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研究——主要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研究——主要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06
版次: 1
ISBN: 9787513078627
定价: 6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0页
字数: 234.000千字
分类: 法律
  • 本书围绕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形成及完善这一主线,以基于府际协同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提出的研究分析框架为基础,使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访谈调研、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形成历程及主要特点、协同机制的构成内容及缺陷、协同机制的生成逻辑及现实解释、协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实证检验、协同机制的完善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具体来说,本书主要进行了以下讨论: 第一,提出研究问题和建立研究分析框架。第二,阐述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形成历程。第三,阐述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主要构成内容及缺陷。第四,探讨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生成逻辑及现实解读。第五,讨论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结果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部分实证检验。第六,基于上述讨论,从强化协同意识、建构责任分担机制、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完善长效保障机制、提高协同资源配置及整合能力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完善路径。 本书虽然在聚焦于省级层面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探讨的同时,籍此“以点带面”窥探更为广泛意义上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内在机理,尤其在中央统筹推进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为进一步细化和深化我国跨界环境治理整体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思考。 王琳(1980— ),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管理学博士,河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政府治理及法治政府建设。 1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技术路线与本书结构

    1.5 研究方法

    1.6 本书创新点

    2 核心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核心概念厘定

    2.2 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理论基础

    2.3 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分析框架

    3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生成过程

    3.1 早期阶段:以府际协议推动协同执法实现

    3.2 拓展阶段:协同执法深入推进

    3.3 深化阶段:协同执法进入法治化

    4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主要构成内容与现存缺陷

    4.1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主要构成内容

    4.2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现存缺陷

    4.3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存在缺陷的原因

    5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生成逻辑及现实解读

    5.1 “棘手问题”为协同机制生成创设目标情境

    5.2 执法能力的提升为协同机制生成提供基础条件

    5.3 体制性约束为协同机制生成提供方式指引

    5.4 正负激励制度为协同机制生成提供动力支持

    5.5 高层重视及决策为协同机制生成提供直接契机

    6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生成的关键性动力因素与实证检验

    6.1 高层领导注意力分配

    6.2 自上而下的问责压力

    6.3 地方政府主体的内部协同

    6.4 跨界协同执法强度

    6.5 实证检验

    7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完善路径

    7.1 增强协同意识

    7.2 建立责任分担机制

    7.3 加强顶层制度设计

    7.4 完善协同长效保障机制

    7.5 提高协同资源的配置及整合能力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形成及完善这一主线,以基于府际协同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提出的研究分析框架为基础,使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访谈调研、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形成历程及主要特点、协同机制的构成内容及缺陷、协同机制的生成逻辑及现实解释、协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实证检验、协同机制的完善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具体来说,本书主要进行了以下讨论: 第一,提出研究问题和建立研究分析框架。第二,阐述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形成历程。第三,阐述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主要构成内容及缺陷。第四,探讨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生成逻辑及现实解读。第五,讨论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结果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部分实证检验。第六,基于上述讨论,从强化协同意识、建构责任分担机制、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完善长效保障机制、提高协同资源配置及整合能力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完善路径。 本书虽然在聚焦于省级层面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探讨的同时,籍此“以点带面”窥探更为广泛意义上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内在机理,尤其在中央统筹推进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为进一步细化和深化我国跨界环境治理整体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思考。
  • 作者简介:
    王琳(1980— ),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管理学博士,河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政府治理及法治政府建设。
  • 目录:
    1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技术路线与本书结构

    1.5 研究方法

    1.6 本书创新点

    2 核心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核心概念厘定

    2.2 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理论基础

    2.3 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分析框架

    3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生成过程

    3.1 早期阶段:以府际协议推动协同执法实现

    3.2 拓展阶段:协同执法深入推进

    3.3 深化阶段:协同执法进入法治化

    4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主要构成内容与现存缺陷

    4.1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主要构成内容

    4.2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现存缺陷

    4.3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存在缺陷的原因

    5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生成逻辑及现实解读

    5.1 “棘手问题”为协同机制生成创设目标情境

    5.2 执法能力的提升为协同机制生成提供基础条件

    5.3 体制性约束为协同机制生成提供方式指引

    5.4 正负激励制度为协同机制生成提供动力支持

    5.5 高层重视及决策为协同机制生成提供直接契机

    6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生成的关键性动力因素与实证检验

    6.1 高层领导注意力分配

    6.2 自上而下的问责压力

    6.3 地方政府主体的内部协同

    6.4 跨界协同执法强度

    6.5 实证检验

    7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完善路径

    7.1 增强协同意识

    7.2 建立责任分担机制

    7.3 加强顶层制度设计

    7.4 完善协同长效保障机制

    7.5 提高协同资源的配置及整合能力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研究——主要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技控:向方法要效率
王琳,易虹,刘春雷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研究——主要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教育无痕:掌握家庭教育核心法则,与孩子共同成长
王琳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研究——主要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朱建飞)
王琳琳 主编;朱建飞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研究——主要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融合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
王琳琳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研究——主要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试油(气)作业 石油工程技能培训系列
王琳;廖雄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研究——主要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中国金融市场预期管理研究
王琳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研究——主要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如画山海:山东滨海典型乡村规划设计
王琳 著;李超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研究——主要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C程序设计上机指导与习题集
王琳艳 主编;刘警 汪飞 王继克 副主编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研究——主要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环境微生物学
王琳、徐静 著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研究——主要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迈向共同富裕:探索与实践
王琳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研究——主要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司法裁判中的道德判断-(德沃金整全法理论辩护)
王琳
我国跨界环境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研究——主要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走近三苏.(上册、下册)
王琳祥 著;黄冈市赤壁管理处 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