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药化学

彝药化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2017-08
版次: 1
ISBN: 9787105147502
定价: 7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2页
字数: 45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5人买过
  •   彝药化学(Chemistry of Yi Medicine)作为高等学校中药学(彝药学方向)专业本科第1版规划教材之一,是在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地专家的统一研究组织下,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以传承和发扬彝医药的原则和指导思想,首次编写这《彝药化学》。彝药化学是一门结合彝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来研究彝药化学成分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彝药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或能起防治疾病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即彝药的化学成分,以及这些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生源途径等方面。另外,还包括活性成分的结构修饰、构效关系研究以及新药开发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彝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必须结合彝药药性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特点,注重解决彝医药学中的问题,为彝医药现代化服务。因此,彝药化学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植物化学(Phytochemistry),也不同于现代药学中的天然药物化学(Natural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或天然产物化学(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以及中医药学中的中药化学——尽管他们在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上有较大的相似或相同之处。
      面对来源各异、种类繁多的彝药药材,它们的化学成分是极其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不仅表现在不同的彝药可能含有不同类型的化学成分,而且每种类型成分的数目也是相当多的,即使是一种彝药,也往往含有大量的结构类型各异的化学成分。如彝药咱都尖(Cassiabotusifolia L.)中含有蒽醌及其苷、萘并吡喃酮、谷甾醇、氨基酸、蛋白质、黏液及脂肪油等多种成分,而这些成分即是彝药常具有的多方面功效的物质基础。
      应当指出的是,目前相对于中药,真正被阐明了有效成分的彝药品种较少,尤其是从彝医临床疗效及彝药传统功效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品种更是不多。能够通过不同程度的药效学实验或生物活性实验证明某些化学成分对机体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已经是研究得较为深入的彝药品种了。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彝药中的仅有一种有效成分的彝药很少,常常是同一结构类型的多种成分,甚至是不同结构类型的多种成分,这些不同种类、类型的有效成分往往构成不同的有效部位。因此,对彝药药材的不同有效部位的研究也是彝药化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彝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二节 彝药化学的研究目的
    一、利于探索彝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
    二、有利于鉴别彝药材的真伪
    三、有利于控制彝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四、有利于改革彝药剂型及提高临床疗效
    五、有利于开辟新药源、研发新药,发展壮大彝药产业
    第三节 彝药简史及彝药化学研究概况

    第二章 彝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一节 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
    二、水蒸气蒸馏法
    三、升华法
    第二节 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纯化
    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四、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
    第三节 彝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和程序
    一、彝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鉴定的一般程序
    二、彝药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所涉及的方法

    第三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
    第一节 糖和苷的分类
    一、糖匀体
    二、苷类
    第二节 糖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第三节 多糖的提取分离
    一、多糖的提取
    二、多糖的分离纯化
    三、多糖的结构研究

    第四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苯丙酸类化合物
    第三节 香豆素类化合物
    一、结构类型
    二、香豆素理化性质
    三、香豆素的提取分离
    四、香豆素波谱学特征
    五、香豆素的生物活性
    第四节 木脂素
    一、木脂素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类型
    二、理化性质
    三、提取分离
    四、结构鉴定
    五、生物活性

    第五章 醌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一、苯醌类
    二、萘醌类
    三、菲醌类
    四、蒽醌类
    ……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第七章 萜类及挥发油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
    第九章 甾体类化合物
    第十章 生物碱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彝药化学(Chemistry of Yi Medicine)作为高等学校中药学(彝药学方向)专业本科第1版规划教材之一,是在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地专家的统一研究组织下,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以传承和发扬彝医药的原则和指导思想,首次编写这《彝药化学》。彝药化学是一门结合彝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来研究彝药化学成分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彝药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或能起防治疾病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即彝药的化学成分,以及这些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生源途径等方面。另外,还包括活性成分的结构修饰、构效关系研究以及新药开发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彝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必须结合彝药药性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特点,注重解决彝医药学中的问题,为彝医药现代化服务。因此,彝药化学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植物化学(Phytochemistry),也不同于现代药学中的天然药物化学(Natural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或天然产物化学(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以及中医药学中的中药化学——尽管他们在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上有较大的相似或相同之处。
      面对来源各异、种类繁多的彝药药材,它们的化学成分是极其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不仅表现在不同的彝药可能含有不同类型的化学成分,而且每种类型成分的数目也是相当多的,即使是一种彝药,也往往含有大量的结构类型各异的化学成分。如彝药咱都尖(Cassiabotusifolia L.)中含有蒽醌及其苷、萘并吡喃酮、谷甾醇、氨基酸、蛋白质、黏液及脂肪油等多种成分,而这些成分即是彝药常具有的多方面功效的物质基础。
      应当指出的是,目前相对于中药,真正被阐明了有效成分的彝药品种较少,尤其是从彝医临床疗效及彝药传统功效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品种更是不多。能够通过不同程度的药效学实验或生物活性实验证明某些化学成分对机体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已经是研究得较为深入的彝药品种了。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彝药中的仅有一种有效成分的彝药很少,常常是同一结构类型的多种成分,甚至是不同结构类型的多种成分,这些不同种类、类型的有效成分往往构成不同的有效部位。因此,对彝药药材的不同有效部位的研究也是彝药化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彝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二节 彝药化学的研究目的
    一、利于探索彝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
    二、有利于鉴别彝药材的真伪
    三、有利于控制彝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四、有利于改革彝药剂型及提高临床疗效
    五、有利于开辟新药源、研发新药,发展壮大彝药产业
    第三节 彝药简史及彝药化学研究概况

    第二章 彝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一节 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
    二、水蒸气蒸馏法
    三、升华法
    第二节 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纯化
    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四、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
    第三节 彝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和程序
    一、彝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鉴定的一般程序
    二、彝药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所涉及的方法

    第三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
    第一节 糖和苷的分类
    一、糖匀体
    二、苷类
    第二节 糖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第三节 多糖的提取分离
    一、多糖的提取
    二、多糖的分离纯化
    三、多糖的结构研究

    第四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苯丙酸类化合物
    第三节 香豆素类化合物
    一、结构类型
    二、香豆素理化性质
    三、香豆素的提取分离
    四、香豆素波谱学特征
    五、香豆素的生物活性
    第四节 木脂素
    一、木脂素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类型
    二、理化性质
    三、提取分离
    四、结构鉴定
    五、生物活性

    第五章 醌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一、苯醌类
    二、萘醌类
    三、菲醌类
    四、蒽醌类
    ……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第七章 萜类及挥发油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
    第九章 甾体类化合物
    第十章 生物碱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彝药化学
彝药本草(下卷)
张之道、许嘉鹏、孙文洁 著
彝药化学
彝药本草(上卷)
张之道、许嘉鹏、孙文洁 著
彝药化学
彝药资源学
张志锋、黄艳菲、尚远宏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