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解读及案例评析

《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解读及案例评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12-06
版次: 1
ISBN: 9787511835468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3页
字数: 29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26人买过
  • 书中收录了《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新闻发布稿全文。《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
    《解读及案例评析》还收集了近年来在中国发生的反垄断民事诉讼案件,向读者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相关法律文书,并且精心加以点评,对于市场竞争者、法律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具有参考意义。 詹昊,湖北武汉人。经济学博士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商务部、司法部承办“中国一欧盟司法与法律合作项目”公派留学项目参加者,曾经赴欧洲学习。现为执业律师、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硕士导师、中国国际经济贸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国际、世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反垄断法理论与中外案例评析》、《(反垄断法)下的企业并购实务--经营者集中法律解读、案例分析与操作指引》、《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
    詹吴律师在反垄断法律领域具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多次被“钱伯斯”(ChambersandPartners)、“专家指南”(ExpertGuide)等国际法律评级机构评为值得推荐的“中国反垄断律师”;2011年,其带领的律师事务所反垄断团队被“钱伯斯”评为中国“BandOne”(第一等)律所。
    目前,詹吴律师已代表海内外数十家大型企业进行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多次代理相关企业应对垄断协议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政府调查或民事诉讼,并为国际著名企业提供反垄断法合规性分析、竞争法手册编写、法律培训等服务。
    詹吴律师在反垄断法律领域具有深厚的造诣。2008年,詹昊律师作为反垄断法律专家在商务培训网上进行反垄断法律讲座,获得一致好评。他积极参加反垄断立法工作及反垄断领域的学术探讨活动,在国际反垄断峰会、中日律师交流会议、中韩律师定例交流会议、国资委海外并购研讨会、全国律协反垄断法研讨会等相关学术研讨会等会议上多次就反垄断法进行演讲,并且曾经在ChinaLaw&Practice等杂志开设有反垄断法专栏,创建了(中国法律视野)博客,著文介绍中国的反垄断执法和司法动态。 前言: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种类、作用与法律适用
    一、我国反垄断法的两种实施机制
    (一)以公共实施为主导的实施机制
    (二)私人执法的存在空间
    二、反垄断民事诉讼案由的规定与法律适用
    三、民事诉讼在反垄断法实施中的作用
    四、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产生与发展
    (一)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产生
    (二)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发展
    五、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功能与不足
    (一)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功能
    (二)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不足
    第一章管辖
    一、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级别管辖
    (一)中国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
    (二)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级别管辖
    二、反垄断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
    (一)反垄断侵权纠纷地域管辖
    (二)反垄断合同纠纷地域管辖
    三、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移送管辖

    第二章原告资格
    一、反垄断民事诉讼中的原告资格
    二、经营者的概念
    (一)对“经营者”的法律规定
    (二)经营者主体资格问题
    (三)行为性质问题
    (四)其他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经营者的界定
    (五)对经营者的合理理解
    (六)作为反垄断民事诉讼原告的经营者
    三、消费者的起诉资格
    (一)关于消费者原告资格的争论
    (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消费者原告资格的规定
    四、最终消费者诉讼资格的分析
    (一)《反垄断法》的多重立法目的
    (二)消费者利益保护与公共利益保护的协调
    (三)公平正义原则与效率原则的冲突

    第三章反垄断共同诉讼与合并审理
    一、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群体性
    (一)反垄断民事诉讼的广泛性
    (二)反垄断民事诉讼中诉讼地位的不匹配性
    (三)反垄断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多重性
    (四)多重审理的效果冲突
    (五)多重审理的资源浪费
    二、群体性诉讼的兴起与共同诉讼制度
    (一)诉讼的效率
    (二)诉讼的公正
    (三)诉讼的秩序
    三、共同诉讼制度的内容
    (一)共同诉讼概述
    ……

