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兵要地志揭秘:100年来日本对中国的战场调查

侵华日军兵要地志揭秘:100年来日本对中国的战场调查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07
版次: 1
ISBN: 9787108066329
定价: 16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军事
182人买过
  • 所谓“兵要”,即用兵之要,“地志”,即地方志、地理志,而“兵要地志”则特指用于作战的军事地理志,即部队拟定对敌作战计划时所需要的各方面战场资料,包括天气、地形地貌、道路、后勤补给等多种要素,并延伸到经济、政治、民族、宗教和人土风情等多个方面,实际上是全方位的战场调查,既是军事地形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军事情报学的一部分。本书所指的兵要地志,主要是“二战”期间侵华日军针对中国战场在大量的实地调查基础上编撰、绘制的图文并茂的军事资料,是当年日军对华作战的绝密文件。
      由于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这些兵要地志绝大部分被日军焚毁,或被盟军缴获,少数幸存的也尘封于相关的馆藏里鲜为人知。
      事实上,日军对中国的觊觎远在“二战”前就早已开始,长达百年之久。
      本书通过日本百余年来对中国战场调查的梳理,意在揭示日本以中国为假想敌而做的种种战场准备,其细致和周密程度,令人昨舌。诚如乔良将军在本书序“沈克尼:奇人与奇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远在我全体军民奋身而起、浴血抗战十四年之前的半个世纪里,这个觊觎华夏大好河山已久的近邻,就已把其攫取的黑手,伸向了我们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份份地搜集情报,一张张地绘制地图,及至‘九·一八’后侵占东北、‘七七’后侵华战争全面打响时,日军对中国兵要地理的了解,常常在中国军队的战地指挥官之上。这是何等让人痛切的事实!这也可以说是中国军队在抗战初中期与日军大打小打、会战决战、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多年来沉潜于兵要地志的搜集和研究,几近痴迷,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兵要地志人。书中配有200多幅图片,包括军用地图、书影和部分老照片。这些图片绝大部分属国内首次公开发表,弥足珍贵。 沈克尼 祖籍浙江崇德(今属桐乡),1952年4月生,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初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做过建筑工人、出版社编辑。从政后,历任宁夏民政厅副厅长、巡视员,宁夏政协常委,曾获记公务员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工作之余,钻研军事理论和野战生存训练。1997年获全国十大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2015—2017年为国防大学兼职教授。2021年入选陆军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前沿课题组特邀专家。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中校、上校和大校军衔,著有畅销书军民两用版《野外生存》。 目 录

