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2021-06
版次: 1
ISBN: 9787521734812
定价: 4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历史
60人买过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纯文字127千字,无图片。主要内容是作者对明朝这段历史时期的讲述、分析与评论。作者写作或叙述方法似乎与传统历史著作或教科书有所区别,他不是仅仅围绕朝代、皇帝或重要事件,面面俱到地展开,而是根据这个时代的特点,拎出他研究深入、有所建树或深刻感受的部分,进行重点分析评述,有简有繁,有详有略,因而令人读起来感到印象深刻,观点新鲜,可读性强,且又比较高的文化价值。打破用中原王朝变迁模式来理解明朝,用大历史、《万历十五年》等解读,来对明朝进行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如本册中,作者概括了明朝的总体特点,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好与坏、光明与黑暗并存。新事物、新生活、新享受层出不穷,然而皇宫、官场、士人群体中都充满着黑暗、腐朽的气息。又如,王阳明思想上的突破,提供给士人不一样的理想,但它出自于黑暗的政治压迫和挫折。财政混乱、宦官外臣结党、皇帝或不作为或胡乱作为……如何解释种种矛盾,以及在高度矛盾下,为何明朝还能延续那么多年,《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对以上种种问题做了详略有别的论述。 第11册《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目录 总 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讲 近世后期的历史动力 01 柯灵武德的名言“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 002 02 唯物史观:“下层结构”决定了“上层结构”- 005 03 “年鉴学派”整理出的多层次历史结构- 008 04 无法当故事讲的,是历史的大结构- 011 05 被新世界体系编纳在边缘地带- 014 06 朱元璋的垦荒政策和《鱼鳞图册》- 018 07 屯田、重视家族带来的人口增长- 020 08 城乡分野、地域主义到省籍观念- 023 09 旧典范支应不了的困窘状况- 027 ---------- 第二讲 近世生活—食与衣 01 赚钱却不能花,西方资本积累的动机- 032 02 “商”上升到“浓”,不如跃升到“士”- 035 03 《凤还巢》显现的明朝炫富的社会现象- 038 04 “衣着逾制”与衣着颜色、图纹等禁令- 041 05 从马尾裙到苏样,衣装的“创起为奇”- 044 06 社会性衣装的展示场,举国若狂的炫耀热- 049 07 公共空间无关市民意识,只在表现身份- 052 08 饮食空间的变化:茶楼不只喝茶- 055 09 《儒林外史》中可见喝茶的普遍- 058 10 菜肴、食具的排场与僭侈- 060 11 “一筵之费,竭中家之产”- 063 ---------- 第三讲 近世生活—住与行 01 朝廷掌握七万公里的驿道与驿站- 068 02 “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的限制- 071 03 统治工具动机下创造的行旅交通条件- 074 04 从《金瓶梅》看送别,用《夜行船》做谈资- 077 05 明朝人怎么搭船、乘车?乘舆到飞车怎么选? - 080 06 旅行禁忌变少,建筑风水愈发讲究- 083 07 官员房屋规模限制及《五杂俎》记载的建造之法- 086 08 借景、叠石,《园冶》中记载的造园林之法- 089 ---------- 第四讲 王阳明与理学新发展 01 心性理气和佛性:佛教对理学的影响- 094 02 强调个人、凸显自由自在的“学”- 097 03 理学跃动着道德英雄主义的气概- 100 04 理学家吴澄对“豪杰之士”的探问- 102 05 理学回归初衷,许衡和刘因的看似不同的选择- 105 06 理学在明朝受到“成功的诅咒”- 107 07 道理早于圣贤存在,追求“自得之学”- 110 08 