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

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9
版次: 2
ISBN: 9787532078066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8页
字数: 26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71人买过
  • 《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分卷上与卷下。卷上《科学发现纵横谈》,纵谈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横谈科研人员应具备的品质——德、识、才、学,并探讨此四者的内涵,其中有许多名人的思想、经验、警句和诗话。卷上曾单独出书,广受读者欢迎并多次获奖。
    卷下《履尘留迹》以人才培养和科研方法为主题,涉及优生、优育、教育、文化、学文与学理的关系、师生情谊、数学学习方法等,作者认为应从“精于一”开始逐步发展到“精于博”。其中“百年树人亦英雄”为教师吐气成云;关于领导方法也甚有启发性。《莺啼梦晓》思想活跃,内容丰富,文笔生动,雅俗共赏。书中一些篇章被选入多种语文教材。《莺啼梦晓》读者对象为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有志成才的优秀青年以及关心下一代成才的长者、学者和家长。 王梓坤,数学家。1929年4月生于湖南零陵,江西吉安人。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1958年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研究生毕业,获苏联副博士学位。1988年获澳大利亚麦克里(Macquarie)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南开大学数学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84—1989),汕头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委员,科学方法论研究会主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等。发表《生灭过程与马尔科夫链》等专著九部,论文数十篇。培养博士生20多名,硕士生30余名。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国家自然科学奖”(1982)、“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985)、“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4)等,1990年还被评为“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1984年与北师大部分教授共同倡议在全国设立教师节,1985年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定于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卷上科学发现纵横谈
    序/苏步青
    引子天高可问
    第一编德·识·才·学
    不是“神”灯——德、识、才、学的实践性
    贾谊、天王星、开普勒及其他——谈德、识、才、学兼备
    欧勒和公共浴池——根扎在哪里?
    大葫芦和一百匹马——向劳动人民学习
    骡驹与盐碱地——群策群力.大搞科研
    《本草纲目》的写作——搜罗百氏,访采四方
    工夫在诗外——从陆游的经验谈起
    冷对千夫意如何展翅高飞壮志多——热爱人民,热爱真理
    真理的海洋——谈勤奋
    原因的原因——一谈识:世界观的作用
    倚天万里须长剑——二谈识:科学研究中的革命
    疾病是怎么回事——三谈识:主题及基本观点
    天狼伴星——一谈才:实验与思维
    心有灵犀一点通——二谈才:洞察力等
    挑灯闲看牡丹亭——三谈才:善于猜想
    康有为与梁启超——四谈才:方法的选择
    林黛玉的学习方法——一谈学:从精于一开始
    一个公式——二谈学:精读与博览.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三谈学:灵活运用
    涓涓不息将成江河——四谈学:资料积累
    剑跃西风意不平——五谈学:推陈出新
    钱塘江潮与伍子胥——六谈学:关于学术批判
    斗酒纵观廿一史——读点科学史
    彗星的故事——简谈我国古代的发现、发明
    万有引力的发现——长江后浪超前浪
    第二编实践·理论·实践
    从普朗克谈起——科学发现的一般方法和逐步逼近
    大自然的无穷性——认识为什么是逐步逼近的
    赵县石桥——科研开始于观察
    此曲何必天上有——巧妙的实验设计
    原始地球的闪电——各种各样的实验
    奇妙的“2”与“3”——谈仪器、操作与资料整理
    走到了真理的面前,却错过了它——谈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恒星自行、地磁异常及生物电——再谈正确的理解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谈想象
    对称、类比、联想、移植与计算——谈分析方法
    针刺麻醉的启示——谈概念
    ……
    卷下履尘留迹
  • 内容简介:
    《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分卷上与卷下。卷上《科学发现纵横谈》,纵谈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横谈科研人员应具备的品质——德、识、才、学,并探讨此四者的内涵,其中有许多名人的思想、经验、警句和诗话。卷上曾单独出书,广受读者欢迎并多次获奖。
    卷下《履尘留迹》以人才培养和科研方法为主题,涉及优生、优育、教育、文化、学文与学理的关系、师生情谊、数学学习方法等,作者认为应从“精于一”开始逐步发展到“精于博”。其中“百年树人亦英雄”为教师吐气成云;关于领导方法也甚有启发性。《莺啼梦晓》思想活跃,内容丰富,文笔生动,雅俗共赏。书中一些篇章被选入多种语文教材。《莺啼梦晓》读者对象为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有志成才的优秀青年以及关心下一代成才的长者、学者和家长。
  • 作者简介:
    王梓坤,数学家。1929年4月生于湖南零陵,江西吉安人。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1958年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研究生毕业,获苏联副博士学位。1988年获澳大利亚麦克里(Macquarie)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南开大学数学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84—1989),汕头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委员,科学方法论研究会主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等。发表《生灭过程与马尔科夫链》等专著九部,论文数十篇。培养博士生20多名,硕士生30余名。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国家自然科学奖”(1982)、“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985)、“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4)等,1990年还被评为“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1984年与北师大部分教授共同倡议在全国设立教师节,1985年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定于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 目录:
    卷上科学发现纵横谈
    序/苏步青
    引子天高可问
    第一编德·识·才·学
    不是“神”灯——德、识、才、学的实践性
    贾谊、天王星、开普勒及其他——谈德、识、才、学兼备
    欧勒和公共浴池——根扎在哪里?
    大葫芦和一百匹马——向劳动人民学习
    骡驹与盐碱地——群策群力.大搞科研
    《本草纲目》的写作——搜罗百氏,访采四方
    工夫在诗外——从陆游的经验谈起
    冷对千夫意如何展翅高飞壮志多——热爱人民,热爱真理
    真理的海洋——谈勤奋
    原因的原因——一谈识:世界观的作用
    倚天万里须长剑——二谈识:科学研究中的革命
    疾病是怎么回事——三谈识:主题及基本观点
    天狼伴星——一谈才:实验与思维
    心有灵犀一点通——二谈才:洞察力等
    挑灯闲看牡丹亭——三谈才:善于猜想
    康有为与梁启超——四谈才:方法的选择
    林黛玉的学习方法——一谈学:从精于一开始
    一个公式——二谈学:精读与博览.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三谈学:灵活运用
    涓涓不息将成江河——四谈学:资料积累
    剑跃西风意不平——五谈学:推陈出新
    钱塘江潮与伍子胥——六谈学:关于学术批判
    斗酒纵观廿一史——读点科学史
    彗星的故事——简谈我国古代的发现、发明
    万有引力的发现——长江后浪超前浪
    第二编实践·理论·实践
    从普朗克谈起——科学发现的一般方法和逐步逼近
    大自然的无穷性——认识为什么是逐步逼近的
    赵县石桥——科研开始于观察
    此曲何必天上有——巧妙的实验设计
    原始地球的闪电——各种各样的实验
    奇妙的“2”与“3”——谈仪器、操作与资料整理
    走到了真理的面前,却错过了它——谈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恒星自行、地磁异常及生物电——再谈正确的理解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谈想象
    对称、类比、联想、移植与计算——谈分析方法
    针刺麻醉的启示——谈概念
    ……
    卷下履尘留迹
查看详情
12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
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
重构契丹早期史 新锐学者关于契丹早期历史全新力作 苗润博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
苗润博 著
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
我能帮上什么忙?(万镜·现象)
戴维·戈德布卢姆;皮尔·布莱登
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图鉴 :真菌(地球分解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著;陈伟 译;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
克洛德·夏布罗尔 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开创者夏布罗尔导演评传
若埃尔·马尼(Jo.l Magny) 著;谢强 译
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