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瘤吴震2020观点

脊索瘤吴震2020观点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8
ISBN: 9787518969074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医药卫生
5人买过
  • 脊索瘤,从人类第一次认识这个疾病到今天,一直都是一个医学难题。脊索瘤好发于人体中线部位,颅底、脊柱、骶尾部,这些深在的部位脊索瘤的外科手术切除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脊索瘤对于常规剂量的反射治疗的无反应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放射治疗在脊索瘤治疗方面束手无策。至今为止仍无有效的针对脊索瘤的化疗及靶向药物问世,更是让脊索瘤的综合治疗几乎是一个奢望。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常见病、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上对许多良性、恶性疾病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对而言脊索瘤则进展缓慢。脊索瘤,这一个复杂的疾病,正逐渐成为医疗工作者必须直面的严峻 
    问题。 
    鉴往可以知未来,回溯脊索瘤的研究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自1846年 Rudolph Virchow第一次描述了这种肿瘤以来,人们对于脊索瘤的认识经历了多个阶段。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我们大致可以将这170年的历史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脊索瘤被描述到显微外科广泛开展前,这一时期主要是肉眼手术,并确定了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的肿瘤。第二阶段从显微手术的普及开始, 这一阶段人们开始追求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此外,细胞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普及也提高了我们对脊索瘤生物学的认识。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新的诊断、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全切程度,并加深了医生对于脊索瘤的认识。人们认识到,脊索瘤的放疗无反应性是相对的,对于极高剂量的放射治疗,脊索瘤可以表现出一定反应,在此基础上,放射肿瘤学家设计了新的策略,在保持周围正常神经血管结构的同时,将高能量传递到肿瘤组织,为脊索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第四阶段的到来归功于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今天人们对于脊索瘤的特异性分子的研究正在开展,相关治疗药物正在加紧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脊索瘤的化学治疗将会成为脊索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吴震,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肿瘤学专业,主攻颅底、脑干肿瘤学,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肿瘤1病房主任。 
    北美颅底外科协会委员,亚太颅底外科协会专家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颅颌面外科学组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工作30年来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3项,省部级医学科技进步奖4项,市局级奖项1项。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至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参观交流,并至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西雅图港景医院、纽约长老会医院进行访问交流。主持科研课题8项,目前5项在研究阶段,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包括973计划项目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1篇,累积影响因子40以上。30年来专注于颅底、脑干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对于颅底、脑干肿瘤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多项颅底、脑干肿瘤临床课题攻关工作,使我国颅底、脑干肿瘤疾病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  录 

     
    Contents 

     
    脊索瘤的概述及流行病学 / 001 
    1.脊索瘤虽组织学表现偏良性,但生物学行为呈恶性 / 001 
    2.脊索瘤流行病学特点 / 001 
    3.脊索瘤部位不同,预后不同 / 004 
    脊索瘤病理观点 / 008 
    4.脊索瘤的病因学 / 008 
    5.分子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 009 
    脊索瘤影像学发展及展望 / 013 
    6.X线检查技术 / 013 
    7.CT扫描 / 015 
    8.MRI扫描 / 018 
    9.核医学的运用 / 023 
    10.鉴别诊断 / 024 
    11.展望 / 026 
    12.典型案例展示 / 027 
    脊索瘤手术相关技术的辅助 / 033 
    13.患者的基础生理状况 / 034 
    14.脊索瘤影像学表现 / 035 
    15.术前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 035 
    16.新技术辅助下的脊索瘤手术 / 036 
    17.术中磁共振 / 037 
    18.术中导航 / 037 
    19.术中电生理监测 / 037 
    脊索瘤放化疗的有效性 / 040 
    20.放疗能够改善脊索瘤的预后 / 040 
    21.脊索瘤的药物治疗 / 042 
    脊索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 047 
    22.脊索瘤术后放化疗效果差,需要新型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 / 047 
    23.脊索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 047 
    24.针对脊索瘤分子标志物Brachyury的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 / 048 
    25.针对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分子靶向治疗 / 049 
    26.针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分子靶向治疗 / 051 
    27.针对转化生长因子-β的分子靶向治疗 / 053 
    28.针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分子靶向治疗 / 054 
    29.针对SMARCB1/INI-1的分子靶向治疗 / 055 
    30.靶向PD-1/ PD-L1的免疫治疗 / 056 
    31.微小核糖核酸在脊索瘤治疗中的应用 / 059 
    32.脊索瘤药物治疗的难点思考 / 060 
    脊索瘤临床前研究模型的建立 / 075 
    33.临床前研究模型是研究肿瘤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必备工具 / 075 
    34.脊索瘤的临床前模型 / 076 
    35.展望未来:建立原位异体移植物与基因工程动物模型 / 078 
    脊索瘤临床前研究及展望 / 082 
    36.颅内脊索瘤相关的临床研究数量丰富 / 082 
    37.脊索瘤相关的临床研究具有鲜明的特点  / 083 
    38.脊索瘤的临床研究热点集中于术后放疗与靶向治疗,复发脊索瘤的治疗策略是难点 / 085 
    39.展望 / 085 
    典型病例 / 089 
    40.病例一 软骨样脊索瘤 / 089 
    41.病例二 经典型脊索瘤 / 093 
    42.病例三 脊索瘤 / 105 
    43.病例四 软骨样脊索瘤 / 110 
    44.病例五 脊索瘤 / 114 
    45.病例六 去分化脊索瘤 / 120 
    出版者后记 / 129 

     

     