王阳明贬谪龙场当驿臣的政治现实- 113 09 王阳明:“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 116 10 王阳明:“好恶之知”而非“闻见之知”- 119 11 知行合一,将扭曲良知的各种因素扫除- 122 12 大诈伪时代下逼出的王阳明思想- 125 13 每个人心中自有真理的后遗症- 128 ---------- 第五讲 明代的戏曲与小说 01 “中国自有传统”是怎样的自由? - 132 02 戏曲能够发展,靠的是身份制松动- 134 03 从“诸宫调”到“杂剧”的形式差异- 137 04 杂剧为什么从歌唱开始? - 140 05 从《西厢记》看文人为杂剧添加的精神资源- 143 06 南方的戏曲活力—“南戏”与“传奇”- 146 07 南戏的多种唱腔与昆曲的流行- 150 08 说书、话本、章回小说与观众- 153 09 小说:高度的行业集体性质、随兴游戏性质- 157 10 中国文明的一段“新造字运动”- 160 ---------- 第六讲 黄仁宇与《万历十五年》 01 革命像一百零一年才可通过的长隧道- 164 02 中国为何无法成功地回应西方冲击? - 167 03 将“大历史”集中在一个特定尺度上- 171 04 1587 年——无关紧要、没有大事发生的一年? - 174 05 不看人物的短时片面,看更根本的结构- 177 06 万历皇帝:蓄意罢工、不运作的皇帝- 181 07 皇帝与文官系统之间的结构性僵局- 184 08 皇帝指挥宦官,宦官再监视指挥文官- 187 09 文官系统的“结果主义”和道德修辞评判- 190 10 “夺情案”显现出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依赖- 193 11 “立储案”和对皇帝伦常仪礼的报复性制约- 195 12 道德过剩,挤压实质的行政效能- 199 13 正面的规定都失灵,只剩负面规定在起作用- 202 ---------- 第七讲 明代的财政及其危机 01 没有基本国家管理工具仍然存在的庞大帝国- 206 02 早熟的帝国靠的是意识领导- 208 03 白银从来不是明朝官方的货币- 211 04 没有统一的货币,没有专业的财政部门- 214 05 官和吏角力,户部和兵部、工部也角力- 217 06 宫中开销与政府费用不分,既无定额也无预算- 220 07 银库难以划拨,税亩成为逃税可能- 223 08 地方政府分级混乱,官吏员额缺、薪俸低- 226 09 明朝官僚体系的败坏是管理上的无能- 229 10 黄册、鱼鳞图册是巩固的里甲制度是明朝根本- 232 ---------- 第八讲 后金的崛起 01 清朝历史的情绪性改写、选择性扭曲- 236 02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 239 03 从后金到清朝,民族认同的策略调整- 242 04 努尔哈赤决意讨明的“七大恨”- 245 05 “明助天谴之叶赫”,七大恨重要诉求- 248 06 努尔哈赤势力坐大的事实和“七大恨”表达得很不一样- 251 ---------- 第九讲 诸寇横行的时代 01 梃击案——贵妃和太子的冲突- 256 02 红丸案——辍学太子的短暂皇帝路- 260 03 移宫案——朝臣严批李选恃久居乾清宫- 262 04 以礼监视,“朝中”干预“宫中”- 265 05 士人与宦官联合,请皇帝乳母客氏出宫- 268 06 皇帝私生活被当做大事,人人都是言官- 271 07 魏忠贤弄权,熹宗为何“懵然不辨”? - 274 08 魏党的斗争手段,与东林党壁垒分明- 277 09 哪个大臣带兵出去,他就倒霉- 280 10 流寇问题的关键——“括天下库藏输享师”- 283 11 流寇是明朝政治体系崩坏的体现- 285 ---------- 第十讲 崇祯重帝—心理史学的分析 01 生祠遍立的“九千岁”魏忠贤的垮台- 290 02 超越前代的皇权与忠君思想- 294 03 中国士人有着怎样的集体心理状况? - 297 04 袁崇焕要求不以权力掣臣肘,不以意见乱臣谋- 300 05 崇祯前后任用50 个阁臣,一个难以服务的皇帝- 303 06 的自我为中心贯串崇祯?G朝的统治- 306 07 轻信和多疑的矛盾结合- 308 08 自我中心与崇?G皇帝人格中深层的迁怒转移习惯- 311 09 从“刑部易尚书人人”看崇祯皇帝的责任逃避心理- 314 10 罚远过于罪,试验自我权力的界限- 317 11 三饷并征,崇祯君臣给李自成的大礼- 320
