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德] , ,
2020-06
ISBN: 9787567593954
定价: 78.00
装帧: 其他
分类: 哲学心理学
31人买过
  • 《尼采与布克哈特》是德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冯·马丁(Alfred V. Martin,1882-1979)撰写的一部论述尼采与布克哈特思想的德语专著,1941年在瑞士出版。 

    布克哈特是19世纪欧洲文史大家,与尼采是同时代人,但一直以来,国内学界对布克哈特缺乏足够认识。在本书中,冯·马丁将尼采与布克哈特并举,一方面总结了布克哈特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将其与尼采思想进行对比,从而让读者对布克哈特有更全面的认识。 

    尼采与布克哈特,一个是倾向人文理想的人本主义者,另一个越来越成为人本主义的对立面,他们是两个对立的精神世界。我们的全部注意力就放在对这个主题的论述上,即论述何者在生平和个性方面具有更高更普遍的意义。我们想了解的是,这两位人物如何借助其内在本质,而必然对另一方产生影响。 

    《尼采与布克哈特》突出一种超个体和超历史的旨趣,这或许让读者获悉两者生平事迹的愿望落空了,但说到底,尼采和布克哈特只是时代的代表罢了,他们两人最终理解的精神史就是“为获取精神价值的奋斗史”。 阿尔弗雷德·马丁(Alfred V. Martin,1882-1979)是德国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德国社会学创始年代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以历史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研究见长,先后于法兰克福大学、慕尼黑大学和哥廷根大学任教。1932年,迫于政治局势,马丁失去了大学教职,转而对文艺复兴表现出了学术兴趣,同时,他对纳粹政权持明确的反对立场,《尼采与布克哈特》(1941)一书由此招来了纳粹新闻界的攻击,《雅各布·布克哈特生活和思想中的宗教》(1942)的第一版则被盖世太保没收。 

    马堡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迪尔克·克斯勒(Dirk Kaesler)如此评价阿尔弗雷德·马丁:“基于他的怀疑论秉性,即使在1945年之后,他仍然是大学里的孤独者。他晚期工作的一贯主题是社会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紧张关系。” 

    社会学家赖纳·莱普修斯(Rainer Lepsius)对阿尔弗雷德·马丁的评价是:“他有意识地为自己所知道的价值观服务,蔑视一切权力,鄙视适应性的技巧和策略,将个人独立性视为优先于制度影响力。” 尼采、布克哈特与人文教育困境(刘小枫) 

    第二版前言 

    导论 

    一 私人关系 

    二 与巴塞尔的关系及其象征意义类型 

    三 学识与教养的异同 

    四 社会学角度 

    五 古典天性与浪漫天性 

    六 对生命的静观默想与唯意志论思维 

    七 两种人与两种不同的哲学对时代的批评 

    八 否定与立场 

    九 大众 

    十 强权 

    十一 自由的终结?表达世界观的历史形象 

    十二 对希腊文化的评价 

    十三 希腊文化与人本主义 

    十四 “危险的”生活 

    十五 个人主义与“伟人” 

    十六 受难者 

    十七 历史的超验形而上学 

    十八 文艺复兴与基督教 

    十九 “贵族的”文艺复兴 

    二十 旧政体与革命 

    二十一 拿破仑 

    二十二 欧洲,自由与权力问题 

    结语 

    二十三 欧洲与各民族
  • 内容简介:
    《尼采与布克哈特》是德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冯·马丁(Alfred V. Martin,1882-1979)撰写的一部论述尼采与布克哈特思想的德语专著,1941年在瑞士出版。 

    布克哈特是19世纪欧洲文史大家,与尼采是同时代人,但一直以来,国内学界对布克哈特缺乏足够认识。在本书中,冯·马丁将尼采与布克哈特并举,一方面总结了布克哈特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将其与尼采思想进行对比,从而让读者对布克哈特有更全面的认识。 

    尼采与布克哈特,一个是倾向人文理想的人本主义者,另一个越来越成为人本主义的对立面,他们是两个对立的精神世界。我们的全部注意力就放在对这个主题的论述上,即论述何者在生平和个性方面具有更高更普遍的意义。我们想了解的是,这两位人物如何借助其内在本质,而必然对另一方产生影响。 

    《尼采与布克哈特》突出一种超个体和超历史的旨趣,这或许让读者获悉两者生平事迹的愿望落空了,但说到底,尼采和布克哈特只是时代的代表罢了,他们两人最终理解的精神史就是“为获取精神价值的奋斗史”。
  •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马丁(Alfred V. Martin,1882-1979)是德国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德国社会学创始年代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以历史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研究见长,先后于法兰克福大学、慕尼黑大学和哥廷根大学任教。1932年,迫于政治局势,马丁失去了大学教职,转而对文艺复兴表现出了学术兴趣,同时,他对纳粹政权持明确的反对立场,《尼采与布克哈特》(1941)一书由此招来了纳粹新闻界的攻击,《雅各布·布克哈特生活和思想中的宗教》(1942)的第一版则被盖世太保没收。 

