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史论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史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9
版次: 1
ISBN: 9787517702238
定价: 6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01页
字数: 58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58人买过
  •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史论》是一本有关中国计划生育制度的理论、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著作。
      作者分专题探讨了中国计划生育60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重大事件和主要阶段的历史问题,不仅界定了节制生育与计划生育等一些重要范畴的科学含义,还揭示了几十年来因为制度不透明而笼罩在这一问题上的一系列谜团。譬如,人们一直说“一胎化”是邓小平和陈云提出来的,作者则证明它是以陈慕华为首的计划生育部门在1979年实际推行;1980年党中央致党团员的《公开信》是刚刚担任总书记的胡耀邦的一个临时性安排,是由“一胎化”走向现行的生育政策的一个过渡、拐点和转向路标;1981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以“女儿户”为核心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对“一胎化”政策的妥协和纠正等等。
      总之,《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史论》是一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研究资深专家的心血结晶,书中每一字每一句皆体现出极高的学术造诣。毫无疑问,《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史论》是研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不可不读的参考文献!   梁中堂,1948年生,山西省永济市人,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兼职,1988年至2008年)。主要经历:山两省计划生育委员会顾问(1983年),中共山西省委党校教授(1987年),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0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2004年)。 新中国60年的计划生育:两种含义和两个30年(代绪论)
    避孕、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
    1949~1979年:避孕和节制生育30年
    几个认识问题
    1979~2009年:现行计划生育制度30年
    结束语

    第一部分思想史
    毛泽东人口思想研究
    在革命实践中获得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工业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的婚育自主权利
    从“革命加生产”到“不断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衍生出“要有计划地生育”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生育
    几点结论
    毛泽东“人口非控制不行”考
    马寅初事件始末
    马寅初在建国初期的政治地位和作用
    马寅初获悉党的领导人转变态度后重提节育主张
    马寅初的中南海发言和《新人口论》都是毛泽东“讲话”以后的产物
    马寅初1958年在北京大学的双反运动中
    1958年《光明日报》对马寅初的批判
    1959年《新建设》和《光明日报》对马寅初的批判
    北京大学校办秘书对马寅初的致命一击
    从北大离职以后到平反前的马寅初
    结束语
    康生、陈伯达批判马寅初考略
    事件发生时的社会背景
    康生、陈伯达批判马寅初
    按所述材料的整理和梳耙
    对当事人和经历者的考证
    结束语

    第二部分专题史、分段史
    “一胎化”生育政策产生的时代背景研究
    引言
    1978年,一个急于求成的氛围和环境
    “洋跃进”与“最好一个最多两个”及“一胎化”的产生
    提倡只生一个和“一胎化”
    为什么要提出实行“一胎化”
    “一胎化”的发明权究竟是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洋跃进”的纠正
    现行生育政策——对“一胎化”的妥协和纠正
    结束语
    试论《公开信》在“一胎化”向现行生育政策转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公开信》之前已经有了一个“一胎化”的生育政策
    《公开信》发布后不久开始制订现行生育政策
    《公开信》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安排是通向现行生育政策的拐点和转向路标
    一些误导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公开信》的错误观点
    关于《公开信》的几个具体问题
    《公开信》不是中央书记处汇报会议的决议和决定
    《公开信》产生时的政治背景
    《公开信》的作者是谁
    《公开信》为什么于1980年9月25日发表
    结束语
    “中央人口座谈会”:一个精心编造的谎言
    一个弥天的谎言
    任何文献和研究都不支持田雪原的“中央座谈会”
    中央书记处会议和《公开信》都没有“定下只生一个大计”
    “只生一个”在中央书记处会议前早就存在了,
    精心编造的谎言
    田雪原治史的基本方法——大忽悠
    现行生育政策研究
    “晚、稀、少、好”四字方针
    争取提前实现“五五”规划,提出“只生一个”
    争取2000年人口增长为零,提倡“只生一个”
    为把世纪末人口控制在12亿,提倡“只生一个”
    中央书记处曾经试图扭转“一胎化”倾向,提出现行生育政策
    中央提出现行生育政策后较长时期,实际的政策仍是“一胎化”
    为纠正政策误区,中央再次阐述“现行生育政策”
    针对要求回到“一胎化”的观点,中央提出稳定现行生育政策
    现行生育政策的功过得失
    1956~1978年:计划生育制度的起源与形成
    毛泽东计划生育思想的提出
    1957~1962年的上海计划生育
    60年代初中期上海与中央的互动
    “文革”期间上海的计划生育创新得到中央的肯定
    全国学习上海市严桥公社计划生育工作经验
    1979~1991年:先“一胎化”再“女儿户”的艰难历程
    共和国第一个30年的计划生育
    1979年:“一胎化”政策和现行计划生育制度的产生
    1980年《公开信》:解决华国锋问题期间的权宜之计
    1981~1982年:各方博弈下的“女儿户”政策
    1982年:用一个新的“红头文件”替代“女儿户”政策
    1983年:大结扎
    1984~1987年:缓和渐变和10%的照顾生二胎
    1988~1991年:“女儿户”走到了前台
    从1979~1992年生育率的变动看生育政策的效果
    结束语
    第三部分改革与发展