  • 内容简介: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纯文字127千字,无图片。主要内容是作者对明朝这段历史时期的讲述、分析与评论。作者写作或叙述方法似乎与传统历史著作或教科书有所区别,他不是仅仅围绕朝代、皇帝或重要事件,面面俱到地展开,而是根据这个时代的特点,拎出他研究深入、有所建树或深刻感受的部分,进行重点分析评述,有简有繁,有详有略,因而令人读起来感到印象深刻,观点新鲜,可读性强,且又比较高的文化价值。打破用中原王朝变迁模式来理解明朝,用大历史、《万历十五年》等解读,来对明朝进行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如本册中,作者概括了明朝的总体特点,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好与坏、光明与黑暗并存。新事物、新生活、新享受层出不穷,然而皇宫、官场、士人群体中都充满着黑暗、腐朽的气息。又如,王阳明思想上的突破,提供给士人不一样的理想,但它出自于黑暗的政治压迫和挫折。财政混乱、宦官外臣结党、皇帝或不作为或胡乱作为……如何解释种种矛盾,以及在高度矛盾下,为何明朝还能延续那么多年,《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对以上种种问题做了详略有别的论述。
  • 目录:
    第11册《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目录 总 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讲 近世后期的历史动力 01 柯灵武德的名言“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 002 02 唯物史观:“下层结构”决定了“上层结构”- 005 03 “年鉴学派”整理出的多层次历史结构- 008 04 无法当故事讲的,是历史的大结构- 011 05 被新世界体系编纳在边缘地带- 014 06 朱元璋的垦荒政策和《鱼鳞图册》- 018 07 屯田、重视家族带来的人口增长- 020 08 城乡分野、地域主义到省籍观念- 023 09 旧典范支应不了的困窘状况- 027 ---------- 第二讲 近世生活—食与衣 01 赚钱却不能花,西方资本积累的动机- 032 02 “商”上升到“浓”,不如跃升到“士”- 035 03 《凤还巢》显现的明朝炫富的社会现象- 038 04 “衣着逾制”与衣着颜色、图纹等禁令- 041 05 从马尾裙到苏样,衣装的“创起为奇”- 044 06 社会性衣装的展示场,举国若狂的炫耀热- 049 07 公共空间无关市民意识,只在表现身份- 052 08 饮食空间的变化:茶楼不只喝茶- 055 09 《儒林外史》中可见喝茶的普遍- 058 10 菜肴、食具的排场与僭侈- 060 11 “一筵之费,竭中家之产”- 063 ---------- 第三讲 近世生活—住与行 01 朝廷掌握七万公里的驿道与驿站- 068 02 “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的限制- 071 03 统治工具动机下创造的行旅交通条件- 074 04 从《金瓶梅》看送别,用《夜行船》做谈资- 077 05 明朝人怎么搭船、乘车?乘舆到飞车怎么选? - 080 06 旅行禁忌变少,建筑风水愈发讲究- 083 07 官员房屋规模限制及《五杂俎》记载的建造之法- 086 08 借景、叠石,《园冶》中记载的造园林之法- 089 ---------- 第四讲 王阳明与理学新发展 01 心性理气和佛性:佛教对理学的影响- 094 02 强调个人、凸显自由自在的“学”- 097 03 理学跃动着道德英雄主义的气概- 100 04 理学家吴澄对“豪杰之士”的探问- 102 05 理学回归初衷,许衡和刘因的看似不同的选择- 105 06 理学在明朝受到“成功的诅咒”- 107 07 道理早于圣贤存在,追求“自得之学”- 110 08 王阳明贬谪龙场当驿臣的政治现实- 113 09 王阳明:“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 116 10 