    第四章行政程序与民事程序的关系
    第五章归责原则、构成要件与举证责任
    第六章转嫁抗辩
    第七章专业知识的引入
    第八章和解、宽大制度与民事诉讼
    案例评析
    附录
  • 内容简介:
    书中收录了《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新闻发布稿全文。《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
    《解读及案例评析》还收集了近年来在中国发生的反垄断民事诉讼案件,向读者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相关法律文书,并且精心加以点评,对于市场竞争者、法律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具有参考意义。
  • 作者简介:
    詹昊,湖北武汉人。经济学博士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商务部、司法部承办“中国一欧盟司法与法律合作项目”公派留学项目参加者,曾经赴欧洲学习。现为执业律师、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硕士导师、中国国际经济贸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国际、世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反垄断法理论与中外案例评析》、《(反垄断法)下的企业并购实务--经营者集中法律解读、案例分析与操作指引》、《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
    詹吴律师在反垄断法律领域具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多次被“钱伯斯”(ChambersandPartners)、“专家指南”(ExpertGuide)等国际法律评级机构评为值得推荐的“中国反垄断律师”;2011年,其带领的律师事务所反垄断团队被“钱伯斯”评为中国“BandOne”(第一等)律所。
    目前,詹吴律师已代表海内外数十家大型企业进行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多次代理相关企业应对垄断协议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政府调查或民事诉讼,并为国际著名企业提供反垄断法合规性分析、竞争法手册编写、法律培训等服务。
    詹吴律师在反垄断法律领域具有深厚的造诣。2008年,詹昊律师作为反垄断法律专家在商务培训网上进行反垄断法律讲座,获得一致好评。他积极参加反垄断立法工作及反垄断领域的学术探讨活动,在国际反垄断峰会、中日律师交流会议、中韩律师定例交流会议、国资委海外并购研讨会、全国律协反垄断法研讨会等相关学术研讨会等会议上多次就反垄断法进行演讲,并且曾经在ChinaLaw&Practice等杂志开设有反垄断法专栏,创建了(中国法律视野)博客,著文介绍中国的反垄断执法和司法动态。
  • 目录:
    前言: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种类、作用与法律适用
    一、我国反垄断法的两种实施机制
    (一)以公共实施为主导的实施机制
    (二)私人执法的存在空间
    二、反垄断民事诉讼案由的规定与法律适用
    三、民事诉讼在反垄断法实施中的作用
    四、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产生与发展
    (一)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产生
    (二)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发展
    五、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功能与不足
    (一)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功能
    (二)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不足
    第一章管辖
    一、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级别管辖
    (一)中国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
    (二)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级别管辖
    二、反垄断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
    (一)反垄断侵权纠纷地域管辖
    (二)反垄断合同纠纷地域管辖
    三、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移送管辖

    第二章原告资格
    一、反垄断民事诉讼中的原告资格
    二、经营者的概念
    (一)对“经营者”的法律规定
    (二)经营者主体资格问题
    (三)行为性质问题
    (四)其他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经营者的界定
    (五)对经营者的合理理解
    (六)作为反垄断民事诉讼原告的经营者
    三、消费者的起诉资格
    (一)关于消费者原告资格的争论
    (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消费者原告资格的规定
    四、最终消费者诉讼资格的分析
    (一)《反垄断法》的多重立法目的
    (二)消费者利益保护与公共利益保护的协调
    (三)公平正义原则与效率原则的冲突

    第三章反垄断共同诉讼与合并审理
    一、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群体性
    (一)反垄断民事诉讼的广泛性
    (二)反垄断民事诉讼中诉讼地位的不匹配性
    (三)反垄断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多重性
    (四)多重审理的效果冲突
    (五)多重审理的资源浪费
    二、群体性诉讼的兴起与共同诉讼制度
    (一)诉讼的效率
    (二)诉讼的公正
    (三)诉讼的秩序
    三、共同诉讼制度的内容
    (一)共同诉讼概述
    ……

    第四章行政程序与民事程序的关系
    第五章归责原则、构成要件与举证责任
    第六章转嫁抗辩
    第七章专业知识的引入
    第八章和解、宽大制度与民事诉讼
    案例评析
    附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