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史(校订本)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2006-08
版次: 1
ISBN: 9787101051896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6页
字数: 250千字
  • 这部《春秋史(校订本)》,原稿本是顾颉刚师在北平燕京、北京两大学所用的讲义,当时虽由我着笔,然宗旨完全是秉承顾师的(所以书中议论有与本人不合处)。事变之后,我带着这部讲义避到安庆,又由安庆带到上海,虽在十分为难的时候,也不曾离开它。去年夏间,接着顾师从成都来的信,命我替齐鲁大学撰写《春秋史(校订本)》,我当时回信说:《春秋史讲义》的体裁尚好,当年写的时候也曾用过一番力,如把它就此废弃,未免可惜;不如就讲义修改、另撰考证,这样可兼收普及和专门之效。顾师复信同意这一点,不过他说:这书本是你所写,现在我们分处遥远的两地,无从仔细商讨,就用你一人名义出版罢!我即遵命于去冬开始着手修撰,因人事的牵缠,直到今年六月才得勉强竣事;凡原稿缺略处,已大致补充;错误处,也已大致修正;体例次序等也略有变更。虽不能说十分惬意,但总算尽过一番心了(原稿文字有稍嫌繁赘处,因曾经顾师阅定,除必须修改处外,一概仍旧)。
    本书分“正文”、“考证”两部分,正文部分约十六万言,考证部分预定二十万言;正文用叙述体(必要处也参考证),文字以浅显为主,除必不得已处,不引原文。考证部分拟仿崔东壁《考信录》的体例,定名《春秋考信录》(可作为《考信录》的续编看),与正文可分可合。这考证部分的材料已大致搜集完备,正拟着笔,而时局人事都不允许我在短期内完功,只好暂时搁置了。好在正文本是独立成书的,先行出版,亦无不可。
    正文中只有第一章有附注,这因第二章以下都另有考证,为免除重复起见,所以从略(考证部分既定名为《春秋考信录》作为崔氏《考信录》的续编,则春秋以上便不必追述,所以只得把这部分的考证附在正文中作注。因本是考证而不是注,故稍嫌繁琐;其用文言文写,也因此故)。我向来主张:凡著通史,每一件大事都应该详其来龙去脉;每一个时代的前后关系,不可割断。为贯彻这个原则,所以本书以春秋的历史为中心,而附带述及太古至西周(愈前愈略)的历史(第一章定名为“西周史略”者,以西周史事较详之故)。我本另撰有“战国史略”一章附正文的最后,因友人杨宽正先生(宽)也正在替齐鲁大学撰写《战国史》,体裁完全和这部《春秋史(校订本)》相同,可以合成一书,故我把已写成的“战国史略”和附注约二万余言统统删去,以免重复。
    本书纪年除最重要的大事外,不用公历纪年,这因战国以前的年代颇不易确实考定,不如仍用中国史上的纪年比较稳妥而易查检原书。好在现在年表一类的书很多,较小的事情读者如想知道人们所假定的公历年月,一查便得,本书尽可免注以省麻烦。至于本书中地名重要而大致可以推定的,均注今地于下;其不甚重要和旧说未安的,大致从略。
    正文与考证的内容议论亦有许多不同处,这因正文注重普及,凡一家私见而未能成定论的,除必不得已者外,一概不入。至旧说太嫌不安,必须用新假定者,不在此例。考证中新说较多,因为这本是发表个人的见解的。 童书业,先生,字丕绳,号庸安,别名吴流、冯鸿、冯梅、冯友梅、章卷益、讷*、童疑,一九0八年五月二十六日生于安徽芜湖,一九六八年一月八日卒于山东济南。原籍浙江鄞县,清末,其祖任安徽道员,奉家迁居安徽,辛亥革命后定居上海。童书业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学家,在古史古籍学舆精神病学研究等领域皆硕果累累。童先生出身仕宦世家,自幼体弱多病,故延师在家受旧式传统教育。他以超常的记忆力将若干经典古籍熟记于胸,直至晚年尚能背诵如流。这为其治学打下极其深厚的学术根底。一九二九年童先生让到古史辨,他在自编简谱中说深受影响,在一九三三年开始作文时即《治经史渐取古史辨派门经,以顾颉刚为私淑之师》。一九三四年即在杭州舆顾埚刚先生相见并约定翌年至北平做顾颉刚先生研究助理。 第一章西周史略附注
    第二章从西周到春秋时的经济和社会情形
    第三章从西周到春秋时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学术
    第四章种族疆域与列国世系追述
    第五章黄河下游诸国的争雄
    第六章齐桓称霸前的国际形势
    第七章齐桓公的霸业
    第八章秦晋的崛起与晋文称霸前的国际形势
    第九章城濮之战与晋文襄的霸业
    第十章楚的强盛与狄的衰亡
    第十一章晋国的复霸
    第十二章弭兵之约的完成与中原弭兵时期各国内政的变迁
    第十三章社会制度的变迁
    第十四章孔子的出现
    第十五章北方政局的终结
    第十六章南方的混战与吴的衰亡
    第十七章春秋史结论
    附录
  • 内容简介:
    这部《春秋史(校订本)》,原稿本是顾颉刚师在北平燕京、北京两大学所用的讲义,当时虽由我着笔,然宗旨完全是秉承顾师的(所以书中议论有与本人不合处)。事变之后,我带着这部讲义避到安庆,又由安庆带到上海,虽在十分为难的时候,也不曾离开它。去年夏间,接着顾师从成都来的信,命我替齐鲁大学撰写《春秋史(校订本)》,我当时回信说:《春秋史讲义》的体裁尚好,当年写的时候也曾用过一番力,如把它就此废弃,未免可惜;不如就讲义修改、另撰考证,这样可兼收普及和专门之效。顾师复信同意这一点,不过他说:这书本是你所写,现在我们分处遥远的两地,无从仔细商讨,就用你一人名义出版罢!我即遵命于去冬开始着手修撰,因人事的牵缠,直到今年六月才得勉强竣事;凡原稿缺略处,已大致补充;错误处,也已大致修正;体例次序等也略有变更。虽不能说十分惬意,但总算尽过一番心了(原稿文字有稍嫌繁赘处,因曾经顾师阅定,除必须修改处外,一概仍旧)。
