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理念与因果故事——丝路河西宝卷研究

忠孝理念与因果故事——丝路河西宝卷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23-05
版次: 1
ISBN: 9787100215336
定价: 9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0页
字数: 264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4人买过
  • 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关节点的河西走廊,曾孕育光耀千古的丝路文化。明末清初以来,盛行在河西走廊、为广大乡村民众喜闻乐见的道德教化文本宝卷,学术界将其称为“河西宝卷”。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其作为丝绸之路文化及其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要的文学、文化和文献学价值。2006年5月20日,河西宝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北高校一些学者从乡村农民手中访获一批宝卷。该书在广泛搜集、充分使用河西宝卷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耕文本,考镜源流,探究本真。本书从丝路河西文化、因果故事和民间教化等方面切入,全方位对河西宝卷进行研究。作者以《姊妹花宝卷》《仙姑宝卷》《护城奇案宝卷》等大量宝卷为例,通过对这些因果故事的叙事模式、民间教化的演变等方面,对河西宝卷的主题倾向、文本特征和叙事转型进行了深刻研究。作者又从文学史原理、文体学理论角度审视辨析,探讨河西宝卷文学文体的叙事性、叙事程式化和文本构成形成的艺术综合性特征,论述河西宝卷文体及其文本构成的独特审美功效。进而,探寻中国文体的演变和中国俗文学的发展进程。 程国君,1964,男,汉族,甘肃武威市人,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现代新诗美学、台港澳暨世界华文文学和西北文学文化研究。系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世界文学评论》编委,《华文文学》编委,《红杉林》(美国)编委。出版著作有《新月诗派研究》,《从乡愁言说到性别抗争——台湾女性散文创作论》《新诗美学范畴与诗美艺术》《全球化与新移民叙事》和《中国现代诗歌选读》等。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南开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江汉论坛》《人文杂志》《西北师大学报》《甘肃社会科学》《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等相关报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美华文学》与北美新移民文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陕甘宁文学作品的整理与研究”和教y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新诗美学范畴与诗美艺术”多项,获得陕西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次,教y部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1次。 绪论

    一、河西宝卷:丝路文化的重要分支

    二、河西文化、佛教东传与河西宝卷

    三、“三教”融合的文化形态及其伦理悖论

    四、“因果故事”及其叙事文体特征

    五、民间教化:宝卷的文化及文体学价值

    第一章 河西宝卷的调查、整理与研究

    第一节 河西宝卷的收集、整理、印行

    第二节 绘图刻印宝卷与手抄宝卷

    第三节 河西宝卷的分期、分类及相关研究议题

    第四节 方步和与他的河西宝卷研究

    第二章 丝路河西文化与河西宝卷

    第一节 河西走廊、佛教与河西宝卷

    第二节 长安文化、河西经史文化与河西宝卷

    第三节 道教文化与河西宝卷

    第四节 农耕、牧羊时代及其民间文化艺术

    第三章 “三教”融合、真经与宝卷——丝路河西宝卷的思想主题倾向研究(一)

    第一节 宝卷为何被称为“真经”?

    第二节 “三教”融合与宝卷思想

    第三节 从佛儒杂糅到“抑佛扬儒”

    第四节 神灵•魔法•地狱•戒律

    第五节 历史、时事宝卷及宝卷主题演变

    第六节 宝卷“故事”内涵及其文化性体认

    第四章 儒家忠孝观念及其宝卷母题——丝路河西宝卷的思想主题倾向研究(二)

    第一节 丝路河西宝卷与忠孝等儒学思想

    第二节 孝道、“凉州贤孝”与孝理现代性议题

    第五章 “善男信女”与主题悖论——丝路河西宝卷的思想主题倾向研究(三)

