的原则和校记的要求,并介绍了辑佚、辨伪与校勘的关系。 序

    第一章 校勘学研究古籍的校勘

      第一节 校勘学研究古籍的校勘

      第二节 校勘不是校对

      第三节 校勘与校雠的区别

      第四节 校勘与校勘学的关系

    第二章 校勘的历史发展和校勘学的形成建立

      第一节 校勘的发展是校勘学建立的基础

      第二节 先秦有关校勘的记载

      第三节 西汉刘向开创校勘规程

      第四节 汉末郑玄的校勘业绩

      第五节 魏晋校勘的特点

      第六节 南北翰校勘趋向独立 

      第七节 唐代不重校勘的倾向

      第八节 宋代校勘向理论发展的趋势

      第九节 元、明的校勘

      第十节 清代校勘学的形成

      第十一节 近代校勘学的建立

    第三章 古籍的基本构成和校勘的根本原则

      第一节 古籍的基本构成

      第二节 经典古籍的复杂重叠构成

      第三节 一般古籍的简单重叠构成

      第四节 校勘的根本任务是存真复原

      第五节 忽视基本构成的偏向

      第六节 古籍构成的层次辨析

    第四章 校勘的一般方法和考证的科学依据

      第一节 校勘的一般方法

      第二节 陈垣的四种校勘方法

      第三节 校勘的考证必须有科学的依据

      第四节 校勘考证的理论依据

      第五节 校勘考证的材料依据

    第五章 致误原因的分析和校勘通例的归纳

      第一节 分析致误原因、归纳各类通例是校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疑误和异文

      第三节 误字通例

      第四节 脱文通例

      第五节 衍文通例

      第六节 例文通例

      第七节 错简通例

    第六章 校勘实践的具体方法步骤

    第七章 出校的原则和校记的要求

    第八章 辑佚、辨伪与校勘

    后记

    “不校校之”与“有所不改”传承与拓进

    关于目录、目录学与古籍整理

    日文版前言(摘译)
  •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系统总结、归纳了古今校勘学成果,结合自己的校勘实践,重点讨论了古籍校勘的原则、校勘的方法步骤和考证的科学依据、致误的原因与归纳校勘通例、出校的原则和校记的要求,并介绍了辑佚、辨伪与校勘的关系。
  • 目录:


    第一章 校勘学研究古籍的校勘

      第一节 校勘学研究古籍的校勘

      第二节 校勘不是校对

      第三节 校勘与校雠的区别

      第四节 校勘与校勘学的关系

    第二章 校勘的历史发展和校勘学的形成建立

      第一节 校勘的发展是校勘学建立的基础

      第二节 先秦有关校勘的记载

      第三节 西汉刘向开创校勘规程

      第四节 汉末郑玄的校勘业绩

      第五节 魏晋校勘的特点

      第六节 南北翰校勘趋向独立 

      第七节 唐代不重校勘的倾向

      第八节 宋代校勘向理论发展的趋势

      第九节 元、明的校勘

      第十节 清代校勘学的形成

      第十一节 近代校勘学的建立

    第三章 古籍的基本构成和校勘的根本原则

      第一节 古籍的基本构成

      第二节 经典古籍的复杂重叠构成

      第三节 一般古籍的简单重叠构成

      第四节 校勘的根本任务是存真复原

      第五节 忽视基本构成的偏向

      第六节 古籍构成的层次辨析

    第四章 校勘的一般方法和考证的科学依据

      第一节 校勘的一般方法

      第二节 陈垣的四种校勘方法

      第三节 校勘的考证必须有科学的依据

      第四节 校勘考证的理论依据

      第五节 校勘考证的材料依据

    第五章 致误原因的分析和校勘通例的归纳

      第一节 分析致误原因、归纳各类通例是校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疑误和异文

      第三节 误字通例

      第四节 脱文通例

      第五节 衍文通例

      第六节 例文通例

      第七节 错简通例

    第六章 校勘实践的具体方法步骤

    第七章 出校的原则和校记的要求

    第八章 辑佚、辨伪与校勘

    后记

    “不校校之”与“有所不改”传承与拓进

    关于目录、目录学与古籍整理

    日文版前言(摘译)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校勘学大纲
古典诗文心解(上下)倪其心先生作品集
倪其心
校勘学大纲
校勘学大纲 “校勘学研究”的里程碑之作 北京大学倪其心教授著
倪其心
校勘学大纲
汉代诗歌新论 全面梳理汉代诗歌发展史、评析汉代诗歌价值的著作 倪其心等著
倪其心
校勘学大纲
阮籍集(中华文史名著精选精译精注:全民阅读版/章培恒 安平秋 马樟根主编)倪其心 导读 刘仁清审阅
倪其心 导读;刘仁清 审阅
校勘学大纲
吴越春秋选译(修订版)
倪其心 著;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 编;郁默 译
校勘学大纲
新序说苑选译
倪其心 著;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 编;曹亦冰 译
校勘学大纲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王维诗选译
倪其心 著;章培恒 编;邓安生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