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通鉴论(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

船山通鉴论(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11
ISBN: 9787556122882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轻型纸
分类: 历史
39人买过
  • 读《资治通鉴》可看历史成败、王朝兴衰,懂《读通鉴论》可推近代中国之变化。本书的作者对《读通鉴论》进行评述,从德论、天下财富论、民本论、法论等各个方面出发,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分析了王夫之著作中有关古代成败兴亡、盛衰得失、思想道德、法治思想、民本思想等各个领域的内容,有理有据,分析深刻。同时,以相对较为通俗的语言,阐述了王夫之的思想,使其变得易学易懂。为通晓王夫之著作提供了学习的范本,也有利于大众总结经验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 作者:王先志 湖南人,生于20世纪50年代,历史学博士,曾任职某大型出版传媒机构,著有历史学、出版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著作20余种。 
    第一章 绪论      一、 隐者的著述 二、王夫之著作的刊行 三、《读通鉴论》刊行后的反响和评价 四、《读通鉴论》的总体特点   第二章 德论 一、德与政 二、德与仁 三、德与威 四、德与功 五、德及其他 六、徳与孝道   第三章 天下财富论 一、财富的衣本基础 二、财富与财政 三、财富必利于民 四、其他若干间题   第四章 民本论 一、“民为贵”的政治含义 二、轻徭薄賦就是民生   第五章 法论 一、法的两重性 二、法的作用在“定民志” 三、任法与任人 四、法的疏密缓急与宽严 五、法贵简   第六章 政治论 —、诤谏论 二、人才论 三、夷狄论   第七章 君主论 一、既合天道更须人道 二、皇位的承继 三、君之道 四、驭臣有道 五、母后临朝   第八章 宰相论 一、宰相是什么 二、君相关系 三、将相关系 四、宰相的标范 五、宰相层的整风   第九章 将领论 一、将道 二、将将之道 三、兵略   第十章 三国人物论 一、曹操 二、刘备 三、诵葛亮 四、司马懿 第十一章 唐史论 一、唐得天下,名正义順 二、唐世治乱 三、君臣评论 四、两项击要制度   第十二章  历史比较论    一、天下大为之比较 二、国策制度之比较 三、历史事件之比较 四、历史人物之比较 五、比较的方法   第十三章  批判论 一、政治批判 二、思想批判 三、学术批评 四、人物批判   第十四章  史学论 一、理势合一的进步观点 二、历史的主要功能 三、史不可尽信 四、秉笔直书的考察 五、司马迁与班固之书 六、以诗证史开先河 七、王夫之论史的几大特点 第十五章 睿智论 一、思想的穿透 二、名实论 三、哲与思 四、论学   第十六章 余论 一、正统之说 二、为官论 三、边防论 四、论慎终厚葬 五、司马光论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 内容简介:
    读《资治通鉴》可看历史成败、王朝兴衰,懂《读通鉴论》可推近代中国之变化。本书的作者对《读通鉴论》进行评述,从德论、天下财富论、民本论、法论等各个方面出发,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分析了王夫之著作中有关古代成败兴亡、盛衰得失、思想道德、法治思想、民本思想等各个领域的内容,有理有据,分析深刻。同时,以相对较为通俗的语言,阐述了王夫之的思想,使其变得易学易懂。为通晓王夫之著作提供了学习的范本,也有利于大众总结经验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
  • 作者简介:
    作者:王先志 湖南人,生于20世纪50年代,历史学博士,曾任职某大型出版传媒机构,著有历史学、出版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著作20余种。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隐者的著述 二、王夫之著作的刊行 三、《读通鉴论》刊行后的反响和评价 四、《读通鉴论》的总体特点   第二章 德论 一、德与政 二、德与仁 三、德与威 四、德与功 五、德及其他 六、徳与孝道   第三章 天下财富论 一、财富的衣本基础 二、财富与财政 三、财富必利于民 四、其他若干间题   第四章 民本论 一、“民为贵”的政治含义 二、轻徭薄賦就是民生   第五章 法论 一、法的两重性 二、法的作用在“定民志” 三、任法与任人 四、法的疏密缓急与宽严 五、法贵简   第六章 政治论 —、诤谏论 二、人才论 三、夷狄论   第七章 君主论 一、既合天道更须人道 二、皇位的承继 三、君之道 四、驭臣有道 五、母后临朝   第八章 宰相论 一、宰相是什么 二、君相关系 三、将相关系 四、宰相的标范 五、宰相层的整风   第九章 将领论 一、将道 二、将将之道 三、兵略   第十章 三国人物论 一、曹操 二、刘备 三、诵葛亮 四、司马懿 第十一章 唐史论 一、唐得天下,名正义順 二、唐世治乱 三、君臣评论 四、两项击要制度   第十二章  历史比较论    一、天下大为之比较 二、国策制度之比较 三、历史事件之比较 四、历史人物之比较 五、比较的方法   第十三章  批判论 一、政治批判 二、思想批判 三、学术批评 四、人物批判   第十四章  史学论 一、理势合一的进步观点 二、历史的主要功能 三、史不可尽信 四、秉笔直书的考察 五、司马迁与班固之书 六、以诗证史开先河 七、王夫之论史的几大特点 第十五章 睿智论 一、思想的穿透 二、名实论 三、哲与思 四、论学   第十六章 余论 一、正统之说 二、为官论 三、边防论 四、论慎终厚葬 五、司马光论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船山通鉴论(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
船山易学集成(全二册)
王夫之
船山通鉴论(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
船山简明读本
夏剑钦、选 注
船山通鉴论(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
船山家风传承研究
邓胤龙 著
船山通鉴论(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
船山学研究论文集
衡阳莫尔雅 著
船山通鉴论(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
船山思问录(天地人丛书)
[清]王夫之 撰著;严寿澂 导读
船山通鉴论(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
船山经典语录
邓辉 注
船山通鉴论(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
船山大传
王立新
船山通鉴论(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
船山行迹及其后裔现状研究
朱迪光 著
船山通鉴论(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
船山精神与船山学/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王泽应 著
船山通鉴论(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
船山悟道——一位思想家的行与思
肖立建 林新华 编
船山通鉴论(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
船山故里办新学
肖高君 著
船山通鉴论(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
船山遗书(套装共35册)
[清]王夫之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