    本书分“正文”、“考证”两部分,正文部分约十六万言,考证部分预定二十万言;正文用叙述体(必要处也参考证),文字以浅显为主,除必不得已处,不引原文。考证部分拟仿崔东壁《考信录》的体例,定名《春秋考信录》(可作为《考信录》的续编看),与正文可分可合。这考证部分的材料已大致搜集完备,正拟着笔,而时局人事都不允许我在短期内完功,只好暂时搁置了。好在正文本是独立成书的,先行出版,亦无不可。
    正文中只有第一章有附注,这因第二章以下都另有考证,为免除重复起见,所以从略(考证部分既定名为《春秋考信录》作为崔氏《考信录》的续编,则春秋以上便不必追述,所以只得把这部分的考证附在正文中作注。因本是考证而不是注,故稍嫌繁琐;其用文言文写,也因此故)。我向来主张:凡著通史,每一件大事都应该详其来龙去脉;每一个时代的前后关系,不可割断。为贯彻这个原则,所以本书以春秋的历史为中心,而附带述及太古至西周(愈前愈略)的历史(第一章定名为“西周史略”者,以西周史事较详之故)。我本另撰有“战国史略”一章附正文的最后,因友人杨宽正先生(宽)也正在替齐鲁大学撰写《战国史》,体裁完全和这部《春秋史(校订本)》相同,可以合成一书,故我把已写成的“战国史略”和附注约二万余言统统删去,以免重复。
    本书纪年除最重要的大事外,不用公历纪年,这因战国以前的年代颇不易确实考定,不如仍用中国史上的纪年比较稳妥而易查检原书。好在现在年表一类的书很多,较小的事情读者如想知道人们所假定的公历年月,一查便得,本书尽可免注以省麻烦。至于本书中地名重要而大致可以推定的,均注今地于下;其不甚重要和旧说未安的,大致从略。
    正文与考证的内容议论亦有许多不同处,这因正文注重普及,凡一家私见而未能成定论的,除必不得已者外,一概不入。至旧说太嫌不安,必须用新假定者,不在此例。考证中新说较多,因为这本是发表个人的见解的。
  • 作者简介:
    童书业,先生,字丕绳,号庸安,别名吴流、冯鸿、冯梅、冯友梅、章卷益、讷*、童疑,一九0八年五月二十六日生于安徽芜湖,一九六八年一月八日卒于山东济南。原籍浙江鄞县,清末,其祖任安徽道员,奉家迁居安徽,辛亥革命后定居上海。童书业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学家,在古史古籍学舆精神病学研究等领域皆硕果累累。童先生出身仕宦世家,自幼体弱多病,故延师在家受旧式传统教育。他以超常的记忆力将若干经典古籍熟记于胸,直至晚年尚能背诵如流。这为其治学打下极其深厚的学术根底。一九二九年童先生让到古史辨,他在自编简谱中说深受影响,在一九三三年开始作文时即《治经史渐取古史辨派门经,以顾颉刚为私淑之师》。一九三四年即在杭州舆顾埚刚先生相见并约定翌年至北平做顾颉刚先生研究助理。
  • 目录:
    第一章西周史略附注
    第二章从西周到春秋时的经济和社会情形
    第三章从西周到春秋时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学术
    第四章种族疆域与列国世系追述
    第五章黄河下游诸国的争雄
    第六章齐桓称霸前的国际形势
    第七章齐桓公的霸业
    第八章秦晋的崛起与晋文称霸前的国际形势
    第九章城濮之战与晋文襄的霸业
    第十章楚的强盛与狄的衰亡
    第十一章晋国的复霸
    第十二章弭兵之约的完成与中原弭兵时期各国内政的变迁
    第十三章社会制度的变迁
    第十四章孔子的出现
    第十五章北方政局的终结
    第十六章南方的混战与吴的衰亡
    第十七章春秋史结论
    附录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学研究(第二辑)
曾亦 郭晓东 主编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车战
赵长征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诗草
唐春秋 著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战国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
杨鹤皋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战国:第三卷·问鼎中原
[韩]孔元国 著;高文丽 译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战国:第八卷·合纵连横
[韩]孔元国 著;高文丽 译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左传(音视频普及版)
左丘明 著;梁冬丽 主编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学研究(第一辑)
\"曾亦 郭晓东 主编;\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全二册)(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东汉]何休 解诂 吴迎龙 整理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战国:第九卷·远交近攻
