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原理与应用

COM原理与应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1999-11
版次: 1
ISBN: 9787302022688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57页
  •   《COM原理与应用》不仅介绍了COM的基本原理及其扩展知识,还讲述了MTS及COM+的一些知识。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COM基础,第二部分为COM扩展,第三部分为COM应用与发展,介绍了组件化程序设计思想以及多层软件结构模型。   潘爱民,浙江海宁人,获得了南开大学数学学士学位,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以及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从中学时代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经历了从DOS到Windows各种版本的发展历程。潘爱民曾经长期从事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撰写了大量软件技术文章,1999年曾经是《微电脑世界》杂志社的合作专家。他著写了《COM原理与应用》(1999年出版),翻译了多部经典名作,如《VisualC++技术内幕》(第四、六版)、《C++Primer中文版》(第三版)、《COM本质论》、《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等。从2001年开始,潘爱民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共讲授了三门课程:《组件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和《程序开发环境分析与实践》,深受学生欢迎。2006年秋季在清华大学软件科学实验班讲授《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课程。潘爱民获得了2001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学者”称号,2002年度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他现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系统与安全方向的研究工作。 目录

    引言

    第1部分COM原理

    第1章概述

    1.1COM的起源

    1.1.10LE的发展历史

    1.1.2组件的产生

    1.1.3面向对象的组件模型——COM

    1.2COM结构

    1.2.1对象与接口

    1.2.2客户/服务器模型

    1.2.3COM库

    1.3COM特性

    1.3.1语言无关性

    1.3.2进程透明特性

    1.3.3可重用性

    1.4COM的发展前景

    1.4.1COM与Windows操作系统

    1.4.2COM与数据库

    1.4.3COM与Intranet应用

    1.4.4COM与Internet

    第2章COM对象和接口

    2.1COM对象

    2.1.1COM对象的标识——CLSID

    2.1.2COM对象与C++对象的

    2.2COM接口

    2.2.1从API到COM接口

    2.2.2接口定义和标识

    2.2.3用C++语言定义接口

    2.2.4接口描述语言IDL

    2.2.5接口的内存模型

    2.2.6接口的一些特点

    2.3IUnknown接口

    2.3.1引用计数

    2.3.2实现引用计数

    2.3.3使用引用计数规则

    2.3.4接口查询

    2.3.5COM对象的接口原则

    2.3.6QueryInterface成员函数的实现

    2.3.7COM对象和接口图示法

    2.4字典组件例子程序

    2.4.1组件程序DictComp

    2.4.2客户程序DictCtrl

    第3章COM的实现

    3.1进程内组件和进程外组件

    3.1.1进程内组件

    3.1.2进程外组件

    3.2通过注册表管理COM对象

    3.2.1注册表结构

    3.2.2COM组件注册信息

    3.2.3COM组件的注册操作

    3.3类厂(c1assfactory)

    3.3.1类厂和DllGetObjectClass函数

    3.3.2COM库与类厂的交互

    3.3.3类厂的实现

    3.3.4类厂对组件生存期的控制

    3.4COM库

    3.4.1COM库的初始化

    3.4.2COM库的内存管理

    3.4.3组件程序的装载和卸载

    3.4.4常用函数和HRESULT

    3.5COM实现过程

    3.5.1进程内组件与客户的协作过程

    3.5.2进程外组件与客户的协作过程

    3.6字典组件例子程序的实现

    3.6.1字典组件类厂的实现

    3.6.2字典对象的实现

    3.6.3全局引出函数的实现

    3.6.4客户程序DictCtrl

    第4章COM特性

    4.1可重用性:包容和聚合

    4.1.1包容和聚合

    4.1.2包容实现

    4.1.3聚合实现

    4.1.4聚合例子程序

    4.2进程透明性

    4.2.1列集(marshaling)