    第一节 贤良女性与女性悲情

    第二节 状元郎形象与男权意识

    第三节 善男信女:宝卷正面形象及其文化悖论

    第六章 因果故事及其叙事模式 ——宝卷叙事、叙事形态及其叙事文本艺术构成

    第一节 因果故事及其功能特征透析

    第二节 散韵交错、以韵为主的叙事模式

    第三节 宝卷文体及其叙事文本构成

    第四节 “讲唱文学”:“哭五更”调与悲情故事

    第七章 “非遗”文本与教化传统——民间讲故事传统及其叙事转型

    第一节 民间讲故事传统与现代转型

    第二节 《姊妹花宝卷》:从神灵佛道到现代生活

    第三节 《沪城奇案宝卷》与“故事”革新

    第四节 “非遗”文本与叙事传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后记

     
  • 内容简介:
    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关节点的河西走廊,曾孕育光耀千古的丝路文化。明末清初以来,盛行在河西走廊、为广大乡村民众喜闻乐见的道德教化文本宝卷,学术界将其称为“河西宝卷”。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其作为丝绸之路文化及其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要的文学、文化和文献学价值。2006年5月20日,河西宝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北高校一些学者从乡村农民手中访获一批宝卷。该书在广泛搜集、充分使用河西宝卷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耕文本,考镜源流,探究本真。本书从丝路河西文化、因果故事和民间教化等方面切入,全方位对河西宝卷进行研究。作者以《姊妹花宝卷》《仙姑宝卷》《护城奇案宝卷》等大量宝卷为例,通过对这些因果故事的叙事模式、民间教化的演变等方面,对河西宝卷的主题倾向、文本特征和叙事转型进行了深刻研究。作者又从文学史原理、文体学理论角度审视辨析,探讨河西宝卷文学文体的叙事性、叙事程式化和文本构成形成的艺术综合性特征,论述河西宝卷文体及其文本构成的独特审美功效。进而,探寻中国文体的演变和中国俗文学的发展进程。
  • 作者简介:
    程国君,1964,男,汉族,甘肃武威市人,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现代新诗美学、台港澳暨世界华文文学和西北文学文化研究。系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世界文学评论》编委,《华文文学》编委,《红杉林》(美国)编委。出版著作有《新月诗派研究》,《从乡愁言说到性别抗争——台湾女性散文创作论》《新诗美学范畴与诗美艺术》《全球化与新移民叙事》和《中国现代诗歌选读》等。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南开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江汉论坛》《人文杂志》《西北师大学报》《甘肃社会科学》《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等相关报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美华文学》与北美新移民文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陕甘宁文学作品的整理与研究”和教y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新诗美学范畴与诗美艺术”多项,获得陕西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次,教y部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1次。
  • 目录:
    绪论

    一、河西宝卷:丝路文化的重要分支

    二、河西文化、佛教东传与河西宝卷

    三、“三教”融合的文化形态及其伦理悖论

    四、“因果故事”及其叙事文体特征

    五、民间教化:宝卷的文化及文体学价值

    第一章 河西宝卷的调查、整理与研究

    第一节 河西宝卷的收集、整理、印行

    第二节 绘图刻印宝卷与手抄宝卷

    第三节 河西宝卷的分期、分类及相关研究议题

    第四节 方步和与他的河西宝卷研究

    第二章 丝路河西文化与河西宝卷

    第一节 河西走廊、佛教与河西宝卷

    第二节 长安文化、河西经史文化与河西宝卷

    第三节 道教文化与河西宝卷

    第四节 农耕、牧羊时代及其民间文化艺术

    第三章 “三教”融合、真经与宝卷——丝路河西宝卷的思想主题倾向研究(一)

    第一节 宝卷为何被称为“真经”?

    第二节 “三教”融合与宝卷思想

    第三节 从佛儒杂糅到“抑佛扬儒”

    第四节 神灵•魔法•地狱•戒律

    第五节 历史、时事宝卷及宝卷主题演变

    第六节 宝卷“故事”内涵及其文化性体认

    第四章 儒家忠孝观念及其宝卷母题——丝路河西宝卷的思想主题倾向研究(二)

    第一节 丝路河西宝卷与忠孝等儒学思想

    第二节 孝道、“凉州贤孝”与孝理现代性议题

    第五章 “善男信女”与主题悖论——丝路河西宝卷的思想主题倾向研究(三)

    第一节 贤良女性与女性悲情

    第二节 状元郎形象与男权意识

    第三节 善男信女:宝卷正面形象及其文化悖论

    第六章 因果故事及其叙事模式 ——宝卷叙事、叙事形态及其叙事文本艺术构成

    第一节 因果故事及其功能特征透析

    第二节 散韵交错、以韵为主的叙事模式

    第三节 宝卷文体及其叙事文本构成

    第四节 “讲唱文学”:“哭五更”调与悲情故事

    第七章 “非遗”文本与教化传统——民间讲故事传统及其叙事转型

    第一节 民间讲故事传统与现代转型

    第二节 《姊妹花宝卷》:从神灵佛道到现代生活

    第三节 《沪城奇案宝卷》与“故事”革新

    第四节 “非遗”文本与叙事传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忠孝理念与因果故事——丝路河西宝卷研究
忠孝仁义礼智信
金波 编;符文军
忠孝理念与因果故事——丝路河西宝卷研究
忠孝·暴富
鸿顺 著
忠孝理念与因果故事——丝路河西宝卷研究
忠孝公园
陈映真
忠孝理念与因果故事——丝路河西宝卷研究
忠孝廉耻勇(彩图注音)
徐丽红 编;胡雪咏 绘
忠孝理念与因果故事——丝路河西宝卷研究
忠孝的智者 诸葛亮
程颖、肖双丹 编
忠孝理念与因果故事——丝路河西宝卷研究
忠孝与仁义:儒家伦理批判
刘清平 编
忠孝理念与因果故事——丝路河西宝卷研究
忠孝仁义
李建生 著;于漪 编
忠孝理念与因果故事——丝路河西宝卷研究
忠孝仁义话春秋:鲍志道与鲍氏家风
陈玲 著
忠孝理念与因果故事——丝路河西宝卷研究
忠孝成山 一个家族的四百年家国梦(套装上下册)
冯飞 编
忠孝理念与因果故事——丝路河西宝卷研究
忠孝双全:岳飞/安邦武将系列
姜正成 著
忠孝理念与因果故事——丝路河西宝卷研究
忠孝卷
王裕民 编;宋林飞;夏爱军
忠孝理念与因果故事——丝路河西宝卷研究
忠孝仁义话春秋:鲍志道与鲍氏家风/名人家风丛书
陈玲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