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1
版次: 1
ISBN: 9787563377015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12页
字数: 5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250人买过
  •   《春秋》对于古人来讲,长期都被尊为政治哲学的高圣典,并被认为是所有儒学经典中一部孔子亲手编撰的作品,因此而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其地位长期凌驾于儒家所有经典之上。但《春秋》同时又是最费解的,甚至连遍注群经的朱熹都退避三合,孔子的微言大义在历代经学家的解读之下变得越来越芜杂,越来越让人看不清楚。
    我们若想从《论语》、《春秋》等经典的字面本身来了解儒家思想,这几乎就是一种缘木求鱼式的努力,因为真正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巨大影响的那些所谓儒家思想、孔子真义,其实和孔子本人并没有太大关系,和我们所熟知的“四书五经”、“十三经”本身也没有太大关系,而真正发生巨大影响的却是何休版孔子、杜预版孔子、郑玄版孔子、孔颖达版孔子、朱熹版孔子、王阳明版孔子……这是一个人们不断地赋予经典以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给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赋予意义的过程,这些被人们所赋予的意义反过来又深刻影响着人们自身。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经典的种种所谓正解与误读不断地冲突、互补、融合、灭亡、新生,许多由不靠谱的考据引申出来的“大义”真实地在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又不断衍生出新的义理与新的政治思想。 自序
    第一卷隐公元年春
    第一章《春秋》第一义
    一始隐问题
    1.诸侯之法与王者之义
    2.《公羊传》的朴素解释与《论衡》的简单算术
    3.“尊王攘夷”和“借古喻今”:宋学主流
    4.“惠公二年,平王东迁”:弥合经义的新版史料
    5.始隐新义:《春秋》不始于隐公
    6.以古史为时政作解:始隐而意在三桓
    7.效法天数:最“不合理”的答案也许才是正解
    8.另外的一种可能:从“二王并立”时代说起
    9.经典的读法
    二元年:字浅义深
    1.诸侯之法与王者之义
    2.元年大义
    3.三种正确:事实、义理与政治
    4.“元”之解:求义理,先求训诂——何休的大义与苏洵的诡辩
    5.何休的反派——纪年的金文证据
    第二章春王正月
    一孔子特笔与公羊大义
    1.王者孰谓
    2.断句疑题:“春,王,正月”与“春,王正月”
    3.行夏之时:假天时以立义
    二公羊三统论
    1.大一统:并非“大统一”
    2.夏之忠,殷之质,周之文:天人合一的历史循环论
    3.通三统: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
    4.春秋大义之名,何休大义之实:三科九旨
    (1)三科九旨之一: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
    (2)三科九旨之二: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3)三科九旨之三: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
    5.存三统
    6.三统和三正的义理与史实
    (1)从五德终始到三统循环
    (2)对《春秋》历法的考订
    三“公即位”的缺书
    1.公羊经解
    (1)《公羊传·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解
    (2)有关继承法的春秋大义:立逋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3)光武诏书:对公羊经术的一次实际应用
    (4)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制度渊源与学术质疑
    2.毂梁经解
    (1)《毂梁传·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解
    (2)对《春秋·隐公元年》不书“公即位”的义理之争与考据之争
    3.左氏经解
    (1)无经之传,先经以始事
    (2)释“孟子”,略谈春秋时期的女性称谓
    (3)释“元妃”
    (4)继室与媵妾:媵妾婚的风俗与制度考辨
    4.嫡长子继承制
    (1)一继一及,非鲁之常
    (2)汉景帝的继承人问题:对“殷道亲亲,周道尊尊”的实际应用
    (3)从亲亲到尊尊,从小社会到大社会
    5.释“声子”
    (1)谥法歧说
    (2)谥法与禁忌
    (3)谥号的合礼与非礼
    6.释“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日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
    7.释“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8.释“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1)何休与郑玄的论战
    (2)周公摄政与称王之辩
    (3)达例与特笔
    9.五等爵
    (1)五等爵之辩:是等级系统还是分类系统
    (2)王爵与周班:是爵位等级还是被授予爵位的次序
    第三章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一附庸解
    二邾与邾娄
    三盟于蔑,地点书写上的微言大义
    四会、及、暨
    五邾仪父:称名与称字的微言大义
    1.文字传抄的讹误
    2.名与字
    六地期与时间,小信与大信
    七《毂梁》经解: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1.称谓之辨
    2.日期之辨
    八《左传》经解: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1.名、字之辨
    2.释“未王命,故不书爵”