    4.2.2自定义列集

    4.2.3标准列集

    4.2.4标准列集的实现

    4.2.5进程外组件例子程序

    4.3安全性

    4.3.1WindowsNT安全机制

    4.3.2激活安全性

    4.3.3调用安全性

    4.4多线程特性

    4.4.1Win32线程和COM线程

    4.4.2列集和同步

    4.4.3套间线程

    4.4.4自由线程

    4.4.5进程内组件的线程模型

    第5章用VisualC++开发COM应用

    5.1Win32SDK和MFC介绍

    5.1.1Win32SDK

    5.1.2MFC基础:应用类和窗口类

    5.1.3MFC应用结构

    5.1.4MFC库结构

    5.2MFC对COM应用的支持

    5.2.1用嵌套类实现COM接口

    5.2.2接口映射表

    5.2.3CCmdTarget类实现IUnknown

    5.2.4COM引出函数和类厂实现

    5.2.5MFC对COM支持小结

    5.3用VisualC++开发COM应用

    5.3.1利用AppWizard创建COM程序工程框架

    5.3.2利用C1assWizard添加COM对象类

    5.3.3ATL介绍

    5.4VisualC++与Activex应用

    5.4.1MFC对自动化的支持

    5.4.2MFC对Activex控制的支持

    5.4.3MFC对复合文档的支持

    第2部分COM扩展

    第6章可连接对象

    6.1可连接对象结构模型

    6.1.1客户与可连接对象的关系

    6.1.2可连接对象的基本结构

    6.1.3客户方基本结构

    6.2实现可连接对象(源对象)