[韩]孔元国 著;宋文静 译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直解·九部经解
马清源 点校;[明]郝敬 撰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合编本)(全三册)(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东周]左丘明 传 (西晋)杜预 集解;但诚
系列丛书 / 更多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学研究(第二辑)
曾亦 郭晓东 主编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车战
赵长征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诗草
唐春秋 著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战国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
杨鹤皋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战国:第三卷·问鼎中原
[韩]孔元国 著;高文丽 译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战国:第八卷·合纵连横
[韩]孔元国 著;高文丽 译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左传(音视频普及版)
左丘明 著;梁冬丽 主编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学研究(第一辑)
\"曾亦 郭晓东 主编;\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全二册)(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东汉]何休 解诂 吴迎龙 整理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战国:第九卷·远交近攻
[韩]孔元国 著;宋文静 译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直解·九部经解
马清源 点校;[明]郝敬 撰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合编本)(全三册)(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东周]左丘明 传 (西晋)杜预 集解;但诚
相关图书 / 更多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学研究(第二辑)
曾亦 郭晓东 主编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车战
赵长征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诗草
唐春秋 著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战国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
杨鹤皋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战国:第三卷·问鼎中原
[韩]孔元国 著;高文丽 译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战国:第八卷·合纵连横
[韩]孔元国 著;高文丽 译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左传(音视频普及版)
左丘明 著;梁冬丽 主编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学研究(第一辑)
\"曾亦 郭晓东 主编;\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全二册)(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东汉]何休 解诂 吴迎龙 整理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战国:第九卷·远交近攻
[韩]孔元国 著;宋文静 译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直解·九部经解
马清源 点校;[明]郝敬 撰
春秋史(校订本)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合编本)(全三册)(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东周]左丘明 传 (西晋)杜预 集解;但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