    论改变和改革计划生育制度
    从毛主席的一篇美文谈起
    两种截然对立的人口理论
    节制生育是工业革命后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节制生育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计划生育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一胎化”和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形成
    我国生育政策评估
    产生于我国计划体制下的计划生育制度是极不合理的
    现行生育政策违背了现代国家法律体系和谐一致的原则
    改变计划生育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附录
    我国生育政策的历史与发展——答《南方周末》记者梅岭
    致SusanGreenhalgh(2008年12月2日)
    SusanGreenhalgh致梁中堂(2009年2月24日)
    致SusanGreenhalgh(2009年5月20目)
    致田雪原(2010年5月25日)
  • 内容简介: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史论》是一本有关中国计划生育制度的理论、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著作。
      作者分专题探讨了中国计划生育60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重大事件和主要阶段的历史问题,不仅界定了节制生育与计划生育等一些重要范畴的科学含义,还揭示了几十年来因为制度不透明而笼罩在这一问题上的一系列谜团。譬如,人们一直说“一胎化”是邓小平和陈云提出来的,作者则证明它是以陈慕华为首的计划生育部门在1979年实际推行;1980年党中央致党团员的《公开信》是刚刚担任总书记的胡耀邦的一个临时性安排,是由“一胎化”走向现行的生育政策的一个过渡、拐点和转向路标;1981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以“女儿户”为核心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对“一胎化”政策的妥协和纠正等等。
      总之,《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史论》是一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研究资深专家的心血结晶,书中每一字每一句皆体现出极高的学术造诣。毫无疑问,《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史论》是研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不可不读的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梁中堂,1948年生,山西省永济市人,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兼职,1988年至2008年)。主要经历:山两省计划生育委员会顾问(1983年),中共山西省委党校教授(1987年),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0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2004年)。
  • 目录:
    新中国60年的计划生育:两种含义和两个30年(代绪论)
    避孕、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
    1949~1979年:避孕和节制生育30年
    几个认识问题
    1979~2009年:现行计划生育制度30年
    结束语

    第一部分思想史
    毛泽东人口思想研究
    在革命实践中获得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工业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的婚育自主权利
    从“革命加生产”到“不断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衍生出“要有计划地生育”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生育
    几点结论
    毛泽东“人口非控制不行”考
    马寅初事件始末
    马寅初在建国初期的政治地位和作用
    马寅初获悉党的领导人转变态度后重提节育主张
    马寅初的中南海发言和《新人口论》都是毛泽东“讲话”以后的产物
    马寅初1958年在北京大学的双反运动中
    1958年《光明日报》对马寅初的批判
    1959年《新建设》和《光明日报》对马寅初的批判
    北京大学校办秘书对马寅初的致命一击
    从北大离职以后到平反前的马寅初
    结束语
    康生、陈伯达批判马寅初考略
    事件发生时的社会背景
    康生、陈伯达批判马寅初
    按所述材料的整理和梳耙
    对当事人和经历者的考证
    结束语

