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22-12
版次: 1
ISBN: 9787513079372
定价: 9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6页
字数: 278.000千字
分类: 法律
  • 该书从存在主义哲学视角对金融犯罪进行了深度分析,具有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也尝试提出了一些预防和应对犯罪的方案,富有实用意义。该书的翻译和出版将为更好地理解金融犯罪和其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预防和应对的哲学理论,带来极大裨益。 作者简介:

       米歇尔·迪翁(Michel Dion)是舍布鲁克大学行政学院(加拿大魁北克省)商业伦理学教授,他是CIBC(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金融诚信研究会主席。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商业道德,公司治理和金融犯罪。曾著有《金融犯罪:心理、技术和伦理问题》一书,在《宗教社会科学档案》《金融犯罪杂志》《人文管理杂志》《法律哲学档案》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译者简介: 本丛书由江苏警官学院侦查系组织翻译工作。江苏警官学院是江苏省公安政法类本科院校,创办于1949年6月,是全国第一所公安学校。

     本书译者简介:

       蒋苏淮,女,法学博士,江苏警官学院副教授,侦查系副主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公安机关优秀教师,“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院级经济犯罪侦查建设学科带头人,院级教学名师。多次获得院级年度优秀教师、优秀教学质量奖、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标兵等诸多荣誉,荣立二等功一次,嘉奖五次。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各级教研课题40余项,出版专著1本,在《法治日报》《新金融》等报纸与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各类研究报告近40万字。 

      姚杏,女,法学博士,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讲师,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上海海关学院访问学者,江苏省犯罪学研究会理事。在《南京大学法律评论》《中国出版》《检察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数篇学术论文。主持、参与江苏省法学会、司法部等数项法学研究课题。 引言

    第一章 存在论哲学与存在状态哲学

    1.1 存在论哲学与存在状态哲学的先驱(克尔凯郭尔、尼采)

    1.2 本体存在状态哲学(雅斯贝尔斯、布伯、马塞尔)

    1.3 存在主义哲学(萨特)

    1.4 存在本体论哲学(海德格尔)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尼采与非正式价值转移系统(IVTS)

    2.1 前言

    2.2 真理意志

    2.3 尼采哲学的权力意志:超越道德的方式

    2.4 超越虚无主义的尼采方式

    2.5 非正式价值转移系统与尼采对解释的解释

    2.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克尔凯郭尔与美学/伦理生活观:洗钱问题

    3.1 前言

    3.2 克尔凯郭尔的美学和伦理生活观

    3.2.1 美学的生活观:即时性的领域

    3.2.2 伦理生活观:中间领域(自由)

    3.2.3 宗教生活观:美学与伦理的综合

    3.3 道德推理与洗钱现象

    3.3.1 洗钱是欺骗之术

    3.3.2 整理好我们的房子

    3.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雅斯贝尔斯和布伯的沟通观:贿赂问题

    4.1 前言

    4.2 雅斯贝尔斯的真理与沟通观

    4.3 布伯的对话观

    4.4 贿赂是一种扭曲的沟通

    4.4.1 贿赂是滥用职权

    4.4.2 贿赂是反垄断或不诚信的行为和意图

    4.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海德格尔和马塞尔的技术观:网络犯罪的哲学挑战

    5.1 前言

    5.2 海德格尔的技术本质观

    5.3 马塞尔的技术观

    5.4 网络犯罪与海德格尔和马塞尔哲学的关联

    5.4.1 信息技术与网络栖居的浪漫情怀

    5.4.2 网络犯罪与不真实生活

    5.4.3 网络犯罪与技术崇拜

    5.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蒂利希式存在的勇气:如何对战欺诈行为

    6.1 前言

    6.2 蒂利希和存在主义

    6.3 抵抗非存在的勇气

    6.4 作为个体存在的勇气与作为社会一员存在的勇气之间相互依存

    6.5 绝望的勇气和接受上帝的勇气

    6.6 存在的勇气与欺诈

    6.6.1 保险欺诈

    6.6.2 预付金欺诈

    6.6.3 身份欺诈和信用卡欺诈

    6.6.4 欺诈受害与欺诈政府

    6.6.5 管理层舞弊和贪污

    6.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组织生活叙事:萨特对金融犯罪的预防战略观

    7.1 前言

    7.2 组织生活叙事

    7.2.1 沟通交流的伙伴

    7.2.2 组织生活中沟通交流的目的

    7.2.3 加强组织生活中沟通交流的途径

    7.3 打击金融犯罪,贯彻组织生活中沟通交流的主要目标

    7.4 他人是组织生活中沟通交流的伙伴

    7.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目录
  • 内容简介:
    该书从存在主义哲学视角对金融犯罪进行了深度分析,具有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也尝试提出了一些预防和应对犯罪的方案,富有实用意义。该书的翻译和出版将为更好地理解金融犯罪和其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预防和应对的哲学理论,带来极大裨益。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米歇尔·迪翁(Michel Dion)是舍布鲁克大学行政学院(加拿大魁北克省)商业伦理学教授,他是CIBC(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金融诚信研究会主席。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商业道德,公司治理和金融犯罪。曾著有《金融犯罪:心理、技术和伦理问题》一书,在《宗教社会科学档案》《金融犯罪杂志》《人文管理杂志》《法律哲学档案》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译者简介: 本丛书由江苏警官学院侦查系组织翻译工作。江苏警官学院是江苏省公安政法类本科院校,创办于1949年6月,是全国第一所公安学校。

     本书译者简介:

