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籍学术之光文库:法律治理观念源考

中国书籍学术之光文库:法律治理观念源考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10
版次: 1
ISBN: 9787506880275
定价: 95.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1页
分类: 社会文化
2人买过
  •   《中国书籍学术之光文库:法律治理观念源考》认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是在广泛结合中国法治现实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方优秀法律思想渊源和理论观点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法治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成果。
      首先,中国古代法治观与西方文化中的法治观为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提供了本土思想渊源与外来思想借鉴。中国古代法治观兼收儒、法两家的法价值观念,将“忠孝仁义”的伦理等级观念与道德教化思想法律化、制度化,以儒家伦理法为表征的道德约束具有相当于法律的强制性,对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而言更具有本土治理优势。相形之下,西方法治文化与法学理论所积累的丰富的思想素材,为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孕育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对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法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唯物史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与此同时,苏联共产党在政策法律文本与法治实践上的悖离及其失败后果,也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镜鉴。
      其次,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直接的思想理论来源,是指导中国法治实践的基础性学说。这些思想包括:法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现实的经济基础,作为统治阶级“共同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直接反映,法的内容和形式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而变化,在私有制条件下,法律所规定的人的权利和自由是抽象且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变革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来扬弃资本主义的法,实现人的最终解放。同时,相比于哲学、艺术、宗教等上层建筑,法自身相对独立的能动作用能够更为深刻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因此,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很长一个时期,我国仍须坚持对法的改造和实行,按照宪法法律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总体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治观强调人的权利与自由,崇尚公平正义,致力于人的解放,他们围绕宪法法律地位、争取和保障人权、政党与法治关系等重大论题进行阐述,为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再次,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法治观,是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征其酝酿与发展的整个进程。毛泽东法治思想中的宪法宪政思想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与实践,作为唯物史观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产物,为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的酝酿与构建提供了坚实基础。邓小平法治观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结合的智慧结晶,其中,反对人治与主张法治、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并举,构成了邓小平法治观的主要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囊括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及从严治党、依法治党的理念选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稳固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执政方向。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以人为本的法治精神以及依法执政的法治思维,则在回应和解决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矛盾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总之,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涵盖不同历史阶段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理政的不同理论面相,这些思想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推动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不断发展。 李墨(1986.06―),男,河南信阳人,法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任天津美术学院思政课部讲师。2018年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 

     
    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传统文化、职业教育等领域,近年来在《人民日报》《天津日报》《道德与文明》《学术探索》等核心期刊与其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参与、主持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多项。 

    导论
    第一章 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的新范畴何以需要
    第一节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
    第二节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第三节 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的概念考析与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的来源之一
    第一节 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核心范畴及其展开
    第二节 西方传统文化中的法治观及其借鉴意义

    第三章 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的来源之二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法治观
    第二节 经典作家法治观的基本内涵与当代价值

    第四章 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的酝酿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毛泽东法治观的特征与时代意义
    第二节 邓小平法治观的主要内涵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法治观内涵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的法治意蕴

    第五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及其实践的新发展
    第一节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建设法治中国
    第三节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第四节 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格局中的国际法治

    第六章 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何以构建与实现
    第一节 构建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必须处理好的三大关系
    第二节 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的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书籍学术之光文库:法律治理观念源考》认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是在广泛结合中国法治现实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方优秀法律思想渊源和理论观点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法治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成果。
      首先,中国古代法治观与西方文化中的法治观为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提供了本土思想渊源与外来思想借鉴。中国古代法治观兼收儒、法两家的法价值观念,将“忠孝仁义”的伦理等级观念与道德教化思想法律化、制度化,以儒家伦理法为表征的道德约束具有相当于法律的强制性,对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而言更具有本土治理优势。相形之下,西方法治文化与法学理论所积累的丰富的思想素材,为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孕育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对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法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唯物史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与此同时,苏联共产党在政策法律文本与法治实践上的悖离及其失败后果,也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镜鉴。
      其次,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直接的思想理论来源,是指导中国法治实践的基础性学说。这些思想包括:法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现实的经济基础,作为统治阶级“共同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直接反映,法的内容和形式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而变化,在私有制条件下,法律所规定的人的权利和自由是抽象且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变革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来扬弃资本主义的法,实现人的最终解放。同时,相比于哲学、艺术、宗教等上层建筑,法自身相对独立的能动作用能够更为深刻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因此,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很长一个时期,我国仍须坚持对法的改造和实行,按照宪法法律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总体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治观强调人的权利与自由,崇尚公平正义,致力于人的解放,他们围绕宪法法律地位、争取和保障人权、政党与法治关系等重大论题进行阐述,为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再次,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法治观,是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征其酝酿与发展的整个进程。毛泽东法治思想中的宪法宪政思想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与实践,作为唯物史观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产物,为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的酝酿与构建提供了坚实基础。邓小平法治观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结合的智慧结晶,其中,反对人治与主张法治、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并举,构成了邓小平法治观的主要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囊括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及从严治党、依法治党的理念选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稳固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执政方向。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以人为本的法治精神以及依法执政的法治思维,则在回应和解决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矛盾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总之,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涵盖不同历史阶段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理政的不同理论面相,这些思想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推动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不断发展。
  • 作者简介:
    李墨(1986.06―),男,河南信阳人,法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任天津美术学院思政课部讲师。2018年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 

     
    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传统文化、职业教育等领域,近年来在《人民日报》《天津日报》《道德与文明》《学术探索》等核心期刊与其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参与、主持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多项。 

  •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的新范畴何以需要
    第一节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
    第二节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第三节 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的概念考析与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的来源之一
    第一节 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核心范畴及其展开
    第二节 西方传统文化中的法治观及其借鉴意义

    第三章 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的来源之二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法治观
    第二节 经典作家法治观的基本内涵与当代价值

    第四章 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的酝酿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毛泽东法治观的特征与时代意义
    第二节 邓小平法治观的主要内涵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法治观内涵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的法治意蕴

    第五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及其实践的新发展
    第一节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建设法治中国
    第三节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第四节 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格局中的国际法治

    第六章 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何以构建与实现
    第一节 构建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必须处理好的三大关系
    第二节 中国特色法律治理观念的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书籍学术之光文库:法律治理观念源考
变局与破局--解读大变局的世界
李墨 著;张蕴岭
中国书籍学术之光文库:法律治理观念源考
驷马奔腾
李墨 著
中国书籍学术之光文库:法律治理观念源考
非凡剑桥的经典法则
李墨 著
中国书籍学术之光文库:法律治理观念源考
给创业者的12个财务忠告
李墨 著
中国书籍学术之光文库:法律治理观念源考
星座的奥秘
李墨 著
中国书籍学术之光文库:法律治理观念源考
输在坏习惯
李墨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