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生境:基于两个社区儿童道德发展的比较研究

道德与生境:基于两个社区儿童道德发展的比较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12
版次: 1
ISBN: 9787563393466
定价: 24.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75页
字数: 200千字
3人买过
  • 在追求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道德价值观迷惘与混乱诱发并促成着社会道德风尚的低下与社会成员道德行为的失范。更令人忧思的是,如上态势正在儿童世界里漫延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探寻当前儿童道德发展中存在问题并构筑改革之路,构成了本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旨归。
      
      
      本书的研究过程及核心观点如下:
      
      
      首先,人们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培养与道德行为的塑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深深地扎根于其生存及生活的社会生态环境之中。对于儿童这个特殊社会群体,其整体道德素养固然与其所在的社会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但是,儿童良好道德品格的塑成与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与其所在的社区生境的关系更为直接与密切。
      
      
      其次,基于如上思考,本研究选取了经济水平与文化特质有天壤之别的尚景和怀里两个社区展开研究。其中,尚景属深圳市龙岗区,怀里属广西南丹县里湖乡。前者经济繁荣、物质生活富足,可以作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社区的典型;后者为白裤瑶民族聚居区,经济落后、物质财富贫乏、民风纯朴,堪为我国民族原生态社区的代表。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法、田野考察法、比较教育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笔者对两个社区的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及由此萌生的儿童道德观念与行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把握。进而,笔者又多次分别深入到两个社区,立足田野考察,感受社区文化,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最后,通过比较研究分析,笔者感受到两大社区生境的巨大差异,同时也认识到两个社区儿童精神风貌与道德追求的迥然不同。 杨勇,深圳市清林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教育学博士。1967年出生于四川阆中。1991年毕韭于西南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96年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子西南大学,获博士学位。2005年在美国加州IConcordia 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目前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小学道德教育和学校管 导论:儿童道德发展与社区生境

      一、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提出

      二、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展望

      三、儿童道德发展社区生境研究概述

      四、儿童道德发展社区生境研究的内容

    第一章 差别:时空与位育

      一、怀里社区儿童的生活与位育

      二、尚景社区儿童的生活与位育

    第二章 对比:差距与差异

      一、儿童与社区活动交往

      二、儿童与成人活动交往

      三、儿童与儿童活动交往

      四、儿童的道德面貌

    第三章 分析:生存与生活

      一、儿童与社区活动交往的因素分析

      二、儿童与成人活动交往的因素分析

      三、儿童与儿童活动交往的因素分析

    第四章 建构(一):联动与指导

      一、社区生境建构

      二、家庭生境建构

    第五章 建构(二):认识与引导

      一、儿童心理世界的认识

      二、儿童生活世界的了解

      三、儿童生境建构

    第六章 建构(三):主体与主动

      一、建构学校的道德领导

      二、审视学校的制度与行为

      三、培育学校的道德教师

      四、建设学校的校本道德课程

      五、开展学校的道德对话

    第七章 结语:有利儿童道德发展的社区生境

      一、社区生境在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二、有利儿童道德发展社区生境建构的有效举措

      三、儿童道德发展社区生境研究有待深入之处

    附录

      附录一 田野工作路线示意图

      附录二 南丹县里湖乡怀里社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录三 广州深圳市龙岗区尚景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录四 小学生生活情况问卷调查表

      附录五 小学道德教育情况问卷调查(教师)

      附录六 小学道德教育情况问卷调查(家长)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在追求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道德价值观迷惘与混乱诱发并促成着社会道德风尚的低下与社会成员道德行为的失范。更令人忧思的是,如上态势正在儿童世界里漫延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探寻当前儿童道德发展中存在问题并构筑改革之路,构成了本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旨归。
      
      
      本书的研究过程及核心观点如下:
      
      
      首先,人们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培养与道德行为的塑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深深地扎根于其生存及生活的社会生态环境之中。对于儿童这个特殊社会群体,其整体道德素养固然与其所在的社会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但是,儿童良好道德品格的塑成与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与其所在的社区生境的关系更为直接与密切。
      
      
      其次,基于如上思考,本研究选取了经济水平与文化特质有天壤之别的尚景和怀里两个社区展开研究。其中,尚景属深圳市龙岗区,怀里属广西南丹县里湖乡。前者经济繁荣、物质生活富足,可以作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社区的典型;后者为白裤瑶民族聚居区,经济落后、物质财富贫乏、民风纯朴,堪为我国民族原生态社区的代表。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法、田野考察法、比较教育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笔者对两个社区的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及由此萌生的儿童道德观念与行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把握。进而,笔者又多次分别深入到两个社区,立足田野考察,感受社区文化,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最后,通过比较研究分析,笔者感受到两大社区生境的巨大差异,同时也认识到两个社区儿童精神风貌与道德追求的迥然不同。
  • 作者简介:
    杨勇,深圳市清林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教育学博士。1967年出生于四川阆中。1991年毕韭于西南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96年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子西南大学,获博士学位。2005年在美国加州IConcordia 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目前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小学道德教育和学校管
  • 目录:
    导论:儿童道德发展与社区生境

      一、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提出

      二、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展望

      三、儿童道德发展社区生境研究概述

      四、儿童道德发展社区生境研究的内容

    第一章 差别:时空与位育

      一、怀里社区儿童的生活与位育

      二、尚景社区儿童的生活与位育

    第二章 对比:差距与差异

      一、儿童与社区活动交往

      二、儿童与成人活动交往

      三、儿童与儿童活动交往

      四、儿童的道德面貌

    第三章 分析:生存与生活

      一、儿童与社区活动交往的因素分析

      二、儿童与成人活动交往的因素分析

      三、儿童与儿童活动交往的因素分析

    第四章 建构(一):联动与指导

      一、社区生境建构

      二、家庭生境建构

    第五章 建构(二):认识与引导

      一、儿童心理世界的认识

      二、儿童生活世界的了解

      三、儿童生境建构

    第六章 建构(三):主体与主动

      一、建构学校的道德领导

      二、审视学校的制度与行为

      三、培育学校的道德教师

      四、建设学校的校本道德课程

      五、开展学校的道德对话

    第七章 结语:有利儿童道德发展的社区生境

      一、社区生境在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二、有利儿童道德发展社区生境建构的有效举措

      三、儿童道德发展社区生境研究有待深入之处

    附录

      附录一 田野工作路线示意图

      附录二 南丹县里湖乡怀里社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录三 广州深圳市龙岗区尚景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录四 小学生生活情况问卷调查表

      附录五 小学道德教育情况问卷调查(教师)

      附录六 小学道德教育情况问卷调查(家长)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