    第二部分专题史、分段史
    “一胎化”生育政策产生的时代背景研究
    引言
    1978年,一个急于求成的氛围和环境
    “洋跃进”与“最好一个最多两个”及“一胎化”的产生
    提倡只生一个和“一胎化”
    为什么要提出实行“一胎化”
    “一胎化”的发明权究竟是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洋跃进”的纠正
    现行生育政策——对“一胎化”的妥协和纠正
    结束语
    试论《公开信》在“一胎化”向现行生育政策转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公开信》之前已经有了一个“一胎化”的生育政策
    《公开信》发布后不久开始制订现行生育政策
    《公开信》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安排是通向现行生育政策的拐点和转向路标
    一些误导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公开信》的错误观点
    关于《公开信》的几个具体问题
    《公开信》不是中央书记处汇报会议的决议和决定
    《公开信》产生时的政治背景
    《公开信》的作者是谁
    《公开信》为什么于1980年9月25日发表
    结束语
    “中央人口座谈会”:一个精心编造的谎言
    一个弥天的谎言
    任何文献和研究都不支持田雪原的“中央座谈会”
    中央书记处会议和《公开信》都没有“定下只生一个大计”
    “只生一个”在中央书记处会议前早就存在了,
    精心编造的谎言
    田雪原治史的基本方法——大忽悠
    现行生育政策研究
    “晚、稀、少、好”四字方针
    争取提前实现“五五”规划,提出“只生一个”
    争取2000年人口增长为零,提倡“只生一个”
    为把世纪末人口控制在12亿,提倡“只生一个”
    中央书记处曾经试图扭转“一胎化”倾向,提出现行生育政策
    中央提出现行生育政策后较长时期,实际的政策仍是“一胎化”
    为纠正政策误区,中央再次阐述“现行生育政策”
    针对要求回到“一胎化”的观点,中央提出稳定现行生育政策
    现行生育政策的功过得失
    1956~1978年:计划生育制度的起源与形成
    毛泽东计划生育思想的提出
    1957~1962年的上海计划生育
    60年代初中期上海与中央的互动
    “文革”期间上海的计划生育创新得到中央的肯定
    全国学习上海市严桥公社计划生育工作经验
    1979~1991年:先“一胎化”再“女儿户”的艰难历程
    共和国第一个30年的计划生育
    1979年:“一胎化”政策和现行计划生育制度的产生
    1980年《公开信》:解决华国锋问题期间的权宜之计
    1981~1982年:各方博弈下的“女儿户”政策
    1982年:用一个新的“红头文件”替代“女儿户”政策
    1983年:大结扎
    1984~1987年:缓和渐变和10%的照顾生二胎
    1988~1991年:“女儿户”走到了前台
    从1979~1992年生育率的变动看生育政策的效果
    结束语
    第三部分改革与发展

    论改变和改革计划生育制度
    从毛主席的一篇美文谈起
    两种截然对立的人口理论
    节制生育是工业革命后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节制生育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计划生育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一胎化”和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形成
    我国生育政策评估
    产生于我国计划体制下的计划生育制度是极不合理的
    现行生育政策违背了现代国家法律体系和谐一致的原则
    改变计划生育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附录
    我国生育政策的历史与发展——答《南方周末》记者梅岭
    致SusanGreenhalgh(2008年12月2日)
    SusanGreenhalgh致梁中堂(2009年2月24日)
    致SusanGreenhalgh(2009年5月20目)
    致田雪原(2010年5月25日)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史论
马寅初考
梁中堂 著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史论
中国生育政策研究
梁中堂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