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11
版次: 1
ISBN: 9787301098196
定价: 2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0页
字数: 258千字
分类: 文学
48人买过
  • 象征主义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文学潮流。被中国本土化的象征主义—— 中国象征主义——构成了中国新诗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本书在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背景中,从诗和诗学的双重视界考察中国象征主义在1925—1949年间的发展演变。诗与诗学双重视界的契合与悖离是本书的切入点。通过对诗与诗学文本的细读,本书既考察中国象征主义接受欧洲象征主义影响的一面,也注意到中国象征主义在接受过程中本土化的一面,并将之放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与个人情境中加以研究。 陈太胜,1971 年出生于浙江省仙居县,1994 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1997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97 年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工作以来担任过文学理论、西方文论史、诗歌欣赏与人生体验(公共选修 《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总序 童庆炳

    导论:从诗与诗学的双重视界看中国象征主义

    第一章 法国象征主义及其全球传播

      一 法国象征主义运动

      二 波德莱尔的“契合”与“洞观者”

      三 魏尔伦的“音乐”

      四 兰波的“幻觉者”与“语言炼金术”

      五 马拉美的“魅幻之美”

      六 瓦雷里的“纯诗”

      七 象征主义诗学四要素

      八 象征主义的全球传播

    第二章 中国象征主义的发生与发展

      一 自由诗派与新诗的“中衰”

      二 “纯诗化”与中国象征主义的发生

      三 中国象征主义简史(1918—1949)

    第三章 李金发与穆木天等人的中国早期象征主义

      一 李金发:“失败的经验”

      二 穆木天:象征主义的诗学与浪漫主义的诗

      三 王独清:诗的公式与诗的写作

    第四章 梁宗岱与中国象征主义理论

      一 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家

      二 梵乐希(瓦雷里):用文字来创造音乐

        ——《保罗梵乐希评传》(1928)

      三 新诗创造的方向:经验、传统与语言

        ——《论诗》(1931)

      四 象征的灵境与赋形

        ——《象征主义》(1934)

      五 纯诗

        ——《谈诗》(1934)

      六 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的本土化

    第五章 现代派诗人与中国象征主义的成熟

      一 现代派诗人与象征主义

      二 戴望舒:无法避免的“音乐性”与意象的创造

      三 卞之琳:“非个人化”与“戏剧性处境”

      四 现代派与传统

    第六章 前线批评家李健吾

      一 倡导作为艺术的批评:在印象与学问之间

      二 发现新诗史前沿的前线诗人

      三 析《鱼目集》:批评的奇遇

    第七章 西南联大诗人与中国象征主义的融合转化

      一 西南联大诗人与象征主义

      二 冯至:抒写经验之歌

      三 穆旦:抒写一个不确定的“我”

    结语:象征主义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

    附录 中国新文化运动第二期革命的勃兴与夭折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内容简介:
    象征主义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文学潮流。被中国本土化的象征主义—— 中国象征主义——构成了中国新诗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本书在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背景中,从诗和诗学的双重视界考察中国象征主义在1925—1949年间的发展演变。诗与诗学双重视界的契合与悖离是本书的切入点。通过对诗与诗学文本的细读,本书既考察中国象征主义接受欧洲象征主义影响的一面,也注意到中国象征主义在接受过程中本土化的一面,并将之放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与个人情境中加以研究。
  • 作者简介:
    陈太胜,1971 年出生于浙江省仙居县,1994 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1997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97 年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工作以来担任过文学理论、西方文论史、诗歌欣赏与人生体验(公共选修
  • 目录:
    《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总序 童庆炳

    导论:从诗与诗学的双重视界看中国象征主义

    第一章 法国象征主义及其全球传播

      一 法国象征主义运动

      二 波德莱尔的“契合”与“洞观者”

      三 魏尔伦的“音乐”

      四 兰波的“幻觉者”与“语言炼金术”

      五 马拉美的“魅幻之美”

      六 瓦雷里的“纯诗”

      七 象征主义诗学四要素

      八 象征主义的全球传播

    第二章 中国象征主义的发生与发展

      一 自由诗派与新诗的“中衰”

      二 “纯诗化”与中国象征主义的发生

      三 中国象征主义简史(1918—1949)

    第三章 李金发与穆木天等人的中国早期象征主义

      一 李金发:“失败的经验”

      二 穆木天:象征主义的诗学与浪漫主义的诗

      三 王独清:诗的公式与诗的写作

    第四章 梁宗岱与中国象征主义理论

      一 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家

      二 梵乐希(瓦雷里):用文字来创造音乐

        ——《保罗梵乐希评传》(1928)

      三 新诗创造的方向:经验、传统与语言

        ——《论诗》(1931)

      四 象征的灵境与赋形

        ——《象征主义》(1934)

      五 纯诗

        ——《谈诗》(1934)

      六 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的本土化

    第五章 现代派诗人与中国象征主义的成熟

      一 现代派诗人与象征主义

      二 戴望舒:无法避免的“音乐性”与意象的创造

      三 卞之琳:“非个人化”与“戏剧性处境”

      四 现代派与传统

    第六章 前线批评家李健吾

      一 倡导作为艺术的批评:在印象与学问之间

      二 发现新诗史前沿的前线诗人

      三 析《鱼目集》:批评的奇遇

    第七章 西南联大诗人与中国象征主义的融合转化

      一 西南联大诗人与象征主义

      二 冯至:抒写经验之歌

      三 穆旦:抒写一个不确定的“我”

    结语:象征主义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

    附录 中国新文化运动第二期革命的勃兴与夭折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象征主义艺术
[英]阿尔弗雷德·亨特 著;吴涛 编;曾筱姗 译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象征的贫困1:超工业时代
[法]贝尔纳·斯蒂格勒 著;庞茂森 译;张新木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象征人类学视野下彝族丧礼文化研究--以威宁沙石村红彝支系为例
余舒 作者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象征与建筑(英文版)
Liu Xiaoguang;Zhang Zhenguang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象征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建设
张海燕 著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象征主义大师:克里姆特
徐采韵 著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象征资本
王原君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象征主义诗学的中国问题研究--基于中西文论比较视角/求是学术丛书
卢絮 著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象征之林 : 恩登布人仪式散论
特纳 著;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 译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象征与隐喻(90个中国农业品牌的价值表达与视觉呈现)
李闯 著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交融: 一项后现代现象的透析
叶启政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象征在别处:社会人类学探讨
梁永佳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语言的幻象(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研究)
陈太胜 著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声音、翻译和新旧之争(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之路)
陈太胜 著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在陌生人中旅行
陈太胜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20世纪西方文论新编
陈太胜 著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西方文论研究专题
陈太胜 著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作品与阐释:文学教学引论
陈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