    序 沈克尼:奇人与奇书 / 乔 良 1

    一、日本明治时期的兵要地志及中国地志——兼谈清末中国官员的情报意识 1

    二、百年来日本对我京畿的军事窥探 14

    (一)清代北京城的“百科全书” 14

    (二)《北京志》中的军事内容 18

    (三)用于作战的《直隶省兵要地志概说》 19

    (四)日军对河北地理形势的判断 20

    (五)日军对河北重要通道的着眼点 21

    (六)京、津等主要城市及轰炸目标 23

    (七)“马后炮”的《平津地方(河北省北部)兵要地志概说》 25

    三、百年前日本对我国新疆的军事窥探 28

    (一)各列强对我国新疆的军事窥探 28

    (二)日野强其人与《伊犁纪行》 29

    (三)日野强的军事视角 33

    (四)日野强眼中的新疆“兵备” 36

    (五)日野强的民族、宗教视角 37

    (六)日本军队调查、编写的《伊犁道兵要地志》 40

    四、“中村事件”与日军“满蒙”兵要地志 46

    (一)中村震太郎报告? 46

    (二)奇观——工兵大队的兵要地志 51

    五、“满铁”调查部及关东军的兵要地志情报方法 55

    (一)“满铁”调查部——侵华、侵苏的“智囊团” 55

    (二)“臼井部队”——“满铁”调查部直接参与侵华军事行动 56

    (三)“走路”和“资料”—— 收集兵要地志情报的基本方法 59

    (四)关东军兵要地志调查计划 63

    (五)关东军兵要地志调查的规范依据 65

    六、日军编印的中国兵要地志纵横说 67

    (一)日军调查、编印的中国兵要地志的种类 67

    (二)日军兵要地志的内容及特点 76

    (三)日军兵要地志与作战设想 82

    (四)遭诟病的日军兵要地志 90

    (五)日军兵要地志的启示 91

    七、日军兵要地志的调查内容和图表 93

    (一)作战通道和交通的调查内容及图表显示 93

    (二)地形与地质的调查内容及图表显示 95

    (三)气象要素的调查内容及图表显示 98

    (四)交通的调查内容及图表显示 99

    (五)通信的调查内容及图表显示 101

    (六)航空的调查内容及图表显示 102

    (七)卫生的调查内容及图表显示 103

    (八)都市的调查内容 104

    (九)宿营与给养的调查内容及图表显示 105

    (十)要塞的调查内容 106

    (十一)兵要资源及经济状况 106

    (十二)产业调查的内容 108

    (十三)商业贸易及其他 109

    (十四)金融及货币 109

    (十五)外国经济势力 109

    八、“用兵的观察”——日军首脑机关对中国各战场的观察视角 125

    (一)何谓“用兵的观察” 125

    (二)“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军界高层眼中的“满蒙” 126

    (三)“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对平津和淞沪战场的看法 129

    (四)日军对山东省“用兵的观察” 135

    (五)日军对山西东南部“用兵的观察” 137

    (六)日军对河南省“用兵的观察” 141

    (七)日军对广东省“用兵的观察” 144

    (八)日军对香港“用兵的观察” 147

    (九)日军对广西省“用兵的观察” 149

    (十)日军对江西省“用兵的观察” 152

    (十一)日军对湖南省“用兵的观察” 157

    (十二)日军对湖北省“用兵的观察” 160

    (十三)日军对云南省“用兵的观察” 160

    (十四)日军对贵州省“用兵的观察” 166

    (十五)日军对四川省“用兵的观察” 167

    (十六)日军对陕西省“用兵的观察” 169

    (十七)结论 172

    九、侵华日军眼中的中国人——日军兵要地志中的国民性和统治资料 175

    (一)当年日本对中国国民性的调查 176

    (二)从“面子”与“没法子”解读中国人 184

    (三)日本军队的“统治”与“利用”的调查 188

    (四)日本军队对占领地的华侨“利用”的企图 193

    (五)日军对汉奸的“利用”策略 194

    (六)冈村宁次说“日本人的通病” 195

    十、“五号作战计划”与日军川、陕兵要地志概说 196

    (一)日军“五号作战计划” 197

    (二)从作战角度看日军陕西兵要地志 198

    (三)从情报角度看日军四川兵要地志 202

    (四)日军川、陕兵要地志的缺失 207

    (五)破产的“谋略” 208

    十一、中国军队缴获的“孤本”——日军《台湾兵要地志概说》 210

    (一)日军从作战角度看台湾 210

    (二)《台湾兵要地志概说》中的缺略和“精详” 218

    (三)图文互补的《台湾兵要地志概说》 228

    (四)日军《台湾兵要地志概说》内容与其作战任务不符 235

    十二、“竹舍”“白团”与兵要地志 248

    (一)“竹舍”秘密编制的中国兵要地志 248

    (二)谜——《“支那”边疆兵要地志》笔记 249

    (三)“白团”秘藏、重印的兵要地志 251

    (四)台湾的“国光计划”与兵要地志 254

    十三、日军海南岛兵要图文与《一读必胜》259

    (一)捷足先登的胜间田善作 259

    (二)兵要地志图种种 261

    (三)《海南岛概说》中的“延安军” 263

    (四)丛林战的练兵场与《一读必胜》 265

    十四、日军的航空兵要地志 274

    (一)日军航空兵要地志的主要内容 275

    (二)日军航空兵要地志对地形的观察 277

    (三)日军航空兵的轰炸目标 281

    (四)飞机场和降落场 285

    (五)日军航空兵战前在中国的飞行经验及作战准备 286

    十五、日军的专业兵要地志——兵要卫生志概说 289

    (一)“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的产物 289

    (二)“七七事变”与“八·一三事变”后的急就章 291

    (三)侵华日军对村镇的兵要卫生调查 293

