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的现代展开: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刑法学的现代展开: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6-05
版次: 1
ISBN: 9787300073262
定价: 4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753页
字数: 797千字
分类: 法律
70人买过
  •   本书是一部关于刑法学的理论专者,全书选取刑法学30个重要专题进行研讨,分别是刑法客观主义、罪刑法写原则、犯罪论体系、作为义务、因果关系、客观归责、放任、目的犯、违法性认识等,适合高校法学研究生参考学习。
      本书选取刑法学30个重要专题进行研讨,在“导论”部分对两方刑法学研究的经验和我国刑法学研究的现状进行宏观分析,以描述删法学发展的总体态势。在接下来的诸章中,就刑法客观主义、罪刑法定。客观归责,法益侵害说,目的犯,放任,违法性认识、绑架罪、故意杀人罪、受贿罪等专题进行细敛分析。任“代跋”中,对我国刑法学发展的知识形态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和导论的“宏大叙事”首尾对应。本书对于推进刑法学研究的发展进程,提升刑法学者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解释技巧都有积极意义。   陈兴良,男,汉族,1957年生,浙江义乌人。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4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84~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兼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刑法和刑法哲学,主要科研成果包括:撰写《刑法哲学》、《刑法的人性基础》、《刑法的价值构造》、《本体刑法学》等个人专著11部,主编或参编刑法学著作3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0篇。有七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当选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0年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经人事部等八部委批准,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文科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导论刑法学的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
    一、问题之所在
    二、刑法学发展的西方经验
    三、刑法学的中国现实
    四、未来我国刑法学发展的关键问题
    总论部分
    第一章刑法客观主义
    一、刑法客观主义的合理性
    二、刑法客观主义的反对派:主观主义
    三、刑法主、客观主义在犯罪论上的对立
    四、必须坚持刑法客观主义
    第二章罪刑法定原则
    一、司法体制与罪刑法定
    二、司法理念与罪刑法定
    三、司法技术与罪刑法定
    第三章犯罪论体系
    一、犯罪论体系的沿革与比较
    二、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对若干重大关系的混淆
    三、改造我国犯罪成立理论的基本设想
    第四章作为义务
    一、不作为犯成立条件的一般分析
    二、作为义务来源的形式说
    三、作为义务来源的实质说
    四、若干争议问题
    第五章因果关系
    一、因果关系论的适用范围
    二、条件说:合理性与批评
    三、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与案件处理
    四、客观归责理论与传统因果关系理论的关系
    第六章客观归责
    一、客观归责理论的学说史
    二、客观归责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客观归责理论的借鉴意义
    第七章放任
    一、放任的含义
    二、放任与轻率的区别
    三、与放任有关联的其他问题
    第八章目的犯
    一、目的犯的界定
    二、目的犯的构造
    三、目的犯的证明
    第九章违法性认识——故意说和责任说的对立D
    一、违法性认识的立法考察D
    二、对违法性认识是否必要的争论
    三、关于违法性认识是故意要素的论证
    四、将违法性认识作为责任要素的理由
    第十章注意义务
    一、注意义务的内容
    二、注意义务的形态
    三、注意义务违反的判定
    四、注意义务的限定:信赖原则和危险分配
    五、履行注意义务结果仍可能发生时的处理
    第十一章法益侵害说
    一、法益侵害说的合理性
    二、法益侵害说的反对者:规范违反说
    三、法益侵害说和规范违反说的对立:
    四、我国刑法学的立场定位
    第十二章期待可能性石
    一、期待可能性的学说史
    二、期待可能性的理论考察
    三、期待可能性的体系性地位
    第十三章间接正犯
    一、引言:从一个基层法院的案例开始
    二、间接正犯的概念
    三、间接正犯的性质
    四、间接正犯的界分
    五、间接正犯的形式
    六、间接正犯的认定
