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1
版次: 1
ISBN: 9787305199615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5页
字数: 2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17人买过
  •   围绕文艺美学学科建构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已历时数十年,作为一个迄今仍存有争议的学科概念(或学科建构意识),在“不确定”中找寻确定,在“不确定性”中实现理论建构的现实意图,是文艺美学本身具有强烈的学科建构意识而又积极地将美学、文学理论和艺术理论的对象视野综台为自身研究范围的基本体现。事实上,由于特定文化语境下的问题阐释需要,中国的文艺美学研究从一开始便以自身的路径选择与确立,具体回应着文学艺术的现实问题,联结着文学艺术活动与人生现实的审美关系,在为文学艺术研究确定直面现实的理论方向的同时,也为美学、文学理论、艺术理论争得了一片现实的生机。   王德胜,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高校文艺美学高水平创新团队带头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高校“学术创新人才”。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等。长期从事文艺美学、现代中国美学史和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研究,出版《扩张与危机扎《文化的嬉戏与承诺》《宗自华评传》《散步美学》《当代处境中的美学问题》《视像与快感》《美学的改变》等著作15部,主编《美学的历史——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增订本)》(合作)、《美学原理》,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新时期20年优秀文艺理论论文奖等。 文艺美学:问题与希望
    一 “应时而生”的问题
    二 从学科形态转向具体研究形态

    文艺美学:定位的困难及其问题
    一 如何定位“文艺美学”
    二 对现有理论的分析
    三 文艺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文艺美学的不确定性
    一 对象与路径:不确定性的意味
    二 兼容的运思:不确定性作为确定化的根据

    文艺美学:理论建设及其当代问题
    一 文艺的自律性诉求与文艺美学的提出
    二 “文艺美学”:合法性的疲软
    三 文艺美学:学术资源及其特征
    四 文艺美学研究的当代立场与问题意识

    文艺美学:“双重变革”与“集体转向”
    一 学术思维与理论建构的变革
    二 超越“审美/非审美”二元对立的理论转向

    艺术审美的价值限度
    一 艺术“创造”神话的崇拜
    二 艺术审美价值效力的有限性
    三 艺术作为现实中人的心理补偿
    四 艺术审美的有限性维度

    大众传播与当代艺术状况——当代艺术模式转换的一种现实
    一 大众传播、日常生活与艺术模式转换
    二 “传播假相”与当代艺术选择的困难
    三 四个关注点

    走向大众对话时代的艺术——当代审美文化理论视野中的艺术话题
    一 艺术:在曰常生活层面与大众“对话”
    二 艺术:走向大众对话的基本因素
    三 艺术:大众对话时代的“跨越”

    “技术本体化”:意义与挑战——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技术与艺术问题
    一 “技术本体化”的可能性
    二 重写艺术概念
    三 “技术本体化”的魔咒
    四 “技术本体化”与审美文化研究策略

    “仪式化”:大众传媒制度化时代的文学写作
    一 “仪式化的写作”
    二 “形象”即“意义”,“意义”即“形象”
    三 文学写作的文化娱乐性效果

    “娱乐神话”与传媒时代的艺术经济学
    一 “娱乐神话”的特征
    二 “娱乐神话”生产的艺术经济学属性

    文学研究:“后批评”时代的实践转向
    一 常识性观念及其肢解
    二 “泛文本”立场及其“后性”特征
    三 形象文化资料与文学研究的批评资源

    重建美学与生活的关系
    一 美学的思想尴尬
    二 建构“生活的美学”
    三 生活现实的在先地位及其重新肯定

    “去”之三味:中国美学的当代建构意识
    一 “去体系化”的美学态度
    二 “去本体化”的立场
    三 “去理性至上化”的理论倾向

    美学的改变——从“感性”问题变异看文化研究对中国美学的意义
    一 “感性”问题的两方面特性
    二 文化研究为中国美学带来新可能

    陈述“感性”与美学话语社会化
    一 直面人的感性生存权利
    二 美学话语社会化的两个方面

    回归感性意义——日常生活关学论纲之一
    一 感性问题的新美学意涵
    二 “新感性价值本体”
    三 “日常生活美学”的阐释指向
    四 美学话语社会化的当代前景