    6.2.1枚举器

    6.2.2源对象和IConnectionPointContainer接口

    6.2.3连接点和IConnectionPoint接口

    6.2.4建立连接过程

    6.3客户—源对象—接收器的协作过程

    6.3.1接收器的实现

    6.3.2事件的激发和处理

    6.3.3与出接口有关的类型信息

    6.4可连接对象的程序实现

    6.4.1用IDispatch接口作为出接口

    6.4.2MFC对连接和事件的支持

    6.4.3用MFC实现源对象

    6.4.4用MFC在客户程序中实现接收器

    第7章结构化存储

    7.1结构化存储基础

    7.1.1从文件系统进展到结构化存储

    7.1.2存储对象和流对象

    7.1.3用结构化存储设计应用

    7.2结构化存储特性

    7.2.1访问模式

    7.2.2事务机制

    7.2.3命名规则

    7.2.4增量访问

    7.3结构化存储实现:复合文档

    7.3.1LockBytes对象和ILockBytes接口

    7.3.2复合文档API函数介绍

    7.3.3零内存保存特性和IRootStorage接口

    7.3.4存储对象.流对象和文件的CLSID信息

    7.3.5复合文档与结构化存储

    7.4永久对象实现

    7.4.1永久接口

    7.4.2永久对象的存储特性

    7.4.3永久对象例子程序

    7.4.4复合文档例子程序

    7.5本章小结

    第8章命名和绑定技术

    8.1名字技术基础

    8.1.1COM名字对象

    8.1.2使用名字对象:绑定过程

    8.2IMoniker接口

    8.2.1名字管理

    8.2.2利用IMoniker实现绑定

    8.2.3管理复合名字对象

    8.2.4名字解析

    8.3复合名字对象

    8.3.1复合名字对象结构

    8.3.2ROT和绑定环境对象

    8.3.3复合名字对象绑定过程的剖析

    8.3.4Io1eItemContainer接口

    8.4COM名字对象分类

    8.4.1COM提供的系统名字对象

    8.4.2URL名字对象

    8.4.3自定义名字对象

    8.5COM名字对象的应用

    8.5.1服务程序中名字对象的应用

    8.5.2客户程序中名字对象的应用

    第9章统一数据传输

    9.1统一数据传输基础

    9.1.1数据交换与传输协议的分离

    9.1.2应用:剪贴板和拖—放

    9.2数据传输机制

    9.2.1数据结构FORMATETC和STGMEDIUM

    9.2.2数据对象和IDataObject接口

    9.2.3通报连接机制

    9.2.4有关数据对象的小结
  • 内容简介:
      《COM原理与应用》不仅介绍了COM的基本原理及其扩展知识,还讲述了MTS及COM+的一些知识。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COM基础,第二部分为COM扩展,第三部分为COM应用与发展,介绍了组件化程序设计思想以及多层软件结构模型。
  • 作者简介:
      潘爱民,浙江海宁人,获得了南开大学数学学士学位,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以及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从中学时代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经历了从DOS到Windows各种版本的发展历程。潘爱民曾经长期从事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撰写了大量软件技术文章,1999年曾经是《微电脑世界》杂志社的合作专家。他著写了《COM原理与应用》(1999年出版),翻译了多部经典名作,如《VisualC++技术内幕》(第四、六版)、《C++Primer中文版》(第三版)、《COM本质论》、《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等。从2001年开始,潘爱民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共讲授了三门课程:《组件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和《程序开发环境分析与实践》,深受学生欢迎。2006年秋季在清华大学软件科学实验班讲授《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课程。潘爱民获得了2001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学者”称号,2002年度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他现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系统与安全方向的研究工作。
  • 目录:
    目录

    引言

    第1部分COM原理

    第1章概述

    1.1COM的起源

    1.1.10LE的发展历史

    1.1.2组件的产生

    1.1.3面向对象的组件模型——COM

    1.2COM结构

    1.2.1对象与接口

    1.2.2客户/服务器模型

    1.2.3COM库

    1.3COM特性

    1.3.1语言无关性

    1.3.2进程透明特性

    1.3.3可重用性

    1.4COM的发展前景

    1.4.1COM与Windows操作系统

    1.4.2COM与数据库

    1.4.3COM与Intranet应用

    1.4.4COM与Internet

    第2章COM对象和接口

    2.1COM对象

    2.1.1COM对象的标识——CLSID

    2.1.2COM对象与C++对象的

    2.2COM接口

    2.2.1从API到COM接口

    2.2.2接口定义和标识

    2.2.3用C++语言定义接口

    2.2.4接口描述语言IDL

    2.2.5接口的内存模型

    2.2.6接口的一些特点

    2.3IUnknown接口

    2.3.1引用计数

    2.3.2实现引用计数

    2.3.3使用引用计数规则

    2.3.4接口查询

    2.3.5COM对象的接口原则

    2.3.6QueryInterface成员函数的实现

    2.3.7COM对象和接口图示法

    2.4字典组件例子程序

    2.4.1组件程序DictComp

    2.4.2客户程序DictCtrl

    第3章COM的实现

    3.1进程内组件和进程外组件

    3.1.1进程内组件

    3.1.2进程外组件

    3.2通过注册表管理COM对象

    3.2.1注册表结构

    3.2.2COM组件注册信息

    3.2.3COM组件的注册操作

    3.3类厂(c1assfactory)

    3.3.1类厂和DllGetObjectClass函数

    3.3.2COM库与类厂的交互

    3.3.3类厂的实现

    3.3.4类厂对组件生存期的控制

    3.4COM库

    3.4.1COM库的初始化

    3.4.2COM库的内存管理

    3.4.3组件程序的装载和卸载

    3.4.4常用函数和HRESULT

    3.5COM实现过程

    3.5.1进程内组件与客户的协作过程

    3.5.2进程外组件与客户的协作过程

    3.6字典组件例子程序的实现

    3.6.1字典组件类厂的实现

    3.6.2字典对象的实现

    3.6.3全局引出函数的实现

    3.6.4客户程序DictCtrl

    第4章COM特性

    4.1可重用性:包容和聚合

    4.1.1包容和聚合

    4.1.2包容实现

    4.1.3聚合实现

    4.1.4聚合例子程序

    4.2进程透明性

    4.2.1列集(marshaling)

