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及其控制技术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及其控制技术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
2017-01
版次: 1
ISBN: 9787302457763
定价: 3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6页
字数: 38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10人买过
  •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及其控制技术》系统地介绍了汽车动力学的基础理论、相关的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及其在车辆工程上的应用。汽车动力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汽车的纵向动力学、操纵动力学和垂向动力学的力学分析和建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状态空间法、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稳定性、最优控制等;车辆工程上的应用主要包括驱动防滑控制、制动防抱死系统、四轮转向系统、稳定性控制、半主动悬架及主动悬架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车辆工程专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教材,对从事车辆专业的技术人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第1章汽车动力学及控制理论概述

    1.1汽车动力学的研究范围

    1.1.1纵向动力学

    1.1.2操纵动力学

    1.1.3垂向动力学

    1.2汽车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1.2.1经验法和解析法

    1.2.2基本的建模方法

    1.3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4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第2章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2.1系统描述及线性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2.1.1状态空间表达式

    2.1.2n×n系统矩阵A的特征值

    2.1.3利用MATLAB进行系统模型之间的
    相互转换

    2.1.4线性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2.2线性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分析

    2.2.1线性连续系统的能控性

    2.2.2线性连续系统的能观测性

    2.3线性系统的综合与设计

    2.3.1概述

    2.3.2极点配置问题

    2.4状态观测器

    2.4.1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误差方程

    2.4.2对偶问题

    2.4.3可观测条件

    2.4.4全维状态观测器的BassGura算法


    2.4.5最小阶观测器

    2.4.6具有最小阶状态观测器的观测状态反馈控制系统

    2.5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性分析

    2.5.1Lyapunov第二法

    2.5.2线性定常系统的Lyapunov稳定性分析

    2.5.3二次型最优控制

    第3章汽车纵向动力学及其控制





    3.1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3.1.1驱动力

    3.1.2行驶阻力

    3.1.3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

    3.1.4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

    3.1.5纵向力与滑动率的关系

    3.2汽车动力性能及分析

    3.2.1理想的动力传动特性

    3.2.2动力传动系统的功能

    3.2.3现代动力传动系统的种类和组成

    3.3动力传动系统及驱动力控制

    3.3.1发动机燃油喷射及电子点火控制

    3.3.2离合器控制

    3.3.3自动变速器控制

    3.3.4驱动防滑控制

    3.4汽车制动性能及其控制

    3.4.1概述

    3.4.2制动动力学分析

    3.4.3制动稳定性分析

    3.4.4车轮防抱死控制系统

    第4章汽车操纵动力学及其控制

    4.1轮胎的力学特性

    4.1.1作用在轮胎上的力和力矩

    4.1.2侧偏角和侧向力特性

    4.1.3侧偏角与回正力矩特性

    4.1.4轮胎侧偏特性的简化理论模型

    4.2操纵动力学的基本模型

    4.2.1二自由度角输入运动

    4.2.2二自由度力输入运动

    4.3基本模型的扩展

    4.3.1线性三自由度角输入操纵运动的数学模型

    4.3.2线性四自由度力输入运动的数学模型

    4.4汽车四轮转向系统的控制技术

    4.4.1四轮转向系统概述

    4.4.24WS汽车模型及转向特性分析

    4.4.34WS汽车系统的最优控制

    4.5汽车稳定性控制

    4.5.1VSC的结构及其原理

    4.5.2汽车稳定性的控制方法

    4.5.3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其仿真

    4.6汽车助力转向系统

    4.6.1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概述

    4.6.2转向助力特性的确定

    4.6.3转向系统的建模

    4.6.4仿真分析

    第5章汽车垂向动力学及其控制

    5.1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5.1.1概述

    5.1.2ISO 2631标准

    5.2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5.2.1路面不平度的测量

    5.2.2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

    5.3路面输入模型

    5.3.1频域模型

    5.3.2时域模型

    5.3.3四轮输入时的考虑

    5.3.4特殊路面的输入

    5.4汽车车身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5.4.1系统的运动方程

    5.4.2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5.5汽车的二自由度振动系统

    5.5.1汽车车身车轮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与振型分析

    5.5.2车身车轮振动系统的传递特性

    5.5.3双轴汽车振动模型

    5.6汽车多自由度振动模型

    5.6.1汽车车身车轮的四自由度模型

    5.6.2整车七自由度模型

    5.6.3扭振系统模型与分析

    5.7汽车半主动悬架及其控制技术

    5.7.1概述

    5.7.2半主动的控制策略

    5.7.3阻尼可调式阻尼器

    5.7.4半主动悬架的性能

    5.8主动悬架系统

    5.8.1系统模型的建立

    5.8.2主动悬架最优控制器设计

    5.8.3主动悬架系统的性能

    5.8.4液压主动悬架系统

    5.9半主动悬架和电动转向集成控制技术

    5.9.1半主动悬架和电动转向集成系统模型

    5.9.2半主动悬架和电动转向集成系统满意度优化

    5.9.3系统动态性能仿真分析和实验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及其控制技术》系统地介绍了汽车动力学的基础理论、相关的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及其在车辆工程上的应用。汽车动力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汽车的纵向动力学、操纵动力学和垂向动力学的力学分析和建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状态空间法、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稳定性、最优控制等;车辆工程上的应用主要包括驱动防滑控制、制动防抱死系统、四轮转向系统、稳定性控制、半主动悬架及主动悬架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车辆工程专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教材,对从事车辆专业的技术人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目录:
    第1章汽车动力学及控制理论概述