    感性意义:日常生活的美学维度
    一 感性意义成就日常生活的美学维度
    二 日常生活的现实介入

    视像与快感——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关学现实
    一 “眼睛的美学”
    二 “视像”的生产与消费
    三 新的美学话语

    身体意识与美学的可能性
    一 破除“破除的恐惧”
    二 恢复“身体的自觉”
    三 美学的重新“确立”

    “微时代”的美学
    一 “微时代”的文化征象
    二 “微时代”的美学取向

    “微时代”:“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重构
    一 “生活审美化”的普泛实现
    二 “去边界”的美学知识处境
    三 回到日常感受的出发点

    “微时代”:美学批评的空间意识建构
    一 美学批评:空间意识传统与“在场性”的缺失
    二 “微时代”:空间开放性与交互性
    三 “在场”的美学批评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
    一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
    二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中国表征
    三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当代审美文化研究”
    四 日常生活与感性
    五 从“日常生活审美化”到“日常生活美学”

    当下文化语境与艺术学学科建构的现实问题
    一 文化语境的“四化”
    二 艺术指向性变迁与艺术学学科建构的问题
    三 走向开放性体系建构

    附:艺术的难题——艺术与人的断想
    后记
  • 内容简介:
      围绕文艺美学学科建构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已历时数十年,作为一个迄今仍存有争议的学科概念(或学科建构意识),在“不确定”中找寻确定,在“不确定性”中实现理论建构的现实意图,是文艺美学本身具有强烈的学科建构意识而又积极地将美学、文学理论和艺术理论的对象视野综台为自身研究范围的基本体现。事实上,由于特定文化语境下的问题阐释需要,中国的文艺美学研究从一开始便以自身的路径选择与确立,具体回应着文学艺术的现实问题,联结着文学艺术活动与人生现实的审美关系,在为文学艺术研究确定直面现实的理论方向的同时,也为美学、文学理论、艺术理论争得了一片现实的生机。
  • 作者简介:
      王德胜,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高校文艺美学高水平创新团队带头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高校“学术创新人才”。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等。长期从事文艺美学、现代中国美学史和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研究,出版《扩张与危机扎《文化的嬉戏与承诺》《宗自华评传》《散步美学》《当代处境中的美学问题》《视像与快感》《美学的改变》等著作15部,主编《美学的历史——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增订本)》(合作)、《美学原理》,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新时期20年优秀文艺理论论文奖等。
  • 目录:
    文艺美学:问题与希望
    一 “应时而生”的问题
    二 从学科形态转向具体研究形态

    文艺美学:定位的困难及其问题
    一 如何定位“文艺美学”
    二 对现有理论的分析
    三 文艺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文艺美学的不确定性
    一 对象与路径:不确定性的意味
    二 兼容的运思:不确定性作为确定化的根据

    文艺美学:理论建设及其当代问题
    一 文艺的自律性诉求与文艺美学的提出
    二 “文艺美学”:合法性的疲软
    三 文艺美学:学术资源及其特征
    四 文艺美学研究的当代立场与问题意识

    文艺美学:“双重变革”与“集体转向”
    一 学术思维与理论建构的变革
    二 超越“审美/非审美”二元对立的理论转向

    艺术审美的价值限度
    一 艺术“创造”神话的崇拜
    二 艺术审美价值效力的有限性
    三 艺术作为现实中人的心理补偿
    四 艺术审美的有限性维度

    大众传播与当代艺术状况——当代艺术模式转换的一种现实
    一 大众传播、日常生活与艺术模式转换
    二 “传播假相”与当代艺术选择的困难
    三 四个关注点

    走向大众对话时代的艺术——当代审美文化理论视野中的艺术话题
    一 艺术:在曰常生活层面与大众“对话”
    二 艺术:走向大众对话的基本因素
    三 艺术:大众对话时代的“跨越”

    “技术本体化”:意义与挑战——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技术与艺术问题
    一 “技术本体化”的可能性
    二 重写艺术概念
    三 “技术本体化”的魔咒
    四 “技术本体化”与审美文化研究策略