    4.2.2自定义列集

    4.2.3标准列集

    4.2.4标准列集的实现

    4.2.5进程外组件例子程序

    4.3安全性

    4.3.1WindowsNT安全机制

    4.3.2激活安全性

    4.3.3调用安全性

    4.4多线程特性

    4.4.1Win32线程和COM线程

    4.4.2列集和同步

    4.4.3套间线程

    4.4.4自由线程

    4.4.5进程内组件的线程模型

    第5章用VisualC++开发COM应用

    5.1Win32SDK和MFC介绍

    5.1.1Win32SDK

    5.1.2MFC基础:应用类和窗口类

    5.1.3MFC应用结构

    5.1.4MFC库结构

    5.2MFC对COM应用的支持

    5.2.1用嵌套类实现COM接口

    5.2.2接口映射表

    5.2.3CCmdTarget类实现IUnknown

    5.2.4COM引出函数和类厂实现

    5.2.5MFC对COM支持小结

    5.3用VisualC++开发COM应用

    5.3.1利用AppWizard创建COM程序工程框架

    5.3.2利用C1assWizard添加COM对象类

    5.3.3ATL介绍

    5.4VisualC++与Activex应用

    5.4.1MFC对自动化的支持

    5.4.2MFC对Activex控制的支持

    5.4.3MFC对复合文档的支持

    第2部分COM扩展

    第6章可连接对象

    6.1可连接对象结构模型

    6.1.1客户与可连接对象的关系

    6.1.2可连接对象的基本结构

    6.1.3客户方基本结构

    6.2实现可连接对象(源对象)

