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10
版次: 1
ISBN: 9787301334287
定价: 7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08页
分类: 文学
74人买过
  •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西方文明装置,如何进入晚清及民国北京,在这个过程中又如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对接与转化。旨在从公园入手,以小见大,呈现晚清至民国北京政治、社会、历史、文学、文化诸方面纷繁复杂的变革。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的研究内容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北京的公园,既包括清末民初政府正式建造、开放的公园,也包括具有公园性质的公共游览空间。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选取若干最有代表性的公园,借此折射清末民初北京的现代性转型。近代北京各大公园多由清代的皇家禁苑改造开放而成,其等级和风格有着明显的分野,地处不同的城市区域,吸引了阶级、政治、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群,并形成具有不同功能与审美风格的公共空间。《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以万牲园、中央公园、北海公园、城南游艺园与陶然亭为个案,借以一一对应传统士绅、新文化人、新青年、普通市民、政治团体这五种人群的生活及表现,同时也分别反映公园所承担的启蒙、文化、文学、娱乐、政治等功能。 林峥

    ---------------------------- 

    林峥,2004—201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博士学位,为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首位本科直升博士生,师从陈平原教授。求学期间,历年荣获最高等奖学金如国家奖学金,荣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博士论文《北京公园:现代性的空间投射(1860—1937)》获评2015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曾赴美国哈佛大学(2012—2013)、德国柏林洪堡大学(2012)、英国剑桥大学(2011)、台湾清华大学(2007)等海外学府访学。2015—2018年就职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学院,任讲师;2019年至今,就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绪 论 公园作为一种方法

    1

    一、从“花园”到“公园”

    1

    二、北京公园:文明性与文化性的对接

    10

    三、公园北京:另一种现代性的隐喻

    24

    四、文学空间的生产

    30

    第一章 北京公园的先声

    ——新旧过渡时代的士大夫与万牲园

    39

    一、“导民善法”万牲园:晚清士大夫的海外见闻

    40

    二、建造万牲园:启蒙理念的体现

    48

    三、公共空间的兴起与休闲模式的养成

    69

    四、癸丑修禊:传统与现代的张力

    79

    第二章 来今雨轩的过客

    ——京派文学的公共领域与生产机制

    92

    一、文化茶座与知识分子共同体

    94

    二、《大公报》与“小公园”

    110

    三、茶座与圆桌

    128

    第三章 到北海去

    ——新青年的美育乌托邦

    137

    一、北海公园:现代美育空间的崛起

    137

    二、“到北海去”:新青年与新文学的相互建构

    152

    三、北海的乌托邦意象

    168

    第四章 游艺园、社会新闻与通俗小说

    ——城南市民消费文化

    189

    一、城南市民文化与娱乐空间的兴起

    191

    二、社会新闻、通俗文学与娱乐空间的同构性

    202

    三、娱乐空间与文化趣味的分野

    214

    第五章 陶然亭风景的流变

    ——招魂、革命与恋爱

    231

    一、乙丑江亭修禊:文人雅集的招魂与裂变

    232

    二、小团体,大联合:新式政党与革命的滥觞

    251

    三、高石之墓:革命与恋爱的张力

    266

    结语 公园的政治隐喻

    283

    一、复兴北平的“世界公园”

    283

    二、城市空间的沦陷与反抗

    294

    三、新中国的公园蓝图

    307

    附录一 “世界人”的乡愁

    ——论康有为海外游记中的公园书写

    326

    一、乡人、国人与世界人

    327

    二、公园:从好奇到乡愁的对象

    332

    三、世界主义的乡愁

    344

    附录二 公园:民国西方旅行者的北京想象

    349

    一、北京地图与公园意象

    350

    二、帝国主义的怀旧

    359

    三、怀旧的现代性

    373

    后 记

    375
  • 内容简介: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西方文明装置,如何进入晚清及民国北京,在这个过程中又如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对接与转化。旨在从公园入手,以小见大,呈现晚清至民国北京政治、社会、历史、文学、文化诸方面纷繁复杂的变革。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的研究内容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北京的公园,既包括清末民初政府正式建造、开放的公园,也包括具有公园性质的公共游览空间。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选取若干最有代表性的公园,借此折射清末民初北京的现代性转型。近代北京各大公园多由清代的皇家禁苑改造开放而成,其等级和风格有着明显的分野,地处不同的城市区域,吸引了阶级、政治、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群,并形成具有不同功能与审美风格的公共空间。《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以万牲园、中央公园、北海公园、城南游艺园与陶然亭为个案,借以一一对应传统士绅、新文化人、新青年、普通市民、政治团体这五种人群的生活及表现,同时也分别反映公园所承担的启蒙、文化、文学、娱乐、政治等功能。
  • 作者简介:
    林峥