    九会盟·歃血·信誉
    1.从盟誓的社会渊源管窥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矛盾
    2.信用从何而来与仪式力量
    3.对盟约有效性的保障
    4.利他和利己
    5.社会进化与历史进步
    第四章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一《春秋》之“不书”
    二费与费有别
    三费伯·费■父
    第二卷隐公元年夏
    第一章《左传》经解:郑伯克段于鄢
    一郑国的立国与迁徙·从郑国东迁看古人的家国观念
    二“寤生”旧解
    三制地·政治命题之恃德与恃险
    四京邑
    五锚定效应
    六京城太叔·对两首《叔于田》的辨析
    七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1.礼制之下的城垣标准
    2.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3.耦国源流
    4.宗法制度与私产制度
    八克段事件的时间跨度与阴谋理论
    九《左传》的“书日”和“君子日”
    第二章《公羊》克段解
    第三章《毂梁》克段解
    第四章“克”字诸家解
    一训诂之争与义理之争
    二诛心之论与原心定罪·赵盾弑君
    三志同则书同·矫枉过正
    四经与权之一例·许穆夫人
    五晋人纳接菑于邾娄,弗克纳
    六诛杀亲族的礼仪
    七郑伯之弟段出奔共,秦伯之弟鍼出奔晋
    第五章克段的事件疑点与褒贬分歧
    一救时之弊,革礼之薄·啖助、陆淳、赵匡的学术革命
    二宋学管窥
    1.孙复
    2.刘敞
    3.王安石
    4.苏轼与苏辙
    5.胡安国
    6.真德秀
    (1)淮南王刘长案例
    (2)周公榜样
    (3)大舜榜样
    7.吕祖谦《东莱博议》:科举范文
    8.赵鹏飞《春秋经筌》·为叔段辩扩
    9.经学理学化,孔子朱子化
    三宋、元之际:不仕二朝与华夷之辨
    四明代:靖难之变与克段新解
    五清代克段解三例
    1.严启隆
    2.毛奇龄,万斯大
    3.李堞
    六结语
    1.李贽问题
    5.修昔底德的虚构与瑞格瑞格的故事
    后记
  • 内容简介:
      《春秋》对于古人来讲,长期都被尊为政治哲学的高圣典,并被认为是所有儒学经典中一部孔子亲手编撰的作品,因此而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其地位长期凌驾于儒家所有经典之上。但《春秋》同时又是最费解的,甚至连遍注群经的朱熹都退避三合,孔子的微言大义在历代经学家的解读之下变得越来越芜杂,越来越让人看不清楚。
    我们若想从《论语》、《春秋》等经典的字面本身来了解儒家思想,这几乎就是一种缘木求鱼式的努力,因为真正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巨大影响的那些所谓儒家思想、孔子真义,其实和孔子本人并没有太大关系,和我们所熟知的“四书五经”、“十三经”本身也没有太大关系,而真正发生巨大影响的却是何休版孔子、杜预版孔子、郑玄版孔子、孔颖达版孔子、朱熹版孔子、王阳明版孔子……这是一个人们不断地赋予经典以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给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赋予意义的过程,这些被人们所赋予的意义反过来又深刻影响着人们自身。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经典的种种所谓正解与误读不断地冲突、互补、融合、灭亡、新生,许多由不靠谱的考据引申出来的“大义”真实地在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又不断衍生出新的义理与新的政治思想。
  • 目录:
    自序
    第一卷隐公元年春
    第一章《春秋》第一义
    一始隐问题
    1.诸侯之法与王者之义
    2.《公羊传》的朴素解释与《论衡》的简单算术
    3.“尊王攘夷”和“借古喻今”:宋学主流
    4.“惠公二年,平王东迁”:弥合经义的新版史料
    5.始隐新义:《春秋》不始于隐公
    6.以古史为时政作解:始隐而意在三桓
    7.效法天数:最“不合理”的答案也许才是正解
    8.另外的一种可能:从“二王并立”时代说起
    9.经典的读法
    二元年:字浅义深
    1.诸侯之法与王者之义
    2.元年大义
    3.三种正确:事实、义理与政治
    4.“元”之解:求义理,先求训诂——何休的大义与苏洵的诡辩
    5.何休的反派——纪年的金文证据
    第二章春王正月
    一孔子特笔与公羊大义
    1.王者孰谓
    2.断句疑题:“春,王,正月”与“春,王正月”
    3.行夏之时:假天时以立义
    二公羊三统论
    1.大一统:并非“大统一”
    2.夏之忠,殷之质,周之文:天人合一的历史循环论
    3.通三统: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
    4.春秋大义之名,何休大义之实:三科九旨
    (1)三科九旨之一: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
    (2)三科九旨之二: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3)三科九旨之三: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
    5.存三统
    6.三统和三正的义理与史实
    (1)从五德终始到三统循环
    (2)对《春秋》历法的考订
    三“公即位”的缺书
    1.公羊经解
    (1)《公羊传·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解
    (2)有关继承法的春秋大义:立逋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3)光武诏书:对公羊经术的一次实际应用
    (4)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制度渊源与学术质疑
    2.毂梁经解
    (1)《毂梁传·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解
    (2)对《春秋·隐公元年》不书“公即位”的义理之争与考据之争
    3.左氏经解