       蒋苏淮,女,法学博士,江苏警官学院副教授,侦查系副主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公安机关优秀教师,“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院级经济犯罪侦查建设学科带头人,院级教学名师。多次获得院级年度优秀教师、优秀教学质量奖、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标兵等诸多荣誉,荣立二等功一次,嘉奖五次。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各级教研课题40余项,出版专著1本,在《法治日报》《新金融》等报纸与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各类研究报告近40万字。 

      姚杏,女,法学博士,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讲师,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上海海关学院访问学者,江苏省犯罪学研究会理事。在《南京大学法律评论》《中国出版》《检察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数篇学术论文。主持、参与江苏省法学会、司法部等数项法学研究课题。
  •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存在论哲学与存在状态哲学

    1.1 存在论哲学与存在状态哲学的先驱(克尔凯郭尔、尼采)

    1.2 本体存在状态哲学(雅斯贝尔斯、布伯、马塞尔)

    1.3 存在主义哲学(萨特)

    1.4 存在本体论哲学(海德格尔)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尼采与非正式价值转移系统(IVTS)

    2.1 前言

    2.2 真理意志

    2.3 尼采哲学的权力意志:超越道德的方式

    2.4 超越虚无主义的尼采方式

    2.5 非正式价值转移系统与尼采对解释的解释

    2.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克尔凯郭尔与美学/伦理生活观:洗钱问题

    3.1 前言

    3.2 克尔凯郭尔的美学和伦理生活观

    3.2.1 美学的生活观:即时性的领域

    3.2.2 伦理生活观:中间领域(自由)

    3.2.3 宗教生活观:美学与伦理的综合

    3.3 道德推理与洗钱现象

    3.3.1 洗钱是欺骗之术

    3.3.2 整理好我们的房子

    3.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雅斯贝尔斯和布伯的沟通观:贿赂问题

    4.1 前言

    4.2 雅斯贝尔斯的真理与沟通观

    4.3 布伯的对话观

    4.4 贿赂是一种扭曲的沟通

    4.4.1 贿赂是滥用职权

    4.4.2 贿赂是反垄断或不诚信的行为和意图

    4.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海德格尔和马塞尔的技术观:网络犯罪的哲学挑战

    5.1 前言

    5.2 海德格尔的技术本质观

    5.3 马塞尔的技术观

    5.4 网络犯罪与海德格尔和马塞尔哲学的关联

    5.4.1 信息技术与网络栖居的浪漫情怀

    5.4.2 网络犯罪与不真实生活

    5.4.3 网络犯罪与技术崇拜

    5.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蒂利希式存在的勇气:如何对战欺诈行为

    6.1 前言

    6.2 蒂利希和存在主义

    6.3 抵抗非存在的勇气

    6.4 作为个体存在的勇气与作为社会一员存在的勇气之间相互依存

    6.5 绝望的勇气和接受上帝的勇气

    6.6 存在的勇气与欺诈

    6.6.1 保险欺诈

    6.6.2 预付金欺诈

    6.6.3 身份欺诈和信用卡欺诈

    6.6.4 欺诈受害与欺诈政府

    6.6.5 管理层舞弊和贪污

    6.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组织生活叙事:萨特对金融犯罪的预防战略观

    7.1 前言

    7.2 组织生活叙事

    7.2.1 沟通交流的伙伴

    7.2.2 组织生活中沟通交流的目的

    7.2.3 加强组织生活中沟通交流的途径

    7.3 打击金融犯罪,贯彻组织生活中沟通交流的主要目标

    7.4 他人是组织生活中沟通交流的伙伴

    7.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目录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金融营销实务: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金融营销实务
吴莹、刘雄英 主编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金融法学(第四版)()
岳彩申 盛学军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金融衍生品:灵药还是毒药?
(马耳他)西蒙·格里马(Simon,Grima),(希)埃莱夫塞里奥斯·I.塔拉西诺斯(Eleftherios,I.Thalassinos)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金融危机500年:金色的镣铐(纵观救市措施如何再造金融体系、重塑世界格局)
彭兴庭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金融通识课(升级自己的思维,看清世界的底牌。原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写给大家的金融通识课)
陈志武 著,博集天卷 出品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金融生态:金融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
[印]石天傑 著;郭栋 译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美)希拉里·J.艾伦 著,赵大伟 等译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金融法治前沿(总第2辑)
刘贵祥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金融会计探索与实践 (上下册)
江苏省金融会计协会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金融资产保全处置实务精要
张元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金融风险管理
王天一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金融科技概论
徐索菲 刘志洋 解瑶姝 主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独处的人:蒙田随笔 阅读蒙田 是为了生活 学会独处 是为了快乐
米歇尔 德 蒙田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走向生命的现象学:米歇尔?亨利访谈录
米歇尔·亨利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牛津和平经济学手册
米歇尔·R·加芬克尔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家有恶猫
米歇尔·内格尔施奈德 刘波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索恩丛书·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精装版)
米歇尔·迪安(Michelle Dean)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世界儿童经典故事绘本 小雪花的故事
米歇尔·李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世界儿童经典故事绘本 骆驼的鼻子
米歇尔·李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叙事心理学:自我、创伤与意义的建构(心理学新视野丛书)
米歇尔·L.克罗斯利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法语的历史
米歇尔·佩雷Michèle Perret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大眼睛童书绘本系列:雨之国 沙之国(正反书)
米歇尔·恩格勒(德)、杨·伯克(德) 著;程玮(德) 译;乔艾乐·图罗尼亚(德) 绘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我们携带的光
米歇尔·奥巴马
金融犯罪与存在主义哲学
正念阴瑜伽: 自我疗愈与转化之道
米歇尔·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