    1.1汽车动力学的研究范围

    1.1.1纵向动力学

    1.1.2操纵动力学

    1.1.3垂向动力学

    1.2汽车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1.2.1经验法和解析法

    1.2.2基本的建模方法

    1.3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4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第2章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2.1系统描述及线性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2.1.1状态空间表达式

    2.1.2n×n系统矩阵A的特征值

    2.1.3利用MATLAB进行系统模型之间的
    相互转换

    2.1.4线性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2.2线性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分析

    2.2.1线性连续系统的能控性

    2.2.2线性连续系统的能观测性

    2.3线性系统的综合与设计

    2.3.1概述

    2.3.2极点配置问题

    2.4状态观测器

    2.4.1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误差方程

    2.4.2对偶问题

    2.4.3可观测条件

    2.4.4全维状态观测器的BassGura算法


    2.4.5最小阶观测器

    2.4.6具有最小阶状态观测器的观测状态反馈控制系统

    2.5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性分析

    2.5.1Lyapunov第二法

    2.5.2线性定常系统的Lyapunov稳定性分析

    2.5.3二次型最优控制

    第3章汽车纵向动力学及其控制





    3.1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3.1.1驱动力

    3.1.2行驶阻力

    3.1.3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

    3.1.4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

    3.1.5纵向力与滑动率的关系

    3.2汽车动力性能及分析

    3.2.1理想的动力传动特性

    3.2.2动力传动系统的功能

    3.2.3现代动力传动系统的种类和组成

    3.3动力传动系统及驱动力控制

    3.3.1发动机燃油喷射及电子点火控制

    3.3.2离合器控制

    3.3.3自动变速器控制

    3.3.4驱动防滑控制

    3.4汽车制动性能及其控制

    3.4.1概述

    3.4.2制动动力学分析

    3.4.3制动稳定性分析

    3.4.4车轮防抱死控制系统

    第4章汽车操纵动力学及其控制

    4.1轮胎的力学特性

    4.1.1作用在轮胎上的力和力矩

    4.1.2侧偏角和侧向力特性

    4.1.3侧偏角与回正力矩特性

    4.1.4轮胎侧偏特性的简化理论模型

    4.2操纵动力学的基本模型

    4.2.1二自由度角输入运动

    4.2.2二自由度力输入运动

    4.3基本模型的扩展

    4.3.1线性三自由度角输入操纵运动的数学模型

    4.3.2线性四自由度力输入运动的数学模型

    4.4汽车四轮转向系统的控制技术

    4.4.1四轮转向系统概述

    4.4.24WS汽车模型及转向特性分析

    4.4.34WS汽车系统的最优控制

    4.5汽车稳定性控制

    4.5.1VSC的结构及其原理

    4.5.2汽车稳定性的控制方法

    4.5.3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其仿真

    4.6汽车助力转向系统

    4.6.1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概述

    4.6.2转向助力特性的确定

    4.6.3转向系统的建模

    4.6.4仿真分析

    第5章汽车垂向动力学及其控制

    5.1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5.1.1概述

    5.1.2ISO 2631标准

    5.2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5.2.1路面不平度的测量

    5.2.2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

    5.3路面输入模型

    5.3.1频域模型

    5.3.2时域模型

    5.3.3四轮输入时的考虑

    5.3.4特殊路面的输入

    5.4汽车车身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5.4.1系统的运动方程

    5.4.2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5.5汽车的二自由度振动系统

    5.5.1汽车车身车轮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与振型分析

    5.5.2车身车轮振动系统的传递特性

    5.5.3双轴汽车振动模型

    5.6汽车多自由度振动模型

    5.6.1汽车车身车轮的四自由度模型

    5.6.2整车七自由度模型

    5.6.3扭振系统模型与分析

    5.7汽车半主动悬架及其控制技术

    5.7.1概述

    5.7.2半主动的控制策略

    5.7.3阻尼可调式阻尼器

    5.7.4半主动悬架的性能

    5.8主动悬架系统

    5.8.1系统模型的建立

    5.8.2主动悬架最优控制器设计

    5.8.3主动悬架系统的性能

    5.8.4液压主动悬架系统

    5.9半主动悬架和电动转向集成控制技术

    5.9.1半主动悬架和电动转向集成系统模型

    5.9.2半主动悬架和电动转向集成系统满意度优化

    5.9.3系统动态性能仿真分析和实验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及其控制技术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张悦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及其控制技术
汽车质量管理(原书第2版) [德]克劳迪娅·布鲁克纳
(德)克劳迪娅·布鲁克纳(Claudia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及其控制技术
汽车标准必要专利研究报告(2023)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知识产权分会、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中国汽车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及其控制技术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第3版)
冯津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及其控制技术
汽车生产现场管理 第2版
陈婷 毕方英 王立超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及其控制技术
汽车前沿技术科普系列--图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
罗志超,魏学哲编著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及其控制技术
汽车营销(全国高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材)
郝燕 编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及其控制技术
汽车线控制动技术
宋传增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及其控制技术
汽车排放超标控制检验技术
《蓝天保卫战:在用汽车排放超标控制技术丛书》编写组 编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及其控制技术
汽车维修工试题库-汽车维修检验工、汽车机械维修工、汽车电器维修工(技师、高级技师) 边辉 李兵
边辉 李兵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及其控制技术
汽车机械基础 第2版 周艳微 孟凡荣 于宁
周艳微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及其控制技术
汽车产业革命:在智能化和新能源浪潮中重新定义汽车
日本经济新闻 日经xTECH采访组