    (四)魔鬼“七三一”部队的兵要卫生调查 296

    十六、日军江河兵要地志概说 298

    (一)日本海军的长江兵要地志——《扬子江案内全》 299

    (二)流产的长江歼敌计划 300

    (三)《黄河兵要地志概说》的概说 305

    (四)日军对黄河山东段渡河点的判断 308

    (五)难题——河川的战场评述 312

    十七、《事情》——侵华日军另类的兵要地志 313

    (一)侵华日军分裂中国西部的迷梦 313

    (二)《事情》揭秘 315

    (三)《事情》——情报又一来源 316

    (四)《事情》与兵要地志的异同 316

    (五)《事情》中的“统治资料” 317

    十八、日军侦察摄影在兵要地志中的应用 323

    十九、隐秘的日本兵要地志图 334

    (一)何为兵要地志图 334

    (二)日军调制的中国兵要地志图 342

    二十、解读“二战”中日军的岛屿兵要地志图——兼谈日军海岛野战生存 350

    (一)太平洋上空的关东军航测队 350

    (二)日军大比例尺海岛兵要地志图 355

    (三)日军五十万分之一比例尺的兵要地志图 358

    (四)美军进攻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情报是七张风景照片 363

    (五)忽略海岛生存条件调查的日军兵要地志图 365

    (六)“二战”时日本南方军热带岛屿野战生存 367

    (七)被日军强征到南洋作战的台湾“高山义勇队” 374

    二十一、日军对菲律宾的兵要地志调查和军用地图测绘 376

    (一)日军菲律宾兵要地志概说 376

    (二)日军收集的菲律宾经济及气象资料 379

    (三)菲律宾的兵要卫生志 380

    (四)日军眼中的菲律宾的民族和宗教 382

    (五)日军盗测的菲律宾地形图 383

    (六)解读日军菲律宾兵要地志图 384

    附录一:中国兵要地志源流概说 394

    (一)兵要与地志 394

    (二)明清——中国兵要地志的发端 395

    (三)民国时期的兵要地志 400

    (四)战争年代我军兵要地志概说 405

    附录二:近代我国军事地理研究方法管窥 409

    (一)古人的“形势”与“纵横” 409

    (二)清末“兵要”的发端 410

    (三)《兵要地理》——民国初期陆军大学的课程 412

    (四)《兵要地理》的研究内容 415

    (五)《兵要地理》的研究特点 418

    附录三:中国军事地形学源流概说 422

    (一)从甲午之战的军用地图讲起 422

    (二)清末民初军校的测绘和地形学教育 424

    (三)抗日战争前后的地形学 428

    (四)我军军事地形学的形成 432

    附录四:论兵要地志的战史调研与编写 437

    (一)战史资料的收集 437

    (二)战史的编写 446

    后 记 447
  • 内容简介:
    所谓“兵要”,即用兵之要,“地志”,即地方志、地理志,而“兵要地志”则特指用于作战的军事地理志,即部队拟定对敌作战计划时所需要的各方面战场资料,包括天气、地形地貌、道路、后勤补给等多种要素,并延伸到经济、政治、民族、宗教和人土风情等多个方面,实际上是全方位的战场调查,既是军事地形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军事情报学的一部分。本书所指的兵要地志,主要是“二战”期间侵华日军针对中国战场在大量的实地调查基础上编撰、绘制的图文并茂的军事资料,是当年日军对华作战的绝密文件。
      由于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这些兵要地志绝大部分被日军焚毁,或被盟军缴获,少数幸存的也尘封于相关的馆藏里鲜为人知。
      事实上,日军对中国的觊觎远在“二战”前就早已开始,长达百年之久。
      本书通过日本百余年来对中国战场调查的梳理,意在揭示日本以中国为假想敌而做的种种战场准备,其细致和周密程度,令人昨舌。诚如乔良将军在本书序“沈克尼:奇人与奇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远在我全体军民奋身而起、浴血抗战十四年之前的半个世纪里,这个觊觎华夏大好河山已久的近邻,就已把其攫取的黑手,伸向了我们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份份地搜集情报,一张张地绘制地图,及至‘九·一八’后侵占东北、‘七七’后侵华战争全面打响时,日军对中国兵要地理的了解,常常在中国军队的战地指挥官之上。这是何等让人痛切的事实!这也可以说是中国军队在抗战初中期与日军大打小打、会战决战、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多年来沉潜于兵要地志的搜集和研究,几近痴迷,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兵要地志人。书中配有200多幅图片,包括军用地图、书影和部分老照片。这些图片绝大部分属国内首次公开发表,弥足珍贵。
  • 作者简介:
    沈克尼 祖籍浙江崇德(今属桐乡),1952年4月生,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初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做过建筑工人、出版社编辑。从政后,历任宁夏民政厅副厅长、巡视员,宁夏政协常委,曾获记公务员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工作之余,钻研军事理论和野战生存训练。1997年获全国十大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2015—2017年为国防大学兼职教授。2021年入选陆军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前沿课题组特邀专家。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中校、上校和大校军衔,著有畅销书军民两用版《野外生存》。
  • 目录:
    目 录

