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8
版次: 2
ISBN: 9787309060904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405人买过
  •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是一本以广播电视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以世界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经验为教学内容的史论性教材。全书分“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两大部分。上篇从广播电视的科技进步、体制发展及未来趋势等方面作了宏观阐述,并以翔实的材料和凝练的笔法对主要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作了深入的梳理贯通。下篇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则“以时为经,以事为纬”,融史料和论述于一体,对中国本土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状况构筑了完备的框架。新版作了较多的变动:外国篇删去了拉美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内容,强化了广播电视体制的论述;中国篇增补了近几年发生的重大广播电视事件。与旧版相比,新版更加精炼,更具时代性。   郭镇之,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史研究委员会会长。1989年1月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学位。1988—199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从事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与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工作。1994年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工作,1997年提升教授。担
      任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005年正式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
      曾由国家公费派出,在加拿大、美国、韩国和德国做访问学者。曾到英国、意大利、瑞典参加学术活动,并在国内组织国际会议。主要研究方向是广播电视史论、中外广播电视研究和大众传播史论,代表作有:《中国电视史》、《北美传播研究》、《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主译)、《中外广播电视史》等。 编委会
    总序

    上篇 外国广播电视事业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
    第一节 广播电视科技的发明
    一、 电子媒介的科技基础
    二、 广播电视科技的发明
    第二节 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
    一、 近代电子传播事业的发展
    二、 广播事业的诞生
    三、 电视事业的诞生
    第三节 广播电视科技的革新
    一、 纪录媒介
    二、 彩色电视
    三、 卫星传播
    四、 线缆传播

    第二章 广播电视体制
    第一节 广播电视体制概述
    一、 广播电视体制的起源与基础
    二、 广播电视体制的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 美国广播电视体制
    一、 美国商营广播体制的建立
    二、 美国商营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
    三、 电视网的黄金时代
    四、 公共广播电视体系的建立
    五、 三大电视网黄金时代的结束
    第三节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
    一、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历史沿革
    二、 英国广播电视体系的特点
    三、 英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历史
    四、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多元格局
    第四节 苏联及俄罗斯广播电视体制
    一、 苏维埃广播电视的历史状况
    二、 苏联广播电视的国营体制和传统特点
    三、 俄罗斯广播电视体制结构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 广播电视节目
    第一节 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一、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及起源
    二、 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批评
    第二节 美国电视节目史
    一、 电视移植广播节目(1945—1952)
    二、 大发展时期(1952—1960)
    三、 电视的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
    四、 电视广播地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
    第三节 英国电视节目史
    一、 1950年代
    二、 1960年代
    三、 1970年代
    四、 1980年代

    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传播手段的高科技化
    一、 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的竞争
    二、 直播卫星的发展
    三、 新传播媒介的出现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全球化
    一、 广播电视的全球传播
    二、 区域性电视的跨国传播
    第三节 传播服务的市场化
    一、 世界节目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二、 电子传播媒介的融合与竞争

    下篇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第五章 广播电视的早期传统(1922—1978)
    第一节 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广播的发展
    一、 外国人在中国的广播活动
    二、 早期中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
    三、 国民政府的广播事业
    四、 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第二节 “十七年”间的广播电视
    一、 建国初期广播事业的发展
    二、 电视的诞生与早期实践
    三、 广播电视“大跃进”的挫折
    四、 立足国内,面向世界
    五、 导向“左”倾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广播电视
    一、 “文革”造反与广播宣传
    二、 “文革”时期电视的挫折
    三、 广播电视建设的发展
    四、 广播电视的转折与恢复

    第六章 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1979—1991)
    第一节 立志改革,全面崛起
    一、 学会“自己走路”
    二、 回应外来影响
    三、 凝聚民族精神
    第二节 改革深入,矛盾凸现
    一、 体制改革
    二、 新闻改革
    三、 管理改革
    四、 文化从精英转向大众

    第七章 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1992—2007)
    第一节 大步奔向市场经济
    一、 经济机制改变
    二、 时事节目转轨
    三、 卫星频道竞争
    四、 节目市场形成
    第二节 产业转型和媒介集中
    一、 广播电视的治理与整合
    二、 商业繁荣和广播复兴
    三、 产业化,数字化

    第八章 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
    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
    一、 广播新闻的传统
    二、 电视的“新闻纪录片时代”
    三、 发展与改革
    第二节 电视剧
    一、 漫长的童年时期
    二、 发展与繁荣
    三、 走向大市场
    四、 类型化趋势
    第三节 纪实类节目
    一、 社会教育的传统
    二、 专题节目的发展
    三、 纪实节目的成熟
    第四节 电视综艺
    一、 电视文艺传统
    二、 电视综艺创新