    马堡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迪尔克·克斯勒(Dirk Kaesler)如此评价阿尔弗雷德·马丁:“基于他的怀疑论秉性,即使在1945年之后,他仍然是大学里的孤独者。他晚期工作的一贯主题是社会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紧张关系。” 

    社会学家赖纳·莱普修斯(Rainer Lepsius)对阿尔弗雷德·马丁的评价是:“他有意识地为自己所知道的价值观服务,蔑视一切权力,鄙视适应性的技巧和策略,将个人独立性视为优先于制度影响力。”
  • 目录:
    尼采、布克哈特与人文教育困境(刘小枫) 

    第二版前言 

    导论 

    一 私人关系 

    二 与巴塞尔的关系及其象征意义类型 

    三 学识与教养的异同 

    四 社会学角度 

    五 古典天性与浪漫天性 

    六 对生命的静观默想与唯意志论思维 

    七 两种人与两种不同的哲学对时代的批评 

    八 否定与立场 

    九 大众 

    十 强权 

    十一 自由的终结?表达世界观的历史形象 

    十二 对希腊文化的评价 

    十三 希腊文化与人本主义 

    十四 “危险的”生活 

    十五 个人主义与“伟人” 

    十六 受难者 

    十七 历史的超验形而上学 

    十八 文艺复兴与基督教 

    十九 “贵族的”文艺复兴 

    二十 旧政体与革命 

    二十一 拿破仑 

    二十二 欧洲,自由与权力问题 

    结语 

    二十三 欧洲与各民族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尼采这么说,我们怎么做(34个话题读懂尼采和他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法]纳塔内埃尔·马赛洛 著;狄佳 译;未读 出品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尼采与哲学(20世纪尼采研究的巅峰作品)
[法]吉尔·德勒兹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尼采文选
李瑜青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尼采的三副面孔/智能文明时代的哲学探索丛书
韩王韦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尼采与现时代:解读培根、笛卡尔与尼采
[加拿大]劳伦斯·朗佩特(Laurence Lampert)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尼采著作全集(第1卷):悲剧的诞生 不合时宜的考察Ⅰ—Ⅳ 1870—1873年遗著
尼采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尼采与身体(修订版)
汪民安 著;汉唐阳光 出品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尼采的伟大政治
雨果·德罗孔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尼采的使命——《善恶的彼岸》绎读(穿越尼采用格言搭建而成的思想迷宫)
[加拿大]劳伦斯·朗佩特(Laurence Lampert)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尼采:反哲学(人文科学译丛)
[法]阿兰·巴迪欧 著;邓冰艳 译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尼采之前的虚无主义
迈克尔·艾伦·吉莱斯皮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尼采传
(英)里奇·罗伯逊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不要挖鼻孔!!
[德]安妮特·朗根 著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古代遗产:欧洲的源起(贝克欧洲史
[德]哈特穆特·莱平著徐庆(HartmutLeppin) 译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冷战和福利国家:1945~1989年的欧洲(贝克欧洲史
[德]哈特穆特·克尔布勒著张萍(HartmutKaelble) 译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德意志人:一部诗人、作家、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自传
[德]约翰内斯·弗里德著刘晓编刘晓(JohannesFried) 译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国家竞争与理性:1648~1789年的欧洲(贝克欧洲史
[德]格里特·瓦尔特著徐庆编徐庆(GerritWalther) 译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革命与改革:1789~1850年的欧洲(贝克欧洲史
[德]安德里亚斯·法尔迈尔著李昱彤(AndreasFahrmeir) 译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边境体验和君主秩序:1200~1500年的欧洲(贝克欧洲史
[德]贝恩德·施耐德穆勒著刘博(BerndSchneidmüller) 译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帝国暴力和民族动员:1914~1945年的欧洲(贝克欧洲史
[德]鲁兹·拉斐尔(LutzRaphael)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宗教战争与欧洲的扩张:1500~1648年的欧洲(贝克欧洲史
[德]路易丝·朔恩-许特著郭翕慈编郭翕慈(LuiseSchorn-Schütte) 译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民主与全球化:1989年以来的欧洲(贝克欧洲史 第10卷)
[德]安德烈亚斯·维尔申著张世佶编张世佶(AndreasWirsching) 译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残篇:英文
[德]第尔斯(HermannDiels) 编著;[英]弗里曼(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经典与解释)
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
[德]赫伯特·伦茨-博尔斯特尔;[德]格拉尔德·胡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