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1-05
版次: 1
ISBN: 9787513266383
定价: 6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4页
字数: 349.000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6人买过
  • 中医的现代化是中医走向现代、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而中医语言的现代化又是中医现代化的*步,《论道中医——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就是尝试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阐释传统中医学理论的一本书。
      书中对传统中医学的一些重要术语和概念,如道、气、阴阳和五行等进行了现代释读,并在对这些术语和概念的释读中阐明了中西医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根本差异。书中比较了中西医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指出中西医之间差异的实质是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差异。书中讨论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中医学的本质是一门天人医学,天人合一是中医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医认识论的基础,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书中着重论述了中医的精气、脏腑和经络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从现代认识的角度阐明了中医的精气、脏腑和经络的本质。书中对中医神识的现代科学实质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中医的形、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此外,本书还对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的藏象理论、中医的取象思维、中西医学疾病观的差异、中西医结合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阅读本书的过程,也是您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 胡登峰,男,1971年5月出生,湖北黄梅人。早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曾在部队医院行医多年,现供职于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长期以来,作者对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怀有强烈的兴趣与爱好,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的现代研究,特别是在中医辨证论治、舌诊、脉诊的研究中尤有心得。临床上,作者将传统的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科学的全息生物学理论结合起来,创立了经络全息针灸疗法,用之于多种疑难杂病,疗效卓著。曾出版专著《辨证论治新探——一本把中医讲明白的书》(与洪国芳合著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获得业界的好评。本书是作者积二十余年心力之力作,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在中医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 导论/1