王阳明:“好恶之知”而非“闻见之知”- 119 11 知行合一,将扭曲良知的各种因素扫除- 122 12 大诈伪时代下逼出的王阳明思想- 125 13 每个人心中自有真理的后遗症- 128 ---------- 第五讲 明代的戏曲与小说 01 “中国自有传统”是怎样的自由? - 132 02 戏曲能够发展,靠的是身份制松动- 134 03 从“诸宫调”到“杂剧”的形式差异- 137 04 杂剧为什么从歌唱开始? - 140 05 从《西厢记》看文人为杂剧添加的精神资源- 143 06 南方的戏曲活力—“南戏”与“传奇”- 146 07 南戏的多种唱腔与昆曲的流行- 150 08 说书、话本、章回小说与观众- 153 09 小说:高度的行业集体性质、随兴游戏性质- 157 10 中国文明的一段“新造字运动”- 160 ---------- 第六讲 黄仁宇与《万历十五年》 01 革命像一百零一年才可通过的长隧道- 164 02 中国为何无法成功地回应西方冲击? - 167 03 将“大历史”集中在一个特定尺度上- 171 04 1587 年——无关紧要、没有大事发生的一年? - 174 05 不看人物的短时片面,看更根本的结构- 177 06 万历皇帝:蓄意罢工、不运作的皇帝- 181 07 皇帝与文官系统之间的结构性僵局- 184 08 皇帝指挥宦官,宦官再监视指挥文官- 187 09 文官系统的“结果主义”和道德修辞评判- 190 10 “夺情案”显现出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依赖- 193 11 “立储案”和对皇帝伦常仪礼的报复性制约- 195 12 道德过剩,挤压实质的行政效能- 199 13 正面的规定都失灵,只剩负面规定在起作用- 202 ---------- 第七讲 明代的财政及其危机 01 没有基本国家管理工具仍然存在的庞大帝国- 206 02 早熟的帝国靠的是意识领导- 208 03 白银从来不是明朝官方的货币- 211 04 没有统一的货币,没有专业的财政部门- 214 05 官和吏角力,户部和兵部、工部也角力- 217 06 宫中开销与政府费用不分,既无定额也无预算- 220 07 银库难以划拨,税亩成为逃税可能- 223 08 地方政府分级混乱,官吏员额缺、薪俸低- 226 09 明朝官僚体系的败坏是管理上的无能- 229 10 黄册、鱼鳞图册是巩固的里甲制度是明朝根本- 232 ---------- 第八讲 后金的崛起 01 清朝历史的情绪性改写、选择性扭曲- 236 02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 239 03 从后金到清朝,民族认同的策略调整- 242 04 努尔哈赤决意讨明的“七大恨”- 245 05 “明助天谴之叶赫”,七大恨重要诉求- 248 06 努尔哈赤势力坐大的事实和“七大恨”表达得很不一样- 251 ---------- 第九讲 诸寇横行的时代 01 梃击案——贵妃和太子的冲突- 256 02 红丸案——辍学太子的短暂皇帝路- 260 03 移宫案——朝臣严批李选恃久居乾清宫- 262 04 以礼监视,“朝中”干预“宫中”- 265 05 士人与宦官联合,请皇帝乳母客氏出宫- 268 06 皇帝私生活被当做大事,人人都是言官- 271 07 魏忠贤弄权,熹宗为何“懵然不辨”? - 274 08 魏党的斗争手段,与东林党壁垒分明- 277 09 哪个大臣带兵出去,他就倒霉- 280 10 流寇问题的关键——“括天下库藏输享师”- 283 11 流寇是明朝政治体系崩坏的体现- 285 ---------- 第十讲 崇祯重帝—心理史学的分析 01 生祠遍立的“九千岁”魏忠贤的垮台- 290 02 超越前代的皇权与忠君思想- 294 03 中国士人有着怎样的集体心理状况? - 297 04 袁崇焕要求不以权力掣臣肘,不以意见乱臣谋- 300 05 崇祯前后任用50 个阁臣,一个难以服务的皇帝- 303 06 的自我为中心贯串崇祯?G朝的统治- 306 07 轻信和多疑的矛盾结合- 308 08 自我中心与崇?G皇帝人格中深层的迁怒转移习惯- 311 09 从“刑部易尚书人人”看崇祯皇帝的责任逃避心理- 314 10 罚远过于罪,试验自我权力的界限- 317 11 三饷并征,崇祯君臣给李自成的大礼- 32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