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与社会书系(第3辑):中美女性电视节目比较研究

媒介与社会书系(第3辑):中美女性电视节目比较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4-01
版次: 1
ISBN: 9787565708084
定价: 4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7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7人买过
  •   《媒介与社会书系(第3辑):中美女性电视节目比较研究》以社会学、传播学、社会性别研究、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为基本理论视角,运用了综述法、个案法、内容分析、文本研究等研究方法,搜集和提炼了中美两国女性电视节目发展历程和发展特色。其中,对美国的女性电视节目注重于搜集和提炼其对社会性别重要议题——如性暴力、家庭暴力、种族与性别相结合的暴力等——的研究进展与研究发现;并从第二次女权浪潮对于女性电视节目研究的影响谈起,分析的案例与相关研究结论的阐述跨越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
      《媒介与社会书系(第3辑):中美女性电视节目比较研究》对中国的女性电视节目研究则注重于梳理其不同发展阶段遇到的问题,并对中国媒体制造和营销的“剩女”议题展开集中与深入的探讨。   刘利群,新闻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中美高级学者、终身学者。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传播、媒介与性别研究等。代表性论著、译著有《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国际视野中的媒介与女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与性别问题全球报告》等。承担了多项教育部、广电总局、北京市的科研课题。先后出访美、德、法、澳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张敬婕,传播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成员。夏威夷大学西罗分校访问学者。主要著作有《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女性主义媒介批评》、《性别观念与媒介素养》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传播、性别与传播研究等。 写在前面
    导论
    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
    一、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的范畴
    二、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的发展
    三、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的主要领域
    四、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在中国
    变化中的女性主义流派及理论
    一、黑人女性:修正女性主义理论
    二、男性与媒介研究
    三、文化政治和激进主义
    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的缘起
    二、“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
    三、“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与传统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的区别

    专题研究
    媒介议题的反思与建构
    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性暴力议题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二、妇女解放运动和女权主义者对性暴力的分析
    三、媒体和女权主义推动的性别文化变革
    四、“新”的和正在进行的媒体批评报道
    五、种族歧视及其他复杂因素被刻板呈现
    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再现
    一、对新闻广播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二、对电视剧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三、对肥皂剧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
    四、对儿童节目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
    五、对媒介中的政治女性形象的分析
    媒介通俗化趋势与性别政治
    一、媒介快感、受众快感与性别
    二、媒介通俗化与性别
    女性电视媒体研究
    一、美国女性电视媒体
    二、中国女性电视媒体

    经典文献述评
    《观看〈达拉斯〉》对电视剧受众观看心理的意识形态分析
    一、探究观看与愉悦的源泉
    二、受众观看《达拉斯》的四种态度
    编码、解码及两性受众收视偏好
    一、在电视节目研究中运用三种解码模式
    二、对家庭、电视与性别的研究

    个案研究
    《奥普拉秀》的社会性别分析
    一、节目议题与嘉宾的基本构成
    二、节目嘉宾的身份呈现分析
    三、节目中的性别议题分析
    四、对女性现场观众的呈现
    中国电视节目中的“剩女”现象及其传播策略分析
    一、媒介对“剩女”议题的聚焦策略与话语情境分析
    二、媒介对“剩女”内涵的转换策略与文化编码分析
    三、媒介对“剩女”的制造策略与意识形态分析
    四、媒介对“剩女”议题的营销策略以及市场与权力分析

    结语
    一、女性媒介的发展要依托本土媒介制度与文化语境
    二、要重视影响女性媒介议题设置的各种话语力量
    三、女性媒介的发展之路仍需在商业化与理想化之间探索
  • 内容简介:
      《媒介与社会书系(第3辑):中美女性电视节目比较研究》以社会学、传播学、社会性别研究、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为基本理论视角,运用了综述法、个案法、内容分析、文本研究等研究方法,搜集和提炼了中美两国女性电视节目发展历程和发展特色。其中,对美国的女性电视节目注重于搜集和提炼其对社会性别重要议题——如性暴力、家庭暴力、种族与性别相结合的暴力等——的研究进展与研究发现;并从第二次女权浪潮对于女性电视节目研究的影响谈起,分析的案例与相关研究结论的阐述跨越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
      《媒介与社会书系(第3辑):中美女性电视节目比较研究》对中国的女性电视节目研究则注重于梳理其不同发展阶段遇到的问题,并对中国媒体制造和营销的“剩女”议题展开集中与深入的探讨。
  • 作者简介:
      刘利群,新闻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中美高级学者、终身学者。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传播、媒介与性别研究等。代表性论著、译著有《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国际视野中的媒介与女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与性别问题全球报告》等。承担了多项教育部、广电总局、北京市的科研课题。先后出访美、德、法、澳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张敬婕,传播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成员。夏威夷大学西罗分校访问学者。主要著作有《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女性主义媒介批评》、《性别观念与媒介素养》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传播、性别与传播研究等。
  • 目录:
    写在前面
    导论
    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
    一、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的范畴
    二、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的发展
    三、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的主要领域
    四、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在中国
    变化中的女性主义流派及理论
    一、黑人女性:修正女性主义理论
    二、男性与媒介研究
    三、文化政治和激进主义
    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的缘起
    二、“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
    三、“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与传统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的区别

    专题研究
    媒介议题的反思与建构
    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性暴力议题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二、妇女解放运动和女权主义者对性暴力的分析
    三、媒体和女权主义推动的性别文化变革
    四、“新”的和正在进行的媒体批评报道
    五、种族歧视及其他复杂因素被刻板呈现
    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再现
    一、对新闻广播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二、对电视剧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三、对肥皂剧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
    四、对儿童节目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
    五、对媒介中的政治女性形象的分析
    媒介通俗化趋势与性别政治
    一、媒介快感、受众快感与性别
    二、媒介通俗化与性别
    女性电视媒体研究
    一、美国女性电视媒体
    二、中国女性电视媒体

    经典文献述评
    《观看〈达拉斯〉》对电视剧受众观看心理的意识形态分析
    一、探究观看与愉悦的源泉
    二、受众观看《达拉斯》的四种态度
    编码、解码及两性受众收视偏好
    一、在电视节目研究中运用三种解码模式
    二、对家庭、电视与性别的研究

    个案研究
    《奥普拉秀》的社会性别分析
    一、节目议题与嘉宾的基本构成
    二、节目嘉宾的身份呈现分析
    三、节目中的性别议题分析
    四、对女性现场观众的呈现
    中国电视节目中的“剩女”现象及其传播策略分析
    一、媒介对“剩女”议题的聚焦策略与话语情境分析
    二、媒介对“剩女”内涵的转换策略与文化编码分析
    三、媒介对“剩女”的制造策略与意识形态分析
    四、媒介对“剩女”议题的营销策略以及市场与权力分析

    结语
    一、女性媒介的发展要依托本土媒介制度与文化语境
    二、要重视影响女性媒介议题设置的各种话语力量
    三、女性媒介的发展之路仍需在商业化与理想化之间探索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