    第九章 香港、澳门、台湾广播电视史略
    一、 香港的广播电视事业
    二、 澳门的广播电视事业
    三、 台湾省广播电视事业

    主要参考资料
    附录: 主要中英文译名对照表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是一本以广播电视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以世界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经验为教学内容的史论性教材。全书分“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两大部分。上篇从广播电视的科技进步、体制发展及未来趋势等方面作了宏观阐述,并以翔实的材料和凝练的笔法对主要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作了深入的梳理贯通。下篇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则“以时为经,以事为纬”,融史料和论述于一体,对中国本土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状况构筑了完备的框架。新版作了较多的变动:外国篇删去了拉美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内容,强化了广播电视体制的论述;中国篇增补了近几年发生的重大广播电视事件。与旧版相比,新版更加精炼,更具时代性。
  • 作者简介:
      郭镇之,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史研究委员会会长。1989年1月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学位。1988—199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从事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与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工作。1994年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工作,1997年提升教授。担
      任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005年正式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
      曾由国家公费派出,在加拿大、美国、韩国和德国做访问学者。曾到英国、意大利、瑞典参加学术活动,并在国内组织国际会议。主要研究方向是广播电视史论、中外广播电视研究和大众传播史论,代表作有:《中国电视史》、《北美传播研究》、《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主译)、《中外广播电视史》等。
  • 目录:
    编委会
    总序

    上篇 外国广播电视事业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
    第一节 广播电视科技的发明
    一、 电子媒介的科技基础
    二、 广播电视科技的发明
    第二节 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
    一、 近代电子传播事业的发展
    二、 广播事业的诞生
    三、 电视事业的诞生
    第三节 广播电视科技的革新
    一、 纪录媒介
    二、 彩色电视
    三、 卫星传播
    四、 线缆传播

    第二章 广播电视体制
    第一节 广播电视体制概述
    一、 广播电视体制的起源与基础
    二、 广播电视体制的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 美国广播电视体制
    一、 美国商营广播体制的建立
    二、 美国商营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
    三、 电视网的黄金时代
    四、 公共广播电视体系的建立
    五、 三大电视网黄金时代的结束
    第三节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
    一、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历史沿革
    二、 英国广播电视体系的特点
    三、 英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历史
    四、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多元格局
    第四节 苏联及俄罗斯广播电视体制
    一、 苏维埃广播电视的历史状况
    二、 苏联广播电视的国营体制和传统特点
    三、 俄罗斯广播电视体制结构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 广播电视节目
    第一节 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一、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及起源
    二、 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批评
    第二节 美国电视节目史
    一、 电视移植广播节目(1945—1952)
    二、 大发展时期(1952—1960)
    三、 电视的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
    四、 电视广播地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
    第三节 英国电视节目史
    一、 1950年代
    二、 1960年代
    三、 1970年代
    四、 1980年代

    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传播手段的高科技化
    一、 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的竞争
    二、 直播卫星的发展
    三、 新传播媒介的出现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全球化
    一、 广播电视的全球传播
    二、 区域性电视的跨国传播
    第三节 传播服务的市场化
    一、 世界节目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二、 电子传播媒介的融合与竞争

    下篇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第五章 广播电视的早期传统(1922—1978)
    第一节 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广播的发展
    一、 外国人在中国的广播活动
    二、 早期中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
    三、 国民政府的广播事业
    四、 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第二节 “十七年”间的广播电视
    一、 建国初期广播事业的发展
    二、 电视的诞生与早期实践
    三、 广播电视“大跃进”的挫折
    四、 立足国内,面向世界
    五、 导向“左”倾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广播电视
    一、 “文革”造反与广播宣传
    二、 “文革”时期电视的挫折
    三、 广播电视建设的发展
    四、 广播电视的转折与恢复

    第六章 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1979—1991)
    第一节 立志改革,全面崛起
    一、 学会“自己走路”
    二、 回应外来影响
    三、 凝聚民族精神
    第二节 改革深入,矛盾凸现
    一、 体制改革
    二、 新闻改革
    三、 管理改革
    四、 文化从精英转向大众

    第七章 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1992—2007)
    第一节 大步奔向市场经济
    一、 经济机制改变
    二、 时事节目转轨
    三、 卫星频道竞争
    四、 节目市场形成
    第二节 产业转型和媒介集中
    一、 广播电视的治理与整合
    二、 商业繁荣和广播复兴
    三、 产业化,数字化

    第八章 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
    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
    一、 广播新闻的传统
    二、 电视的“新闻纪录片时代”
    三、 发展与改革
    第二节 电视剧
    一、 漫长的童年时期
    二、 发展与繁荣
    三、 走向大市场
    四、 类型化趋势
    第三节 纪实类节目
    一、 社会教育的传统
    二、 专题节目的发展
    三、 纪实节目的成熟
    第四节 电视综艺
    一、 电视文艺传统
    二、 电视综艺创新

    第九章 香港、澳门、台湾广播电视史略
    一、 香港的广播电视事业
    二、 澳门的广播电视事业
    三、 台湾省广播电视事业

    主要参考资料
    附录: 主要中英文译名对照表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
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创新研究
郭镇之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三版)
郭镇之 著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
当代广播电视教程·新世纪版:当代广播电视学
郭镇之、苏俊斌 著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
第一媒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
郭镇之 编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
守望社会-电视暗访的边界线
郭镇之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
中外广播电视史
郭镇之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
聚焦焦点访谈
郭镇之;赵丽芳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
跨文化交流与研究:韩国的文化和传播
郭镇之 编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
全球化与文化间传播
郭镇之 主编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
电视传播史
郭镇之 编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
中国电视史
郭镇之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