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11
版次: 1
ISBN: 9787520332088
定价: 8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6页
字数: 31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2人买过
  •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超过死刑实体控制与程序控制的传统研究框架,提出了死刑证据控制研究的新视角。通过创设沉没证据理论、证据人文理论和证据图景理论等新理论,开辟了我国死刑证据控制研究的新方向,充实了死刑控制理论的发展,为刑事诉讼法学与证据法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增量贡献;通过创建DNA强制鉴定规则、证明标准分层设置制度和多元化证明责任制度等新制度规则,不仅助推了我国死刑控制立法的完善,也丰富了我国证据制度内涵。该书的理论制度研究有效践行了法学与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研究范式,有助于推进证据法学的学科建设。该书的对策研究能够有效指导司法实践,控制死刑的适用。该书的研究顺应了“限制与废止死刑”的世界性趋势,符合我国尊重与保障人权的宪法性要求,应和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有关“公正司法、加强人权保障”的法治精神。   吕泽华,男,1974年6月生人,辽宁铁岭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法学会会员,北京市比较法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学研究。
      先后在《中国法学》《法学家》《法学杂志》《法学论坛》《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等法学类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独立出版或者参与完成各类著作1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20万元横向课题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得第31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法学类)一等奖等各类科研奖项9项。 导言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内容
    四 创新之处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死刑证据控制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死刑证据控制的阶段划分
    一 混沌阶段(1979-2005年)
    二 过渡阶段(2006-2009年)
    三 独立阶段(2010-2012年)
    四 探索阶段(2013年至今)
    第二节 死刑证据控制在我国兴起的原因
    一 死刑控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 死刑实体控制与程序控制力所不及
    三 证据意识的增强与证据法学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死刑证据控制改革的前瞻
    一 司法机关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二 立法机关应适时介入
    三 学界应继续发挥智识作用

    第二章 死刑控制的证据理论
    第一节 证据图景理论
    一 自然科学中的“历史实在论”
    二 证据图景理论
    三 证据图景理论对死刑案件的思想引领
    第二节 沉没证据理论
    一 沉没证据理论的衍生
    二 沉没证据理论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证据完整性理论
    一 证据完整性理论的基本内涵
    二 我国证据法律体系的不足和完善
    第四节 证据人文理论
    一 证据法中的人格尊严保护
    二 证据法中的人伦亲情保护
    三 证据法中的人之常情保护

    第三章 死刑控制的证据原则
    第一节 证据法治原则
    一 法治到证据法治
    二 证据法治原则
    三 我国证据法治现状分析
    四我国证据法治的推进
    第二节 证据为本原则
    一 “证据裁判”抑或“证据为本”
    二 死刑控制中的证据为本原则
    三 我国证据立法的不足与完善
    第三节 综合取证原则
    一 何谓“综合取证”原则
    二 死刑案件证明对象的广延性
    三 取证环节的重要性
    四 综合取证原则的要求
    第四节 强制证明原则
    一 何谓“强制证明”原则
    二 我国立法现状及其发展完善
    第五节 证明程序法定原则
    一 程序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
    二 死刑证据控制之程序法定原则
    ……
    第四章 死刑控制的证据规则
    第五章 死刑控制的证明责任
    第六章 死刑控制的证明标准
    第七章 我国死刑案件证据规范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第八章 死刑控制的证据调研实务
    第九章 我国死刑冤案的证据问题实证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超过死刑实体控制与程序控制的传统研究框架,提出了死刑证据控制研究的新视角。通过创设沉没证据理论、证据人文理论和证据图景理论等新理论,开辟了我国死刑证据控制研究的新方向,充实了死刑控制理论的发展,为刑事诉讼法学与证据法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增量贡献;通过创建DNA强制鉴定规则、证明标准分层设置制度和多元化证明责任制度等新制度规则,不仅助推了我国死刑控制立法的完善,也丰富了我国证据制度内涵。该书的理论制度研究有效践行了法学与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研究范式,有助于推进证据法学的学科建设。该书的对策研究能够有效指导司法实践,控制死刑的适用。该书的研究顺应了“限制与废止死刑”的世界性趋势,符合我国尊重与保障人权的宪法性要求,应和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有关“公正司法、加强人权保障”的法治精神。
  • 作者简介:
      吕泽华,男,1974年6月生人,辽宁铁岭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法学会会员,北京市比较法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学研究。
      先后在《中国法学》《法学家》《法学杂志》《法学论坛》《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等法学类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独立出版或者参与完成各类著作1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20万元横向课题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得第31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法学类)一等奖等各类科研奖项9项。
  • 目录:
    导言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内容
    四 创新之处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死刑证据控制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死刑证据控制的阶段划分
    一 混沌阶段(1979-2005年)
    二 过渡阶段(2006-2009年)
    三 独立阶段(2010-2012年)
    四 探索阶段(2013年至今)
    第二节 死刑证据控制在我国兴起的原因
    一 死刑控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 死刑实体控制与程序控制力所不及
    三 证据意识的增强与证据法学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死刑证据控制改革的前瞻
    一 司法机关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二 立法机关应适时介入
    三 学界应继续发挥智识作用

    第二章 死刑控制的证据理论
    第一节 证据图景理论
    一 自然科学中的“历史实在论”
    二 证据图景理论
    三 证据图景理论对死刑案件的思想引领
    第二节 沉没证据理论
    一 沉没证据理论的衍生
    二 沉没证据理论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证据完整性理论
    一 证据完整性理论的基本内涵
    二 我国证据法律体系的不足和完善
    第四节 证据人文理论
    一 证据法中的人格尊严保护
    二 证据法中的人伦亲情保护
    三 证据法中的人之常情保护

    第三章 死刑控制的证据原则
    第一节 证据法治原则
    一 法治到证据法治
    二 证据法治原则
    三 我国证据法治现状分析
    四我国证据法治的推进
    第二节 证据为本原则
    一 “证据裁判”抑或“证据为本”
    二 死刑控制中的证据为本原则
    三 我国证据立法的不足与完善
    第三节 综合取证原则
    一 何谓“综合取证”原则
    二 死刑案件证明对象的广延性
    三 取证环节的重要性
    四 综合取证原则的要求
    第四节 强制证明原则
    一 何谓“强制证明”原则
    二 我国立法现状及其发展完善
    第五节 证明程序法定原则
    一 程序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
    二 死刑证据控制之程序法定原则
    ……
    第四章 死刑控制的证据规则
    第五章 死刑控制的证明责任
    第六章 死刑控制的证明标准
    第七章 我国死刑案件证据规范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第八章 死刑控制的证据调研实务
    第九章 我国死刑冤案的证据问题实证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死刑案件检察监督研究
张加林;姜涛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死刑改革的中国实践
赵秉志 主编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死刑的任意性
[美]内科尔 著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死刑
[德]卡尔·布鲁诺·莱德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死刑的宪法控制
韩大元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死刑报告/潘军小说典藏
潘军 著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死刑的温度(增订版)
刘仁文 著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死刑制度之现实考察与完善建言
赵秉志 主编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死刑改革与国家治理
刘仁文 著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死刑案件法律适用手册
罗书平 主编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死刑案件的有效辩护
李贵方、张燕生 著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死刑适用标准研究
李风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DNA鉴定技术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和规制
吕泽华 著
死刑控制的证据维度:理论与实践
草书法则与辨疑
吕泽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