    6.2.1枚举器

    6.2.2源对象和IConnectionPointContainer接口

    6.2.3连接点和IConnectionPoint接口

    6.2.4建立连接过程

    6.3客户—源对象—接收器的协作过程

    6.3.1接收器的实现

    6.3.2事件的激发和处理

    6.3.3与出接口有关的类型信息

    6.4可连接对象的程序实现

    6.4.1用IDispatch接口作为出接口

    6.4.2MFC对连接和事件的支持

    6.4.3用MFC实现源对象

    6.4.4用MFC在客户程序中实现接收器

    第7章结构化存储

    7.1结构化存储基础

    7.1.1从文件系统进展到结构化存储

    7.1.2存储对象和流对象

    7.1.3用结构化存储设计应用

    7.2结构化存储特性

    7.2.1访问模式

    7.2.2事务机制

    7.2.3命名规则

    7.2.4增量访问

    7.3结构化存储实现:复合文档

    7.3.1LockBytes对象和ILockBytes接口

    7.3.2复合文档API函数介绍

    7.3.3零内存保存特性和IRootStorage接口

    7.3.4存储对象.流对象和文件的CLSID信息

    7.3.5复合文档与结构化存储

    7.4永久对象实现

    7.4.1永久接口

    7.4.2永久对象的存储特性

    7.4.3永久对象例子程序

    7.4.4复合文档例子程序

    7.5本章小结

    第8章命名和绑定技术

    8.1名字技术基础

    8.1.1COM名字对象

    8.1.2使用名字对象:绑定过程

    8.2IMoniker接口

    8.2.1名字管理

    8.2.2利用IMoniker实现绑定

    8.2.3管理复合名字对象

    8.2.4名字解析

    8.3复合名字对象

    8.3.1复合名字对象结构

    8.3.2ROT和绑定环境对象

    8.3.3复合名字对象绑定过程的剖析

    8.3.4Io1eItemContainer接口

    8.4COM名字对象分类

    8.4.1COM提供的系统名字对象

    8.4.2URL名字对象

    8.4.3自定义名字对象

    8.5COM名字对象的应用

    8.5.1服务程序中名字对象的应用

    8.5.2客户程序中名字对象的应用

    第9章统一数据传输

    9.1统一数据传输基础

    9.1.1数据交换与传输协议的分离

    9.1.2应用:剪贴板和拖—放

    9.2数据传输机制

    9.2.1数据结构FORMATETC和STGMEDIUM

    9.2.2数据对象和IDataObject接口

    9.2.3通报连接机制

    9.2.4有关数据对象的小结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COM原理与应用
COMPASSFPSO-SDP软件建模与分析教程
中国船级社 编
COM原理与应用
COCLUB自己人(领克5周年纪念画册绚丽来袭!为全体爱车之人倾力制作!)
领克车主
COM原理与应用
CO2无水压裂技术
王峰、杨清海、许建国 著
COM原理与应用
COMSOL传热与多物理场耦合仿真
李星辰 田野 姚雯 主编
COM原理与应用
COSO与ISO最新风险管理框架全面解读
孙友文
COM原理与应用
CO2电催化转化:理论方法与研究进展
孙强;李亚伟;沈昊明
COM原理与应用
CO2氛围下油气燃烧数值模拟方法与光学检测技术
张引弟 著
COM原理与应用
CO2高温固体吸附剂
陕绍云、胡天丁、支云飞 著
COM原理与应用
COMSOL多物理场仿真入门指南
黄奕勇 李星辰 田野 张翔
COM原理与应用
COLOR See See又见色彩
庄亮
COM原理与应用
CODESYS编程应用与仿真()
黄诚;邵忠良
COM原理与应用
COLORWALK8狼
[日]尾田荣一郎 著
系列丛书 / 更多
COM原理与应用
COMPASSFPSO-SDP软件建模与分析教程
中国船级社 编
COM原理与应用
COCLUB自己人(领克5周年纪念画册绚丽来袭!为全体爱车之人倾力制作!)
领克车主
COM原理与应用
CO2无水压裂技术
王峰、杨清海、许建国 著
COM原理与应用
COMSOL传热与多物理场耦合仿真
李星辰 田野 姚雯 主编
COM原理与应用
COSO与ISO最新风险管理框架全面解读
孙友文
COM原理与应用
CO2电催化转化:理论方法与研究进展
孙强;李亚伟;沈昊明
COM原理与应用
CO2氛围下油气燃烧数值模拟方法与光学检测技术
张引弟 著
COM原理与应用
CO2高温固体吸附剂
陕绍云、胡天丁、支云飞 著
COM原理与应用
COMSOL多物理场仿真入门指南
黄奕勇 李星辰 田野 张翔
COM原理与应用
COLOR See See又见色彩
庄亮
COM原理与应用
CODESYS编程应用与仿真()
黄诚;邵忠良
COM原理与应用
COLORWALK8狼
[日]尾田荣一郎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COM原理与应用
COMPASSFPSO-SDP软件建模与分析教程
中国船级社 编
COM原理与应用
COCLUB自己人(领克5周年纪念画册绚丽来袭!为全体爱车之人倾力制作!)
领克车主
COM原理与应用
CO2无水压裂技术
王峰、杨清海、许建国 著
COM原理与应用
COMSOL传热与多物理场耦合仿真
李星辰 田野 姚雯 主编
COM原理与应用
COSO与ISO最新风险管理框架全面解读
孙友文
COM原理与应用
CO2电催化转化:理论方法与研究进展
孙强;李亚伟;沈昊明
COM原理与应用
CO2氛围下油气燃烧数值模拟方法与光学检测技术
张引弟 著
COM原理与应用
CO2高温固体吸附剂
陕绍云、胡天丁、支云飞 著
COM原理与应用
COMSOL多物理场仿真入门指南
黄奕勇 李星辰 田野 张翔
COM原理与应用
COLOR See See又见色彩
庄亮
COM原理与应用
CODESYS编程应用与仿真()
黄诚;邵忠良
COM原理与应用
COLORWALK8狼
[日]尾田荣一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