    中医学是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10

    一、“道”的基本含义/10

    二、中医学是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13

    三、“道”与“器”的不同决定着中西医学的根本差异/15

    四、中医学是以“道”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体系/19

    论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差异/20

    、巾医重整体联系,西医重还原分析/20

    二、中医学论“虚”,西医学指“实”/24

    三、中医重思辨,两医重实证/26

    四、中医重心悟,西医重理性/28

    五、中医的恒动观,西医的静态观/31

    六、中医重和谐,西医重对抗/34

    “天人合一”论/38

    一、人与天地同源/39

    二、人与天地同理/40

    三、人与天地相通/42

    四、人与天地相应/44

    五、人与天地相参/47

    六、结语/50

    中医整体论/51

    一、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产生和形成/51

    二、中医学的整体联系观与西医学的还原分析观/54

    三、中医学是研究人体整体功能的整体医学/57

    四、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61

    五、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最根本的特点/62

    阴阳论/67

    一、阴阳观念的起源/67

    二、阴阳的特点及其运动变化规律/69

    三、阴阳学说的产生和发展/74

    四、阴阳学说理论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77

    五、阴阳学说理论的现代认识/81

    六、阴阳学说的“阴阳”与西方哲学辩证法的“矛盾”/85

    五行论/88

    一、五行观念的起源/88

    二、五行学说的产生、形成和发展/90

    三、五行的分类方法及作用规律/93

    四、“元气阴阳一五行”模型的构建/96

    五、五行学说理论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98

    六、五行的作用与价值需要重新认识和发现/100

    中医精气论/102

    一、气的观念的形成/102

    二、中国古代的元气学说/104

    三、精气学说的产生/107

    四、中医的精气学说/109

    五、气与精气的现代认识/112

    六、中医精气学说的现代诠释/115

    七、气化学说理论的现代解读/117

    八、气与精气是古人构建的“象模型”/119

    九、气与精气“象模型”的构建方法/122

    ……

    中医脏腑论/125

    经络论/148

    中医神识论/170

    论中西医学疾病观的差异/192

    中西医结合论/203

    后记/214
  • 内容简介:
    中医的现代化是中医走向现代、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而中医语言的现代化又是中医现代化的*步,《论道中医——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就是尝试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阐释传统中医学理论的一本书。
      书中对传统中医学的一些重要术语和概念,如道、气、阴阳和五行等进行了现代释读,并在对这些术语和概念的释读中阐明了中西医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根本差异。书中比较了中西医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指出中西医之间差异的实质是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差异。书中讨论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中医学的本质是一门天人医学,天人合一是中医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医认识论的基础,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书中着重论述了中医的精气、脏腑和经络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从现代认识的角度阐明了中医的精气、脏腑和经络的本质。书中对中医神识的现代科学实质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中医的形、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此外,本书还对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的藏象理论、中医的取象思维、中西医学疾病观的差异、中西医结合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阅读本书的过程,也是您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
  • 作者简介:
    胡登峰,男,1971年5月出生,湖北黄梅人。早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曾在部队医院行医多年,现供职于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长期以来,作者对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怀有强烈的兴趣与爱好,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的现代研究,特别是在中医辨证论治、舌诊、脉诊的研究中尤有心得。临床上,作者将传统的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科学的全息生物学理论结合起来,创立了经络全息针灸疗法,用之于多种疑难杂病,疗效卓著。曾出版专著《辨证论治新探——一本把中医讲明白的书》(与洪国芳合著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获得业界的好评。本书是作者积二十余年心力之力作,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在中医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
  • 目录:
    导论/1

    中医学是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10

    一、“道”的基本含义/10

    二、中医学是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13

    三、“道”与“器”的不同决定着中西医学的根本差异/15

    四、中医学是以“道”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体系/19

    论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差异/20

    、巾医重整体联系,西医重还原分析/20

    二、中医学论“虚”,西医学指“实”/24

    三、中医重思辨,两医重实证/26

    四、中医重心悟,西医重理性/28

    五、中医的恒动观,西医的静态观/31

    六、中医重和谐,西医重对抗/34

    “天人合一”论/38

    一、人与天地同源/39

    二、人与天地同理/40

    三、人与天地相通/42

    四、人与天地相应/44

    五、人与天地相参/47

    六、结语/50

    中医整体论/51

    一、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产生和形成/51

    二、中医学的整体联系观与西医学的还原分析观/54

    三、中医学是研究人体整体功能的整体医学/57

    四、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61

    五、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最根本的特点/62

    阴阳论/67

    一、阴阳观念的起源/67

    二、阴阳的特点及其运动变化规律/69

    三、阴阳学说的产生和发展/74

    四、阴阳学说理论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77

    五、阴阳学说理论的现代认识/81

    六、阴阳学说的“阴阳”与西方哲学辩证法的“矛盾”/85

    五行论/88

    一、五行观念的起源/88

    二、五行学说的产生、形成和发展/90

    三、五行的分类方法及作用规律/93

    四、“元气阴阳一五行”模型的构建/96

    五、五行学说理论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98

    六、五行的作用与价值需要重新认识和发现/100

    中医精气论/102

    一、气的观念的形成/102

    二、中国古代的元气学说/104

    三、精气学说的产生/107

    四、中医的精气学说/109

    五、气与精气的现代认识/112

    六、中医精气学说的现代诠释/115

    七、气化学说理论的现代解读/117

    八、气与精气是古人构建的“象模型”/119

    九、气与精气“象模型”的构建方法/122

    ……

    中医脏腑论/125

    经络论/148

    中医神识论/170

    论中西医学疾病观的差异/192

    中西医结合论/203

    后记/214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论道互联网----互联网创业商业模式实战经典
张福利 著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论道德模范的社会功能/学者文库
张文杰 著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论道忘年 : 教育技术中外互动三十年顾望
任友群、冯锐 主编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论道大国“三农”
陈文胜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论道
陈雪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论道
金岳霖 著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论道德的谱系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著;谢地坤 · 译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论道中国葡萄酒
董树国 编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论道
金岳霖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论道德的谱系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著;赵千帆 译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论道特殊教育--广东省聂永平特殊教育名校长工作室办学智慧
聂永平 著;聂永平 编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论道终南(2016—2017年卷)
朱锋刚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