    七、结语:以一个最高法院的案例结束
    第十四章共犯与身份
    一、身份的概念
    二、共犯的定罪与身份
    三、共犯的量刑与身份
    第十五章中止自动性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止自动性的判断标准
    三、中止自动性的相关问题
    第十六章竞合论
    一、罪数论框架的考察
    二、法条竞合
    三、想象竞合
    四、实质竞合
    第十七章死刑
    一、死刑历史的考察
    二、死刑消长的演变
    三、死刑废除的条件
    四、死刑废除的构想
    第十八章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确定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界定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根据
    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
    各论部分
    第十九章交通肇事罪
    一、交通肇事行为
    二、主体
    三、过失
    四、认定
    第二十章重大责任事故罪
    一、违章行为与损害后果挖
    二、主体
    三、过失
    四、认定
    第二十一章侵犯商业秘密罪
    一、实行行为
    二、侵害对象
    三、损害结果
    四、犯罪故意
    第二十二章故意伤害罪
    一、伤害行为
    二、主体
    三、伤害故意
    四、认定
    第二十三章强奸罪
    一、强奸行为
    二、主体
    三、故意钙
    四、轮奸
    五、强奸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界限
    第二十四章绑架罪
    一、绑架行为
    二、主体
    三、故意
    四、认定
    五、犯罪的特殊形态
    六、处罚的特殊问题
    第二十五章抢劫罪
    一、保护法益
    二、行为
    三、故意
    四、认定
    第二十六章盗窃罪
    一、窃取行为
    二、行为对象
    三、故意
    四、数额
    五、犯罪情节
    第二十七章诈骗罪
    一、欺诈行为
    二、诈骗对象
    三、故意D
    四、认定
    第二十八章侵占罪
    一、侵占行为
    二、侵占对象
    三、故意
    四、数额号隋节
    五、认定
    第二十九章受贿罪
    一、受贿行为
    二、主体
    三、故意
    四、经济受贿
    五、间接受贿
    第三十章滥用职权罪
    一、保护法益
    二、滥用职权行为
    三、主体
    四、故意
    五、认定
    转型与变革:刑法学的一种知识论考察(代跋)
    一、古代律学传统的中断与近代刑法学的诞生
    二、苏联刑法学的引人与我国刑法学的嬗变
    三、德日刑法学的借鉴与我国刑法学的突围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刑法学的理论专者,全书选取刑法学30个重要专题进行研讨,分别是刑法客观主义、罪刑法写原则、犯罪论体系、作为义务、因果关系、客观归责、放任、目的犯、违法性认识等,适合高校法学研究生参考学习。
      本书选取刑法学30个重要专题进行研讨,在“导论”部分对两方刑法学研究的经验和我国刑法学研究的现状进行宏观分析,以描述删法学发展的总体态势。在接下来的诸章中,就刑法客观主义、罪刑法定。客观归责,法益侵害说,目的犯,放任,违法性认识、绑架罪、故意杀人罪、受贿罪等专题进行细敛分析。任“代跋”中,对我国刑法学发展的知识形态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和导论的“宏大叙事”首尾对应。本书对于推进刑法学研究的发展进程,提升刑法学者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解释技巧都有积极意义。
  • 作者简介:
      陈兴良,男,汉族,1957年生,浙江义乌人。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4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84~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兼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刑法和刑法哲学,主要科研成果包括:撰写《刑法哲学》、《刑法的人性基础》、《刑法的价值构造》、《本体刑法学》等个人专著11部,主编或参编刑法学著作3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0篇。有七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当选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0年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经人事部等八部委批准,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文科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目录:
    导论刑法学的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
    一、问题之所在
    二、刑法学发展的西方经验
    三、刑法学的中国现实
