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功能疏解与产业协同:基于首都核心区的视角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功能疏解与产业协同:基于首都核心区的视角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6-01
版次: 1
ISBN: 9787030469854
定价: 96.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1页
字数: 31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6人买过
  •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功能疏解与产业协同:基于首都核心区的视角》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前提,旨在对北京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与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与路径进行研究。首先从国际都市圈的发展历程人手,总结归纳主要首都城市的功能分布与产业发展的一般特征,提炼其对北京首都功能定位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借鉴意义。其次在此基础上,厘清功能、产业与人口三者的关系,并提出完整的城市功能评价体系与产业协同分工评价体系。最后,对可能的政策工具箱面临的约束、实施绩效和成本进行评价,从而形成完备的政策工具评价矩阵,并结合北京的现状,提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途径、方式和保障措施。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功能疏解与产业协同:基于首都核心区的视角》提出的分析方法与政策建议可供相关政府部门决策和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教师学生、普通读者参阅。   郑新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能源与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非驻会研究员。郑新业还为《中国能源报》、《南方能源观察》、《第一财经》和《南方都市报》等新闻媒体撰写专栏,也时常参与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讨论。
      
      魏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学、中国经济、生产率研究。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
    第二节 北京市发展定位、现状及困境——以西城区为例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趋势
    第一节 城市功能的形成与演进
    第二节 产业转移理论研究
    第三节 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第三章 国外城市功能疏解与发展定位经验
    第一节 国外城市功能疏解经验
    第二节 国外城市发展定位经验

    第四章 北京市城市发展历史脉络
    第一节 近代之前的北京
    第二节 近现代北京城的城市规划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城市规划
    第四节 北京功能的变迁过程

    第五章 城市功能的基本分析框架
    第一节 城市功能的边界与层次
    第二节 城市功能一产业一人口关系
    第三节 功能的人口乘数因子
    第四节 城市功能评价体系

    第六章 西城区功能评价与识别
    第一节 西城区现状承载功能梳理
    第二节 首都功能分析
    第三节 非首都功能分析
    第四节 西城区非首都功能人口乘数比较
    第五节 西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目录
    第六节 疏解效果分析

    第七章 西城区产业分析与非宜产业目录
    第一节 产业协同分工思路
    第二节 产业协同分工评价体系与方法
    第三节 西城区产业评价
    第四节 西城区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西城区产业发展问题的原因
    第六节 西城区非宜产业目录

    第八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功能疏解与产业协同的思路、原则与目标
    第二节 功能疏解的主要内容、目标群体和目标方向
    第三节 功能疏解的重点领域与工程
    第四节 功能疏解的路径安排
    第五节 政策工具集及其评价
    第六节 政策执行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西城区功能评价
    附录一 金融功能
    附录二 服务功能
    附录三 居住功能
    附录四 交通功能
    附录五 教育功能
    附录六 医疗功能
    附录七 流通功能
    附录八 生产功能
    附录九 生态功能
    附录十 安保功能
    附录十一 娱乐功能
  • 内容简介: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功能疏解与产业协同:基于首都核心区的视角》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前提,旨在对北京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与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与路径进行研究。首先从国际都市圈的发展历程人手,总结归纳主要首都城市的功能分布与产业发展的一般特征,提炼其对北京首都功能定位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借鉴意义。其次在此基础上,厘清功能、产业与人口三者的关系,并提出完整的城市功能评价体系与产业协同分工评价体系。最后,对可能的政策工具箱面临的约束、实施绩效和成本进行评价,从而形成完备的政策工具评价矩阵,并结合北京的现状,提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途径、方式和保障措施。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功能疏解与产业协同:基于首都核心区的视角》提出的分析方法与政策建议可供相关政府部门决策和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教师学生、普通读者参阅。
  • 作者简介:
      郑新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能源与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非驻会研究员。郑新业还为《中国能源报》、《南方能源观察》、《第一财经》和《南方都市报》等新闻媒体撰写专栏,也时常参与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讨论。
      
      魏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学、中国经济、生产率研究。
  •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
    第二节 北京市发展定位、现状及困境——以西城区为例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趋势
    第一节 城市功能的形成与演进
    第二节 产业转移理论研究
    第三节 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第三章 国外城市功能疏解与发展定位经验
    第一节 国外城市功能疏解经验
    第二节 国外城市发展定位经验

    第四章 北京市城市发展历史脉络
    第一节 近代之前的北京
    第二节 近现代北京城的城市规划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城市规划
    第四节 北京功能的变迁过程

    第五章 城市功能的基本分析框架
    第一节 城市功能的边界与层次
    第二节 城市功能一产业一人口关系
    第三节 功能的人口乘数因子
    第四节 城市功能评价体系

    第六章 西城区功能评价与识别
    第一节 西城区现状承载功能梳理
    第二节 首都功能分析
    第三节 非首都功能分析
    第四节 西城区非首都功能人口乘数比较
    第五节 西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目录
    第六节 疏解效果分析

    第七章 西城区产业分析与非宜产业目录
    第一节 产业协同分工思路
    第二节 产业协同分工评价体系与方法
    第三节 西城区产业评价
    第四节 西城区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西城区产业发展问题的原因
    第六节 西城区非宜产业目录

    第八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功能疏解与产业协同的思路、原则与目标
    第二节 功能疏解的主要内容、目标群体和目标方向
    第三节 功能疏解的重点领域与工程
    第四节 功能疏解的路径安排
    第五节 政策工具集及其评价
    第六节 政策执行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西城区功能评价
    附录一 金融功能
    附录二 服务功能
    附录三 居住功能
    附录四 交通功能
    附录五 教育功能
    附录六 医疗功能
    附录七 流通功能
    附录八 生产功能
    附录九 生态功能
    附录十 安保功能
    附录十一 娱乐功能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