黉门对话——以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化为中心的跨学科视野

黉门对话——以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化为中心的跨学科视野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4
版次: 1
ISBN: 9787548230861
定价: 2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16人买过
  • 为了开创语言学研究的新局面,北京大学联合台湾联合大学系统、香港中文大学三方成立了“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Joint Center for Language and Human Complexity)。为了切实推行联合研究,并倡导语言学在坚持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拓展新的视野,引领研究生关注语言学研究前沿,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组织了这次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黉门对话”。此次对话的中心议题是——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化的跨学科视野。
       本次黉门对话包括五场:*场是语言学家王士元和基因学家曾长青的对话,主题是“单源还是多源?”;第二场是语言学家聂鸿音和心理学家曾志朗的对话,主题是“文字认知与神经系统的演化”;第三场是语言学家陈保亚和考古学家雷兴山的对话,主题是“语言接触与考古背景”;第四场是语言学家沈钟伟和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的对话,主题是“语言接触的社会历史边界”;第五场是语言学家孔江平和数学家姚远的对话,主题是“语言演化与接触的数学模型”。除了主对话学者,还有众多学者参加了讨论,如董秀芳、李俊仁、彭刚、汪锋、王洪君、吴娴等。不少研究生也积极参与。连续两天半的对话气氛活跃,反响良好。对话实录经过整理和学者们的审定,现结集出版,希望能为拓展语言学的跨学科视野尽绵薄之力。(为了呈现原本对话的样貌,各场报告及讨论的许多地方都保留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第一场单源还是多源?

      一、语言学家的角度(王士元)

      二、基因学家的角度(曾长青)  

    第二场文字认知与神经系统的演化

      一、语言学家的角度(聂鸿音)  

      二、心理学家的角度(曾志朗)  

      三、关于文字认知的讨论

    第三场语言接触与考古背景

      一、关于考古与语言学的导语(王士元)

      二、语言学家的角度(陈保亚)  

      三、考古学家的角度(雷兴山)

      四、关于族群、语言、基因、考古的讨论

    第四场语言接触的社会历史边界

      一、语言学家的角度(沈钟伟)

      二、历史学家的角度(王明珂)

      三、关于语言边界、族群边界与语言接触的讨论

    第五场语言演化与接触的数学模型

      一、语言学家的角度(孔江平)

      二、数学家的角度(姚远)

      三、关于音位负担、演化速率以及计量的讨论

     
  • 内容简介:
    为了开创语言学研究的新局面,北京大学联合台湾联合大学系统、香港中文大学三方成立了“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Joint Center for Language and Human Complexity)。为了切实推行联合研究,并倡导语言学在坚持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拓展新的视野,引领研究生关注语言学研究前沿,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组织了这次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黉门对话”。此次对话的中心议题是——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化的跨学科视野。
       本次黉门对话包括五场:*场是语言学家王士元和基因学家曾长青的对话,主题是“单源还是多源?”;第二场是语言学家聂鸿音和心理学家曾志朗的对话,主题是“文字认知与神经系统的演化”;第三场是语言学家陈保亚和考古学家雷兴山的对话,主题是“语言接触与考古背景”;第四场是语言学家沈钟伟和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的对话,主题是“语言接触的社会历史边界”;第五场是语言学家孔江平和数学家姚远的对话,主题是“语言演化与接触的数学模型”。除了主对话学者,还有众多学者参加了讨论,如董秀芳、李俊仁、彭刚、汪锋、王洪君、吴娴等。不少研究生也积极参与。连续两天半的对话气氛活跃,反响良好。对话实录经过整理和学者们的审定,现结集出版,希望能为拓展语言学的跨学科视野尽绵薄之力。(为了呈现原本对话的样貌,各场报告及讨论的许多地方都保留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 目录:
    第一场单源还是多源?

      一、语言学家的角度(王士元)

      二、基因学家的角度(曾长青)  

    第二场文字认知与神经系统的演化

      一、语言学家的角度(聂鸿音)  

      二、心理学家的角度(曾志朗)  

      三、关于文字认知的讨论

    第三场语言接触与考古背景

      一、关于考古与语言学的导语(王士元)

      二、语言学家的角度(陈保亚)  

      三、考古学家的角度(雷兴山)

      四、关于族群、语言、基因、考古的讨论

    第四场语言接触的社会历史边界

      一、语言学家的角度(沈钟伟)

      二、历史学家的角度(王明珂)

      三、关于语言边界、族群边界与语言接触的讨论

    第五场语言演化与接触的数学模型

      一、语言学家的角度(孔江平)

      二、数学家的角度(姚远)

      三、关于音位负担、演化速率以及计量的讨论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黉门对话——以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化为中心的跨学科视野
黉门翘楚
刘明利、宗俊峰 主编
黉门对话——以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化为中心的跨学科视野
黉门絮语——朱水涌随笔集
朱水涌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