    “仪式化”:大众传媒制度化时代的文学写作
    一 “仪式化的写作”
    二 “形象”即“意义”,“意义”即“形象”
    三 文学写作的文化娱乐性效果

    “娱乐神话”与传媒时代的艺术经济学
    一 “娱乐神话”的特征
    二 “娱乐神话”生产的艺术经济学属性

    文学研究:“后批评”时代的实践转向
    一 常识性观念及其肢解
    二 “泛文本”立场及其“后性”特征
    三 形象文化资料与文学研究的批评资源

    重建美学与生活的关系
    一 美学的思想尴尬
    二 建构“生活的美学”
    三 生活现实的在先地位及其重新肯定

    “去”之三味:中国美学的当代建构意识
    一 “去体系化”的美学态度
    二 “去本体化”的立场
    三 “去理性至上化”的理论倾向

    美学的改变——从“感性”问题变异看文化研究对中国美学的意义
    一 “感性”问题的两方面特性
    二 文化研究为中国美学带来新可能

    陈述“感性”与美学话语社会化
    一 直面人的感性生存权利
    二 美学话语社会化的两个方面

    回归感性意义——日常生活关学论纲之一
    一 感性问题的新美学意涵
    二 “新感性价值本体”
    三 “日常生活美学”的阐释指向
    四 美学话语社会化的当代前景

    感性意义:日常生活的美学维度
    一 感性意义成就日常生活的美学维度
    二 日常生活的现实介入

    视像与快感——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关学现实
    一 “眼睛的美学”
    二 “视像”的生产与消费
    三 新的美学话语

    身体意识与美学的可能性
    一 破除“破除的恐惧”
    二 恢复“身体的自觉”
    三 美学的重新“确立”

    “微时代”的美学
    一 “微时代”的文化征象
    二 “微时代”的美学取向

    “微时代”:“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重构
    一 “生活审美化”的普泛实现
    二 “去边界”的美学知识处境
    三 回到日常感受的出发点

    “微时代”:美学批评的空间意识建构
    一 美学批评:空间意识传统与“在场性”的缺失
    二 “微时代”:空间开放性与交互性
    三 “在场”的美学批评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
    一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
    二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中国表征
    三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当代审美文化研究”
    四 日常生活与感性
    五 从“日常生活审美化”到“日常生活美学”

    当下文化语境与艺术学学科建构的现实问题
    一 文化语境的“四化”
    二 艺术指向性变迁与艺术学学科建构的问题
    三 走向开放性体系建构

    附:艺术的难题——艺术与人的断想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文艺复兴史研究文集
周春生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文艺复兴七巨人(达·芬奇、卡拉瓦乔、牛顿……看完这七位巨人的故事,就看懂了文艺复兴如何推动人类走向理性。)
读客文化 出品;[法]弗朗索瓦·基维热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文艺百家谈 2021年 辑,第26辑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新华正版
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编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从传统到个人主义
[英]汤姆·尼科尔斯 后浪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文艺复兴佛罗伦萨穿越指南
[英]查尔斯·菲茨罗伊 著;陈晓兵 译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文艺理论与美学新境界-(庆祝钱中文先生90诞辰文集)
刘方喜 主编;金元浦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文艺演播作品选
史惠斌 主编;曹培培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文艺复兴 理性与情感的交响 人本主义现实主义个性解放科学精神建筑绘画雕塑三大宝藏读懂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艺术符号
张雨亭 著;凤凰空间 出品;陈高明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文艺学研究与自然科学方法
祁永芳 著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第三版)
罗莉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文艺复兴史讲稿 复旦大学出版社 正版书籍
赵立行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文艺美学
王一川 陈雪虎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文选2021
王德胜 胡疆锋 主编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媒介技术与技艺(当代文艺批评理论文选)
王德胜、杨光 编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美学:问题与意义
王德胜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美育双年文选(2017—2018)
王德胜 李雷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作用机理研究
王德胜 著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美学:历史与当下——王德胜学术文集(燕京学者文库)
王德胜 著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科学史
王德胜;宋洁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微时代的美学:“微时代:生活、艺术与美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王德胜、孙士聪 作者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
王德胜 著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美育学概论
王德胜 编著;杜卫 主编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老子和小子图说八十一章道德经
王德胜、宋洁 编著;李可讲 绘画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自然.环境:自然环境
王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