    四、未来我国刑法学发展的关键问题
    总论部分
    第一章刑法客观主义
    一、刑法客观主义的合理性
    二、刑法客观主义的反对派:主观主义
    三、刑法主、客观主义在犯罪论上的对立
    四、必须坚持刑法客观主义
    第二章罪刑法定原则
    一、司法体制与罪刑法定
    二、司法理念与罪刑法定
    三、司法技术与罪刑法定
    第三章犯罪论体系
    一、犯罪论体系的沿革与比较
    二、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对若干重大关系的混淆
    三、改造我国犯罪成立理论的基本设想
    第四章作为义务
    一、不作为犯成立条件的一般分析
    二、作为义务来源的形式说
    三、作为义务来源的实质说
    四、若干争议问题
    第五章因果关系
    一、因果关系论的适用范围
    二、条件说:合理性与批评
    三、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与案件处理
    四、客观归责理论与传统因果关系理论的关系
    第六章客观归责
    一、客观归责理论的学说史
    二、客观归责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客观归责理论的借鉴意义
    第七章放任
    一、放任的含义
    二、放任与轻率的区别
    三、与放任有关联的其他问题
    第八章目的犯
    一、目的犯的界定
    二、目的犯的构造
    三、目的犯的证明
    第九章违法性认识——故意说和责任说的对立D
    一、违法性认识的立法考察D
    二、对违法性认识是否必要的争论
    三、关于违法性认识是故意要素的论证
    四、将违法性认识作为责任要素的理由
    第十章注意义务
    一、注意义务的内容
    二、注意义务的形态
    三、注意义务违反的判定
    四、注意义务的限定:信赖原则和危险分配
    五、履行注意义务结果仍可能发生时的处理
    第十一章法益侵害说
    一、法益侵害说的合理性
    二、法益侵害说的反对者:规范违反说
    三、法益侵害说和规范违反说的对立:
    四、我国刑法学的立场定位
    第十二章期待可能性石
    一、期待可能性的学说史
    二、期待可能性的理论考察
    三、期待可能性的体系性地位
    第十三章间接正犯
    一、引言:从一个基层法院的案例开始
    二、间接正犯的概念
    三、间接正犯的性质
    四、间接正犯的界分
    五、间接正犯的形式
    六、间接正犯的认定
    七、结语:以一个最高法院的案例结束
    第十四章共犯与身份
    一、身份的概念
    二、共犯的定罪与身份
    三、共犯的量刑与身份
    第十五章中止自动性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止自动性的判断标准
    三、中止自动性的相关问题
    第十六章竞合论
    一、罪数论框架的考察
    二、法条竞合
    三、想象竞合
    四、实质竞合
    第十七章死刑
    一、死刑历史的考察
    二、死刑消长的演变
    三、死刑废除的条件
    四、死刑废除的构想
    第十八章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确定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界定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根据
    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
    各论部分
    第十九章交通肇事罪
    一、交通肇事行为
    二、主体
    三、过失
    四、认定
    第二十章重大责任事故罪
    一、违章行为与损害后果挖
    二、主体
    三、过失
    四、认定
    第二十一章侵犯商业秘密罪
    一、实行行为
    二、侵害对象
    三、损害结果
    四、犯罪故意
    第二十二章故意伤害罪
    一、伤害行为
    二、主体
    三、伤害故意
    四、认定
    第二十三章强奸罪
    一、强奸行为
    二、主体
    三、故意钙
    四、轮奸
    五、强奸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界限
    第二十四章绑架罪
    一、绑架行为
    二、主体
    三、故意
    四、认定
    五、犯罪的特殊形态
    六、处罚的特殊问题
    第二十五章抢劫罪
    一、保护法益
    二、行为
    三、故意
    四、认定
    第二十六章盗窃罪
    一、窃取行为
    二、行为对象
    三、故意
    四、数额
    五、犯罪情节
    第二十七章诈骗罪
    一、欺诈行为
    二、诈骗对象
    三、故意D
    四、认定
    第二十八章侵占罪
    一、侵占行为
    二、侵占对象
    三、故意
    四、数额号隋节
    五、认定
    第二十九章受贿罪
    一、受贿行为
    二、主体
    三、故意
    四、经济受贿
    五、间接受贿
    第三十章滥用职权罪
    一、保护法益
    二、滥用职权行为
    三、主体
    四、故意
    五、认定
    转型与变革:刑法学的一种知识论考察(代跋)
    一、古代律学传统的中断与近代刑法学的诞生
    二、苏联刑法学的引人与我国刑法学的嬗变
    三、德日刑法学的借鉴与我国刑法学的突围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