    ---------------------------- 

    林峥,2004—201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博士学位,为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首位本科直升博士生,师从陈平原教授。求学期间,历年荣获最高等奖学金如国家奖学金,荣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博士论文《北京公园:现代性的空间投射(1860—1937)》获评2015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曾赴美国哈佛大学(2012—2013)、德国柏林洪堡大学(2012)、英国剑桥大学(2011)、台湾清华大学(2007)等海外学府访学。2015—2018年就职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学院,任讲师;2019年至今,就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目录:
    绪 论 公园作为一种方法

    1

    一、从“花园”到“公园”

    1

    二、北京公园:文明性与文化性的对接

    10

    三、公园北京:另一种现代性的隐喻

    24

    四、文学空间的生产

    30

    第一章 北京公园的先声

    ——新旧过渡时代的士大夫与万牲园

    39

    一、“导民善法”万牲园:晚清士大夫的海外见闻

    40

    二、建造万牲园:启蒙理念的体现

    48

    三、公共空间的兴起与休闲模式的养成

    69

    四、癸丑修禊:传统与现代的张力

    79

    第二章 来今雨轩的过客

    ——京派文学的公共领域与生产机制

    92

    一、文化茶座与知识分子共同体

    94

    二、《大公报》与“小公园”

    110

    三、茶座与圆桌

    128

    第三章 到北海去

    ——新青年的美育乌托邦

    137

    一、北海公园:现代美育空间的崛起

    137

    二、“到北海去”:新青年与新文学的相互建构

    152

    三、北海的乌托邦意象

    168

    第四章 游艺园、社会新闻与通俗小说

    ——城南市民消费文化

    189

    一、城南市民文化与娱乐空间的兴起

    191

    二、社会新闻、通俗文学与娱乐空间的同构性

    202

    三、娱乐空间与文化趣味的分野

    214

    第五章 陶然亭风景的流变

    ——招魂、革命与恋爱

    231

    一、乙丑江亭修禊:文人雅集的招魂与裂变

    232

    二、小团体,大联合:新式政党与革命的滥觞

    251

    三、高石之墓:革命与恋爱的张力

    266

    结语 公园的政治隐喻

    283

    一、复兴北平的“世界公园”

    283

    二、城市空间的沦陷与反抗

    294

    三、新中国的公园蓝图

    307

    附录一 “世界人”的乡愁

    ——论康有为海外游记中的公园书写

    326

    一、乡人、国人与世界人

    327

    二、公园:从好奇到乡愁的对象

    332

    三、世界主义的乡愁

    344

    附录二 公园:民国西方旅行者的北京想象

    349

    一、北京地图与公园意象

    350

    二、帝国主义的怀旧

    359

    三、怀旧的现代性

    373

    后 记

    375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公园里有一只雪豹 3-8岁适读 艺术启蒙之书,给孩子打造了一场关于马戏团的幻想盛宴,家庭教育的哲思绘本,让父母思考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
(奥) 韦雷娜·霍赫莱特纳绘著 编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公园城市蓝皮书:公园城市发展报告(2023)
潘家华,姚凯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公园里的探险(精)/放学后拯救世界
[日]山本孝 著;何芳 译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公园城市 未来花园:2021年“成都公园城市国际花园季”暨第四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周”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 著;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公园之城:从“首提地”到“示范区”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编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公园城市 梦想花园 : 2022年成都公园城市国际花园季暨第五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周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公园城市建设中的公园精细化管理
张亚红 编著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公园城市发展范式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上卷)
潘家华 著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公园城市(建设模式与途径)
袁松亭 编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公园城市儿童游憩空间参与式设计
王玮 著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标准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公园城市: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与改造
李涛 编著;陈强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五金手册:机械五金·建筑五金·五金工具
林峥 著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林峥诗词
林峥 著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乐理、视唱练耳考级教程:5级
林峥、林朝、侯立骞 编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乐理考级教材·2级
林峥、林朝、侯立骞 编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乐理考级教材·3级
林峥、林朝、侯立骞 编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乐理考级教程:4级
林峥、林朝、侯立骞 编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乐理考级教程(1级)
林峥、林朝、侯立骞 编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实用密封手册
林峥 著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青涩季节
林峥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实用泵手册
林峥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