  • 内容简介:
    脊索瘤,从人类第一次认识这个疾病到今天,一直都是一个医学难题。脊索瘤好发于人体中线部位,颅底、脊柱、骶尾部,这些深在的部位脊索瘤的外科手术切除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脊索瘤对于常规剂量的反射治疗的无反应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放射治疗在脊索瘤治疗方面束手无策。至今为止仍无有效的针对脊索瘤的化疗及靶向药物问世,更是让脊索瘤的综合治疗几乎是一个奢望。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常见病、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上对许多良性、恶性疾病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对而言脊索瘤则进展缓慢。脊索瘤,这一个复杂的疾病,正逐渐成为医疗工作者必须直面的严峻 
    问题。 
    鉴往可以知未来,回溯脊索瘤的研究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自1846年 Rudolph Virchow第一次描述了这种肿瘤以来,人们对于脊索瘤的认识经历了多个阶段。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我们大致可以将这170年的历史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脊索瘤被描述到显微外科广泛开展前,这一时期主要是肉眼手术,并确定了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的肿瘤。第二阶段从显微手术的普及开始, 这一阶段人们开始追求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此外,细胞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普及也提高了我们对脊索瘤生物学的认识。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新的诊断、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全切程度,并加深了医生对于脊索瘤的认识。人们认识到,脊索瘤的放疗无反应性是相对的,对于极高剂量的放射治疗,脊索瘤可以表现出一定反应,在此基础上,放射肿瘤学家设计了新的策略,在保持周围正常神经血管结构的同时,将高能量传递到肿瘤组织,为脊索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第四阶段的到来归功于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今天人们对于脊索瘤的特异性分子的研究正在开展,相关治疗药物正在加紧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脊索瘤的化学治疗将会成为脊索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作者简介:
    吴震,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肿瘤学专业,主攻颅底、脑干肿瘤学,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肿瘤1病房主任。 
    北美颅底外科协会委员,亚太颅底外科协会专家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颅颌面外科学组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工作30年来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3项,省部级医学科技进步奖4项,市局级奖项1项。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至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参观交流,并至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西雅图港景医院、纽约长老会医院进行访问交流。主持科研课题8项,目前5项在研究阶段,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包括973计划项目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1篇,累积影响因子40以上。30年来专注于颅底、脑干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对于颅底、脑干肿瘤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多项颅底、脑干肿瘤临床课题攻关工作,使我国颅底、脑干肿瘤疾病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脊索瘤的概述及流行病学 / 001 
    1.脊索瘤虽组织学表现偏良性,但生物学行为呈恶性 / 001 
    2.脊索瘤流行病学特点 / 001 
    3.脊索瘤部位不同,预后不同 / 004 
    脊索瘤病理观点 / 008 
    4.脊索瘤的病因学 / 008 
    5.分子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 009 
    脊索瘤影像学发展及展望 / 013 
    6.X线检查技术 / 013 
    7.CT扫描 / 015 
    8.MRI扫描 / 018 
    9.核医学的运用 / 023 
    10.鉴别诊断 / 024 
    11.展望 / 026 
    12.典型案例展示 / 027 
    脊索瘤手术相关技术的辅助 / 033 
    13.患者的基础生理状况 / 034 
    14.脊索瘤影像学表现 / 035 
    15.术前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 035 
    16.新技术辅助下的脊索瘤手术 / 036 
    17.术中磁共振 / 037 
    18.术中导航 / 037 
    19.术中电生理监测 / 037 
    脊索瘤放化疗的有效性 / 040 
    20.放疗能够改善脊索瘤的预后 / 040 
    21.脊索瘤的药物治疗 / 042 
    脊索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 047 
    22.脊索瘤术后放化疗效果差,需要新型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 / 047 
    23.脊索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 047 
    24.针对脊索瘤分子标志物Brachyury的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 / 048 
    25.针对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分子靶向治疗 / 049 
    26.针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分子靶向治疗 / 051 
    27.针对转化生长因子-β的分子靶向治疗 / 053 
    28.针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分子靶向治疗 / 054 
    29.针对SMARCB1/INI-1的分子靶向治疗 / 055 
    30.靶向PD-1/ PD-L1的免疫治疗 / 056 
    31.微小核糖核酸在脊索瘤治疗中的应用 / 059 
    32.脊索瘤药物治疗的难点思考 / 060 
    脊索瘤临床前研究模型的建立 / 075 
    33.临床前研究模型是研究肿瘤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必备工具 / 075 
    34.脊索瘤的临床前模型 / 076 
    35.展望未来:建立原位异体移植物与基因工程动物模型 / 078 
    脊索瘤临床前研究及展望 / 082 
    36.颅内脊索瘤相关的临床研究数量丰富 / 082 
    37.脊索瘤相关的临床研究具有鲜明的特点  / 083 
    38.脊索瘤的临床研究热点集中于术后放疗与靶向治疗,复发脊索瘤的治疗策略是难点 / 085 
    39.展望 / 085 
    典型病例 / 089 
    40.病例一 软骨样脊索瘤 / 089 
    41.病例二 经典型脊索瘤 / 093 
    42.病例三 脊索瘤 / 105 
    43.病例四 软骨样脊索瘤 / 110 
    44.病例五 脊索瘤 / 114 
    45.病例六 去分化脊索瘤 / 120 
    出版者后记 / 129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脊索瘤吴震2020观点
脊索动物/中国野生动物生态保护 国家动物博物馆精品研究
张劲硕、张帆 编
脊索瘤吴震2020观点
脊索瘤:技术技巧及治疗策略
奥萨马·艾尔-梅夫蒂(美) 著;[土]M.奈克美汀·帕米尔、刘庆、潘亚文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