    (1)无经之传,先经以始事
    (2)释“孟子”,略谈春秋时期的女性称谓
    (3)释“元妃”
    (4)继室与媵妾:媵妾婚的风俗与制度考辨
    4.嫡长子继承制
    (1)一继一及,非鲁之常
    (2)汉景帝的继承人问题:对“殷道亲亲,周道尊尊”的实际应用
    (3)从亲亲到尊尊,从小社会到大社会
    5.释“声子”
    (1)谥法歧说
    (2)谥法与禁忌
    (3)谥号的合礼与非礼
    6.释“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日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
    7.释“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8.释“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1)何休与郑玄的论战
    (2)周公摄政与称王之辩
    (3)达例与特笔
    9.五等爵
    (1)五等爵之辩:是等级系统还是分类系统
    (2)王爵与周班:是爵位等级还是被授予爵位的次序
    第三章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一附庸解
    二邾与邾娄
    三盟于蔑,地点书写上的微言大义
    四会、及、暨
    五邾仪父:称名与称字的微言大义
    1.文字传抄的讹误
    2.名与字
    六地期与时间,小信与大信
    七《毂梁》经解: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1.称谓之辨
    2.日期之辨
    八《左传》经解: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1.名、字之辨
    2.释“未王命,故不书爵”
    九会盟·歃血·信誉
    1.从盟誓的社会渊源管窥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矛盾
    2.信用从何而来与仪式力量
    3.对盟约有效性的保障
    4.利他和利己
    5.社会进化与历史进步
    第四章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一《春秋》之“不书”
    二费与费有别
    三费伯·费■父
    第二卷隐公元年夏
    第一章《左传》经解:郑伯克段于鄢
    一郑国的立国与迁徙·从郑国东迁看古人的家国观念
    二“寤生”旧解
    三制地·政治命题之恃德与恃险
    四京邑
    五锚定效应
    六京城太叔·对两首《叔于田》的辨析
    七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1.礼制之下的城垣标准
    2.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3.耦国源流
    4.宗法制度与私产制度
    八克段事件的时间跨度与阴谋理论
    九《左传》的“书日”和“君子日”
    第二章《公羊》克段解
    第三章《毂梁》克段解
    第四章“克”字诸家解
    一训诂之争与义理之争
    二诛心之论与原心定罪·赵盾弑君
    三志同则书同·矫枉过正
    四经与权之一例·许穆夫人
    五晋人纳接菑于邾娄,弗克纳
    六诛杀亲族的礼仪
    七郑伯之弟段出奔共,秦伯之弟鍼出奔晋
    第五章克段的事件疑点与褒贬分歧
    一救时之弊,革礼之薄·啖助、陆淳、赵匡的学术革命
    二宋学管窥
    1.孙复
    2.刘敞
    3.王安石
    4.苏轼与苏辙
    5.胡安国
    6.真德秀
    (1)淮南王刘长案例
    (2)周公榜样
    (3)大舜榜样
    7.吕祖谦《东莱博议》:科举范文
    8.赵鹏飞《春秋经筌》·为叔段辩扩
    9.经学理学化,孔子朱子化
    三宋、元之际:不仕二朝与华夷之辨
    四明代:靖难之变与克段新解
    五清代克段解三例
    1.严启隆
    2.毛奇龄,万斯大
    3.李堞
    六结语
    1.李贽问题
    5.修昔底德的虚构与瑞格瑞格的故事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春秋学研究(第二辑)
曾亦 郭晓东 主编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春秋车战
赵长征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春秋诗草
唐春秋 著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春秋战国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
杨鹤皋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春秋战国:第三卷·问鼎中原
[韩]孔元国 著;高文丽 译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春秋战国:第八卷·合纵连横
[韩]孔元国 著;高文丽 译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春秋左传(音视频普及版)
左丘明 著;梁冬丽 主编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春秋学研究(第一辑)
\"曾亦 郭晓东 主编;\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全二册)(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东汉]何休 解诂 吴迎龙 整理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春秋战国:第九卷·远交近攻
[韩]孔元国 著;宋文静 译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春秋直解·九部经解
马清源 点校;[明]郝敬 撰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合编本)(全三册)(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东周]左丘明 传 (西晋)杜预 集解;但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