    序 沈克尼:奇人与奇书 / 乔 良 1

    一、日本明治时期的兵要地志及中国地志——兼谈清末中国官员的情报意识 1

    二、百年来日本对我京畿的军事窥探 14

    (一)清代北京城的“百科全书” 14

    (二)《北京志》中的军事内容 18

    (三)用于作战的《直隶省兵要地志概说》 19

    (四)日军对河北地理形势的判断 20

    (五)日军对河北重要通道的着眼点 21

    (六)京、津等主要城市及轰炸目标 23

    (七)“马后炮”的《平津地方(河北省北部)兵要地志概说》 25

    三、百年前日本对我国新疆的军事窥探 28

    (一)各列强对我国新疆的军事窥探 28

    (二)日野强其人与《伊犁纪行》 29

    (三)日野强的军事视角 33

    (四)日野强眼中的新疆“兵备” 36

    (五)日野强的民族、宗教视角 37

    (六)日本军队调查、编写的《伊犁道兵要地志》 40

    四、“中村事件”与日军“满蒙”兵要地志 46

    (一)中村震太郎报告? 46

    (二)奇观——工兵大队的兵要地志 51

    五、“满铁”调查部及关东军的兵要地志情报方法 55

    (一)“满铁”调查部——侵华、侵苏的“智囊团” 55

    (二)“臼井部队”——“满铁”调查部直接参与侵华军事行动 56

    (三)“走路”和“资料”—— 收集兵要地志情报的基本方法 59

    (四)关东军兵要地志调查计划 63

    (五)关东军兵要地志调查的规范依据 65

    六、日军编印的中国兵要地志纵横说 67

    (一)日军调查、编印的中国兵要地志的种类 67

    (二)日军兵要地志的内容及特点 76

    (三)日军兵要地志与作战设想 82

    (四)遭诟病的日军兵要地志 90

    (五)日军兵要地志的启示 91

    七、日军兵要地志的调查内容和图表 93

    (一)作战通道和交通的调查内容及图表显示 93

    (二)地形与地质的调查内容及图表显示 95

    (三)气象要素的调查内容及图表显示 98

    (四)交通的调查内容及图表显示 99

    (五)通信的调查内容及图表显示 101

    (六)航空的调查内容及图表显示 102

    (七)卫生的调查内容及图表显示 103

    (八)都市的调查内容 104

    (九)宿营与给养的调查内容及图表显示 105

    (十)要塞的调查内容 106

    (十一)兵要资源及经济状况 106

    (十二)产业调查的内容 108

    (十三)商业贸易及其他 109

    (十四)金融及货币 109

    (十五)外国经济势力 109

    八、“用兵的观察”——日军首脑机关对中国各战场的观察视角 125

    (一)何谓“用兵的观察” 125

    (二)“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军界高层眼中的“满蒙” 126

    (三)“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对平津和淞沪战场的看法 129

    (四)日军对山东省“用兵的观察” 135

    (五)日军对山西东南部“用兵的观察” 137

    (六)日军对河南省“用兵的观察” 141

    (七)日军对广东省“用兵的观察” 144

    (八)日军对香港“用兵的观察” 147

    (九)日军对广西省“用兵的观察” 149

    (十)日军对江西省“用兵的观察” 152

    (十一)日军对湖南省“用兵的观察” 157

    (十二)日军对湖北省“用兵的观察” 160

    (十三)日军对云南省“用兵的观察” 160

    (十四)日军对贵州省“用兵的观察” 166

    (十五)日军对四川省“用兵的观察” 167

    (十六)日军对陕西省“用兵的观察” 169

    (十七)结论 172

    九、侵华日军眼中的中国人——日军兵要地志中的国民性和统治资料 175

    (一)当年日本对中国国民性的调查 176

    (二)从“面子”与“没法子”解读中国人 184

    (三)日本军队的“统治”与“利用”的调查 188

    (四)日本军队对占领地的华侨“利用”的企图 193

    (五)日军对汉奸的“利用”策略 194

    (六)冈村宁次说“日本人的通病” 195

    十、“五号作战计划”与日军川、陕兵要地志概说 196

    (一)日军“五号作战计划” 197

    (二)从作战角度看日军陕西兵要地志 198

    (三)从情报角度看日军四川兵要地志 202

    (四)日军川、陕兵要地志的缺失 207

    (五)破产的“谋略” 208

    十一、中国军队缴获的“孤本”——日军《台湾兵要地志概说》 210

    (一)日军从作战角度看台湾 210

    (二)《台湾兵要地志概说》中的缺略和“精详” 218

    (三)图文互补的《台湾兵要地志概说》 228

    (四)日军《台湾兵要地志概说》内容与其作战任务不符 235

    十二、“竹舍”“白团”与兵要地志 248

    (一)“竹舍”秘密编制的中国兵要地志 248

    (二)谜——《“支那”边疆兵要地志》笔记 249

    (三)“白团”秘藏、重印的兵要地志 251

    (四)台湾的“国光计划”与兵要地志 254

    十三、日军海南岛兵要图文与《一读必胜》259

    (一)捷足先登的胜间田善作 259

    (二)兵要地志图种种 261

    (三)《海南岛概说》中的“延安军” 263

    (四)丛林战的练兵场与《一读必胜》 265

    十四、日军的航空兵要地志 274

    (一)日军航空兵要地志的主要内容 275

    (二)日军航空兵要地志对地形的观察 277

    (三)日军航空兵的轰炸目标 281

    (四)飞机场和降落场 285

    (五)日军航空兵战前在中国的飞行经验及作战准备 286

    十五、日军的专业兵要地志——兵要卫生志概说 289

    (一)“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的产物 289

    (二)“七七事变”与“八·一三事变”后的急就章 291

    (三)侵华日军对村镇的兵要卫生调查 293

    (四)魔鬼“七三一”部队的兵要卫生调查 296

    十六、日军江河兵要地志概说 298

    (一)日本海军的长江兵要地志——《扬子江案内全》 299

    (二)流产的长江歼敌计划 300

    (三)《黄河兵要地志概说》的概说 305

    (四)日军对黄河山东段渡河点的判断 308

    (五)难题——河川的战场评述 312

    十七、《事情》——侵华日军另类的兵要地志 313

    (一)侵华日军分裂中国西部的迷梦 313

    (二)《事情》揭秘 315

    (三)《事情》——情报又一来源 316

    (四)《事情》与兵要地志的异同 316

    (五)《事情》中的“统治资料” 317

    十八、日军侦察摄影在兵要地志中的应用 323

    十九、隐秘的日本兵要地志图 334

    (一)何为兵要地志图 334

    (二)日军调制的中国兵要地志图 342

    二十、解读“二战”中日军的岛屿兵要地志图——兼谈日军海岛野战生存 350

    (一)太平洋上空的关东军航测队 350

    (二)日军大比例尺海岛兵要地志图 355

    (三)日军五十万分之一比例尺的兵要地志图 358

    (四)美军进攻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情报是七张风景照片 363

    (五)忽略海岛生存条件调查的日军兵要地志图 365

    (六)“二战”时日本南方军热带岛屿野战生存 367

    (七)被日军强征到南洋作战的台湾“高山义勇队” 374

    二十一、日军对菲律宾的兵要地志调查和军用地图测绘 376

    (一)日军菲律宾兵要地志概说 376

    (二)日军收集的菲律宾经济及气象资料 379

    (三)菲律宾的兵要卫生志 380

    (四)日军眼中的菲律宾的民族和宗教 382

    (五)日军盗测的菲律宾地形图 383

    (六)解读日军菲律宾兵要地志图 384

    附录一:中国兵要地志源流概说 394

    (一)兵要与地志 394

    (二)明清——中国兵要地志的发端 395

    (三)民国时期的兵要地志 400

    (四)战争年代我军兵要地志概说 405

    附录二:近代我国军事地理研究方法管窥 409

    (一)古人的“形势”与“纵横” 409

    (二)清末“兵要”的发端 410

    (三)《兵要地理》——民国初期陆军大学的课程 412

    (四)《兵要地理》的研究内容 415

    (五)《兵要地理》的研究特点 418

    附录三:中国军事地形学源流概说 422

    (一)从甲午之战的军用地图讲起 422

    (二)清末民初军校的测绘和地形学教育 424

    (三)抗日战争前后的地形学 428

    (四)我军军事地形学的形成 432

    附录四:论兵要地志的战史调研与编写 437

    (一)战史资料的收集 437

    (二)战史的编写 446

    后 记 447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